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讲话新闻稿》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1 00:16

3招搞定《讲话新闻稿》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讲话的新闻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标题清晰": - 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讲话的主题和重要性。 - 使用吸引人的词汇,但要避免夸大或误导。
2. "导语": - 开篇应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简要介绍讲话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发言人。 - 导语中应包含讲话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观点。
3. "正文结构": - 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组织内容。 - 使用清晰、简洁的段落,每个段落应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4. "内容准确": - 准确记录讲话人的原话,避免添加个人观点或误解。 - 如果引用数据或事实,确保其准确无误。
5. "重点突出": - 突出讲话中的关键信息、政策声明、承诺或重要观点。 - 使用加粗、斜体或不同字体大小等方式强调重点。
6. "背景信息": - 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讲话的上下文。 - 包括讲话人的背景、讲话的场合和目的等。
7. "语言风格": - 使用正式、客观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口语化或情绪化的表达。 - 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8. "图片和视频": - 如果可能,提供与讲话相关的

劳模精神:胸怀大我勇担当 奋斗实干写辉煌

2020年11月24日,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外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高凤林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组网、“嫦娥”落月作出突出贡献。资料图片

袁隆平考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田。新华社发

【探寻精神源头 彰显时代价值·第二十一期主题:劳模精神】

【光明日报社主办 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协办】

1950年9月25日,北京,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会上,毛泽东同志称赞英雄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70年后,2020年11月24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赵占魁、王崇伦、时传祥、王进喜、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巨晓林、高凤林、洪家光……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一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只问耕耘、不计得失,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矢志不渝,胸怀祖国,不求索取。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奋斗,需要实干,需要劳动创造,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1.对岗位热爱敬重、对工作着迷痴情、对事业执着坚守

隆冬时节,王府井大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塑像,在有着“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前静静矗立。

1955年,36岁的张秉贵来到这里当售货员。他把小小柜台视作展示北京乃至中国形象的“大舞台”,在平凡岗位上练就了令人惊叹的售货“一抓准”和算账“一口清”技艺,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做好本职工作密切结合,凭着“一团火”服务精神,30多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却没跟人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

对岗位热爱敬重、对工作着迷痴情、对事业执着坚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特质一脉相承,有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恒久价值与独特魅力。

“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铁路小巨人”巨晓林怀揣“学好技术,建设祖国”的信念,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为铁路电气化运营维管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5年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任何一名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生产的钢丝绳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于世界最高桥梁北盘江特大桥、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全国劳动模范、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30多年就干了一件事,在生产钢丝绳上做文章;全国先进工作者,连续9年驻村扶贫、被村民称为“闺女”的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干部刘双燕,以帮扶村为家,为贫困群众真做事、做实事,不仅让深度贫困村朱集村脱了贫,还将其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广大劳动者用丹心热血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飞天梦、登月梦,每次梦圆都留下劳动者奋进的足迹;改革开放4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每个行业、各条战线都活跃着劳动者拼搏的身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大国工匠”顾秋亮,把载人潜水器组装精密度做到“丝”级,助力“蛟龙”入海;“大国工匠”周永和,精准吊装拼接4450块反射面板单元,只为“天眼”与星空对话;“大国工匠”高凤林,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组网、“嫦娥”落月作出突出贡献……大国重器惊艳亮相,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实干、持续不断的钻研、追求极致的努力。

2020年1月18日,一张钟南山院士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闭目休息的照片,瞬间刷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张伯礼、陈薇、张定宇等挺身而出,冲到抗击疫情一线。4.2万名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驰援武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仅在医疗卫生领域,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坚守岗位、携手战疫,用大义担当刷新中国速度、凝聚中国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2.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020年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经测产专家组评定,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这意味着每亩可以多养活5个人,也意味着离我的‘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听到测产结果,袁隆平非常激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50多年来,袁隆平不辞辛劳,始终耕耘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从大海捞针般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到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追求高产更高产”的目标从未改变,一步一个脚印,助力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于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在未知领域里创新探索,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劳模群体,似盏盏明灯,照亮了民族复兴之路。

——在创造中劳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组班组长王曙群,30多年来先后参与“神舟”“天宫”“天舟”“嫦娥”生产和发射任务,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瓶颈;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潘从明,20多年来扎根一线,练就了从冶炼“废渣”中提取稀贵金属的高超本领……从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到“蛟龙”潜海、“北斗”巡天等科技奇迹,再到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等民生事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跨越,无不凝结着广大劳模的汗水与智慧。

——在传承中奋进,提振起同心实现中国梦的精气神。

恢复生产60多年来,在“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当代雷锋”郭明义、“时代楷模”李超的带领和感召下,鞍钢职工接续奋斗、勇于创新,相继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5000余人;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一代代航天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薪火相传中创造辉煌业绩;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劳动模范毫不退缩逆行武汉,保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电安全,加速开展疫苗科研攻关……他们以硬核的担当和崇高的品质,在应对危机中升华民族精神。

