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火车头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8 20:56

手把手教你写《火车头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火车头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读后感的主题,即你对火车头这本书或文章的感受、看法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火车头的历史、文化、技术、作用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火车头这本书或文章,正文部分阐述你的感受和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展望。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充分展开你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火车头的历史背景:介绍火车头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b. 火车头的文化内涵:探讨火车头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c. 火车头的技术特点:分析火车头的设计原理、构造特点和技术创新,展现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地位。
d. 火车头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探讨火车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e.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谈谈火车头对你产生的影响,以及你从中学到的道理。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句子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语

“当着厂长找厂长”--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史佳话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张建、姚湜、段续)6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当着厂长找厂长”--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史佳话》的报道。

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东风大街上,毛泽东手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连同庄重大气的一汽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里,是中外游客来到长春的重要打卡地。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此举行,开启了新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之后,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

回望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之初,峥嵘岁月中很多佳话让人记忆犹新。这些创业之初形成的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不仅推动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也不断激励着一汽人勇挑重担,努力肩负起“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时代使命。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区一号门。新华社资料片

抽调干部进工厂

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工业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人何时能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成为时代之问。

在毛泽东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引领下,新中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培育出一汽这个“共和国长子”。

快速建设一汽,最关键的是人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大批高技术工人奔赴长春。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市私企和公私合营企业支援一汽的技术工人就有近千名。同时,中组部抽调厅局级干部150余人抵达一汽。全国各地奔赴一汽的人才中,还有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

长春作为一汽所在地,也投入了巨大力量支持建设。长春市第一届党代会确定了“主动积极、尽先办理、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支援方针,1954年市政建设费用84%用于一汽,机关干部等3万余人参加了建设一汽的义务劳动。

各地不仅支援人才,还贡献了大量物资。当时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两三百个车皮满载着各种材料和设备,源源不断送到建设工地。

由于汽车工作专业性很强,在火热的建设现场,“不耻下问、不会就学”成为风气——这种学习文化如今仍在一汽延续。1954年起,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知识,一汽掀起了摘掉“白帽子”学习运动,专门设立了一个领导干部业余进修班,配备了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很多教师,先后有1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补习班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学员早上六点半乘大客车来厂,七点准时上课,九点下课赶去上班,星期日就借用市内托儿所补习或由老师解答疑难问题,或者利用星期日做实验。就这样,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风雨无阻,一共坚持了三年。

通过学习,学员们不仅初步掌握了汽车制造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操作机床、干钳工活,许多女学员都学会了驾驶汽车。通过这次学习,这批从党政军各条战线调来的处级以上干部,逐步摘掉了“白帽子”,进而提升了一汽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拍摄的“解放”设计人员的工作场景。新华社发

寒冬施工不间断

火车头成“取暖器”

1953年的冬季,一汽的第一个冬季施工期。12月的长春,冰封雪飘,气温动辄跌破零下三十摄氏度。

建设者们住在四壁透风的建筑工棚,作业时,头顶雪天,脚踏冻土,爬上30多米高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有的人手被冻裂出一条条大口子,用胶布缠起来继续干。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极寒天气里如何施工、确保工期,一汽的建设者们想了很多管用好使的办法。

塔吊车不能发动,司机就半夜爬起来,用炭火烘烤,确保上班时吊装作业不受影响;不能走结冰路面,工人们就用草甸子铺路,保障畅通无阻……

施工中,工人们刻苦学习,钻研技术,搞了很多技术创新。比如,大家摸索出用手识别砖的好坏,创造“双手砌砖法”,从每人每天砌砖六七百块提升到一两千块。

1954年下半年开始,一座座高大厂房陆续拔地而起,土建工作逐步由室外转入室内。

为了在20多万平方米的封闭厂房里开展规模更大的冬季施工,苏联专家基列夫提出用火车头取暖。

用火车头取暖?能行吗?建设者们反复研究后认为可行。

决定一出,就有回声。铁道部专门从全国各地调来了8个蒸汽机火车头供一汽建设使用。

为配合火车头“取暖”,工地重新设计了管道系统,对蒸汽机车进行了改装,滚烫的蒸汽源源不断输送到施工现场。火车头变身超大暖风机,有力地保障了冬季施工。

↑1956年7月13日,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新华社发

当着厂长找厂长

功名利禄抛脑后

1952年4月,时任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的郭力被任命为长春汽车厂(后正式命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随即带领筹备组部分成员来到长春。

在市郊,郭力指着一片辽阔的庄稼地,兴奋地对前来报到的年轻人说:“我们就要在这里建设我国的第一座汽车制造厂!”

新中国的第一个现代汽车制造基地从原野上起步。创业初期,这里“一无人力、二无阵地、三无经验”,郭力求贤若渴,大量“招兵买马”。

正当大家在郭力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筹建汽车厂时,他却有了“让贤”的想法。

这是为何?郭力曾告诉老战友文格,他想请一位熟悉东北情况的人当厂长,自己当副手。“中央决定汽车厂要三年建成投产,如能有一位熟悉东北情况,资格老一点、能力更强、位置更高的同志来当厂长,会更有利于调动各地力量支持一汽建设”。

为了把厂长“让出去”,郭力多次赴北京、沈阳,向党中央、东北局请调厂长。1953年初,郭力终于盼来了接替他的饶斌,自己“降职”为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饶斌抓基本建设,郭力抓生产准备;饶斌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郭力踏踏实实、认真细致,两人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三年建成投产的任务。“当着厂长找厂长”的故事,也成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史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饶斌和郭力,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互信任,各展所长,成为很好的榜样。

榜样的作用也影响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有的干部在原地方吃小灶、配专车,来到一汽后,一律到大食堂排队。

