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8 22: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军旗飘扬》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比如军人的奉献精神、战争的残酷性、民族大义等。
2. "内容丰富":读后感的内容应该丰富,不仅要表达自己对书中的情感体验,还要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
3. "结构清晰": - "开头":简要介绍《军旗飘扬》的作者、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读这本书的初衷。 - "主体":分几个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可以包括: - 对书中人物的印象和评价。 - 对书中情节的分析和感悟。 - 对书中主题的解读和反思。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可以提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情感真挚":在写作过程中,要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读者感受到你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入。
5. "引用恰当":在分析书中内容时,适当引用书中的原文,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多引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流畅性。
6. "观点明确":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明确、有力,避免含糊其辞。
7. "避免偏颇":在评价书中人物和情节时,要客观公正
国家危难至上,人民生命至上,这是和平时期人民军队一贯的责任担当。
在2020 年春节前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来临的危难时刻,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义无返顾的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奔赴武汉,奔赴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和全国人民一道,展开了与病毒作斗争的生死较量!
程桂兰老师倾情演唱的这首《军旗飘扬》就是在抗疫情的这段时间里,江苏的几位退伍军人充满着对军队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军旗飘扬》。词作者刘凡先生还是位癌症病人,曲作者沈浦生先生和总策划樊子贤先生都是曾经在部队服役过的老兵,程桂兰老师和他们从未谋面,通过程老师的老战友钱贵鹏先生的电话牵线搭桥,程老师愉快的和这几位战友南北呼应,各自在家中用微信电话沟通交流,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满怀激情地制作了这首《军旗飘扬》,以表达对军人奉献精神的赞颂,向为抗疫情做出牺牲的所有军人,医护人员以及为抗疫情做出无私奉献的各条战线的英雄们致敬!
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作词:刘凡刘凡,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1970年入伍,在68军202师,68军宣传队任舞蹈演员,退伍后在中国烟草行业下属企业做过工人,办事员,1984年任付书记、85年任厂长兼党委书记,2007年任江苏中烟公司监察部长副巡视员。退休后,热心歌词创作。中国流行音乐协会会员,南通市流行音乐协会创作员。先后有作品《天长地久》《梦回水乡》《爱的季节》在央视播出。《军营白场》《最美的微笑》《月神》等,20多首作品在歌唱艺苑播出。
作曲:沈浦生(笔名:耕犁)南通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69年因扬琴专长被部队特招从事文艺,并曾师从于我国著名歌唱家贠恩凤和作曲家孙韶夫妇及西安音乐学院扬琴教授王沂甫。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历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南通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现任中国流行音乐学会理事、南通市流行音乐协会主席。在数十年的创作中,共完成歌曲、舞蹈音乐、舞剧音乐(合作)话剧音乐、电视晚会歌舞、器乐曲、歌词作品600余首(部、件) 。2002年11月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介绍南通的莫文隋现象中也播放了他谱曲的《莫问我是谁》。为此,他相继接受了《焦点访谈》与《人与社会》栏目的专访。201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沈浦生歌曲选》,时任中国文联名誉主席、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亲笔题写书名,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顾春雨为该书写了序言。
程桂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原总政歌剧团副团长,专业技术三级(军职)文职一级,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军旅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第九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等国家级大奖获得者。也是中国当代演唱江南民歌的杰出代表人物,她的成名曲“太湖美”在中国广为传唱了40年。主演过多部大型民族歌剧,也是一位实力派的歌剧表演艺术家。
程桂兰不仅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歌唱家,为兵服务是自己的神圣职责,无论是边防,海岛,哨所,还是1979年慰问自卫反击作战的云南前线;无论是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还是抗震救灾的前沿,都有她的足迹和留下的歌声。她被原总政治部表彰为《热心为兵服务的文艺战士》,也被大家称之为德艺双馨的军旅歌唱家。
