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4 05:56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读后感写作注意事项——以高一作文为例
在高中阶段,读后感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关于写读后感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针对高一学生的作文。
一、审题明确,把握主题
1. 确定文章类型:读后感作文可以分为评论式、感悟式和批判式三种。高一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能力选择合适类型。
2. 明确主题: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提炼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主题应具有独特性,避免千篇一律。
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1. 开头:简洁明了地介绍文章的作者、标题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背景。
2. 主体:分段阐述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每段应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
3.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适当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三、语言表达,准确生动
1. 词汇丰富:运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文采。但要注意避免生僻词和过于复杂的句式。
2.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3. 语句通顺: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读
编者按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写出你的南开故事,让它成为南开的历史。
我的南开缘
王聪
缘分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蓦然间的邂逅或许就是一眼万年的相守,南开就是那个让我一见倾心的有缘人。儿时的我并不知南开的沧桑历史,亦不知其孕育出多少人杰英才。只是偶然听到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的故事,便想沿着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求知求索,做一个南开人,圆一个南开梦。当童年成为一段遥远的往事,曾经许下的许多愿望都如一缕青烟逃去,远岫之外依稀难辨;只有曾经模糊的南开梦,在时光的打磨下愈加清晰而坚韧,指引着我成长、前进,无论南开这扇大门有多么难开,我都要努力推开它。
0
1
南开▪初相见
南开是一所开放包容的学府,为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广阔的舞台。2010年1月,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向南开提出了自主招生考试的申请,却意外收到了南开的回音。经历了一夜的火车,我第一次来到八里台,第一次来到了南开园。
与卿初相见,犹如故人归。和故乡哈尔滨的冬天相比,天津的气候并不寒冷,南开用她那温暖的风亲吻着我的面颊,拥抱着我这个提前到来的南开人。此时,马蹄湖的荷花已经谢了,大中路的柳树也是叶落枝枯,但这一切在我眼中却是那样亲切而美好。虽然来了,但我知道获得南开的自主招生名额并不容易,哪个考生不是所在高中的佼佼者,又有谁不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呢。但既然来了就要奋力一搏,即使折戟沉沙亦无怨无悔。
为了不耽误学校的课程,考试结束后没有好好逛一逛便匆匆离开了南开园,只与南开留下了一张合影,我便奔赴了火车站。我在南门的周恩来总理像前偷偷许下了9月再见的心愿,相信到那时迎接我的一定是马蹄湖的小荷碧叶,大中路的袅袅清音。
然而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在万千人中南开选择了我,就像我当初一往情深的爱上她一样。从此,南开对于我来说不再是在水一方遥不可及,一厢情愿变成了两心相宜,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开人。
0
2
南开▪两相守
2010年的夏天,历经了高考的千军万马,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兑现了与南开再相见的承诺。我翘首以盼的收到南开的录取通知书,高兴地在梦里都能笑出声。2010年9月11日,我拎着大包小裹以一名真正南开人的身份再次来到南开园,开启了4年的求学之路。无论是南开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还是经院的“经邦济世,智圆行方”;亦或是壹零财政的“理财通政,盛世长兴”。南开教给我的第一课便是以己之所学,报国之所需。
大一报到是在离本部不远的迎水道校区,它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虽然现在只存在于老南开人的回忆中,但却承载着我们关于南开的最初记忆。还记得当年我们骑车穿梭于校区和本部之间的忙碌,也记得王顶堤CBD里各种各样的美味;我们在黄沙漫天的土操场经历了军训的洗礼,在陈旧简陋的小礼堂接受了党课的教育。在迎水道,我们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大二之后我们搬回了校本部,吃过西南村的包子、豆皮,也尝过馨香园的美味大餐。经院、二主、图书馆,都是我们自习的好去处,新开湖、大中路以及隔壁天大也成为我们遛弯约会的上佳之选。每每闲暇之时,我们会去滨江道逛街,也会去水上公园游玩。好一方八里台,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更是南开人的全世界。
南开是我的恩师,她授我知识。这里有渊博的师长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带我们走进专业领域去探索学术的奥秘。这里有先进一流的教学与实验设备,让我们亲自动手投身实践。这里也有“百项工程”“挑战杯”等科研活动,鼓励学生求索创新学以致用。在南开,我的课程我做主,数不胜数的选修课无学院之分,无专业之别,全凭自己兴趣而选。即使选课时擦肩而过,只要想学就可以自主旁听。南开,为每一位求知者敞开大门。
