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30 17: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鹿鼎记》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还是从个人感悟出发,探讨小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鹿鼎记》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分段阐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3. 人物分析:在正文部分,可以针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分析韦小宝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他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4. 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情节发展、高潮与结局、人物关系等。通过梳理情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5. 主题探讨:探讨《鹿鼎记》所蕴含的主题,如忠诚、友情、爱情、权谋等。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入手,阐述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
6. 语言风格分析: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讽刺、夸张等。可以从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词汇选择等方面进行阐述。
7.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从《鹿鼎记》中
开篇语:
海云极目何茫茫,涛声彻耳逾激昂。
鼍腥龙血玄以黄,天黑水黑长夜长。
近来杂事繁多,脑子里清气浊气混作一团,实在难得清醒,故此停更了半月有余。
时值初夏,昨夜偶感燥热,夜不能寐,遂胡乱翻出一本书来解闷。定睛一看封皮,乃大侠金庸先生的收山名著《鹿鼎记》是也。
由于是随手拿来解闷的,所以并不是第一本开始读。我也忘了这是哪一章回,文中叙述的是韦小宝自云南出差回来,向皇帝汇报所见所闻。
当时云南吴三桂图谋造反,康熙意在以削藩作为试探。但四海初定,国库不足,康熙因年幼拿不定主意,即在朝堂上问询官员的意见。
有一位明珠大人的,虽然作为读者的我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起来,此公的作答委实算得上滴水不漏,拍马无痕。
以下是全文抄录:
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
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韦小宝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为师才是。这家伙日后飞黄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来听你说歌功颂德的言语。”
明珠磕头道:“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确是实情。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息,奴才日夜担心,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方有必胜之道,总是要让主子不操半点心才是。
可是想来想去,实在主子太圣明,而奴才们太脓包,我们苦思焦虑而得的方策,万万不及皇上随随便便的出个主意。圣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然不是奴才这种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
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来,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们一时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后来终于会恍然大悟的。”
我看过后先是一笑而过,心想金先生写的够夸张的,世间哪有这等身居高位的无耻之徒?
我把这段情节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几遍,合上书开始琢磨起了明珠这个人物。
我想,书中这位明珠若仅是喜欢拍马奉承还罢了,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如果他真是把皇帝当作神明,拿自己当作狗屎,那才是可悲之极。
清朝末年的时候,某国使者面见光绪时说:贵国的太监制度不太文明,把人变成残疾,这是不人道的。
光绪还没说话呢,旁边一个太监倒先不高兴了:“这是我大清陛下的恩赐,我等奴才们乃是心甘情愿净了身伺候主子,这是我天朝自古以来的传统。你这洋鬼子何德何能,怎敢随意诋毁我天朝风俗,干涉我内部事务?”
很多做太监的从小就被送进宫里,到死也没有出过那宫墙。如果有人问他:你身为一个男人,你快乐吗?
他会说:老奴受主子恩典,能够在此有吃有喝,别提有多快乐了。
但现实是,他并不知道身为男人的快乐,因为他从小就被剥夺了当男人的权利。
百余年前,中山先生说:大清国人人有病,被奴役者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从不知平等为何物,不知自爱且不懂被爱。
对于中山先生的话,我的理解是:奴才不知道自己是奴才,拿自己当成紫禁城的二当家了。
中山先生和他的同志们,剪掉了男人头上的辫子,扯下了女人脚上的裹布。
可惜的是,多年以后,辫子和裹布变换了个形式,又回到了某些人的身上。
如果有人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们要与时俱进,要开阔眼界,要兼听则明,要独立思考。
然并卵。
我觉得,如果被欺骗的人并不觉得被欺骗,或者知道被骗也心甘情愿,那种幸福感其实还是不错的。
若真如此,何必非要让他们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呢?
