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6 18: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跨界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你对跨界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是赞美跨界带来的创新与突破,还是反思跨界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2. 突出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避免仅仅对跨界现象进行描述,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知识和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
3.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要合理,段落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跨界现象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跨界现象的起源、发展以及当前的社会背景,阐述跨界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意义。
b. 跨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跨界在各个领域带来的机遇,如创新、合作、资源共享等,同时也要关注跨界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c. 个人或企业如何应对跨界: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个人或企业在面对跨界时,如何调整策略、提升竞争力。
d. 跨界对社会的影响:从宏观角度分析跨界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 丰富案例: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引用相关案例,以增强说服力。案例可以来自个人经历、新闻报道、书籍、电影等。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
洗耳恭听!
更让我敬佩的是,汪作家一开始并不是职业作家,而是一家著名杂志社的编辑,勤勤恳恳做了几十年的编辑工作,一直充当“伯乐”的角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续发掘了王朔、阿来、阎连科等一批年轻作家,为他们首发作品,使他们得以崭露头角,正式登上文坛,为广大读者知晓!退休之后,汪编辑才正式拿起笔开始写作,因为有几十年的编辑功底,厚积薄发,所以写起文章来也是顺手拈来,短短几年间就写出了好几部讲述民国大师的著作,轰动一时。实际,像汪老这样转换“赛道”,“跨界”发展的例子在文坛是非常多的,比如伟大的鲁迅先生,看过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的读者,都知道他原来到日本留学是学医学的,后来感于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愤而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学大师、精神启蒙者,经历和他类似的还有郭沫若先生,身份也是从医生变成了作家。有幸和汪兆骞老师合影!
当代文坛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因为一米九几的大个子,一开始是做篮球运动员,但他渐渐发现,写作才是自己的特长和真爱,于是坚决转行,从一名篮球运动员转变为一名写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了《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一系列知名作品,不少还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最终实现了华丽转身!从篮坛到文坛!
除了文坛,其他行业跨界发展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而一开始,他是练跳高的,但发现遇到了瓶颈,成绩再也上不去了,于是迅速转行,改练跨栏。这一改,就诞生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田径金牌,可谓非常明智和成功!从跳高到跨栏!
虽然古人也讲过“术业有专攻”,不过,个人还是应该灵活处理,应当审时度势,培养、发展自己“跨界”的能力,争取让自己成为“多面手”,毕竟“技不压身”,多一种能力、本事,就多一条路,总是好事。特别是一旦发现这一行不适合自己了,就必须马上行动,及时改变发展方向,转换赛道,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人生没有固定模式,可以转换赛道!
2021年12月14日,我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内心备感振奋。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对中国国家话剧院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文艺工作不仅关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关系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肩上的担子重逾千钧,但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奔跑的心情更加迫切。
2021年12月25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院庆的大喜日子里,我们剧院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国家话剧院创建以来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寄语我们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时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和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艺术家们纷纷表示,要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有新的作为和新的创造。剧院表演艺术家、老党员李雪健谈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十分激动。因为生病,他的声音沙哑,吐字也不算清晰,但依然铿锵有力:“要牢记习总书记那份深情的嘱托,记在心里面,去置身新时代,感悟新形势,明确奋斗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对于我们每一个国话人来说,延安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根,这是我们始终不能也永远不会忘怀的荣光。从1941年到2021年,80年来,这支从延安青年艺术剧院一路成长起来的红色文艺队伍,辛勤呵护着中国话剧这样一个剧种,始终秉承着建院初心、赓续红色血脉,沿着廖承志、欧阳予倩、吴雪、孙维世、舒强、金山等前辈开拓的道路,累计排演了400余部记录时代发展、讴歌伟大人民的文艺作品,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成为中国表、导演艺术重镇。
20年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两家久负盛名的剧院合并组建成立中国国家话剧院,开启了国家级院团戏剧事业发展的新篇章。20年来,剧院以“中国原创、世界经典、实验探索”为理念,先后创排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马(中文版)》《理查三世》《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谷文昌》《哥本哈根》等优秀话剧作品。我们坚持发扬自延安时期就奠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时代鼓与呼的传统,不断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文艺奋笔书写新的华彩。
2021年,剧院把提高质量作为戏剧创作的生命线,不断提升作品原创能力,努力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剧院隆重推出“红色演出季”,以7部话剧展演为形式,以点带面,向观众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绘就百年奋进的壮美画卷。
我们深知,新时代要谋求新发展,必须让剧院回到创作中去,让演员回到功夫上去。在努力用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的同时,我们紧随“数字科技+”的大潮,以新品种、新节目、新创意和新的演出形式,推动戏剧艺术在当今时代,在年轻人中焕发出无限活力。以剧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为例,这样的跨界合作不仅掀起了现象级的文化热潮,还让戏剧艺术通过电视媒介走向了千家万户。
2022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年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隆重召开。适逢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将打造原创话剧《抗战中的文艺》,讲述在党的领导下,爱国文艺青年开创新中国文艺之路的生动故事,献礼二十大。同时,我们将继续以展演季的形式,嘹亮发出致敬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的“第一声”。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滔滔的延河水,看见了巍巍的宝塔山。新时代东风浩荡,文艺自当立潮头,化身催征的战鼓和奋进的号角。在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奔跑起来,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