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流星雨 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9 14:26

推荐《流星雨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流星雨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流星雨这个主题展开,可以从流星雨的美丽、神秘、象征意义等方面入手。
2. 突出感受:在作文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对流星雨的感受,如震撼、感动、向往等。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流星雨的背景,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4.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流星雨的美丽景象。
5. 思考深入:在作文中,不仅要表达对流星雨的直观感受,还要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流星雨的美丽背后,反映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脆弱;流星雨的神秘,引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等。
6. 引用恰当:在作文中,可以引用一些与流星雨相关的诗句、名言或故事,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7. 注意篇幅:读后感作文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00-800字左右。在保证内容完整

朱进:仰望星空的天文人

在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转的76年的周期中,其彗星轨道附近会散布大量尘埃碎片,由于哈雷彗星轨道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离地球轨道都比较近,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每年会有两次由哈雷彗星带来的天文奇观——5月初的宝瓶座η流星雨和10月下旬的猎户座流星雨。“今年的猎户座流星雨极大出现于满月前后,因此观测效果不佳。”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原馆长朱进略感遗憾地说道,“其实每天都有流星雨,由于地球自转,它们每年都在差不多的阳历日期到来。”朱进与流星雨已经打了30多年的交道,天文系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仰望星空,探索天体纵横交错间的宇宙奥秘。

始于好奇的天文学

“天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观测的学科,除了为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之外,能够亲自站在星空下体验观测的乐趣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享受。”朱进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比起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天体、天文现象等等都是我们的观测对象。”

现代天文学是一门纯粹的基础研究。朱进表示,天文观测关注更广袤的时间与空间中许多未知现象,其中时常会迸发出新的事物,其研究的出发点并不是研究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因此需要观测人常常抱有一颗强大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天文学家仰望日月星辰,聚焦天体运动,观昼夜交替,看四季更迭,从日出月落中解读时间的概念。

朱进1981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2002年,来到北京天文馆的他已经是老练的天文观测者。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朱进将目光投向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小行星、彗星、人造天体等,仰望星空始终是他的生活习惯。

自1994年开始,朱进主持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研究项目,到2001年止,项目组共发现了获国际小行星中心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700余颗,其中有1214颗获得永久编号和命名权。1997年,朱进的项目组还发现了一颗彗星,后来它被命名为“朱—巴拉姆”彗星。“印象极深的是在天文台工作最后几年做的施密特望远镜的维护工作,也发现了一些小行星,这些对我来说是很难忘的工作和观测经历。”

2002年9月,朱进调任北京天文馆馆长,从一位天文专职科研人员,转变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和兼职的科研人员。

做下一代的启明星

提到天文学科普工作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朱进认为,天文学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打下基础。

“我觉得天文学是一个非常适合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学科,天文学除了能够教给孩子们天文知识以外,更多地还在于引导孩子们拥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要让孩子们尝试出于好奇和兴趣,去探索和做一些事情,而不仅仅是考虑做一件事情有什么用,这对从小培育科学精神有一定帮助。”

近年来朱进时常和同事一同走进中小学课堂,开设天文课程和天文讲座。朱进觉得遗憾的是,在“数理化天地生”这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是唯一在我国的中小学没有列入正式课程的学科。“在天文科普方面,我自己感觉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天文奥赛’的推动。”20年来朱进致力于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筹办和推广,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广大学生对于天文学科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推动天文学科在中小学的教育和普及。至今,全国天文奥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并更名为“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入选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为广大青少年天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汲取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虽然已经56岁了,但朱进对于仰望星空和天文科普的热情不减反增,依旧执着于仰望头顶的星空,牵挂着在学校讲授天文知识时孩子们一张张满是好奇的脸。“现在工作不那么忙了,有更多时间,希望能把想做的这些事情都做得更好,不论是天文科研还是天文科普。”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流星之畔》读后感

《流星之畔》作者【日】东野圭吾 第一章 读后感

作者:米粥 年龄:11岁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流星之绊》第一章的内容。 本章是故事的开头:一个悲惨的、令人心碎的开头。 在一个布满星辰的夜晚,三位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偷偷出门去观看流星雨。 可流星雨没看到,他们半夜回到家时,却发现父母已倒在血泊之中。 这件事使他们内心无比痛苦,立志要找到凶手,并将凶手绳之以法。 从那以后,他们三个在一起,过着没有父母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对未来生活感到绝望,反而变得更加坚强。 这正如一家中最大的儿子所说的:“我们像流星一样,毫无目标地飞逝而去,也不知在何处燃烧殆尽,不过我们三个是紧密相连的,无论何时都会有一根纽带将我们连接在一起,所以什么都不用怕。” 即便他们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但也并没有让他们永远的活在黑暗之中。 生命是个一次性物品,用完了就会在世界上消失。人生是个列车,列车走过的每一站,每一个繁花盛开的地方,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去赞叹。 而走过每一个充满眼泪,充满离别,充满悲伤的站点时,没有人会笑,并且我们很难继续以之前的情绪去看待人生。 或许人生是个漫长的游戏,有人遇到了坏的事情,坏的发展,在本应该快快乐乐的游玩中,美好的剧情变成了生不如死一般的痛苦。 但他们凭着一颗勇敢的心,得到了完美的结局,美好的人生。 不管怎么样,也不管我们是命运极好的人,还是命运极差的人,都希望我们每天都快快乐乐,积极向上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