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烈士 纪念讲话》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9 05:29

如何写《烈士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烈士纪念讲话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纪念烈士的主题,是为了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弘扬烈士精神,还是为了激励后人学习烈士的品质。明确主题有助于全文的布局和内容的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纪念讲话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纪念活动的背景;主体部分详细阐述烈士的英勇事迹、精神品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对烈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 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准确、生动、感人。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同时,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庄重、严肃的语气。
4. 内容充实:内容要充实,既要介绍烈士的生平事迹,又要突出烈士的精神品质。可以引用烈士的言论、事迹,或者讲述与烈士相关的故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适当引用:在文章中适当引用烈士的言论、诗词、名言等,有助于突出烈士的精神风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要注意引用的适度,避免过多引用而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
6. 情感真挚: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烈士的敬

烈士纪念日,他们在国旗下这样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30日讯9月30日,第九个烈士纪念日,同时,新中国也即将迎来成立73周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硚口区红旗村小学运用“线上线下”双平台,通过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进行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朗诵一篇爱国诗文、自制一个爱心手环、交一个民族地区好朋友等“五个一”红色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缅怀英雄烈士,厚植爱国情怀”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生们举起自制的爱心手环。 记者彭年 摄

9月30日上午,丹桂花香中,红旗村小学孩子们迎着阳光庄严肃立,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追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场主题为“民族团结心向党 感恩奋进一家亲”的升旗仪式正在进行中。

此次担任升旗手、护旗手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他们身着民族服装,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上旗台。伴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湛蓝天空的衬托下愈加鲜艳。

升旗仪式。 记者彭年 摄

教师、学生代表以“民族团结心向党 感恩奋进一家亲”为主题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抒发对英雄先烈的缅怀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该校“95后”回族教师张思禹动情地带领学生们追思革命先烈。“夏明翰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毫不屈服,留下了著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赴刑场的路上,年仅33岁的向警予一路高呼革命口号: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苦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万岁!她的勇敢不屈,令敌人心惊胆战……”她告诉学生们,正是在不屈的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人奋力拼搏,中国人民迈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英雄烈士。 记者彭年 摄

“听说向警予烈士是土家族人,我很骄傲,我也是土家族人。长大后我也要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听着先烈的故事,第一次担任出旗手的一(1)班学生李明哲激动不已。

该校四(2)班学生郝思辰说,习爷爷曾说过:“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红旗村小学这个大家庭里,作为一名满族学生,她深深体会到这份“手拉手,心连心”的情谊。学校每个班都展示一个民族的特色,还举行了民族运动会、民族文化节、征文比赛、写倡议书,号召大家为民族团结出一份力。“只有我们像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各民族学生参观学校民族馆。 记者彭年 摄

活动现场,该校学生代表与恩施州巴东县神农中小学学生连线,云端朗诵《民族同心心向党 云端共读读中国》,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云聚会”,增强了民族文化交流,传承了民族文化自信,同时拉开了学校“童心颂祖国 喜迎二十大”诵读活动的序幕。

最后,全体师生手戴自制的爱心手环,满怀激情地齐声高呼:“我爱你,中国!”

红旗村小学校长段敏表示,该校是一所拥有优秀民族文化、浓厚民族氛围的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今后,学校将继续践行民族团结精神,进一步丰富民族团结进校园主题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王雯婷 周莉君)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人民日报:烈士纪念日,铭记英雄先烈,传承精神火炬

人民日报 | 作者 杨文明 金正波 窦皓 李蕊

编者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先后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英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宣传英烈事迹和精神,到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保护烈士合法权益,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传承。今年9月30日是第十个烈士纪念日,记者走近继承父亲遗志的民警、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空军机组、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团队、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0余年的乡村老人,记录他们追思先烈、致敬英雄的生动故事。

一位公安英烈之子——

以父辈为榜样

越是假期越忙碌,云南省临沧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民警张子兵假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19年前,张子兵继承父亲张从顺遗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不讲条件,毅然投身乡镇交警中队执法工作,道路查缉、事故救援……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年。别人问他苦不苦,他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一次查缉途中,张子兵遇到一辆沙滩摩托车行驶在乡下小路,他上前盘查,竟发现车上还有7公斤毒品。因为工作严谨细致,一起毒品大案被张子兵意外发现。