近期有些空闲时间,就找来TVB陈小春版的《鹿鼎记》看了一遍,这是少年时期大爱的一部剧,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是零零碎碎的看的,没有看全,所以一直很惦记着,现在终于看全了,看完后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又找来原版小说看完了,现在想说说观后感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金庸剧应该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陪伴我们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武侠文化都刻进了我们骨子里。电影电视剧不说全部看过吧,但十之七八应该是有了,但文字小说方面,这次的《鹿鼎记》倒是第一次看,实话实说,有点失望。
本以为宗师的作品,可能有些深意看不懂,但是怎么着也得有些不明觉厉吧,结果发现这本怎么和我看的那些历史类网文差不多呢?整部书,分三个方面讲:武侠画面感,历史趣味性,文学反思性。武侠画面方面当然完成度很高,金大侠这方面可以很放心,本来还对冯锡范这种大高手死的那么憋屈有点耿耿于怀的,但是仔细琢磨下,确又觉得是神来之笔:陈近南死的就不憋屈?这是武侠世界,不是仙侠世界,大高手也是人,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历史趣味性方面,说实话,我就觉得很一般了,我看了很多年的网络小说,觉得《鹿鼎记》这种历史后宫类爽文,放到现在起点历史类月票榜,估计能排到前五十都费劲,而这类作品中,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步步生莲》《锦衣夜行》可比《鹿鼎记》好太多了;至于文学反思性,可能我水平不够,只感觉到了荒诞剧中带着反讽:有理想肯做实事的人往往不得善终,贪赃枉法溜须拍马之辈却往往活得很滋润。讽刺了官场,讽刺了社会?仅仅这些感觉还没之前看的紫钗恨的《三千美娇娘》《长风》有意思呢。
总体来说,只看小说,远远赶不上我对电视剧的喜爱,98TVB版《鹿鼎记》经久不衰,喜剧搞笑元素居功至为,而小说只能算中等之作。
再结合小说和电视剧说回《鹿鼎记》的内容,先说说主角韦小宝和他七个老婆:
主角韦小宝是金庸剧中所有主角中最另类的一个,我称呼他为“非主流”,他出生在妓院中,三观异于常人,身上没有侠气,没有民族家国观念,没有爱情观,甚至没有男人那些道德贞洁观,他的所谓“讲义气”也只是被说书先生渲染来的,其实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他贪财好色,粗鄙懒散,唯一的本事就是脑子灵活反应快,一双嘴皮子天下无敌。韦小宝出场时应该是13岁,康熙比他大一岁,但他应该是身材很瘦小,因为他从出场开始就被人当成小孩,一直到再回扬州之前都是如此,那时他都十七八岁了,应该都怎么没有长高。样貌方面,整部小说都没有具体描写他的样貌,也没有一个帅俊之类的形容词,最多的形容词就是小孩。不过他母亲人到中年还能在妓院接客,应该是样貌不差,所以推测,韦小宝样貌应该是不算丑,但是较为普通。所以,韦小宝应该就是样貌一般,身材瘦小的这么个人,是金庸所有主角中最普通的一个。所以这么多选角里面,黄晓明肯定是最不合适;梁朝伟和周星驰有些神似,而外形肯定不合适;而张一山若是矮个十多公分,适龄去演应该也比较可以;而我觉得最合适的应该是《少年大钦差》时的叮当去演,应该是最像的。
七个老婆中 (按原著小说中而不是按电视剧) 第一个出场的是小郡主沐剑屏,她出场时康熙已经铲除了鳌拜,那时她和韦小宝同岁,应该都是15岁。这是个乖巧可爱,同时又是个白富美的软萌妹子,她是唯二两个被韦小宝所吸引,对他有些爱情元素的老婆,另一个是曾柔。
第二个出场的是方怡,颜值高,在七人中不是排第二就是排第三 ( 陈医生他老婆真是不配演这个角色 ),出场时应该是十七八岁了,比韦小宝大两三岁。她对韦小宝当然是没啥感情,起初喜欢她师兄刘一舟,后来碍于誓言同时发现刘一舟是个草包,已经愿意委身韦小宝了,被神龙岛抓走了,也发现韦小宝其实也只是个贪图她美色的轻浮之人,而她本身应该是喜欢那种比较有侠气的人,所以对韦小宝自然没啥感情。最后跟了韦小宝也是由于誓言和无可奈何,韦小宝自己也说了,他要是死了,双儿估计要殉情,建宁和方怡估计转身就走。
