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美国人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3 16:42

美国人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关于美国人读后感作文应注意事项》
在撰写关于美国人读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是应该注意的: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读后感是围绕某个具体作品、某个美国人、或者某个美国文化现象展开的。 - 明确你的主要观点和讨论焦点。
2. "了解背景": - 对美国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品或现象。 - 了解作者的个人背景和创作意图,这有助于你更深入地分析作品。
3. "结构清晰": - 开头部分应简要介绍作品或人物,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部分应围绕你的观点展开,逻辑清晰,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 结尾部分应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并可能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4. "客观分析": - 尽量保持客观,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影响你的分析。 - 提供具体的例子和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5. "文化敏感度": - 在讨论美国文化时,要注意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 如果作品涉及敏感话题,如种族、性别、政治等,要谨慎处理,避免冒犯。
6.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清晰、连贯的语言。 - 避免

遭遇这场危机后 美国人说:中国促使我们反思

来源:参考消息网

原标题:遭遇这场危机后 美国人说:“中国促使我们反思”

“因为中国,我们正在重新思考。”

过去几十年来,垃圾回收似乎成了“美国人的本能”,一种备受推崇的环保“美德”。然而,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回收的垃圾去了哪儿,也不知道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什么。

(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美国沃克斯新闻网3月18日报道,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会回收大约6600万吨垃圾,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废料最终通过出口得以“消化”。而在过去30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废旧塑料被送到了中国。

(2008年中国某地塑料垃圾回收场,图片来源:沃克斯新闻网。)

但是,中国在2018年初出台“禁废令”后,不再进口洋垃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跟进,不希望继续当西方国家的“垃圾场”……

美国人这才意识到,原来所谓的环保“美德”背后,是以发展中国家环境为代价的。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近日指出,将发展中国家作为西方垃圾的倾倒场是“不道德、不公正的”。

对西方国家而言,短期解决办法是寻找替代市场,但长期解决办法是停止将西方的垃圾离岸化。

(马来西亚非法回收工厂外塑料垃圾铺满海滩,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美国《纽约时报》3月16日报道,如今,在全美各地,原有的垃圾回收项目要么被取消,或者大幅提价。当垃圾无处可去,剩下的选项只有填埋和焚烧。

《纽约时报》认为,垃圾危机迫使美国人反思,“而促成这种全国性思考的是中国。”

(美国城镇的垃圾回收产业正在面临“失序”,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对于众多亲身感受到垃圾危机的美国网友看来,西方的反思来得有点迟。

(美国纽约,一名妇女用塑料吸管喝饮料,图片来源:东方IC。)

“令人震惊。我们该好好想如何先减少垃圾,再考虑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

“为什么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为什么不学会自己处理。”

“危机管理无能、目光短浅,最终会让我们自作自受。”

“我们没有理由再使用塑料,现在已经有更环保的替代材料。我们不能再把其他国家当‘毒垃圾’倾倒地。美国政府该好好表现了。”

正如一位外国网友所说,美国等西方国家处理垃圾问题刻不容缓。

美媒反思中国崛起:看不下去美国的伪善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走低,美方政府以及部分政客仍在做出不利两国关系的举动,但一些外交政策分析人士也在思考。

当地时间9月13日,外交政策分析师布莱恩·克拉克(Brian Clark)在美国政治外交性杂志《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文,认为当下的美国需要反思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他指出,美国过去对华“遏制加接触”的战略已被国内声浪所否定,但即便如此,美国在制定新的对华策略时也应以“和解与克制”为中心,而不是采取“对抗”战略。

此外,作者克拉克还站在中国的角度表示,美国从未保护其口中所声称的“基于规则的秩序”,而是成为了一个伪善、好战的霸主,肆意破坏国际法,频频对外动武。正是由于反对美国的种种霸道行径,才促使中国改变现状,追求建立新的秩序。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文章截图

文章开篇,作者便用两个形容词对中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作出了定义,一是“非同寻常的”,二是“意料之中的”。

非同寻常在于,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开始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经济以每年约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人均寿命提高了约50%,几乎所有的军事沙盘推演都预测,如果在亚洲地区爆发战争冲突,中国将是最终的胜者。