南开是我的挚友,她伴我成长。在南开,大大小小的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属于自己的舞台,伴随着我们成长成熟。时事辩论会是南开人拓宽意见表达渠道,打造公民体验平台的新尝试;文化衫大赛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彰显了集体的凝聚力。还有乐团、合唱团、翔宇剧社、龙舟队等学生组织,让参与者各尽其能,让观赏者乐在其中。毕业五年后的今天,不知这些活动和组织还是否存在,但却是我南开岁月的美好回忆。
南开是我的伴侣,她陪我看世界。无数的名人大师来这里分享学术,畅谈心声。在南开,叶嘉莹先生泛一叶扁舟带我们游诗河词海,品唐韵宋魂;在南开,周秉德奶奶含深深崇敬带我们忆峥嵘岁月,怀总理音容;在南开,周岭先生撑一支长篙带我们游太虚幻境,赏红楼一梦;在南开,女排姑娘披一身戎装带我们驰奥运赛场,捍国之荣光。文人、政客、学者、运动员,纷至沓来,在南开开坛设讲,亲切交流。南开,你拓宽了我的眼界,更开阔了我的世界。
0
3
南开▪长相思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4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我们拿了毕业证,唱了毕业歌,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聚散天涯,依依南开。挥一挥衣袖,我们带着知识、阅历与梦想奔赴未来和远方,却把稚嫩、青春以及无尽的眷恋留在了南开。从此,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南开制造的烙印,这是一份荣誉的勋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提南开,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也更愿意把机会留给我们。我们将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践行在工作中,不负大家的期许,也捍卫南开的荣光。
毕业5年,路途的遥远与工作的忙碌使我没能再回南开去看一看,但昔时酣畅淋漓的岁月不曾褪色。犹记当年五四评优,财政人响亮的口号;犹记当年女生节,男生们给女神的小小惊喜;犹记当年毕业晚会,全班上阵惊鸿一舞;犹记当年离歌唱罢,觥筹交错互诉离殇……南开的一点一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犹存于我的记忆中,承载着关于青春最美好的回忆,那么鲜活,那么动人。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换了一批又一批,教室里读书的学生送走一波又一波。虽然我们早已离开了南开的怀抱,但对母校的关注不曾间断。电视、微博、朋友圈,我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关于母校的新闻消息。又取得了哪项科研成就,又举办了哪些精彩活动,虽处千里之外,却也了然于胸。如今的南开日新月异,百年学府风华正茂。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再回到南开校园,在八里台走一走,去新校区逛一逛,去回忆自己的青葱岁月,去感受南开的百年芳华。
巍巍南开,桃李天下。秉南开精神,传南开风骨,是每一个南开人身上沉甸甸的使命。允公允能,秉公铸能,知公行能,为公尽能,南开人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
王聪,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2014届毕业生
往期精彩回顾:
✦ 人民日报刊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署名文章
✦ 抢票!姚明要来南开了!
✦ 高考后,这对双胞胎姐妹不约而同选择报南开!
✦ Science长文 | 曹雪涛院士团队天然免疫领域再获重要发现
✦ 第三波表情包来了!这次是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吉祥物的日常~
✦ 1919+100=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志愿者!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
编辑:陆会佳
审校:张丽
今年寒假,我读了《狼王梦》一书。这本书讲了一只叫紫岚的母狼被权势欲望所吸引,时时幻映着自己的狼儿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故事。
小说扣人心弦,使我完全置身在了狼群之中,我的心也跟着紫岚一家的幸福而起伏。有人说狼妈紫岚是个被权力欲而扭曲的可怜的失败妈妈。而我却更多的被狼妈紫岚那博大无私的母爱所打动。是啊,紫岚妈妈为了这个梦想的后面,又有怎样悲壮的付出啊!为了把自己的狼儿培养成狼王,她又花了多少的心血!她把自己的所有爱都注入到了孩子们身上,她完全牺牲了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婚姻,不再与其它的公狼配偶;她承受着肉体上的伤痛,几颗门牙在营救次子蓝魄儿的时候被捕兽器夹断了,为了培育小儿子双毛脚被摔跛了,胸前还永远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难看的伤疤,她为了孩子们变成了一只丑狼;除了外表的牺牲,她的内心何曾得到过安宁!她承受了生活的艰辛,成长的困惑,失子的痛苦,老年的孤独;即使在她生死的最后一秒,她也要奋不顾身,与老雕博斗而同归于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扫除了一个隐患。她默默地奉献着,不断地为自己的儿女着想,多么博大的母爱啊!
在我们人类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的母爱。母亲望子成龙付出了多少代价。母亲总是为着儿女不断操劳,白天送子女读书,晚上准备晚饭,洗衣服,还要关心儿女们的学习情况,品德表现。有多少母亲不是也象狼妈紫岚一样处处想着子女,为儿女默默奉献而不图回报的吗!狼子们没有这个智商来品味和珍惜母爱,可作为我们人类子女,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父母分忧呢?你为辛苦一天回家的父母倒茶了吗?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了吗?母亲节对母亲说声祝福了吗?让我们快快拿出我们的爱的表现吧!
母爱是博大的,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我们要珍惜它,用我们的爱作为回报!
