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7 14: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励志读后感的8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从励志书籍中获得的感悟和启发。主题应具有明确性,便于展开论述。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所读励志书籍的作者、书名、主要内容等,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引起读者的兴趣。
b. 正文:正文部分是作文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总结书籍中的励志故事和观点:挑选书中最具启发性的故事和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悟进行阐述。
- 分析励志故事和观点的意义:深入挖掘励志故事和观点背后的道理,阐述其对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启示。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励志故事和观点对自己的影响: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以及励志故事和观点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 总结心得体会:在正文末尾,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励志书籍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励志精神。
c. 结尾:结尾部分要简洁有力,再次强调励志书籍对自己的影响,并表达自己对励志精神的追求和信念。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语法错误。
作者:王石川
2021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
76年前的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战伟大胜利。每到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有理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从此,古老中国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76年过去了,但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铭记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永远铭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切知道,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今天(9月2日),运-20飞机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共和国以最高礼仪迎接英烈回家,表达了鲜明的价值坐标,保家卫国的英雄将永远被人民铭记,被共和国铭记。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时代在变,但伟大抗战精神永不过时。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葆有爱国情怀、保持民族气节、展现英雄气概、坚定必胜信念。今天,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勇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必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必能如期抵达胜利的彼岸。(王石川)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
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