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小麻烦》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6 07:26

精心挑选《《小麻烦》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麻烦》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作品背景": - 首先要了解《小麻烦》这本书的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信息,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意图。
2. "阅读全文": - 在写读后感之前,确保你已经完整地阅读了《小麻烦》。只有深入理解了作品,你才能写出有深度和见解的读后感。
3. "明确写作目的": - 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你对这本书的感悟和思考,所以写作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围绕这个目的展开论述。
4. "结构清晰": - 读后感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故事背景等。 - 主体部分要详细阐述你对作品的看法,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 - 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 "观点鲜明": - 在读后感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要有自己的看法。 - 避免空泛的赞美或批评,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6.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 注意文章的

那个让无数人牵挂的小无知回来了

总有一个童话人物一直驻守在你的回忆里,善良的夏洛、怪怪的小豆豆、勇敢的小无知……

“小无知历险记”系列是一套经典的童话故事书,讲述了一群生活在百花城的小不点儿的故事。这一群小不点儿的代表人物是小无知。他爱冒险和挑战,和小伙伴们游历了绿城、太阳城,还乘坐飞船来到了会让人变成山羊的月球。在这些冒险中,他收获了友谊,学会了真诚,还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出版后,广受好评,多次再版。


时间又过去了40多年,那个给无数人带来感动和欢笑的小无知,戴着尖尖的帽子,又站在了我们面前。 “小无知历险记”系列新版采用了原版经典装帧,由译林出版社和耕林童书共同引进推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为该套书专门撰写导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姚颖、首都图书馆馆长王志庚、幻想小说作家彭懿联合推荐。

最懂儿童心理的苏联国宝级作家写给孩子的幽默之书

赋予小无知生命的是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尼古拉·诺索夫(1908—1976)。1932年他毕业于电影学院,毕业后担任电影导演,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他最富有吸引力的童话就是“小无知历险记”系列。在这个系列中,诺索夫因描写一个勇敢但很马虎、总是遭遇各种麻烦的小男孩“小无知”而赢得了全苏联人民的喜爱。1969年,诺索夫因“小无知历险记”系列荣获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克鲁普斯卡娅国家奖。

俄罗斯的图书馆为诺索夫的作品设立了专区,以免读者的笑声影响到其他人。幽默是诺索夫作品极为突出的特色。作家阿列克辛对诺索夫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概括:“做父母的都想让他们的孩子成长为诚实、勇敢和有意志力的人。而诺索夫正是用这样一些品格教导他的儿童读者的。他从不对孩子耳提面命,而是对孩子进行劝诱、加以勉励,他总是能够找到通往儿童心灵的最便捷和最可靠的途径。这途径通常就是幽默和幻想……这种幽默和幻想灌注于他的全部小说作品,其卓然不凡更确切地说是无可重复的,是诺索夫式的!”因此,在苏联,他是除高尔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以外赢得读者最多的作家。

在“小无知历险记”系列三本书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诺索夫式的幽默。这种幽默是蕴藏在风趣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的。欢快的情调和对儿童生活一无拘谨的描述构成诺索夫作品温暖与快乐的风格。另外,诺索夫塑造的男孩都具有某种原则性、不满足于现状、干劲充沛、永远追求新事物、喜好探索,从不做思想上的懒汉。因此他所有作品都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经典形象带领儿童走进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

很多参观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的读者在阅读这套书时会恍然大悟:原来灵感的源头在这儿。小无知诞生后,很快成为苏联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在设计俄罗斯馆时,设计师们就想到了小无知游历过的城市,决定以此为灵感,为世界各地参观者讲述一个美妙的童话。

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分为“花的城市”“太阳城”“月亮城”,对应着《小无知游绿城》《小无知游太阳城》《小无知游月球》三本书中的城市。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小读者至今念念不忘小无知游历过的那个“比桃花源还要美”,处处是游乐场,并且充满了高科技的人性化理想城市太阳城。

