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3 01: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过草地的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写的读后感主题,是关于过草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还是对书中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感悟。确定主题有助于你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阅读全文:在动笔之前,仔细阅读过草地的全文,对书中的内容、人物、情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有助于你在读后感中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和评价。
3. 概括内容:在作文开头,简要概括过草地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等。这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你的读后感内容。
4. 分析评价:在作文主体部分,针对过草地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人物形象: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评价其形象是否丰满、有深度。
b. 情节安排:评价故事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以及是否具有吸引力。
c. 主题思想:分析过草地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人生、人性等方面的探讨。
d. 文学手法:评价书中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以及其表达效果。
5. 结合自身感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分享你对过草地的独特见解
朋友们,《半小时漫画党史(1921—1949)》来喽!上海人民出版社、读客文化联合出品,内容相当硬核,图文相当生动。没错,这就是一本严肃活泼的党史读物!
《半小时漫画党史1921—1929》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半小时漫画团队 编绘
吴波 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
看半小时漫画,
让你快速厘清党史脉络,轻松读懂党的故事!
党史知识学起来
《半小时漫画党史》借助年轻人喜爱的“半小时漫画”的影响力,通过把党史知识转化为通俗表达,梳理成清晰脉络,让年轻人亲近党史,进而能够主动地学习党史知识,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书把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总结,变成一张张简单清晰的漫画图。比如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本书就用一张图,给大家把时间线捋得清清楚楚。
再比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段历史,内容很精彩——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但也确实很复杂。这不,给大家一张图来汇总一下。
有了这些安插在每个章节后的生动总结,还怕党史知识学不好吗?
党史重点画出来
既然是漫画,咱们就必须画得出彩。《半小时漫画党史》是整个半小时漫画系列中,第一本全彩漫画!不但继承了“半小时漫画”系列轻松幽默的风格,而且人物形象更加Q弹可爱。
书中还特别设计了分镜故事漫画,就是为了将重大事件突出呈现。
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虽然是漫画,但是,
咱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核心主创——
陈 磊
混知创始人,漫画式科普开创者。他和混知团队,致力于用漫画语言普及各领域专业知识,提高大众学习兴趣和效率。
“孩子喜欢看漫画,我们擅长画漫画,我们就把这段历史用漫画的形式进行还原,让孩子能够笑着读下去,寓教于乐。”
吴 波
北大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90后”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
“一方面要坚持严肃性,防止过度娱乐化;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活泼性,防止过度程式化的表达。”
这群年轻人,正是用青春的方式把党史重点给“画”出来了!
再来看看这本书的豪华推荐团——
是不是生动又靠谱!
党课活动燃起来
日前,《半小时漫画党史(1921—1949)》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新书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指出:
《半小时漫画党史》既是“半小时漫画”系列的又一力作,也是党史读物的一次创新突破,更是科普漫画与传统学术的一次碰撞和融合,展现了上海出版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宣传出版工作中,年轻人要担纲主力,在讲好党的故事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感染更多年轻人,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让更多人能够从这本书中,点燃起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
发布会上,吴波和陈磊还为现场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党课。他们一改照着课本讲党史的传统形式,而是把纸质书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在对漫画视频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红色基因悄然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了。
“只有学习了党史故事,才能真正领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义。”现场一位小学生分享了自己党史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期盼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这本书,学习党史、爱上党史,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在未来续写华丽篇章!
转自【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天辟地中国魂,势不可挡革命军
时光马车带我们穿梭了百年。被围堵的水泄不通的街头巷道上,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挥旗高喊:“还我青岛,还我主权,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便这样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于是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由北京到上海,由学生到工人,全国人民上下同心,一致抵抗。他们撕开帝国主义虚假的面具,挥刀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彻彻底底地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伟大口号。望举国上下,人心齐一;感国之青年,彬彬济济。五四运动让中国的一批信奉共产主义的人看见了光亮,孕育了一批真正愿意为了革命奉献的先进青年人,为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和组织的基础。
在时代要求之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百年前的那个七月,微风轻拂,杨柳依依,从那“一片明”的南湖中,传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如愈吹愈烈、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中国的百年征程,为那个风雨如晦的中国,点亮了未来的光辉。
从此,这炬火便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风萧萧兮革命难,壮士一去不复还
漫天里当啷一声响,将朱老巩拉回现实,他们上当了!铜钟在众人的保护下,还是失守了……朱老巩愣住了,好像那锤头是打击在了他的脑壳上,他像货郎鼓儿一样痛苦的直摇头,但无论怎样也换不来古老的铜钟。碎掉的不只是铜钟,还有所有村民们的心。村民们与这恶霸冯兰池从此展开了无尽的斗争……
农民们是扎根在土地里的,深受土地滋养的,土地也孕育了如运涛和江涛一样的农民革命英雄。《红旗谱》中以严、朱两家和冯兰池父子的矛盾为线索展开叙述,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地域性小范围的“革命”“反抗”“阶级斗争”反映我们当时社会亟待革命的社会背景,也体现了地方性问题和民族的贯通。农民阶级中涌现出了个别的清醒睿智的革命者,然而多数农民是很难走上革命道路的。封建势力的压迫,土地的束缚,使得农民们的思想被禁锢,难以被撼动,这种阶级局限无疑让革命更加艰辛。
纵观我们的革命历史现实,代代英雄层出不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在就义前发出的“呐喊”。铮铮誓言展现了他宁死不降的信念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夏明翰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豪绅家庭,父亲是阅深历广的地方官员,母亲是清末“铁面御史”陈嘉言长女,正直刚毅,博学多才。在母亲的启蒙影响下,夏家的兄弟姊妹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一生傲骨,一身正气,是革命的先锋模范。在毛泽东的介绍下,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党员,还曾与毛泽东居住在同一个院子。他曾带领弟弟妹妹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并深入群众中去。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他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参与了秋收起义。1928年,夏明翰被捕,受尽折磨后于三月二十日英勇就义,年仅二十八岁。
纵观其一生,他烧过洋货,抗过家法,被抓捕过,审判过,但始终不改初心,始终跟随共产党,英勇果敢,甘为革命牺牲。他在狱中给妻子留下的遗书中说到:“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
许许多多如夏明翰一样无私心、爱党爱国的热血勇士,于水火中奔驰和抗争,终得来如今这盛世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4年10月,一场浩浩荡荡的战略大转移在中国的西南部旋战起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转移,去往陕甘宁边区。长征战士们去时有20.3万余人,到达时仅剩剩3万余人……
正如俗语言:“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长征万里,历尽艰险,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遭风雪……是风里雨里血里的坚持和拼搏,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长征的胜利使中国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也转危为安。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无坚不摧的斗志。从此,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支撑。
今期更携酒,倚槛看花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人民见证了这百年征途的不易,见证了百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背后是多少人的不懈努力,是多少人的汗水和血水,又是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铺成的光辉历程。一百年前,战士们振臂高呼,无谓牺牲,救国救民;一百年后,中国已是屹立在东方的雄狮,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响彻世界。5G时代在中国悄然开启,“复兴号”呼啸过大江南北……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忆往昔建党征途,途中多豪英,念及坎坷泪无声。星火灿烂里,看花到天明。愿所求皆民愿,所行化坦途,多昌盛,常安宁。(文学院中教2003许锦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