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中华文明 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4 16:56

精心挑选《中华文明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华文明》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读后感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例如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对民族精神的赞美等。
2. 梳理文章脉络:通读《中华文明》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为写作提供依据。
3. 概括文章观点:对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为自己的读后感奠定基础。
4. 结合自身经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和思考,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
5. 体现观点与论据:在阐述观点时,要充分运用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流畅,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7. 结构安排:文章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8. 突出亮点:在作文中,要突出中华文明的亮点,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传统等。
9. 适当引用:在阐述观点时,可以适当引用《中华文明》中的原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0. 反思与启示:在结尾部分,可以对中华文明进行反思,并从中汲取启示,为自身发展提供借鉴。
以下是写作《中华

文明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读《中华文化公开课》有感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中华文化公开课》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系列宣讲基础上精心整理而成。讲坛国内8位文化名家选取8个历史热点专题进行讲述,文风生动活泼,行文深入浅出,语意隽永,内涵丰富深刻,加之258幅高清插图相配,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延绵数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17至18世纪的西方学术界曾经把中华文明排在四大文明之首。黑格尔曾惊叹道:“中国实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然而,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力衰落,加之西方实证历史学(考古学)兴起,西方中心主义盛行,以致今日西方和日本出版的世界文明史把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定为50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为4500年,中国文明为3300年,中国在四大古文明排序中降至最后。其依据是,当时国际上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文字、冶金术和城市这三个要素,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但是,《中华文化公开课》告诉我们:所谓“文明三要素”是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玛雅文明就没有冶金术,印加文明甚至还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时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即国家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最关键特征。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的材料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的出现。放眼世界,中国标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说:“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出于科学性的本质要求,《中华文化公开课》的前三讲用红山、良渚、二里头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早期曙光和王朝气象,其生动、坚实、可靠的考古资料雄辩地实证了中华文明已有8000年起源史,5000年的城市和国家形成史,4300年中原王朝的问鼎史。通过碳14同位素测定,辽西兴隆洼红山文化遗迹距今8200—7200年,良渚古城距今5100—4700年,二里头夏都遗迹距今约4000年。二里头夏都考古研究不仅推翻了疑古学派对夏王朝是否存在的质疑,而且证实和还原了司马迁《夏本纪》关于夏朝的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先生用“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等8个时代来概述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试想:这是一幅多么绚丽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使我们不由得想起西方人的一句话:“历史有一个‘东方’……物质的太阳从那里升起!”《中华文化公开课》告诉他们:文明的太阳也从东方升起!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此,《中华文化公开课》写出了精彩的答卷。作为一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富含知识性、通俗性和可读性的普及性文化读物,书中的8个热点场景,实际上就是8个巨型博物馆(包括图书馆),8位文化名家把博物馆移至书本上,并运用大数据建立智慧博物馆传播于数字终端,让每位读者都能轻松地徜徉于中华优秀文化漫长历史长廊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8000年前的粟黍,60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玉龙,5000年前的稻作农业,以及精美的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漆器、绘画、雕塑、丝绸和2000多年前的纸张。读者浸润其间,深感中国先民们巧夺天工的聪明智慧,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倍感自豪!

该书的第四部分讲述了“大运河文化”奇观。大运河犹如一条贯通华夏南北的彩链,串联起古今众多的明星城市,成为中国古代国家工程的伟大象征;第五讲“敦煌莫高窟”和第六讲“云冈石窟”展示了华戎交会、中外互鉴的历史场景,告诉人们中国文化一向具有“吸收外来”的开放胸襟,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文化相融合即中国化才能在中国文化土壤中存活并发扬光大——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第七讲让无数向往故宫博物院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故宫文物的宏壮和优美,领略到这座具有600年历史的昔时皇宫中精美绝伦的珍贵艺术藏品。最令人骄傲的是,如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相比,故宫博物院的186万件藏品没有一件是从其他国家掠夺而来!第八讲“中华典籍”让读者走进了中国国家图书馆,4200多万册件的庞大馆藏使其名列世界第五大图书馆,最可称道的是它藏有人类最早的印刷纸质典籍和历时千年的珍贵图书。“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巨量的中华典籍举世无双,难怪19世纪的西方哲人对此曾惊诧一叹:“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近年来,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成为读懂中国的关键词。深刻的思想性是《中华文化公开课》的价值指向和精神归宿。该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考古成果、文献资料、馆藏文物和历史典籍,令人信服地确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用铁一般的史实批驳了西方中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贬低与歪曲,不仅提升了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对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植民族文化根脉、赓续历史文脉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文:张允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图:新华社

