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美学散步的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0 00:12

如何写《美学散步的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美学散步》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美学散步》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主要探讨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审美观念、艺术鉴赏、审美教育等。在写作读后感时,首先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启示。
3. 观点明确:在正文部分,要围绕作品主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关于作品内容的理解、作者观点的评价,或者是作品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等。
4. 论证充分: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事例、观点或理论进行论证。避免空洞的议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语言表达:读后感要求语言流畅、生动,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体现对作品的尊重。注意以下几点: a. 避免使用口语化、过于简单的词汇; b. 注意句式变化,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c.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或句式。
6. 结合自身经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或观点,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
7. 总结全文

全民阅读主题活动获奖作品选登|二等奖:《〈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作者是宗白华先生,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是一本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是被它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吸引,美学与散步如何能揉合?

当我翻开书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在这部书里,作者用他的抒情笔触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艺术家的心灵,待到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作者:李惠)

谁说美学,老百姓就高攀不起?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谈起美学,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名词,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可能“攀附”不起。事实上,美学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研究,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点滴中。

关于美学的知名书籍,我们不得不提起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从内容到语言的精美,这本书让人读来甚为享受。相信这段时间不少读者也和小编一样,在李泽厚先生千古之日,又翻出了这本读物。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

当然,在美学探索领域,除了像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这样浅显易懂且大众喜爱的美学书籍外,还有很多值得咱们文化艺术爱好者阅读的美学书籍。今天给大家精选的几部美学好书,0基础也能看得过瘾。希望小伙伴们放下手机,放下浮躁,静静享受美学的熏陶~

01

《美学与意境》

从这里开始寻找美

推荐理由宗白华先生一生的美学思想结晶

书籍简要:“宇宙观”一词运用在文化艺术论中,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当谈到罗丹雕刻时,其思想又更为深沉。当然,书中对中国传统艺术也做了大量的美学见解。除了对徐悲鸿、任伯年等大家的讨论,也记录了他与郭沫若先生的书信。如果你好奇美应该从何处寻找,不妨也一同阅读这本经典的著作。

· 罗丹《思想者》

02

《美学散步》

慢慢走,欣赏美、发现美

推荐理由:跨越中西文化的艺术之旅。

书籍简要:书中文字轻松、活跃,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美学享受。宗白华先生从美的“左邻右舍”出发探讨美学价值,又从心灵创造的层面阐释了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下的意义。

在这发展迅速的现代工业社会中,一颗能够保持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的心灵不正是我们做寻找的吗?当您读完这本书,可能还会不断地回味,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汗漫灵光。

· 八大山人花鸟作品

· 八大山人花鸟作品

03

《谈美》

交谈式分享美学

推荐理由:“谈美”真的可以免俗吗?

书籍简要: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这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的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朱光潜先生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也可以看到他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所提出的“人生的艺术化”。

整本书的语气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如果你也好奇什么是美,正如书中所提——请赴这场美学之旅,“慢慢走,欣赏啊”。

·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局部

04

《中国艺术精神》

透视中国艺术精神内核

推荐理由:该书以哲学家的目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

书籍简要: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神内涵。他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徐复观先生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

书中所涉及境界以及寻求精神的自由与慰藉,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的山水画艺术之上,使《中国艺术精神》成为了中国经典四大美学著作。

· 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 王维水墨画作品

05

《美的沉思》

深入浅出的经典

推荐理由: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

书籍简要:蒋勋先生透过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等等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去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书中将一部大框架的中国美术史通过美学理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出来,引经据典,娓娓道来,颇具美感。

即使是不懂艺术作品的读者,在蒋勋的笔下也能感知到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美学意味。该书也可以认为是中国艺术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 创作来源于敦煌壁画《九色鹿》

· 青铜器饕餮纹饰

06

《美是自由的象征》

探讨美与人类的本质

推荐理由:不时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那不羁的灵魂和火热的激情

书籍简要:印证了从上世纪的50年代至80年代,高尔泰先生所走过的一段漫长而卓绝的求索之路。该本美学论集阐述了作者对诸如美与人的类本质之关系、美感的历史及社会属性、美感中的感性动力与理性结构之关系、美的本质等诸多聚讼纷纭的问题,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当你细细咀嚼这本书时,可以看见高尔泰先生以清晰、晓畅的语言阐扬美是自由的象征这一主题。

· 《拉奥孔》

· 《拉奥孔》局部

07

《沈从文讲中式美学》

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审美

推荐理由:通过文物窥见古时人们生活情境的演变,领略我们的民族智慧与时代变迁。

书籍简要:本书涵盖中国古衣、古物、古器、古艺的研究,满含着沈从文对古老文化的思索和热爱。这些古物透过历史的尘埃,散发着古色古香的迷人风采。通过对这些中式美学的探求,深入历史,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沈从文研究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从他们的衣食住行中去发现众多的遗存之美。您在品读这本书的时候,自然也会不断领略到中式气韵与文化品格。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08

《沉思录》

适合你放慢脚步思考

推荐理由:你是否徘徊在激情与欲望和冷静与达观的生活之间呢?

书籍简要:该书的作者马可·奥勒留大部分是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正如现如今社会所稀缺的思想一般,我们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我们难道不应该在日常忙碌之余,偶尔放慢脚步思考吗?

· 古罗马——万神庙

· 古罗马雕塑作品

09

《美的分析》

线条的美你懂吗?

推荐理由: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的魅力。在最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

书籍简要:究竟什么是美?怎样才能达到美?是什么使我们觉得某些形式有吸引力而另一些则没有?作者荷加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艺术创作之“美”,联系艺术与生活的领域,为自己蛇形线的优美做了立体的辩护。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各自所喜欢的形状和线条。这些线条究竟怎样才算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贺加斯的美学分析,共同欣赏最美的蛇形线。

· 荷加斯人物肖像画

· 荷加斯书中作品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