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关于文明的讲话》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30 23:48

如何写《关于文明的讲话》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文明的讲话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和立场: - 明确作文的主题,如文明的重要性、文明的表现形式、文明与个人修养等。 - 确立自己的立场,是支持文明的发展,还是对某些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洁明了地提出主题,引起听众的兴趣。 - 主体:分段论述,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如文明的历史渊源、文明的价值、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等。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文明的重要性,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3. 内容充实: - 收集丰富、典型的例子,如历史上的文明成就、现代社会的文明现象等,以增强说服力。 - 引用权威观点,如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对文明的论述,提高作文的学术性。 - 结合实际,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提高作文的现实意义。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避免口语化、方言化。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等,使语言生动形象。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连贯、流畅。
5. 遵循逻辑: - 论证过程要严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 避免前后

习近平谈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及。今天,党建网微平台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论述进行了梳理,邀您共同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绿色共识”,坚定不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为今年联合国第二十六次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和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成功举办作出贡献。

——2021年2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习近平谈弘扬中华文明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文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今天,党建网微平台与您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部分相关重要论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但近代以后历经血与火的磨难。中国人民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经过长期奋斗,而今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2018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一定声誉,你们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强调

来源: 党建网微平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