程桂兰五十年军旅生涯,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是位德艺双馨的军旅歌唱家和舞台上不老的艺术常青树。曾参加过国家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出访过4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演出,深受大家的喜爱。
总策划:樊子贤
樊子贤,曾是海军东海舰队海军一名水兵,退伍到南通广播电视台工作,参与过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同一首歌”、“欢聚一堂”、“中华情”、“欢乐中国行”等大型文艺晚会的策划和导演工作,创意导演的广告作品曾获国家政府一等奖。
向奋战在抗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献上一首歌:
让我们共同期待春天的到来。
■记者 许旸
“那是一个盛产英雄的年代,那也是一个生长爱情的年代。”石钟山最新长篇《爱情永远是年轻》由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一开篇就道出了小说交织的双重线索——既勾勒军营英雄的理想主义追求,也书写感情流淌之处命运的起承转合。
“如果说军旅题材是我的文学根据地,希望自己能在旧地标开拓新意,丰富传统军旅文学表达的脉络。”日前,作家、编剧石钟山来沪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从事写作40多年,创作已经成了生活中“呼吸一般的存在”。“从小在部队大院里听着嘹亮军号声长大,养成珍惜时间、严格作息的习惯,对于写作长跑也有助力。我好像写不腻,也不想重复自己,总感觉还能挖出一口‘新泉’。曾经的‘激情燃烧’与‘热泪盈眶’能否打动当下年轻受众?我有点忐忑,期待通过小说答卷与读者共振共鸣。”
摆脱对军人形象单一脸谱化书写
《爱情永远是年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起,以山水市技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艾红莓与军区大院子弟吴桐的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军二代、退役军人等群体,从部队生活到改革开放时期投身实业或转战商场的轨迹。热火朝天、澎湃飞扬的故事背后,承续了石钟山一以贯之的激情和细腻,也抒发对人性和正道的思考。“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努力让自己的选择变完美。”书中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站在爱情、生活、人生的抉择路口,有坚韧也有迷惘,有收获也留下遗憾,呈现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多元“她力量”。
作为“岁月镏金”系列新作,石钟山首次尝试女性视角叙事,讲述跨越40年的爱情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再钢铁意志的军人,也是凡人肉身,也有世俗烦恼。我希望还原军人硬核性格里平凡真实的一面,摆脱对军人形象的单一概念化脸谱化书写。”
出身军人家庭,从小热爱军营,石钟山的作品洋溢着朴素的情感。1989年进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可以说是石钟山创作的分水岭,此后他写下“兵味”小说《大风口》《新兵三事》《兵舍三味》等。无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从戎马岁月过渡到和平生活,还是《幸福像花儿一样》令人津津乐道的戏剧化军营故事,战争的硝烟和历史的记忆更多是一种时代背景底色,作家在诉说历史和塑造英雄时,侧重的却是生活中百感交集的情感。“对爱情我一贯持有敬畏之心,我选择通过时间的滤镜去追溯那些曾看到的、领略过的情感故事,去呈现爱情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蜕变过程,也传递我对英雄的丰富理解。”
小说改编并非“简单的技术重复”
从“青春成长”三部曲《春风十里》《五湖四海》《芳华颂》到《永不消逝的军歌》《问苍茫大地》等,高产的石钟山把军人情感生活演绎成作品叙事主轴。“作家的使命要写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感悟到的,献给没有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读者,让他们从其中吸取一点点人生经验。如果读到某处,有一种动心或心被揪住的感受,那也是作家的成功。”
评论家孟繁华认为,石钟山既追求小说的可读性,注重情节的连贯和人物的完整,对本土的文学传统有很好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物,特别是为当代文学长廊增添了不少出彩的军人形象。
石钟山作品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百花文学奖等。而自《激情燃烧的岁月》起,其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屡屡改编成电视剧,引发收视热潮。《父亲进城》《幸福像花样灿烂》《军歌嘹亮》等40多部小说被搬上银幕荧屏,成为家喻户晓的军旅题材影视剧。2009年踏足电视剧改编行列,他先后制作《幸福的完美》《军旗飘扬》《军礼》《幸福在路上》《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等热门电视剧。
多年游走于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等身份之间,是否训练出迥异的艺术思维?写小说会不会下意识“影视习惯先行”?对此,石钟山认为:“小说是写给自己的,编剧、导演、制片人更多是服务于市场和投资方。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剧本,都要让人物塑造立得住,情节转折说得通,完成对文学信念的跋涉,尽可能保持一部作品的艺术完整性,让作品自己说话。”在他看来,编剧改编作家的作品并非简单的技术重复,“从小说到剧本,涉及对作品的熟悉度、认知度和覆盖性,要服务于不同媒介的传播规律”。
来源: 文汇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