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7 08: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草帽计》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知识": - 首先要了解《草帽计》的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这样才能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评价。
2.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 - 明确你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表达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是为了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组织文章结构": - 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草帽计》的基本情况,以及你的阅读动机。 -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故事情节":概述故事情节,评价其合理性、连贯性和吸引力。 -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和人物关系。 -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正义、勇气等。 - "艺术特色":评价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 -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4.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流畅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过于主观的词汇。 -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红色故事想必你听过不少,大人们经常讲给小朋友听,不过今天,顺序颠倒了过来,小朋友们用稚嫩的童声,一板一眼的讲述。
“在夜校里,张锦辉不仅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还学会了唱革命山歌。党员叔叔阿姨们告诉小锦辉,革命山歌就像革命的号角,也能战斗。”小学二年级的龚子琦小朋友在台上用稚嫩但却响亮的声音,用自己的理解把耳熟能详的红色老故事讲出了新的内涵。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红色记忆,每一位英雄,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为了让红色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位闸们少年的心中,在六一儿童节临近之际,闸弄口街道在“闸们家”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传承美德颂经典 少年追梦谱新篇”故事大王展演活动。
小到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大到六年级小学生,27位闸们少年在前期的初赛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有一天,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兰苑幼儿园中班的章睿甯小朋友,虽然只有5岁,却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
“这个故事叫《鸡毛信》,我准备了很久,是老师教我的,还给我们看了电影,我觉得海娃勇敢又聪明。” 章睿甯小朋友说,以后自己也想成为海娃这样的小英雄。
2个多小时的时间,《鸡毛信》、《草帽计》、《闪闪的红星》……17个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被孩子们娓娓道来。
“孩子们都很棒,这些故事经过加工处理,用孩子们的语言讲出来别有一番风味。红色文化用一种巧妙地方式被孩子们吸收理解了。”区朗诵协会夏雪老师对孩子们连连称赞“闸们少年了不起,太棒了!”
“大道理孩子们这个年纪很难懂,从那些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小英雄身上,去体会、学习,他们最能接受。通过这些故事将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入孩子的内心,植入红色基因。” 闸弄口街道文化站站长沈黎介绍说,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属于他们的舞台,也希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孩子们讲好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做好新时代的闸们少年。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突破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征服崇山峻岭,渡过大河险滩,穿越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是如何呈现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毛泽东用这首大气磅礴的诗篇,回顾了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本里的长征,既有波澜壮阔的辉煌,也有难以想象的苦难。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丰碑》,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本里的长征,红军将士们面对困难和曲折,处处都有团结、互助和友爱,官兵之间情同手足,战友之间情深似海。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们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体现出无比崇高的人生境界,闪耀着超越生死的人性光辉。
长征这条地球上的“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红军指战员三三两两艰难地向北走着,有的掉队了,有的倒在草地上永远地起不来了。”(《长征》节选,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是什么支撑和激励他们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是崇高的理想,是坚定的信念!课本里的长征,是理想信念的淬火与远征。“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组歌〉两首·过雪山草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苦难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夺走人的生命,但理想信念岿然不动。从这种意义上讲,长征胜利创造的人间奇迹,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课本里的长征,真实展现了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激烈战斗,书写了红军将士冲锋陷阵、闯关夺隘的英雄壮举。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飞夺泸定桥》,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漫漫征途上,面对上百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突破层层封锁,需要超凡的勇气,更离不开非凡的智慧。课本里记述了长征途中贺龙元帅用巧妙计策率领红军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团白军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草帽计》,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课本里的长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红军和百姓建立起鱼水深情,广大人民群众成为长征胜利不竭的力量源泉。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老山界》,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本里的长征,也展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政策的优良传统。课文《老山界》里写道:“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在宁夏,红军长征三过单家集,留下了一段毛泽东同志与清真寺阿訇“单家集夜话”的佳话。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还赠给西吉县兴隆镇南大寺一面锦旗,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
课本里的长征,既有对历史的纪念、对精神的传承,更有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站在铁索桥上》,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红军长征,翻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六盘山是最后一座。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936年秋,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写下这首豪情万丈的诗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80多年后的今天,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亲手缔造的新中国即将迎来70岁的生日。今天的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长征的伟大精神遗产,走好新的长征路,才能以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精彩未来。
(本报记者 王建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