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五柳先生传 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4 03:56

怎么写《五柳先生传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是赞美五柳先生的品德、生活态度,还是探讨其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或者是分析其作品的艺术特色等。
2. 深入阅读:在写作之前,要充分阅读《五柳先生传》,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思想、作品等,以便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和作者,主体部分分析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感悟。
4. 论证充分:在主体部分,要充分运用《五柳先生传》中的具体事例、人物对话、描写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等,对观点进行深入剖析。
5. 语言表达:读后感作文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平淡无奇。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 观点独特:在众多读者中,要努力使自己的观点独特,独辟蹊径。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解读《五柳先生传》,展现自己的思考深度。
7.

读《五柳先生传》有感

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性格志向

  •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来称呼他。这位五柳先生爱好闲静,很少讲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 他喜欢读书,不死抠字眼,每当有心得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爱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这种情况,有时备了酒招待他。他到亲友家去喝酒,总是一饮而尽,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以后就回去,从不徘徊滞留。


  • 他家里空空的,房屋破败得遮不住风雨和太阳,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补丁的,经常缺吃少喝,但他感到很安乐自在。他常常写文章来娱乐自己,文章中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忘掉了患得患失的世俗之情,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话:“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仔细体会这句话,这五柳先生就是黔娄一类的人吧?饮酒写诗,以抒发他的志趣。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吧?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 梁萧统《陶渊明传》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自述生平的一篇文章。

  • 文章虽然只有短短一百七十余字,却用极质朴、平实的语言,漫不经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性格旷达率直,品德廉洁高尚,不慕富贵名利,安心读书写作的五柳先生形象。表达作者不慕荣利,读书、著文、赋诗、自娱,清贫乐适,忘怀得失的性格志向。流露了作者逃避现实,羡慕上古的思想情怀。

吴楚材、吴调侯评此文曰:“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后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洒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读《五柳先生传》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的命题,每个人在无意间或寂寞里往往想起这个永无答案的命题,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其实这个命题虽然有些虚无,但是一旦没有想个明白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它会困扰我们很久很久,甚至让那些偏执的人们走上另外一条道路。既然我们暂时不能参透这个命题,为何不看看先哲们是如何看待生命意义的呢?今天胡老师(微信15674767064)就与大家探讨五柳先生的看法!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不错,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被按门第区别,豪门士族控制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那也是一个天下才子被压抑的时代,士族通过其权力来控制国家的人才选举,门第的高低已取代举孝廉成为官吏进身的正途,使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壮志难酬或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余地。然而,那个时代却孕育了一位风流名士——陶渊明。

就如钱锺书所认为的,在《五柳先生传》中,“不”字为一篇眼目。从那九个以活泼灵巧的文字贯穿起来的“不”字,我看到了陶渊明和他轻灵飘逸的个性。“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不用“我”交代姓名籍贯和一生事迹的无限风光,而托名于屋旁的五棵柳树,显示了他一反“门阀制度”的脱俗。他总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因为他心静气闲,对名利毫无追求。他喜好读书,而且是随性的,所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性嗜酒”,但“家贫不能常得”,一旦有机会痛饮,他便率真豪放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不因贫夺志,所以尽管“环堵萧然,不敝风日”,他还“常著文章自娱”,进而培养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种卓尔不群的性格。

读了《五柳先生传》,扪心叩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声势显赫的官位?是功名利禄的荣耀?还是花花绿绿的钞票?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张白纸,你会用思维的笔画上什么呢?是用粗肥瘦短的线条堆砌成七零八乱、不带任何意义的自定义式抽象画?还是什么也不画,把笔搁在一旁坦坦荡荡地说:“让它空白吧!”

好一句率直的“让它空白吧”!

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陶渊明自小就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门阀士族早就垄断了官场,他的祖父和父亲也只做得个小官,到他的时代家世早就没落了。29岁出仕的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并对纷纷扰扰的官场以及钻营取巧和逢迎世俗的小人感到厌倦。尽管“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却生在那“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的乱世,只能自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有人说陶渊明虽然出世,心却入世。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怪他,毕竟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怀才不遇,拥有远大抱负却被逼归隐,只能对现实进行无声的抗议。义愤填膺的他只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心有不快不便直说,于是就用了“五柳”以表心声。

话说回来,五柳先生的归隐确实需要勇气。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种坦然面对世间一切的态度。荣华利禄就好比一个窄瓶口里的豆子,一把手如果抓太多的豆儿,又不舍得松手的话,就永远无法把手伸出瓶口。

《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只有像陶渊明那样淡泊金钱与名利,才能从容不迫地跟着自己的道德准则坦荡地生活。

从《五柳先生传》一文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苦闷彷徨、自怨自艾的陶渊明,而是一个穿越了近两千年时光还仍然素面朝天、坦然生活的陶渊明,默默地召唤我们卸下心灵的负担,走入那素珍淳朴、和谐美好的五柳之地。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宗旨:关注传统文化,佛珠收藏、鉴别鉴定,第一时间更新您所关心的资讯(欢迎您的订阅)

胡老师微信15674767064←长按可复制添加(畅聊无限制)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