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6 08: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读后感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书籍的整体内容、某一章节、某个观点或人物进行评论,还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2. 概括书籍内容:在作文开头,简要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让读者对所读之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表达个人观点:在阅读过程中,你可能会对书籍中的某些观点、人物或情节产生共鸣或质疑。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4. 结合实际生活:将书籍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谈谈对生活的启示和感悟。这样可以使读后感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5. 分析人物形象: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形象。
6. 总结作品价值:总结书籍在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等方面的价值,阐述其对社会、读者的影响。
7.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你的思路。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8.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啰嗦的表述。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差不多四十年了,再一次在图书馆借书。
八十年代初的图书馆,藏书的陈列室外,坚着一块透明的大大的玻璃,隔开着读者,玻璃的外边是一个柜台,上面有几排长条盒子,盒子里面有很多卡片,顶端有一个小孔,被一根细细的铁丝杆子串着,每一张卡片上面都写着书名、序号等信息,找到心仪的图书,就将序号报给工作人员,然后拿着借书卡等着。
现在可方便了,在平台上登录,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按照流程操作即可。还有送书上门的服务,三五块钱,足不出户,即可阅览喜欢之书。这些年,陆陆续续买了些书,却大多搁置着,心想自己的东西,也跑不掉,不着急开读,于是它们只能落寞地呆着。
还是清人袁枚说的好,“书非借不能读也”。借的图书就不一样了,现在一般不会到他人那借了,到图书馆借呢,有个时间限制,归还日之前得读完,对我等不自觉的家伙,倒是一个很好的逼迫办法。
在合肥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白鹿原”。古典四大名著倒算看过,虽然西游记看的是连环画。现代四大小说有些争议,活着、围城、平凡的世界、废都、丰乳肥臀等等,读友吵的厉害,官方不置可否。但不管哪种排名,白鹿原基本都在其中。于是很是好奇,一直想看看。
本书是陈忠实老师的扛鼎之作,他在序言中第一句话就是,“到了50岁才捅破了一层纸”,化蛹成蝶,涅槃新生的感觉。
小说再现了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的代表作品。
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南端,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产生了很多文学大家,路遥、贾平凹等陕西军团是文坛重要一支力量;茅盾奖地位非凡,是作家的最高荣誉,称之为国内的诺贝尔文学奖,亦不为过。
以我的阅历和学识,阅读如此厚重经典作品,是掌握不了精髓的,也就囫囵吞枣,凑个热闹。
不过,花了一个月时间,也确实看完了,总得记下读后感,加强点印象。小说从清朝末年开始起笔,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初。这五十余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历史。陈忠实将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恩怨情仇嵌入其中,悲欢离合、辉煌沉没,四十余万字,娓娓叙尽,写的是故事,说的是人性。
从三个方面谈谈陋见。
历史的熟知。
可以看出,作者对本世纪上半期是很有研究,了如指掌的。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率先起义,保皇派苟延残喘,清廷覆灭,然后争夺地盘,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第一次大革命,蒋介石清共,屠杀共产党人,日本入侵,国人众志成城保家卫国,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主要的历史事件,小说均有涉及。白鹿两家两代人的故事,就顺延着历史的脉络不断发展和演变,依附在历史的背景之中,故事情节就是有源之水,有木之火,不显唐突,有迹可循。
文化的沉淀。
民族的才是独特的,才是世界的,是我们泱泱文化的压船石,聚宝箱。随着作者的笔迹,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貌,渭河两岸的习俗,关中大地的风情。清代农村土地如何评级划分,北方冬小麦如何种植收割,传统的宗族如何传承运行,以及私塾教学,铡草喂马,吸食旱烟,婚丧嫁娶等等。一本文化和习俗的百科全书,没有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研究,没有生活的经验和深厚的阅历,无法把控这么多复杂和丰富知识,并能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
语言的特色。
每一个大家,都有独到的文字特色,王朔的戏虐,余华的简练,路遥的朴实,钱钟书的幽默,明确的风格让读者一阅便识,是各自的标签。有一首歌“黄土高坡”,高亢有劲,雄伟浑厚,陈忠实老师的风格就是浓浓的高原风、关中味。随手摘录几句,鹿子霖逗孙子,“俺娃不听你爷烂尻子嘴口心道的瞎话”;白鹿两家争地,“倒不在乎李家寡妇那六分地,这是白嘉轩给我跷尿骚哩!”地方特色很明显,看了书,再看王全安导演的电影,张丰毅张雨绮和吴刚这些戏骨的演绎,拖着重重的后鼻音,听起来很土,却活灵活现,别有一番风味。这三个特点,印象最为深刻,除此之外,故事编排上也是细致入微,精彩万分:白嘉轩巧夺风水地,鹿子霖恶施美人计,朱先生妙语退敌军,兆海白灵情人反目,黑娃入匪,亲翁杀媳,及至最后,鹿子霖发神经了,黑娃被镇压了······件件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读来酣畅淋漓,不忍释手。
金无足赤,再好的作品,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以陈忠实老师博大心怀,想必不以为逆吧。
不足之处,一个是开头,“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老婆”,临描百年孤独,痕迹太过明显。利弊暂且不论,主要是和后面故事没有太多关联,白嘉轩在全书之中,都是一个恪守传统,注重品行的族长形象,只看开头,还以为白嘉轩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呢。而百年孤独,全书都是围绕着首句展开故事的。
另外一个,对几个女性的行为描写,似乎用力过猛,那个时代的女人,想来大多卑微胆怯,小心谨慎的,床帏之间,应更是被动羞涩。白嘉轩、白孝文,鹿兆鹏的老婆都那么急不可耐,还有田小娥,看见黑娃几乎都走不动路了,太过夸张。
瑕不掩瑜,总体而言定是一本值得一阅的、伟大的小说,否则也不会畅销二十余年,经久不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疫情总是不结束,出去机会更少,就看点书吧,聊胜于无。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很多人都认为,取得世俗的成功必须要有野心,要有清晰远大的目标,甚至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但没有对世俗的渴望,远大的目标就不能做成事吗?