编辑:于颖

重读中国文明史的意义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孙皓晖著,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的史论作品。这是一本力图理清中国前3000年文明史的书。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六大生存经验。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孙皓晖的一部史论作品。曾经在海南“闭关”16年创作,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一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是孙皓晖并不满足于《大秦帝国》的畅销,他说:《大秦帝国》只是一味相对丰厚的药引子,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是将中国的文明史传统,恢复定位到以秦文明为根基的中国原生文明精神中去,真正地以宏阔博大的诸子百家洪流为根基,而不是孤零零地矗立一根枯木桩子作根基。因此在创作《大秦帝国》的过程中,孙皓晖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和探索,凝聚成了三卷本、近70万字的《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全书共分为三卷,梳理了中国历史前三千年的七次文明跨越,总结了中国文明生存的历史经验。

上册从神话时代开始到夏商西周春秋,钻木取火、仓颉造字、大禹治水这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孙皓晖有其独到的理解。他认为黄帝时期是中国近古文明的第一个原创时代,文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件,大体都在这一时代被创造出来了;而大禹治水形成的社会治理体系,使得我们具备了跨入国家时代的条件。夏商西周各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直到春秋时代,生产水平的提升推动着礼治社会的瓦解,列国纷纷进入求变图存的历史浪潮。

中册集中讲述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创造。孙皓晖称之为“文明大爆炸的时代”,诸子百家、商旅贸易、技术创新……我们今天赖以前进的统一文明框架,我们熟悉的社会生存方式的基本传统,我们最主要的价值观体系,都产生于战国时代。

下册从秦灭六国的六场战役切入,详细分析了六国灭亡深层的原因,从用人传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内政传统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秦帝国建立后,又从整合民生、中央集权制度创建所经历的争论、推行法治、创建统一的经济制度等方面对统一文明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提出秦统一中国文明比起统一疆域,是更具有本质性的统一。对于北区匈奴、南征岭南也从捍卫华夏文明角度进行解读,难得。

2016年《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今年是再版。选择在今年再版是因为今年年初举国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至今疫情仍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蔓延。而某些国家正以“非理性对抗”的方式与世界对抗,使得各种冲突不断发生。可以说2020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人们往往会在艰难的时刻回望历史,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经验。

孙皓晖认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前三千年是我们文明的高原、文明圣土。在这三千年中,华夏族群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帝国。在其中的每一个时代,我们的民族都曾经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文明跨越。其中有两次重大跨越,第一次是大禹治水之后,中国进入国家时代;第二次重大跨越是秦帝国建立统一文明。汉以后中国文明出现了千丈瀑布式的历史大落差,开始了两千余年地平线式的涌动发展。

如今,“非理性对抗时代的来临,既是世界文明的危机,也是世界文明的希望。”对于中国文明来说,此时正是实现第三次文明大跨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机。此刻重读中国文明史,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经验,亦有助于增进文明自信。求变精神、统一精神、消解融合精神等这些深植于我们文明基因中的优秀品质,必然能使我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完成第三次重大文明跨越,从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次再版,根据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我们对部分历史事件的时间、人名,原典著作的统计等方面进行了更严谨的修订,共计数十处。

同时,该新版本亦有幸得到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张维为教授,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久辛老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金仲伟先生的推荐。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张维为称,中国文明强大的根源在于其雄厚的原生时代,孙皓晖的著作从文明史角度给中国的文明自信提供了依据,对我们从容应对今天的挑战也富有启迪。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提出,事实上,我们常常听到、看到的所谓的“文明”,是不包括我们中华文明的,甚至连埃及的阿拉伯文明与印度文明也不包括,它仅指的是西方国家的“文明”。世界文明必须是整个人类社会多种文明的复合起来的大文明,才可以说是科学的文明观。《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孙皓晖在写完6部500余万字的鸿篇巨作《大秦帝国》之后,依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文明的一次理性的开掘与梳理,振聋发聩、启迪心智,读罢使人不仅对历史会有新的发现,对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对我们构成新的、完整的文明观,对我们认识当下的人类社会并获得自信和方向,包括重新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明理念,这部著作都可以构成我们的精神根脉与升腾的力量之能。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金仲伟说,在5000年不倒的中华文明的根柢,一定存在着生生不息、独有的“密码数据”。今天的中国文化人要想破解这些源生密码数据,需要像孙皓晖那样解放思想。这三卷本大作,带读者进入元气满满的“国之初”,难得。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存续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其强大不朽的历史经验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亮点。

经验一:以自觉求变的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

经验二:面对外部欺凌侵略,坚持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原则。

经验三:在文明冲突中自觉保持强大的消解融合精神。我们的文明历史,在前三千年就已经奠定了与异质文明的共生意识,又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明共生经验。

经验四:强烈自觉的统一精神,霸气充盈的反分裂实践。历史的足迹反复表明,任何分裂势力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成功过一次──没有能将分裂割据地永久地脱离中国而另外建成一个国家。中国的国土,没有因为分裂内乱而永远丢失任何一块。

经验五:以发掘培养杰出人才群为国家发展的生命线。

来源: 天津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