第三个出场的是双儿 ( 陈少霞版yyds,陈少霞版的岳灵珊也是yyds ),出场时应该是十五六岁,和韦小宝同岁或者大一点点。我想没有男人会不喜欢双儿吧?乖巧温顺,武功高强,听话懂事,善解人意,奴性十足,从一而终,从不吃醋……这就是一个全体男人意淫出来的女性角色,显得不真实,只存在于想象中,或许未来AI仿生技术才能造出这么个女人出来。韦小宝自己不懂爱,但双儿是韦小宝最在乎的女人,其次才是阿珂(小说中,韦小宝自己说的)。
第四个出场的是苏荃,神龙教教主夫人,当时是韦小宝见了顺治回到北京,却被方怡骗去了神龙岛。出场时二十三四岁,七个老婆中年龄最大的,但是颜值中,估计只有方怡能和她争第二。原来是某个王爷的福晋,被神龙教主洪安通抢去做老婆,内心对洪安通既恨,但是又感激他这些年对她的好。她和阿珂一样,是属于比较传统的女人,后来委身韦小宝完全是因为孩子,没这个孩子,估计早就毙了韦小宝。
第五个出场的是建宁(邱淑贞版yyds ),是在韦小宝从神龙岛当上白龙使回来后出场的,她应该比韦小宝大几个月,比康熙小几个月,出场时应该是十六岁左右。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建宁的形象都是:有点变态,喜欢SM,刁蛮犯贱。她跟了韦小宝以及韦小宝要她做老婆,完全是因为有个孩子,七个老婆中她对韦小宝的重要性是倒数第一。
第六个出场的是曾柔,她和韦小宝,沐剑屏同岁,出场时应该是十六岁了。她是七个老婆里唯二两个被韦小宝吸引,有些爱情元素的老婆,另一个是小郡主。但是七个老婆中,她的戏份最少,电视剧中还多加了两段戏份来表达了她对韦小宝的感情。但对韦小宝重要性来看,建宁排倒数第一,她应该排倒数第二了,这是个很委屈的角色。
第七个出场的是阿珂,出场时是十六七岁,她的年龄估计和建宁差不多,比韦小宝要大一点点。七个老婆中,阿珂颜值毫无疑问是第一 ( 李嘉欣版的颜值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但是电影剧情少,演技一般般;梁小冰颜值虽逊李一些,但古装扮相却很惊艳,而且剧情多,演的也比李好,算是打平;应采儿就不配演阿珂 ),她的母亲是陈圆圆,在整个鹿鼎记 ( 或许还要加上碧血剑 )世界中,陈圆圆应该是天下第一美人,阿珂比起她娘也要逊色一些。阿珂怎么说了,妥妥的颜值控+花痴,就韦小宝那样貌身材,她半点都瞧不起,而郑克塽出场时就写到面目俊美,阿珂估计对他一见钟情,即使后续郑克塽被韦小宝戏弄无数次,被证明是个草包,阿珂对他依旧痴心不改,而且就因为韦小宝戏弄过郑克塽,让他大丢面子,阿珂执意要杀韦小宝 ( 扬州丽春院里阿珂亲口说的 )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得出,阿珂的孩子应该真的是韦小宝的,不然真的没法解释她后来的转变,阿珂后来在通吃岛危机时救了韦小宝一次,自己后来又跟了韦小宝,她对韦小宝真的没啥感情,只有可能是孩子才能令她改变的。
依此,我做个排名,对韦小宝来说,七个老婆重要性是:第一双儿,第二阿珂,第三方怡,沐剑屏,苏荃,第四曾柔,第五建宁。而七个老婆对韦小宝的感情深厚依此是:第一双儿;第二沐剑屏,曾柔;第三苏荃,阿珂,方怡,建宁 ( 苏荃和阿珂若是没有孩子估计直接要翻脸打死他的 )
再说一些我看小说时感到别扭的地方,我看历史类小说,对时间线很敏感,但《鹿鼎记》里面不知道为什么,金大侠好像在故意模糊时间线。先说陈近南的年龄,他出场时,形容他是大约三十多岁的书生形象,而当时大明亡了二十多年,陈近南在大明亡了不久就和郑成功起义反攻过,败退后才退到台湾打败荷兰侵略者,照三十多岁推算一下,当时作为郑成功的军师陈近南只有十多岁还未成年?这就是个大大的笑话了!陈近南出场时最少也有五十岁吧。还有九难出场时也形容三十出头,那时崇祯都死了二十四五年了,阿九在碧血剑里出场怎么都有十五六岁吧,也就是说这时的九难怎么都四十好几了,不可能只有三十来岁吧?难道金庸世界里的武功高手真的都能保持容颜么?天山童姥?
还有一条,说韦小宝去云南送亲( 来回一趟最少二三个月吧 ),返回后被派去攻打神龙岛( 筹备一下要一两个月吧 ),之后流落到黑龙江雅克萨,又去了俄罗斯( 书中说赶路就要四个月 ),在莫斯科呆了好几个月帮苏菲亚上位( 书中说呆了有两三个月 ,再从俄罗斯回来( 又是四个月 ),再被派去扬州( 中间还有抓回吴应熊剧情,攻打收复王屋山剧情,最少也要一两个月吧 ),这一趟下来连轴转都不停,最少也要过去一年半吧?怎么韦小宝在妓院和葛尔丹和桑结吹牛时却说的是:“我到昆明,还是几个月之前的事,我是送建宁公主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这时间诡异的消失了一年多吧?