意料之中在与,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不仅支持,而且还是主要参与者。美国提供了稳定的储备货币,大量投资了中国经济,并为中国提供了最大的出口市场,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的快速转型至关重要。

但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这种关系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因为美国也从中受益。例如,一项分析研究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为大约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提供了支持。

然而,作者指出,尽管中美两国经济均有获益,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却也造成了外界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即“当一个崛起大国威胁要颠覆一个统治大国时,会造成的严重结构性压力”。从历史上看,这种紧张关系为“小事件引发大战争”奠定了基础,比如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国一向知晓这种困局,并采取了“遏制加接触”的战略(Congagement,亦成为“围交”、“围堵加交往”),以军事遏制和经济接触相结合。美方认为,如果允许中国成为当前世界秩序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它就不会寻求推翻当前秩序。

“当时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好政策。正如其他各方所指出的那样,可以说中国从这个秩序中获益良多,它使中国的8亿人摆脱了贫困,同时也使日本这一中国的历史对手在军事上保持了弱势,不具备威胁性。”作者克拉克写道。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十八大以来,到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图自澎湃影像

文章称,这一战略得到了美国两党长达30多年的支持,然而现在人们普遍的共识是“政策已然失败”,中国正追求另一种秩序,其中包括建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抗衡的经济机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同时也包括追求一个新的安全秩序。

对此,美国的回应是指责中国,其国内的全新共识是主张对中国的崛起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包括中国两国经济脱钩、加强美国的地区威慑力以及支持美国的盟友。

文章作者认为,虽然这种主张可能在美国国内很受欢迎,但却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因为它误读了“遏制加接触”的失败原因。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有善意去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国家,而是一个好战的霸主,不断违反国际法并将其所谓的“价值观”向外传播。

这方面最常见的例子是“有条件贷款”,即受援国如果希望获得援助,就必须同意进行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往往包括所谓“人权条款”。中国长期以来都反对这种做法,创建替代的经济机构则是对美国不愿解决这些问题的回应。

此外,美国在使用武力方面表露出的“伪善”,也促使中国想要改变现状。既然所谓“自由世界秩序”中有阻止冲突的规范和制度,那么在冲突中,任何一方都不能使用武力扩大其影响力,但美国却是一个例外,总是自说自话以各种“理由”违反禁令。

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拿着一管“洗衣粉”到联合国作证,声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图自美媒

因此,作者克拉克才会认为,美国需要反思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考虑到中国不仅在追求一个新的地区秩序,而且其中并没有美国的角色,美国过去的战略显然已经失败。但是,美国的新策略应该是以“和解与克制”为中心,而非“对抗”。

这就意味着,要确保国际机构反映当前世界权力的分配,正是因为美国在国际社会屡屡展现“霸道”,才使得中国寻求建立各种替代性组织。

另一方面,美国也应该认真尊重禁止使用武力的国际法,中国之所以发展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信任美国能够做到“自我克制”。文章称,考虑到美国在过去30年来频频对外动武,中国不这样做将是愚蠢的。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美国想领导一个由规则而非权力支配的世界,那么就应该以身作则,遵守它期望别人遵守的规则。因此,美国如果使用武力,必须得到联合国授权或是出于自卫。

当地时间9月1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加坡同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共同会见记者。王毅表示,中国发展具有强大内生动力,是历史必然趋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必将完成,这也是人类整体发展进步的重要成就。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重要课题。

王毅指出,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和势力很不适应中国发展,抱有各种各样疑虑,甚至产生严重误判。这既不利于促进合作,也影响发展正常关系。美国可能就正处于这样的过程中。美方应该意识到,世界上不仅美国有发展权利,其他国家也有发展的权利;不仅美国人民有权过上幸福生活,其他各国人民也有权过上幸福生活。

王毅强调,作为全球头两大经济体,中美合作,世界受益。美方尤其要放弃零和博弈思维,世界在前进,不会倒退回冷战时代。要能够与时俱进,学会同其他文明、民族和平共存、合作共赢,共同构建和平、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