知识丰富,文学性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

《小无知游太阳城》可以称作一部经典的科学童话。跟随着小无知的脚步,读者可以看到一系列让人赞叹不已的高科技产品,其中有水陆空三栖汽车、无线电控制联合机、自动吸尘柜、自调节电熨斗等。《小无知游月球》更是让读者大开眼界,让小无知乘坐宇宙飞船开始了宇宙之旅。今天的人们或许已经不觉得这些是多么“大胆”的想象,但在五六十年前,这些高科技产品以及星际旅行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异想天开”。在这些想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诺索夫对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的了如指掌。更为可贵的是,诺索夫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用浅显又准确的语言对机械原理、发明创造、星际旅行、宇宙飞船、宇航员登月等进行了描写,知识点丰富,视野开阔。

苏联两大插画家倾力创作插画,赋予主人公生动可感的形象

作为一套儿童读物,生动有趣的插图是必不可少的,亨里希·法尔克、阿里克谢·拉普捷夫两位艺术工作者为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手绘插画,形象生动。这些插画秉承了诺索夫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画面也是极尽幽默之趣,大胆的想象、适度的夸张、松弛有度的画面会让读者忍俊不禁。

如今,我们将这一经典儿童文学再次呈现,让“大孩子们”有机会将他们曾经最喜欢、难忘的故事,分享给家里的“小孩子们”。也希望这一本书能成为代际的桥梁,让自己和孩子一起重温那段感动和欢乐。作者是有国别的、人之间是有代际区别的,但是我相信世界上的孩子们,是有很多共性的。相信21世纪的孩子们,会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们一样,爱上这个系列小说。

翻越海拔4000多米夹金山,班长把他仅有的一块破被单给了我

我和班长过雪山

■谭发贵

1935年6月(作者写为5月),中央红军占领川西天全,12日从大硗碛出发前往川西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途中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夹金山。由于山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天气变幻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狂风大作,飞雪夹着冰雹,被当地人称为“神山”,歌谣中唱道:“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征服的第一座雪山。在衣单、赤脚、缺粮和缺氧的艰难困苦条件下,翻越大雪山是对红军官兵们的生死考验。本文作者谭发贵,当时是不到12岁的红军小战士。文章记述了李班长和其他红军战友关爱、鼓励和帮助谭发贵过雪山的感人故事,生动体现了红军将士坚忍不拔、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和团结一心、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

一九三五年五月底的一天,为了和兄弟部队红四方面军会师,我们红一方面军从天全出发了。

当时我是三军团十二团三营九连最小的一个战士,还不到十二岁。我背的枪是一支短短的“小金钩”,它的长短跟我的身材差不多,腰里有两个麻辫子手榴弹,行起军来,它滴拉当啷地敲打着我的屁股,还带的有子弹、刺刀和洋镐;因为从天全到红四方面军的驻地——达维,路程很远,沿途人烟稀少,为了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积雪终年不化的夹金山,我们每个人还背了三斤玉米。背这么重,道路这么遥远艰巨,这对我是一个新的考验。

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通向夹金山的小河沟往上走,这是一个深邃而又漫长的峡谷地带,除了奔流的小溪,再就是湿漉漉的草丛和荆棘。在这峡谷地带,我记不清走了多久,白天走,夜晚也走。同志们脚上的草鞋被水沤、路磨,早破得大窟窿小眼的了,但却没时间来修补。我们都这样想:赶快翻过夹金山,见到四方面军就好了。

