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29 18: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醉翁亭记》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作品背景: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确定读后感的核心观点: 在阅读《醉翁亭记》的基础上,提炼出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的。
3. 合理运用原文引证: 在论述观点时,适当引用原文中的句子或段落,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引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
4. 结合个人体验: 在表达观点时,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5. 注意文章结构: 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作品,提出核心观点;在正文部分分点论述,结合原文引证和个人体验;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6. 避免泛泛而谈: 在论述观点时,要尽量具体、深入,避免泛泛而谈。可以针对作品中的某个情节、人物或思想进行详细分析。
7.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表达观点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排比
最近,笔者加快了《古文观止》的阅读进度。每到凌晨,养成了默诵文章的习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醉翁亭记》早在上世纪 60年代中期,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得滚瓜烂熟。今天凌晨,偶尔默诵,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犹能记忆,令人大喜过望!
《醉翁亭记》是一篇近于赋体散文。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宋仁宗庆历六年,即公元1046年)所作。作者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乐的社会风习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自己治滁的政绩,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该文的描写技巧很高,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两者都采用由散到聚的手法。写景由环滁皆山到西南诸峰,到琅琊,到酿泉,最后集中到醉翁亭;抒情则由往来游人,到宾客,最后集中到太守。在句式上则骈散结合,又由21个“也”字构成反复咏叹句式,声韵铿锵,摇曳生姿。
《醉翁亭记》共分四个自然段:
第一个自然段由“环滁皆山也”起至“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止。产生了金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句相 媲美!
第二自然段由“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起至“而乐亦无穷也”止。讲述了山间之朝暮和春夏秋冬四时之不同风景。
第三自然段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起至“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止。讲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由“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起至“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止。讲述了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美好情景!
总之,欧阳修写文章,最喜字斟句酌,精思细改,被前人传为美谈。这篇文章开头“环滁皆山也”一句,就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写定的。朱熹说:“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见《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