张子兵的父亲、弟弟都倒在了禁毒岗位上。1994年,父亲张从顺在缉毒过程中被毒贩拉响的手榴弹炸伤小腿,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父亲的牺牲,没有吓倒张子成、张子兵、张子权三兄弟,反而坚定了他们从警的决心。2020年,弟弟张子权因公牺牲。那个在父亲葬礼上攥紧拳头强忍泪水的张子兵,又紧紧抱着弟弟的骨灰盒,一言不发。

两代四警察,父子两英烈。

“既要担风险,更得讲奉献,总要有人当警察!”不管是在乡镇中队,还是车管所、直属大队,张子兵始终没离开过交警队伍。车流穿行、风餐露宿,张子兵说:“相比父辈,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改善很多。”

张子兵的朋友圈,置顶的是一张他与国旗的合影。他说:“家守护国,国也呵护家!”张从顺牺牲后,家里条件困难,张子兵兄弟三人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今年烈士纪念日当天,临沧市当地会有上千名干部群众前往烈士陵园,张子兵要和同事一道维持现场秩序。“我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警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的幸福和安宁!”

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多次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我们接英烈回家了”

“我是空军运—20机长庞荣奇,我部奉命接迎志愿军忠烈回国。”“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向志愿军忠烈敬礼!”

2022年9月16日,网上广泛传播的一段视频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当运—20飞机搭载着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进入中国领空,两架歼—20战机迅速与之组成三机编队。它们以人民空军特有的礼仪,接迎和护送英烈回家。

“当时坐在驾驶舱,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机舱里的88位英烈还活着,他们正端端正正坐在我们最先进的国产运输机里,俯瞰机翼下祖国的锦绣河山。”每当讲起这次任务,庞荣奇和机组成员便激动不已。从2015年起,他所在的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已连续8年承担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光荣任务。

出发前一天,为给予烈士们最好的乘机环境,他带着机组成员手持毛刷,将机舱地毯刷了一遍又一遍。交接当天,他又早早起床,迅速投入工作,查看当日天气情况、检查飞机状况、制定备份航线……棺椁放入支架后,他与机组成员戴着白手套,拿起崭新的五星红旗,慢慢展平覆盖在棺椁上。

仪式完毕后,运—20飞机准备滑行起飞。飞机刚对准跑道,空中机械师代表机组进行广播:“飞机滑出,马上起飞!那年他们为我们誓死保卫家乡,今天共和国礼迎英雄归来。我们接英烈回家了。”

然而,专机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出发不久,不断变换路线的台风便迎面而来。万米高空上,专机顶着台风裹挟而来的雷雨和冰霜迅速飞行。为确保飞机平稳安全,庞荣奇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选择备份航线,再爬升500米!”“航向030,向东绕飞,避开雷雨和积冰!”庞荣奇与两架赶来护航的歼—20战机穿云破雾,冒雨飞向沈阳。

面对复杂气象条件,编队飞机始终沉着应对。5000米、3000米、1000米、700米!最终,编队在云隙中完成目视集合,却依旧无法看到地面。庞荣奇所在机组精准判断安全高度后,决定继续下降,500米、300米……

终于,“鲲鹏”庞大的身躯从云缝中钻了出来,编队整齐威武地出现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在引导车指引下,专机滑行穿过巨大水门,平稳停靠在停机坪。这不到2小时的航程,英烈们却足足走了70多年。

那一刻,庞荣奇的思绪也不觉间回到了小时候:“我的三爷爷也是志愿军的一员。当年他们身处异域险境,手持简陋武器,一把炒面一把雪,与强大的敌人战斗。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有幸接迎英雄回家,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在血脉里流淌传承。”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据统计,除了上世纪50年代回国安葬的烈士外,从2014年起,又有91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被迎回祖国。

一个志愿者团队帮助1338位烈士寻亲——

“像‘薪火’一样传递坚持的力量”

9月22日上午,杭州亚运会火炬手、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郑重地将手中的火炬“薪火”,捐赠给宁波市中原小学。“我希望更多人能与我一起参与志愿活动,像‘薪火’一样传递坚持的力量。”孙嘉怿说。

从2017年开始,孙嘉怿和她的志愿者团队跨越7个国家,行走25个省份,到过718座境内外中国烈士墓地,截至目前已收集整理烈士信息3万余条,成功帮助1338位烈士找到亲人。