有一天晚上,又是夜行军,同志们都走得又累又困,走不远就停下来歇一会儿,或者边走边打瞌睡,常常是前面的人站下了,后面的人还不知道,直到碰了鼻子才醒过来,有的同志就埋怨道:“老天爷也跟咱们作对,怎么还不到天亮?”天亮了,大家伸伸懒腰,迷迷糊糊地揉着惺忪的睡眼,不知谁忽然叫了一声:“那不是夹金山?”我抬头看去,只见一座巍峨的大山,像巨人似的矗立在我们前面,天边白茫茫一片,银白色的山尖,直直地插在半天云里,我曾经爬过三十里高的老山界,还爬过无数的高山峻岭,但跟眼前这座山比起来,它们不知要低多少倍。这时,大家都兴奋地呼喊道:“同志们,加油哇!”我们李班长很和蔼地对我说:“小鬼,看着没有?可别掉队呀!”说着,顺手把我的“小金钩”拿过去挂到他自己肩上了。我很小心地紧跟在他屁股后面,当时我确实怕掉队,因为同志们都纷纷说,一旦掉了队,不但找不着队伍,性命还有危险。看着那白花花的大雪山,我更加紧张了,心想,这要掉队了,前没村,后没店,就是不叫野兽吃掉,也得活活饿死冻死在山上。班长在前面走,我的两只眼死死盯着他那一双沾满了烂泥的脚板,一刻也不放松。我下决心要跟上大队,但我个儿小,腿又短,班长慢步走,我就得快步走;班长的步子要是稍快一点,我就得跑步才能跟上。走着走着,我满身是汗,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后面的一个战士对我说:“小鬼,来把‘背包’给我!”另一个战士连话也不说,就把我的米袋接过去了。李班长一次又一次安慰我说:“不要紧,小鬼!只要我们这个班在,就有你在;只要我们过得去夹金山,你也能过得去。放心吧,别害怕!”大伙都不断鼓励我。

走到山下,忽然刮起北风,天气骤然寒冷了。这里的树枝上满结着长长的、晶莹的树挂,构成了一片银装的景色。六七月在江西,正是酷暑盛夏、炎热难当的时候,但在这山谷里却是寒风凛冽、冷彻肌骨的冬天。队伍在夹金山山脚下休息了一个多钟头。同志们都利用这时间捡柴,烧饭,补草鞋。我因为不会补草鞋,就去捡柴,班里的同志又怕累着了我,关心地对我说:“小鬼,你只管看火烧水就行啦,别的事由我们大人来干!”这样,我的任务就只是坐在那里看火。大家把草鞋补好了,其他工具准备齐全了,饭也煮熟了。是什么饭呢?不是别的,仅是两小洋瓷碗用白水煮熟了的玉米,一没盐,二没油,但就这个,每人也只准吃一碗,剩下的那一碗得带到山上才能吃。饭虽然这么少,同志们那种阶级友爱的精神却是无法形容的,大家都互相谦让着,大人让小鬼,小鬼让病号,谁也不肯先吃。有人只吃几口,有人只吃半碗。在这个时候,玉米真比黄金粒子还要值钱得多呀!

刚吃完饭,号声响了,部队又开始忙忙碌碌地前进了。有的同志说笑话,有的同志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上门板,捆屋草,房子扫干净,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大家的脚虽在峡谷里泡肿了,磨烂了,但情绪仍然非常高涨。上山的道路,已经被前面的同志踩出来了,从层层的万年积雪中,露出了一条满是尖溜溜碎石子的道路,我一开始走就感到非常扎脚。我们爬呀,爬呀,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半山腰。往上看,山还高得很,前边同志们的影子在弯曲的小道上摇晃着;往下看,只见刚才休息过的地方,像一块小小的庄稼地。四处灰蒙蒙、冷清清的,我们看不见太阳,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只是气喘吁吁地向上爬着。

