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4 10: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捕捉敏感期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书中的核心观点: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捕捉敏感期》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有深入的理解。这包括作者提出的敏感期理论、教育理念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
2. 明确写作目的:确定你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还是为了探讨敏感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或是为了给其他家长提供教育建议。
3.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a. 引言:简要介绍《捕捉敏感期》这本书,以及自己的阅读动机。
b. 核心观点阐述:针对书中的核心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进行阐述。
c. 个人感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包括对书中观点的认同、质疑或补充。
d. 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方面。
e. 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捕捉敏感期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4. 结合实际案例: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案例或他人的经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要注重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6.
近几年,在外出培训学习期间,我多次听到老师提到《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并极力推荐幼儿教师要认真品读这本书。这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编著,她的专著《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和本书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孙瑞雪还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创始人,看完她的简介让我肃然起敬!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这么一行字: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真如此,本书列举了许多有关孩子敏感期的案例,有教师写的,有家长写的,还有孙瑞雪老师的解读,从每一个文字里,我都能读到老师、家长对孩子的“爱”,理解,支持、包容、等待……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知道了除了语言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敏感期,诸如: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审美敏感期、诅咒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对我印象最深的案例是《世界就是味道》,“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个案例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婴儿总是那么喜欢吃手、吃脚,为什么总是拿什么吃什么,甚至连屎粑粑都会吃,这是他“口腔敏感期”。正如一句教育名言所说“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婴儿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用口来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口肩负着发现世界的工作,对食物的软硬是用口来认识,对味道也是用口来认知的,他是通过口来了解外在,建构自我。有的父母在孩子“口腔敏感期”对孩子进行了阻止干预,导致敏感期延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孩子经常喜欢在地上捡食物吃,或者是抢别人的食物,想想,这些孩子应该是在“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推迟到幼儿阶段出现迟到的“口腔敏感期”。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我学会了理解孩子,对平时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的一些“怪异”现象找到了答案。当一个孩子在某个阶段喜欢说骂人的话,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儿童的“诅咒敏感期”,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道德问题”。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搭积木时总是喜欢刚搭建好就又推倒,乐此不疲,原来是他正处于空间敏感期。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上楼梯时如果妈妈走在前面必须让妈妈退回来非要自己先走在前面,原来是他处在“秩序敏感期”。当一个孩子面对老师亲切地抚摸或者打招呼时大哭时,并不是他“事多”,而是他正处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总之,还有很多很多。在读一个个案例的时候,我不由得会回忆起自己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我为自己愚蠢地错过了孩子发展各个阶段的敏感期而懊恼,为自己没有早早读这本书感到惋惜,并决定,一定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即将做母亲的同事,推荐给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3—6岁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会经历“秩序敏感期、色彩敏感期、语言敏感期、诅咒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我们应该懂得孩子每个敏感期的表现,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给孩子支持,让孩子在敏感期得到很好的发展。 编辑:刘昕作者简介:费迎霞 ,兴平市机关幼儿园副园长。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兴平市槐里名师。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始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源于幼儿园的好书推荐。拿到书本后,首先翻看序言。得知书中的案例均来自家长和老师们的分享,配有孙瑞雪老师的点评,生动的案例结合专业的点评,形象又实用。一口气顺序读了二十几个孩子的故事,才想起应该先看看3~4岁孩子们的故事,因为涵涵正是3岁多的年纪啊。
“拿着影碟穿外套”的恒恒,“我就要掉在地上的那个”的喆喆,不正是涵涵现在的样子吗?看着“垒高”的亮亮,涵涵问我他是谁,他在干什么,然后不等我就开始数亮亮一共搭了几块积木。“1、2、3……13、14、16、17……”虽然也有数错,看她认真的样子,我可不愿意打断她。
读到“色彩敏感期”的妞妞,看着妞妞滿脸满身的水笔痕迹,想起了我们家的墙壁已经被哥哥和涵涵折腾到“面目全非”。最近涵涵也特别喜欢涂色,从幼儿园带回的逻辑狗卡片一边涂色一边让我拍视频,说是一定要发给陈老师和张老师看。
读一本好书,让我们更懂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学会用平常心接受孩子带给我们的“抓狂”,让我们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作出适宜的引导。剩下的便是静静地期待我们的小花朵沐浴阳光,快乐成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