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4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贾平凹《风雨》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首先,要深入理解《风雨》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包括作者想要传达的价值观、人生哲理等。这有助于你在读后感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分析人物形象:贾平凹在作品中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注意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以及这些人物在故事中的意义。
3. 比较阅读:如果之前阅读过贾平凹的其他作品,可以尝试将《风雨》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作者在不同作品中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变化。
4. 结合自身经历: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作品对你产生的影响,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5.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主体部分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未来的期望。
6.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同时,注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7. 观点明确: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明确有力,避免含糊其辞。可以引用作品中的具体情节或人物对话来佐证自己的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
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1992年,40岁的贾平凹经历了他人生中最为悲催的一年。
这一年,他因迁延不愈的肝病住院,身体的疾病带给他心灵一种压抑和阴影,他时常怀疑自己的人生还有没有未来。
而这一年,他同样经历了人生中的另外一次大变故。结婚十几年,曾经那么相亲相爱的妻子,因为与他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分手。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六日,贾平凹与妻子韩俊芳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情绪极度压抑的贾平凹,一个人怀着落寞的心情跑到陕西户县的一个水库边,去写他正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他的构思中,与他以往所有的小说完全不同,他甚至感觉这部小说不是成功,就是灭亡。这就是后来红极一时,给贾平凹带来极高的声誉,同时差点儿毁了他的长篇小说《废都》。
从一个县级小剧团的演员,跟着贾平凹来到西安的韩俊芳,对贾平凹来说,其实是重要的一个女人,韩俊芳很漂亮,也很能干,贾平凹也很喜欢自己的漂亮妻子。但是据贾平凹自己说,韩俊芳就是脾气有点倔强,在有些事情上很难圆通。导致两个人最终分手的原因,据说是韩俊芳怀疑贾平凹“出轨”。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韩俊芳认为贾平凹至少是“精神上已经出轨”,喜欢上了一个夏姓影视演员。这个夏女士在贾平凹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出演过角色,对贾平凹很崇拜,而贾平凹据说对夏女士的印象确实也很好,贾认为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气质好”,但不承认两个人有“出轨”之实,顶多算是“红粉知己”。而韩俊芳却不能容忍贾平凹“精神上的出轨”。也有许多贾平凹的同仁好友多方劝解,一心想要两人和好,但最终还是回天无力。11月26日上午,两个人最终走进了西安市民政局离婚登记处。
在户县的一座三层居民楼里,贾平凹独自住在那里,以一种沉重压抑的心情写《废都》,废都里弥漫的颓废末世情绪,很大部分来自贾平凹当时的心境。
有人说没有离婚,就没有《废都》,还有人说,没有《废都》就没有离婚。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没有贾平凹的就没有《废都》,没有贾平凹经历的那个时代和他所经历的生活,就没有《废都》。在那个寒冷的冬季,那在个没有暖气的房间里,离婚后的贾平凹抑制着沉郁的心情,将自己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废都”里。“那一日电炉子又坏了,外面又刮风下雨,窗子的一块玻璃又撞碎在楼下,我冻得捏不住笔,起身拿报纸夹在窗纱扇里挡风,刚夹好,风又把它张开,再去夹,再张开,只好拉闭了门袖手往连成家去。袖手缩脖下得楼来,回头看三楼那个还飘动着破报纸的窗户,心里突然体会到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贾平凹在《废都》后记里的这一段话,生动地写出了他当时创作《废都》的窘境及心境。
就在贾平凹在那所“破屋里”写作《废都》时,可能是因为贾平凹的离婚与她有关,也许是对贾平凹其时心境的体谅,想要给予贾平凹一点安慰,夏女士专门跑到了户县去看望贾平凹。可是,为了不破坏贾平凹写作的心境,或者是朋友们为了不给已经家破的贾平凹再添乱,或者是朋友们仍然想着要让贾平凹与韩俊芳日后一复合的机会,所以尽管夏女士当时一再要求见贾平凹一面,甚至声泪俱下,结果仍然没有见到贾平凹。
贾平凹尽管知道了夏女士的到来,贾平凹也还是坚持没与夏女士相见。
年底的时候,《废都》杀青。已是孓然一身的贾平凹,趁着春节的机会,闭门不出,将已经完稿的《废都》润色修改一遍,交给了出版社。
三个月后,《废都》出版,立刻红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有关《废都》的议论,连街上收破烂的手头都有一本《废都》。一时洛阳纸贵,出版社一再加印,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有许多出版社找到获得出版权的北京出版社,要求合作出版,连夜赶印。短短时间,《废都》印数超过了百万册。
然而,就如那年春天的倒春寒一样,短短的三个月,风云突变,红遍全国的《废都》遭遇封杀,全面禁印。北京出版社的负责人以及《废都》的责任编辑,相继受到行政处分。
废都这一封禁就是16年,一直到了2009年十月份才得以解禁,废都重见天日。
出版管理机构对《废都》的封杀,却给擅长盗版的书商们带来机遇,一时盗版《废都》遍地都是,盗版书错别字连篇,引起巨大争议的“小方框”却保留了原状。但印数却达到惊人的天文数字,所贾平凹自己不完全统计,《废都》那几年的总印数(正版及盗版)超过了千万册。这在新中国图书市场上是个奇迹,在纯文学图书市场更是天方夜谭。
贾平凹由开始妇孺皆知、大红大紫的著名作家,一时间从云端跌入谷底,灰土灰脸地接受批评,以及报刊上的批判。
写作的劳累,加上心情的郁结,贾平凹固疾重犯,再次因肝病住进了医院。
离婚后的贾平凹,事业大起大落,心情同样经历了大喜大悲,身体也经受了大病大痛。
尽管朋友们一再撺掇撮合,但韩俊芳没有同意与贾平凹复合,贾平凹也没有争取两个人再度复合。两个当事人无意,他人也只能是瞎操心。但在贾平凹住院期间,一个年轻的小护士,对这个著名的大作家由仰慕之情到爱慕之情,最后,两个人喜结连理。
此后二十多年里,贾平凹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以平均每两年一部长篇小说的速度坚持着写作,在中国作家里,算是非常高产的作家,还在2015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但再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废都》那样引起轰动,引起亿万读者的关注。《废都》后来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国内甚至连公开报道都没有,只有陕西一家地方报纸,以简讯的方式,仅仅报道了短短一行字:“贾平凹一部作品在法国获奖”,连《废都》的名字都没敢提。
不管怎样,1992年的贾平凹,是他的人生历程上,一个难忘的历程,也是他的创作经历中,一段应该写进文学史的经历。
1992年,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让贾平凹“誉满天下”,同时又“毁满天下”。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