我的草鞋在峡谷里就已经烂了,虽然休息时班长替我补过,但经这尖溜溜的碎石子一磨,它又破了,冰冷的石子像尖刀一样割裂了我的脚,疼痛直直地穿透了我的心窝。要爬过这座大山,没有草鞋怎么行呢?在山下我怕破了,果然现在就破了。我不由地惊叫了一声:“我的草鞋破了!”刚说完,前面一个同志回过头来对我说:“不光是你一个人的草鞋破了,你看!”他跷起脚让我瞧,原来他的草鞋只剩了前半截,赤着的后脚掌一片血肉模糊,裂了好几个长长的血口子。他继续说道,“小鬼,我们的草鞋破了,但我们革命的意志没破呀!你叫喊什么?”我原本是无意中叫了一声,经他这一说,我感到非常惭愧,脸顿时烧红了。李班长这时也说话了,他说:“同志们!山高怕慢汉,路长日月熬,金沙江、大渡河都挡不住我们,难道夹金山过不去吗?加油!爬过大山就是胜利!”听了他们的话,见了他们那种坚毅态度,给了我新的力量和鼓励,我暗暗对自己说:“谭发贵,就是死也死在夹金山那边,坚决爬过去!”每当我向前迈一步时都狠着心,把牙咬得紧紧的。草鞋虽然破了,但总比没有它要好得多,我沿路捡些破旧的草绳和碎布条,在脚上裹了又裹,缠了又缠,一步一拐地往上爬。陡峭的夹金山,上边同志的脚就像踩在后边同志的头上一样,滚滚的雪块、雪团和纷纷的雪花,从上面落下来,落在同志们的脸上、脖颈里。又爬了一程,我的肚子一股劲咕噜咕噜地叫,劳累加上饥饿,使我的两只小腿哆嗦不停,一点也不听我的使唤。我腰里虽然有一小洋瓷碗玉米,但没到山顶,我也不敢早早吃掉。正走着,我以前缠在草鞋上的破草绳、烂布条都被石头磨断了,两只脚掌上,水泡一个连一个,脚后跟上的裂口,直往外淌血,痛得我寸步难行。就从这里开始,我看到了万年积雪里,有死马、死骡子、铜锅……更令我又害怕又伤心的是有的同志牺牲在冰窖里,我实在不忍心去看那种情景了。李班长眼里流着泪,上来架着我的膀子说:“小鬼,我架着你,咱们慢慢地爬吧!”我们连的张指导员对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喊道:“我们绝不能让一个同志掉队,我们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坚持到胜利!”他一人就替有病的同志背了三支枪,他的话虽然只有几句,但那磅礴无比的力量,却震撼着每个人的心。我挣脱了班长的手,继续往上爬着。

越走天气越冷,风也越大,冻得大家上牙打下牙,嘴唇、舌头都有些麻木而僵硬了。我估摸着时间大概已经不早,大家都坐下来休息,摸出了随身带的那一小碗玉米,准备吃了再往上爬。“哎呀!”我掏出玉米一看,不禁吓呆了,玉米冻得硬邦邦的,活像一块石头,咬也咬不动,这可怎么办?离山顶还有好远不说,就是到了山顶还要下山呢,原指望用这碗干粮充饥的,现在倒好,冻成冰疙瘩了。我怔怔地看着班长,李班长也看着我,四目相对,他不说话我也知道他的干粮怎样了。我们只好站起来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再往上爬。

穿过了山腰浓密的云层,我们爬上了夹金山的第一个高峰。一到这里,我就觉得头发晕,天旋地转,直想呕吐,气管像被什么东西堵塞了似的,呼吸越来越困难,肚子也胀得难受。我这时很害怕,便对班长嗫嗫嚅嚅道:“班……长……我……”班长架着我的膀子,安慰我说:“小鬼,别怕,坚强些!同志们会照顾你的!”虽然他也是走一步喘几口气,身子摇摇晃晃的,但他仍然用尽全身力气扶我。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很自然地又想起了过去的一切……