生命流泪的样子是怎么样的?生命为什么会流泪?……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阳光姐姐写的《生命流泪的样子》,为我解开了这一连串的问题。
在读了《生命流泪的样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渐渐模糊,泪水也忍不住的从眼眶里跳出来。由于欣怡的妈妈得了一种怪病,使全家人一下子掉进悲伤的深谷。还是娇嫩之花的欣怡,也因此而受到打击,生命也开始流泪了。同时,在她身边的同学,有的挖苦她,有的再次打击她,让欣怡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伤,有的同学见她受到如此大的打击,关心和安慰她。那些打击欣怡的同学,却没有体会到欣怡的痛苦和悲伤,而欣怡也在同学的挖苦之中渐渐长大和变得坚强了,也懂得了生命是多么的宝贵。虽然,欣怡的妈妈最终还是离她而去,但是妈妈对她的爱,却始终在欣怡的身边停留着。人虽然不能永恒,但是爱却可以做到。
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在与病魔战争的时候,被人误解她变了,也要坚持让欣怡变得坚强,不再是娇嫩之花。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要完成的伟大使命就是:母爱。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日夜为我操劳的爸爸妈妈,我应该渐渐长大,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劳。并且要珍惜生命,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爸爸妈妈。
合上书本,在我生命心灵最深而又柔软的地方,那颗爱的火种,擦出了爱的火光,渐渐地怒放燃烧。心灵里那一根根爱的亲选,也被轻轻地拨动着。
首先来说说孙,在《西游记》中孙是那种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的人。孙生性淘气,不甘被压迫。不愿屈从于无助的现在。他听说所有生灵都难逃一死,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就毅然横渡大洋,拜师学艺。他并没有向玉皇大帝低头,而是勇敢地直闯云霄。虽然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却也从未泯灭过希望。他疾恶如仇,在护送唐僧取经路上将一伙强盗杀死,却遭唐僧训斥,一时不平,跑到东海龙宫来逍遥,但后又经龙王劝说,想到唐僧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还没报答,决定护送唐僧直到西天。却被唐僧套了紧箍,念了咒。他在盛怒之下,欲杀唐僧,但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是忍住了。他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妖善,为保护唐僧孙不止一次落入火海,可是他依旧不屈服一切。也许,唐僧因为种种原因误解了孙。但是,孙并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和救命之恩。在和妖魔鬼怪的每一次战斗中,都要靠他冲锋陷阵,或是去搬救兵。我想:到了最后唐僧也被他感动了。
终于,孙成功了,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以后,孙再不是当年的猴子了。他是一个佛,他的头上冒出了金光,他终于能长生不老了。
读起《草房子》这本书,感到那么亲切。故事由9个小故事组成,都和桑桑这个小主人公有关。
故事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桑桑是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他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做过不少好事,但也闯了不少祸。比如:他把蚊帐改造成鱼网来捕捉小鱼;夏天穿棉衣去上学;把橱柜改成鸽子的“高级别墅”……这些故事都让我乐得合不笼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药寮那一章,让我流下了泪水。因为桑桑被诊断患上了绝症,桑桑的爸爸四处寻医问药,那些医生都无能为力,我为他只有短暂的生命而流下了伤心的泪,就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温幼菊老师的“药寮”开放了,她每天为桑桑煎药,终于,桑桑的病痊愈了。我真心地为他高兴。
我也曾经是个顽皮的孩子,常常在家做恶作剧,还非常贪玩,但是,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我渐渐地懂事了,改掉了不好的毛病,既没有影响别人,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
湛蓝色天空中绽放着“白云花”,凝视着远处被雾隐约遮住的青山,眼圈泛红了,泪水涌上,心中被一股暖流包围着,回忆起那刹时间的回眸……
——题记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朱自清散文集》,一页一页,一张一张,都是他毕生的心血,那面快被我翻烂的《背影》,更是令我永难忘怀……
一个普通的场面,一个简单的动作,触动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弦,大家被这平凡的父亲深深打动……
朱自清在回北京时,父亲来送他,火车还没有开走,父亲让他等等,去买几个橘子。朱自清靠窗坐着,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湿润了。然后,父亲抱着橘子回来了。过月台的时候,因为身子微胖,爬得很努力。父亲蹒跚地走了过来,把橘子放下,嘱咐朱自清好好照顾自己,然后慢慢地走了。他看见父亲远去的背影,流下了眼泪。
世间的每一个父母都是这样,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理解。我们是不是应该懂事一点?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呢?想想当年,他们耐心教我们系鞋带、梳头、写字……一步一步教我们走路,从不厌烦我们咿咿呀呀的学语。而现在,我们长大了,可开始恼他们的唠叨。有时回头想想,自己真的不懂事,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而我们却没有给予他们一丝的关心,身为人女,怎可以这样!
是啊!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深深打动了许多人,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回眸同样令我有一样的感受:我的妈妈长期不在我的身边,因此,我非常想念她。前不久,妈妈回来了,我和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几天后,妈妈又要走了,尽管有些不舍,却还是没有让泪水滴落。我随妈妈来到了车站,她头也不回的上了车。我赌气的坐在车站,注视着车上随人流走动的妈妈。紧咬着唇,不愿意让妈妈看见我的泪水。车渐渐开走了,妈妈转过头,给我了一个无比灿烂的微笑。看着这温柔的回眸,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一滴一滴落在衣服上,望着往远方驶去的车,我狠狠擦掉挂在脸上的泪珠,笑了!
那一个蹒跚的背影,那一次温柔的回眸,无一不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望着打开的书,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
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
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
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
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
的,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