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30 06: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特别是以赵云为主角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原著内容": - 仔细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赵云的章节,确保对赵云的形象、事迹以及其在故事中的地位有清晰的认识。
2.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如对赵云英勇行为的赞美、对其人格魅力的评价,或对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3. "组织结构": - "开头":简述《三国演义》的背景,引出赵云这一人物,并点明自己的读后感主题。 - "主体":详细描述赵云的几个关键事迹,如长坂坡救阿斗、单骑救主等,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赵云的英勇和忠诚。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对赵云的评价,并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感悟。
4.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平铺直叙,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每个段落之间有自然的过渡。
5. "内容充实": - 不只是简单地叙述故事,还要分析赵云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他的忠诚、勇敢、智谋等品质。 -
作者:成都市弟维小学五年级三班陈昱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看到明朝大才子杨慎写的这首词,我就会想到《三国演义》这本书。
在三国时期的沙场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无畏的典韦、所向披靡的赵云、七步成诗的曹植、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也被称为“义绝”的关云长关羽。
关羽勇猛无比,留下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伤等传颂千年的壮举;他熟读兵书,颇具谋略,于是有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经典战役;他义薄云天,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诠释着忠肝义胆;他华容道义释曹操,体现出有恩必报的品质。可惜最后还是大意失荆州,麦城西城墙下夕阳的余辉,映射着英雄最后的迟暮……“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关羽是那个烽火连天、群雄割据时代的英雄。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想要成为英雄,何必一定是才华横溢、万人瞩目的公众人物;何必一定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的金融巨头;何必一定是身居高位、叱诧风云的政治明星。
有的人,他古道热肠,对需要的人施以援手,一点小小的帮助,对被帮助的人来说,或许重于泰山、高于生死,他就是英雄;有的人,他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在孩子的眼中,他就是星辰大海,他就是英雄;有的人,他一腔热血,住戍边疆、保家卫国,在人民心里,他气壮山河、顶天立地,他就是英雄;有的人,他用学到的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无悔一生,他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平凡也能铸就伟大。当我们专注的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就是英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文|原廓
拥有这样“最完美武将”身份,自然也容易招来一些或出于逆反心理,或出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质疑和责难。比如有人说历史上的赵云只是刘备的保镖,撑死是个卫队长,也不是“五虎将”,更不是蜀汉的重要武将,其事迹也都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甚至霸占了别人的事迹。也有痛惜赵云的,认为其能力强,功劳大,却一直没有被蜀汉政权认可,是个悲剧性的失意英雄。
那么,这些质疑、责难以及痛惜到底是言之有物,还是无中生有呢?很显然,仅靠《三国志》的赵云本传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所幸的是,在《三国志》成书一百年后,由于有感于陈寿的言简意赅,造成很多历史细节缺失,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特命史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有四个原则,“补阙、备异、惩妄、论辩”,就是查缺补漏、辨伪存真。由于是官方的国家行为,裴松之所能接触到的各类一手资料,要比私人立传的陈寿好得多。他作注所依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一百四十余种,较《三国志》原书多出三倍。加之没有以曹魏为正统的政治限制,所以通过裴松之的注,蜀汉人物的传记得到极大的丰满。
赵云的历史事迹就得益于此次裴松之的注,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整理。裴松之为赵云做传的时候,采用了一本名为《云别传》的史料。根据学者研究,《云别传》是一部以赵云为主角而著作的史书,原文名称不详,因为区别于陈寿所作《三国志》当中的赵云本传,所以称“云别传”。其原书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云别传》,只剩余裴松之注于《三国志》里的部分。《云别传》中关于赵云品行性格的刻画,可以得到杨戏《季汉辅臣赞》的验证。后世其他史书诸如《资治通鉴》等,都对《云别传》里的内容直接引用。这都说明《云别传》的史料价值和真实度,得到历代史学家的认可。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赵云庙
通过赵云本传和《云别传》的整合,赵云的历史形象得到了极大的丰满与完善。之前所提及赵云那些优秀特质与辉煌战绩,其实都能在其中找到历史原型和依据。说明赵云的文学形象被升华,民间形象被认可、追捧与崇拜,绝不是因为什么《三国演义》的吹嘘,而是千百年来的创作者和民众对于真实赵云的认可与喜爱。
特别要提出的是,如果配合其他史料和相关历史研究与考古发掘,再对赵云本传和《云别传》进行研读,你就发现一个更可爱、可敬和更真实的赵云形象。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