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记忆的父亲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8 00:11

推荐《记忆的父亲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记忆的父亲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即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父亲的伟大、父爱的深沉,还是关于记忆的珍贵、时间的流逝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所读作品及作者,引出你的观点;在主体部分展开论述,阐述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
3. 选取素材:从作品中挑选出最能触动你心弦的片段或细节,作为论述的依据。这些素材可以是父亲的言行举止、家庭生活中的点滴,或是作品中的经典语句等。
4. 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要真诚地表达你对父亲的感激、敬仰之情,以及从作品中获得的感悟。避免空洞的赞美和虚假的情感。
5. 结合自身经历: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要注意,个人经历要与作品内容紧密相关,避免喧宾夺主。
6. 丰富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7. 注意段落划分: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段落应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长眠的脊梁——致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当再次回到这个墙角时,黯然泪下,您已经长眠,儿子常恋!

回忆父亲的一生,百感交集,您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父亲8岁那年,爷爷就因痨病“肺结核”离世,只剩下11岁的姐和1岁的弟弟,后因家境贫寒奶奶出姓离家,只剩下父亲作为家庭的顶梁柱,靠着吃苦耐劳和村里接济度过,还得照顾弟弟,直到成年去部队参军,服役4年经人介绍,回家和母亲结婚后生下的我。

【童年的记忆:父亲的疼爱】

我打小时清晰记得,去外面看露天电影时,我经常骑在父亲头上,每次去坂砖、烧窑时带回家的“发饼”,他自己舍不得吃,却留给我和妹妹吃。我懂事起,干农活基本上都是父亲一个人起早贪黑,家里的经济收入就是靠“搞副业”建筑施工农民工和家里“雪峰蜜橘”销售,以供我和妹妹读书。每次逢年过节,家里菜桌的好菜,都是我和妹妹先吃,他从来都不动筷子。

【创业路上的默默支持】

我毕业后,94年他就送我去衡阳学习家电维修,后面又出资16800给我作为开店费用。而他和我住在一起,清早骑三轮车送肉作为补贴家用。我97年就来到独山,批发卫星天线配件和家电维修,他天天在门面帮我守店和安装上下货,那时虽然辛苦,但是父亲心里非常高兴。

2010年我做烟花公司批发时,父亲帮我守仓库。我清晰的记得,有一天下大雨,栏杆铁门突然倒塌,却重重的压在父亲的身上。在我做烟花公司的那几年,我负责开车配送,而下货的重担却落在父亲和我姐夫的身上。

“创业是男人的春药”,16年我踏入农业,父亲都是天天守在基地,种草时,他都是身先士卒,提前在两个基地指挥基地农民工干活,早出晚归,年复一年!

【父亲的坚韧与隐忍】

我的母亲出生那个年代,原生家庭认知太低,在家省吃节用,也非常强势,爱钱如命,从小都是用“吃苦耐劳,苦爬苦撑,凡事只能靠自己”来控制家庭的思想。

我永远忘不了在摆榜生产茯苓菌包的时候,他佝偻着身子在小型高压灭菌锅里堆码茯苓包时的身影。更忘不了在19年我事业低谷时,他在家修房子一个人搬运一车瓷砖的日子(从下午5点下货到次日凌晨6点,后面我回家听村里人说的)。

【病痛中的陪伴与遗憾】

2023年6月,在生产菌包时,父亲在指挥工人时过于着急,踩滑于竹竿倒地,强力导致身体五脏受损,送医院检查,出院一个星期后便血,再次复查,肠腺癌。当时我身边有几个中医朋友为了多赚我那几文碎银也没有和我说实话,过于相信中医,导致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

2023年12月到省中医院复查,父亲脾气倔犟拒绝手术,而我也没坚持,导致病情延误,到至今我还懊悔!

24年9月父亲从广西我妹那里回来,由于肠梗阻疼痛难受,在无助时一个朋友给我提供一个信息,中山六院肠胃科在全国乃权威,我就找关系预留床位,在广州做了造口。9月到12月,我在病房陪护父亲,那也是他非常开心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海伢子,年轻的时候你不听话,没想到你现在懂事了。”

【最后的告别】

当过完春节2月时,我再次带父亲去广州做切除手术时,父亲在湖南已经感染了甲流导致真菌性肺炎不能做手术,只能做完靶向治疗复查才能决定是否手术。在广州呆了将近1个月,清明回家祭祖后,父亲开始小便隐隐便血,我带父亲去省中医院检查出结果准备去中山六院切除手术,挂的是泌尿科,同时也把肛肠科的医生请来会诊。

当时医生和我说,手术后活3年没多大问题,情况紧急,必须要手术。在过分相信省中医院的医生时,选择了在省中医做手术。没有想到,灾难来得太快,在做手术前,医生没有说任何应急方案,只知道做手术前签字。