从我参加部队的那天起,我虽然也扛枪打仗,是个革命战士,但因我年龄小,个儿矮,常常给班里同志增加麻烦,那真可以说是干活不多,累赘不少。行军时,他们帮我背米袋,背背包,甚至连子弹袋、“小金钩”都替我背上,怕我掉了队;宿营时,他们打热水给我洗脚,夜晚给我盖被子。尽管这样,他们从来没有不耐烦、不高兴的表示,总是那样亲切,那样和蔼。尤其令我难忘的是李班长对我的关心……我的上衣太大,裤子太长,李班长就亲自给我改;夜晚行军时,我把衣服剐破了,天亮休息时,他叫我去休息,把破衣服脱给他来缝补,没有针线,他找这个,找那个,想尽各种办法,直到衣服缝好为止。因为我的脚小,大草鞋不能穿,他又利用休息时间给我打小草鞋。常常是我睡醒一觉了,他还坐在我身旁,全神贯注地打草鞋呢。为了我,不知牺牲了他多少休息时间,耗费了他多少精力!他是江西兴国人,个儿不高,两只眼睛圆圆的、大大的,嘴巴稍稍有点往上翘,一行军,他就低声哼着兴国山歌:“红军出发打长沙,打倒土豪资本家……”行军的疲累,生活的艰苦,战斗的紧张……好像都没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班长扶着我走了一程,我们三营营部的驮驴也跟上来了,这原是给营首长用的,现在却驮了八连的一个小鬼。一见驴子,我就对班长说:“班长,让我揪着驴子尾巴走吧!要不,会把你累坏的。”班长喘喘气,点点头,我就揪着驴子尾巴往上爬了。驴子不懂人性,它哪管后面有人,又是拉屎,又是撒尿,驴粪蛋掉在我的脸上,驴尿溅到我的身上,我眼里、耳里、头上、身上,几乎没一处干净地方,但不管怎样,我揪着驴尾巴的双手一点也不放松。

夹金山高,但高不过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我们终于胜利地到达了山顶。从山顶往下看,白花花的云海,云头起伏,波浪翻滚,刚才爬过的那座山头,像一只小小的拳头,显得又小又孤单。这时,才好容易看到太阳,原来它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躲到西天边上了。它带来了万道彩霞,给这积满白雪的夹金山罩上了一件绚丽的外套。

在山顶上,我真是一步也不愿意再挪动了,真想倒在山头美美地睡上一觉,但这是不行的,同志们都赶快撕了被单或衬衣当包脚布,准备赶快下山去,但我什么也没有,光着脚板下山怎么行呢?我又暗暗着急了,这时李班长就把他仅有的一块破被单给了我,我问他:“班长,你用什么呢?”他看看我,笑着说:“我是大人,火气旺,脚板硬,不用包也行!”他说得那么自然,那么乐观,叫我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任何勉强的神气,但我知道他是在宽我的心,我把被单还给他,他坚决制止了我。

在山顶,我口渴得要命,但在这高与天齐的山上,哪里有水喝呢?我只好弯腰抓一把雪放到嘴里。班长看了,对我说:“小鬼,你看咱们多不简单,能吃上万年雪了!”从山顶往下走,路上全结了冰,人们不是在走,简直是在向下滑!滚!班长不知在什么地方又给我找来了一根小棍,给我当拐棍用。我在前,班长在后,他一会儿提醒我:“小心点,往左!”一会儿又嘱咐我:“把腰弯下去,步子迈小点。”那时,我确实不知道他为什么待我这样亲切,这样好,我曾在心中问过我自己:“班长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后,我问过班长,他连考虑都没考虑,冲口而出:“为了什么?小鬼,在家靠父母,在革命部队靠党,靠同志,因为咱们是阶级弟兄啊!”

是的,就是因为在部队里有这样好的阶级弟兄,有这种二十世纪最崇高、最伟大的感情,我这个十二岁的、还不懂生活意义的孩子,才有可能翻越了那海拔四千多米、积雪终年不化的夹金山!

谭发贵 出生于1923年,四川越西人。文中身份为中央红军第3军团12团3营9连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106医院副院长。1997年逝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解放军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