“为烈士寻亲”这个朴素的念头,源于自己的家庭。孙嘉怿出身军人家庭,对于从未谋面的外公,她只知道两条信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名侦察兵。

为了整理外公的事迹,她加入很多老兵群,还参加了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团队。每次出差,她都要去当地的烈士陵园,将墓碑上烈士的详细资料和照片发到微博上。

安徽省太和县烈士王心恒的侄子王志宝,就是通过微博联系上孙嘉怿的。家人只知道王心恒1949年在解放宁波的战斗中牺牲,却不知他葬于何处。孙嘉怿用两周时间在宁波四处探寻,终于在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王心恒的陵墓。

一张无法团圆的全家福、一封沾染着鲜血的家书、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女儿……在微博后台,孙嘉怿收到许多烈属的求助,他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尽快找到自己的亲人,让英烈“回家”。

输入信息、重新比对、查找陵园、拍摄照片、查阅资料、翻译文字……孙嘉怿和她的伙伴利用业余时间,日复一日做着细碎的工作。

2021年清明节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发起“为烈士寻亲”网络活动。孙嘉怿更新微博:“为烈士、为烈属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是我们青年一代满怀感恩之心的表达方式。”

为烈士寻亲之余,孙嘉怿及其团队还和宁波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共同发起了“我为烈士修遗物”活动。73年前,年仅27岁的汪文才在堵截敌军增援部队时英勇牺牲,家乡政府将“革命先锋”的牌匾赠予烈属。岁月流逝,如今牌匾已多处破损。宁波财经学院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悉心打磨、一笔一刀雕刻,让这块功勋牌匾重焕光彩。

为了支持孙嘉怿的公益事业,共青团海曙区委为她开设了“孙嘉怿青年工作室”,海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在资金支持、查找信息等方面给予她很多帮助。今年8月1日,孙嘉怿被授予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一位94岁老人31年默默守护烈士陵园——

“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今天的安宁”

清风簌簌,苍柏挺立。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归化烈士陵园里,长眠着48位八路军烈士。一位老人手拄拐杖,一步步迈上台阶。在一座墓碑前,她伫立片刻,俯下身,颤颤巍巍地伸出手,轻轻拂去墓碑上的落叶。

老人名叫赵银亭,是惠民县石庙镇归化村村民,今年94岁,守护烈士陵园已有31年,曾入选“中国好人榜”。早年间,赵银亭曾参加过村妇女救国会,组织村里妇女为前线战士做军鞋、缝军衣、磨军粮。1947年7月,赵银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冬,抗日部队转移北上,途经当时的商惠县一带时,48位八路军战士与敌人交战,最终壮烈牺牲,烈士遗骨埋葬在归化村北的古寺院遗址土台上。1992年,当地建立烈士陵园,需要一位守陵人,63岁的赵银亭主动报了名。自此,她与丈夫搬到了距烈士陵园不过15米的旧房里住。

打那以后,赵银亭每天都要到陵园走一走、看一看,或拔拔草,或添置新土,或擦拭墓碑;每遇刮风下雨天,她总会来这里看上几眼,生怕有树倒下。

2019年夏,一场瓢泼大雨过后,陵园里积了深水。赵银亭挽起裤脚,与家人一起连夜将积水排出。一夜下来,赵银亭的腰疼得直不起来。家人心疼,劝她回家,她却摇摇头:“朝夕相处了几十年,如果我走了,只剩下这些烈士们孤零零在这,连个亲人也没有,我心里总归放心不下。”

渐渐地,在她的守护下,这里的杂草不见了,碑上的灰尘少了,放眼望去,烈士陵园庄严肃穆。2020年,石庙镇党委和政府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许多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前来参观。每逢清明节、建军节,赵银亭则当起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述那段革命岁月,她常说:“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才对得起死去的战士。”

几十年风吹雨打,赵银亭和老伴住的房子变旧了,镇上帮她修缮了一次又一次。而今,年迈的她依然坚持每天去陵园看看。“为了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守了几十年,值吗?”有人不理解。

“有的战士走了,连名字都没留下。”赵银亭,“可是,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今天的安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在,陵园就会整整齐齐的。”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