在5月15日到5月30日,做了3次开肚外科手术,腹腔脓毒症,小肠穿孔,肾积水,肺炎那20多天的日子,父亲疼痛难忍,生不如死,直到5月8日医生实在没办法才转到邵阳就诊。

在邵阳的一个月,父亲的病情反复,有时好转,在临终的前三天,开始自己走路了,却没想到是回光返照。6月9日早上,我清早起来推父亲到楼下散步,父亲一点精神都没有。中午时,他应该自己有预感,交代我和妹妹说:“今天晚上你们俩兄妹必须在我身旁。”

到下午时血氧都开始低于70了,我急忙叫救护车,将父亲送到老家。到家时脉搏还有微弱跳动,晚上7点,父亲在我和妹妹的陪护下,依依不舍的离开我们而去!

【永恒的思念】

在医院的治疗期间,父亲的记性非常好,他小学一到四年级的课文能够不差一字全部背完,尤其是在病房里直接给我们背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在送别父亲上山的第二天,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要“哈饭”,我在家里带着儿子做饭,边炒菜时边炒边哭,不争气的眼泪禁不住的往下流。我非常懊悔,作为您的儿子,我才做了2顿饭,第一顿是2022年带儿子女儿回家过年,第二顿没想到却是“哈饭”时在家做饭给天堂的您吃!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辛劳一生,为了后代,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来托举我们这个家庭实现阶层的提升。在医院我陪护他的时候,我哽咽着对他说:

“爸,第一您在我们心目中是最伟大的,您辛劳一生无怨无悔的给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后代永远记得;第二如果有来世,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

父亲也说了一句话,此生感到最欣慰的就是生病的时候我和妹妹不离不弃的在他身边!

“子欲孝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回忆父亲辛劳的一生,将是我一辈子的痛。此时的我只想对您说:“爸,我爱你,此生能够成为您的儿子,何其幸运,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您的儿子!”

《父亲的记忆》

父亲的记忆: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

九十七岁的老父亲坐在藤椅上,阳光透过窗棂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光影随着窗外梧桐叶的摇曳而轻轻晃动,仿佛时光的碎片在他脸上跳跃。每当谈起解放徐州的故事,他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就会突然亮起来,像两盏被重新点燃的油灯,枯瘦的手指在空中划出当年行军路线的轨迹,时而停顿,时而急促,仿佛在指挥一场无声的战役。这些记忆,在他心中从未褪色,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清晰。

"那时候啊,我们吃的是康淹菜,又苦又涩……“父亲总爱这样开始他的讲述。康淹菜,这种用米糠和野菜腌制的食物,是他们那个年代特有的"美味”。我注意到他说这些时,眼神中闪烁的不是苦涩,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他的声音会不自觉地提高,干瘦的胸膛微微起伏,仿佛又尝到了那混合着泥土气息的滋味。艰苦岁月在他口中变成了淬炼意志的熔炉,每一道皱纹里都镌刻着那个火红年代的印记。他说到动情处,会下意识地摸一摸右腿上的伤疤——那是子弹留下的纪念,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勋章。

父亲的故事里,解放徐州不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图腾。他会详细描述如何夜行百里,如何在枪林弹雨中传递情报,这些细节在他记忆中纤毫毕现。他的讲述总是充满画面感:冬夜里呼出的白气凝结成霜,冻僵的手指紧握着情报;黎明时分趴在战壕里,看着炮弹在远处炸开的火光染红天际。有时说着说着,他会突然停下来,望着远方出神,嘴唇微微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这时母亲就会悄悄递上一杯热茶,茶香氤氲中,父亲的眼神才渐渐从回忆中抽离。

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父亲的"忆苦思甜"常显得格格不入。孙子们听着听着就会低头玩起手机,亲戚们也会适时岔开话题。但渐渐地,我明白了这些故事的价值——它们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一种精神的传递。父亲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历史不该被遗忘,艰苦不该被回避。他的记忆,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教会我们在安逸中不失坚韧,在富足中不忘根本。我开始用录音笔记录他的讲述,发现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拼凑起来竟是一部微缩的史诗。

每当夕阳西下,父亲讲完故事后满足的神情,让我懂得:记忆的传承,是给历史最好的致敬。他的藤椅旁摆着泛黄的相册,里面的黑白照片已经模糊,但那些年轻的面孔在他描述中依然鲜活。现在我会带着孩子坐在他膝前,看阳光将祖孙三代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延伸到那个遥远的年代。父亲的声音渐渐低下去,但那些故事会在我们心中继续生长,如同他亲手栽种的那棵老槐树,年复一年地抽出新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