再说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人物--毛东珠。毛东珠作为明朝汉人将领之女,被神龙教派去宫廷太后身边做侍女,目的为了偷四十二章经,她学会了太后的言行举止后就将太后顶替了,之后却莫名其妙的杀了荣亲王,董鄂妃,贞妃,康熙之母。按理说,她的任务只是四十二章经,根本不需要冒那么大风险杀那四人,最多可能为了董鄂妃手中那一本四十二章经杀她一人而已,杀另外三人就完全说不通,而且最先杀的是荣亲王这么一个婴儿。不但是再结合后面毛东珠与海大富,于九难的对话,那种爱极生恨,完全一副怨妇被抛弃的语气可以推测出:毛东珠扮演太后后,假戏真做,爱极了顺治,她杀那四人完全是因为嫉妒,是因为争宠,是因为爱而不得,不是因为任务四十二章经,这才说的通。顺治“死”时,康熙七岁,建宁好像只比康熙小一点点,有六七岁,也就是说顺治对建宁这个女儿并没有怀疑,就是说两人肯定发生过关系的,电视剧中说,建宁是毛东珠和瘦头陀的女儿,小说中却没有明确这种说法,只是真太后说建宁是毛东珠和她情人生的野种,这种事真太后还真不一定能确认,但她肯定是厌恶建宁的。结合毛东珠对顺治那种感情,建宁很有可能是毛东珠和顺治的女儿,这样逻辑才说的通,毕竟毛东珠爱顺治都为他生孩子了,顺治却之后独宠董鄂妃,估计生完孩子后就再也没碰毛东珠,造成她爱极生恨,心生扭曲,之后接连杀人,这才是完美的闭环,也能说明毛东珠为什么对康熙很好,毕竟是他爱人的接班人。
最后说一个我觉得需要深思的一点:韦小宝是在吴三桂造反后不久回北京的,被康熙查出是天地会香主,被逼着逃去了通吃岛,一直到三番平定,台湾回归才又回到北京,这中间差不多是过了九到十年,也就是说韦小宝和七个老婆在通吃岛住了九到十年,但这么长的时间里,韦小宝七个老婆里面竟然没有一个怀孕的?建宁,阿珂,苏荃怀孕都是在从北京逃命之前的事 (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疑点:阿珂和苏荃都是在扬州丽春院里面中枪的,建宁肯定是韦小宝去扬州之前在皇宫建宁的宫室里胡搞那次中枪的,所以建宁应该比阿珂,苏荃先怀孕几十天,怎么反而是她最后生孩子?难道阿珂和苏荃都早产?),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测,有两种可能:要么韦小宝的三个孩子都不是他的,他天生不育?这个可能性较小,以苏荃的性格,她的孩子若不是韦小宝的,她不可能委身于他;要么就是韦小宝从北京逃出来被神龙教擒住后,被洪安通打废了,失去了生育能力或者变成真太监了,也算收尾呼应。再想想在扬州丽春院里,韦小宝洞房了三个女人,其中阿珂和苏荃都怀孕了,她两个跑不了,那么第三个是谁呢?通吃岛上,方怡,沐剑屏,曾柔,双儿都否认了,所以,第三个女人只有可能是当时在床上的毛东珠。韦小宝自己都猜测过,当时毛东珠被归辛树一家打死在轿子中时,她肚子里或许有韦小宝的孩子也被打死了。但是毛东珠事实上算是韦小宝的丈母娘( 韦小宝本人对陈圆圆也有这种念想 ),这种不伦情节在现在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七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下,金庸还真不敢这么赤裸裸的写出来,这比杨过小龙女的师徒恋严重多了,只能通过暗示,隐晦的表达出来,但是金庸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不要狡辩说不可能三次都中枪,这是小说,若是作者不想表达这层意思,就根本不用通过韦小宝的内心旁白说出来,通过这些文字已经暗示得很清楚,不然完全没必要提到三次胡来,为什么不是二次四次五次,或者根本不说这方面的事,这一段文字中韦小宝的猜测对剧情根本是无关紧要的。所以这是个很明显的暗示:三次洞房绝对是有三个孩子!但金庸偏偏不写在方怡,沐剑屏,曾柔,双儿的身上,按常理说,第三个孩子应该是方怡的,毕竟她和韦小宝感情不深,需要孩子来绑定,就像阿珂和苏荃一样,但金大侠偏偏不写是她,所以最后一个绝对是毛东珠的!金大侠想表达什么呢?是不是韦小宝人品不端,行了不伦之事,还亲自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他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孩子了,甚至可能当了真太监,金庸其实比较信佛教因果报应那一套的,这就是因果报应?
或许还有一层意思,《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本小说,写了个非主流的主角,而且情节很荒诞夸张,那么这本小说表达的主题应该就是反武侠+反传统了,留下这么个隐晦细节,给自己小说生涯留下一个很出人意料的收官,是不是很有意思?我比较认同我的这个猜测,不然《鹿鼎记》真的显得比较平庸。
所以,韦小宝作为金庸主角中唯一一个没有英雄气概却艳福不浅的非主流,结局其实很惨的,金庸本人其实很不喜欢韦小宝。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