——在创新中出彩,中国劳动者风貌尽展国际舞台。

“金牌工人”许振超打造的“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享誉世界航运市场;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把井打到了伊拉克、南苏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苗建印班组,为嫦娥三号研制出不足于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重量的“冷暖衣”;吉林通化东宝的冷春生主持完成3000公斤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项目,使中国人胰岛素品牌跻身世界三大品牌……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技术赋能劳动,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智造”正在成为诸多行业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布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目光定格于新时代的劳动者,他号召:“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这是一串闪亮的数字。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392所,实现全日制招生142.9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360.31万人;“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超过2800万人……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涌现。

这是一个可期的未来。2019年8月,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这里举行。中国代表团63名参赛选手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获得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从“数量红利”到“素质红利”,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

而今,“劳模创新工作室”遍布全国,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社会氛围已经形成。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倡议书中的铿锵誓言——“勤于学习创新,争做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恰是数以亿计劳动者的共同心声。

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回国短短7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黄大年为了祖国需要,燃烧了自己的一切:陆地大功率电磁勘探系统、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万道地震勘探系统……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战略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尽管能力和贡献早已足够,学校催他申报院士,他却说要把手边的事做好,名头不重要;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可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却半页纸都写不满。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却总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以黄大年为代表的劳模群体,避开了利禄之途,选择了崎岖难行的前进道路。但是,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浑然有力,汇聚成牵引时代前行的强大力量。

“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我要做更多的铺路工作。”我国光学界优秀人才蒋筑英,和别人共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学界的重视,被出席学术报告时,他让与他合作的同志去,把荣誉让给别人。

学成归国的邓稼先,为了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甘愿在漫漫戈壁滩奉献青春热血,名字和身影从此销声匿迹,直到1986年因病临终前,他那长达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

…………

尽管每位劳模留下了不同的人生印记,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却是他们身上共同的鲜明符号。

在共和国石化技术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看来,“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当听说单位按照相关政策给他预留了一套180平方米的安置房时,他坚辞不受。

在“当代雷锋”郭明义心中,无私奉献是承诺,更是集贤令。自他牵头成立爱心团队以来,截至2019年11月共发起2000多次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团队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遍布全国的1400多个分队、230多万名志愿者。

无论所处何时,无论身处何业,不求索取、不为名利的高尚品质,不辞辛苦、甘愿付出的精神风貌,始终是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行动指南与价值追求。模范引领,榜样带动,精神传承,在面对党和国家需要时舍小我为大我,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时传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一生。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员工孙志宝,把时传祥视作“心目中的榜样”,工作20多年来始终坚守环卫岗位一线,开着抽粪车行驶在首都的大街小巷,还利用工余时间主动给同事讲解车辆构造和保养维修知识,用行动“把无私奉献的品质传承下去”。2015年,孙志宝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我生在油田,长在油田,从小就知道铁人‘跳泥浆池压井喷’的故事。”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工作27年从一名采油工成长为专家型人才。“这些年亏欠比较多的就是我的女儿,从小对她陪伴呵护少。”多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倾其所学帮助员工技能提升,累计培训1.5万多人次,其中65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2020年,刘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书写新篇章,锐意进取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热血和生命、青春和才智、辛劳与汗水,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新时代的每一位劳动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本报记者 王昊魁 王琎 任欢)

宣讲家文稿:凝心铸魂创伟业 踔厉奋发向复兴

  原标题:凝心铸魂创伟业 踔厉奋发向复兴——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为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党近期召开了三次会议,包括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以及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深刻领会这三次会议精神,对于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理解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恰逢其时,是历史的总结、时代的要求。

第一,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赢得胜利的思想密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十年是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与此同时,新时代十年是经受住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的十年,“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比如,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等等。

这一仗接一仗的胜利,无一不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取得的,无一不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取得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明确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对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一以贯之的思想洗礼。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无论是延安时期力行整风运动,改革开放初期开展全面整党,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三讲”教育,抑或是新世纪以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推动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次第展开——

2013年,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为解决实际问题增添精神动力;

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让“严”“实”成为终身习惯和自觉追求;

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理论学习有收获”为首要目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员内心深处扎根;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明确要求,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回望历史来路、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不断开拓新局。

新时代以来,接续开展的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层层推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吹响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许多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增强学思践悟的政治智慧,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防线,从而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

第三,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逐梦复兴的磅礴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置身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唯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方能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唯有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才能不惧惊涛骇浪、坚定勇毅前行。

一是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就是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将其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就是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踏上新征程、创造新伟业。

作者:戴立兴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戴立兴:凝心铸魂创伟业 踔厉奋发向复兴——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查看完整内容请到宣讲家网(WWW.71.CN)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