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强烈要求自己一定要做某事,只是不断地跟随生命的引导,不断被别人,最后成立了一家上市公司。
《臣服实验》一书的作者是学理科的,理科成绩非常棒。
读博士的时候,他和同学讨论问题,脑海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想法是他从来没有过的。
当时他问身边的同学,同学告诉他,他们脑海中都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
在以后的很多事情中,他的脑海当中经常会有很多问题飘出来。
他翻看了很多书,于是开始了冥想。
在冥想过程中,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那种状态让他沉浸其中。
那些声音就在外面,但他们仿佛离自己很遥远。
浑厚的平静化为护城河,将所有的一切与自己升华的状态隔离开来。
后来,妻子打算和他离婚,因为他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放在妻子身上。他意识到如果真的爱她,就要放手,顺从命运的安排。
有一次,作者去墨西哥游玩,他看到有两个人骑着马过来。作者很害怕,最初的感觉以为是强盗。后来他的理智让他平静下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摆好莲花的姿势,发出“无”的声音。这时他问自己:你更在意内心还是外部世界?
当他睁开眼睛时,他看见两个农场工人,没有强盗。他们在跟自己讲话,虽然是西班牙语,但是作者却能听懂大部分内容。
第二天农场工人把他带到村子里,介绍给村民。
晚上村民招待作者,作者依旧保持着冥想和做瑜伽。
后来作者听说村民很缺吃的,于是将大袋糙米和豆干给了他们。
这对作者来说是小的帮助,但村民却非常感激。
作者走后,他变成了村里的名人。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他没有刻意做什么,只是把心静下来,顺应着生命的流动做事。
当自己沉迷于冥想时,作者发现还有几门课没有考过,这样很难拿到博士学位。
到了写期末考试论文的时候了,作者对自己说不在乎分数,学位也不一定拿下来,什么结果都能承受。
这时,他的心态感到放松。下笔的时候,脑海中就浮现了清晰的自然逻辑。
他下笔思如泉涌,灵感随着思维逻辑自然涌现。不知不觉写了30页,最后成绩得了A。
这是内心安静带动大脑从容的一次胜利,如果只依靠思维逻辑,不会写出这么好的论文。
作者想买一块地专门用于冥想,但他只有15000美元。
他期望的定价比卖家的价格要低很多,但是他告诉自己如果不能得到这块地,那么它终究不属于自己。
于是他用坦然自若的心态去和卖家谈判,最终作者赢得了谈判,买下了那块地。
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底气,向生命臣服,是感受到决心和坚定。
之后,作者他的朋友建造一座冥想之地。一个是动手能力强的鲍勃,一个是学过建筑的博比。
博比提供了设计方案。但是三个人都没有建造过真实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但是博比坚信房子可以建造起来,他们将理智抛到一边开始动手。
整个过程他们都非常用心,最后意外地建造了一个非常精致的房子。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惊喜。
后来,作者一直在这个房子冥想和做瑜伽,每天清晨3点醒来,几个小时打坐冥想,在田间散步沉思。
那段日子里,他对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非常敏感,也更加专心致志。
他发觉,食物吃得越少越容易进入冥想和专注,所以他每隔一天吃一点沙拉,中间那天禁食。一切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冥想环境。
作者有一门课没有学习,但是第二天就要考试了。
之前他一直在冥想,没有时间学习。前一天晚上才翻开书,他的内心已经不抱有期待了,因为这门课都没听过,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他随机打开一页,这一页是一张表格,他只将这一张表格背了下来。
第二天上考场,他惊讶地发现考试的那道题就是那张表格。他将答案写了上去,最终通过了考试。
之前都在冥想,没怎么学习过,只是让内心处于平和,他就意外地通过了考试。
这件事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事情本身有时好有时坏,应该把好的结果看作是生命的馈赠。
过去自己一个人冥想,现在他想去加入团体。所以他给“自我意识小团队”写信。
没过多久,他就收到“自我意识小团队”的和另一个机构的。
他在写信时没有写地址,信件却准确地邮寄到了自己家中,他感到很神奇。
他跟随大师一起修行,感受到冥想的巨大愉悦和内心安宁。
有一天,他去了一家商店,看到打字机键盘,被深深吸引了。于是他把计算机拿回家,开始学习编程。
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的他,却很快就上手了。
在他看来,那就像是自己以前知道的东西,表达出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后来,他开始写一些程序,几周以后就写出来了一套系统程序。这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渐渐地,寺庙规模开始变大。这时,有人他开公司,走商业化。他开始是没有想法的,既然别人了,他就同意了。
再后来,公司越开越大,来寺庙的人也越来越多。作者依旧保持他每周冥想和瑜伽的习惯,让更多的人感受修行的愉悦和内心的安宁。
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作者开始了冥想。
于是,他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平静。
他意识到要一直冥想到觉悟,不断深入探索内心进入绝对的平静和安宁。
他向生命臣服,被当做名人,拿到了学位,建造了房子,成立了公司。
过程中没有刻意为之做的事,只是不断在做事不断地被。
因为内心平和,就是答案。
作者:萱桐,精读读友会会员。这是一个自由的灵魂。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