在党员干部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创业者们战天斗地。短短三年,一座现代化大型汽车厂拔地而起。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国产汽车驶下装配线,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轿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成功。新华社发

“揭榜挂帅”展红旗

改革创新争一流

解放牌汽车问世后,迅速成为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它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随后,一汽又于1958年先后研制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东风牌轿车试制出来以后,为了让“红旗”轿车尽快问世,一汽采用了“揭榜挂帅”。时间短,任务重,一汽打破常规,张榜招贤。“红旗”轿车对标样车克莱斯勒2000多个零合件,不到几小时,就被大家悉数“揭”走。

第一汽车制造厂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当时不用一汽总厂下令,各个车间领导都抢着赶到设计处领任务,想做哪个,就把样车的零部件抱走。虽然现在看来不规范,但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被时代精神鼓舞着,埋头苦干。

刘经传当时负责的是汽车底盘上配的液压自动变速箱,拆开一看傻了眼,里面要比机械变速箱复杂得多。他只知道有油管通进去,却不清楚这些零部件如何工作。

“必须弄懂,否则就是白费劲。”他说。巧的是,刘经传找到一本俄文书正好有相关章节讲这个问题。经过反复学习试制,他终于完成了任务。“做第一辆‘红旗’时,巧合事情太多了。”刘经传说。

废寝忘食,埋头苦战,一汽的工人们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58年8月1日,一汽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外形美观典雅,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这辆车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高时速185公里。

然而,红旗品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产品少,质量还不好”“红旗车何时驶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一汽红旗等自主品牌发展问题常被质疑,改革的迫切性再次摆到了一汽面前。

创业时期形成的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再一次激励着全体一汽人。

2017年以来,一汽推进内部改革,大幅度机构重组,大范围人事调整,全方位品牌重塑……改革后,一汽设立了研发总院等部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员工工资直接跟其产品市场表现挂钩。一汽研发总院党委副书记王冬梅说:“技术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一汽已形成研产销一条龙的体系。”

↑2018年4月18日,一汽解放第七代卡车产品J7在长春下线。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统计数据显示,一汽实行全员竞聘后,高级经理竞争上岗,平均年龄下降3岁,年轻干部占比提升13.3%。这些年,“与时间赛跑”已融入一汽人的血液。每当夜幕来临,一汽总部大楼经常灯火通明。很多“80后”“90后”被委以重任,在红旗研产销体系中挑起了大梁,年轻人更懂年轻人需求,红旗车受欢迎也得益于此。

改革激发了竞争意识,一汽员工更有干劲了。一些改革之后成为高级经理的员工说,通过多轮竞聘和引入外部优秀人才,打破了大家对国企“大锅饭”和“铁饭碗”的认识,让竞争上岗成为普遍共识,危机感也增强了。

几十年砥砺前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已构建了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再到西南、华南的产业布局,红旗、解放和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品牌享誉海内外,发展势头强劲,红旗品牌今年将向40万辆销量目标发起冲击。

↑2019年7月9日,在吉林长春,一汽-大众奥迪Q5L汽车停放在仓储停车场内等待外运。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从空白中走来,在努力中前行。根据《中国一汽2025战略愿景规划》,到2025年,企业将基本完成世界一流移动出行服务公司建设的主体工程,实现“再创一个中国一汽”的目标。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变革时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唯有不断创新和汇集各方面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才能赢得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动权。(完)

劳动,改变中国|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一”《劳动,改变中国》人物特刊将目光投向了奋斗在各行各业攻坚一线的共产党员。他们的故事,闪耀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劳动风采,体现着奋勇担当、模范带头的先锋意识,澎湃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热初心,更反映了个人与城市、与国家间密切强烈的同频共振。

我们有幸采访到的共产党员中,有北京冬奥会的“地下工作者”,为守护小海陀山的美丽天际线自我加压,开凿国内首例高山综合管廊;有南水北调的“女汉子”工程师,为保障每一滴南来之水,战严寒斗酷暑确保工程质量;有城市副中心的第一批建设者,为实现未来之城的美好蓝图,夜以继日挥洒汗水……顶得上、靠得住,他们是了不起的首都基层劳动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缩影。尽管所处行业不同、岗位不同,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他们的价值选择高度一致:只要城市有需要、人民有需要、祖国有需要,就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奋斗,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风雨百年,艰辛砥砺,走过万水千山,今天,共产党人依然保持本色,在改革创新最前沿,在基层治理最前沿,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代代共产党人以看似至简、实则至难的担当姿态,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组织行为学中的“动车组理论”指出,组织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火车头”的牵引定向,也需要激发每个层级、每个单元、每个人的内在动力,实现“动力叠加”。建党百年,山河巨变,在特殊时间节点抚今追昔,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体察到“火车头”无可替代的作用。共产党人走在前列、争当先锋,用行动诠释担当,用辛劳书写奉献,对于亿万民众而言便是极大的感染、激励和带动。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而这也是推动首都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大城北京的发展画卷,抑或是亿万个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根本上都需要通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这个日新月异、风云际会的时代,劳动的形态前所未有地多样、劳动工具前所未有地先进,同时对于劳动技能的要求也提高了,劳动者面临着复杂的情境、全新的命题。但无论置身怎样的巨变时代、面临怎样的激烈挑战,劳动始终是接近梦想的唯一途径。共产党员要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表率,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无数奋斗者用实际行动证明,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珍视劳动价值、发扬劳动精神,不断砥砺梦想、坚持不懈奋斗、始终拼搏实干,我们一定能成就自己的大写人生,我们这座城市一定能绽放新时代的多彩芳华。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