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蓝胡子》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1 11:13

精心挑选《《蓝胡子》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蓝胡子》读后感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作品背景": - 在写作前,确保你对《蓝胡子》这部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作者、创作年代、故事背景等。
2. "分析故事主题": - 思考《蓝胡子》想要传达的主要主题,如爱情、死亡、权力、背叛等。
3. "人物分析": - 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性格、动机和行为,以及这些如何与故事主题相联系。
4. "情节探讨": - 分析故事情节的安排,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发展来揭示主题。
5. "情感体验": - 描述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对故事情节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同情或反感。
6. "语言风格": - 评价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优美、富有诗意,或者有其独特的叙事技巧。
7. "文学价值": - 探讨《蓝胡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8. "个人观点": - 表达你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对故事结局的解读、对人物行为的评价等。
9. "结构安排": - 确保作文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作品和

读书|“魔法发生在禁忌的门槛上”——《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写给大人看的书》重现发现熟悉的童话

蓝胡子、强盗新娘、白雪公主、灰姑娘……几代人讲述这些故事,在过去的好时光。它们如此疯狂惊悚,又如此平淡日常。“格林兄弟开始立志为‘诗歌史’添砖加瓦,根本无意出版‘供人消遣的书’。后来,威廉· 格林不知不觉响应起大众的需求和期待……格林童话越来越远离初版时的粗野和纯朴,内容逐渐净化、风格化、文学化,大人孩子都喜欢。”

《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 写给大人看的书》作者玛丽亚·塔塔尔带我们重回童年的魔法森林。她重新翻阅格林童话的最初版本——《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回溯格林兄弟编选童话集的历史场景。在她深思熟虑的解读中,在精心选取的童话故事中,安放人类绮丽复杂的想象与潜意识的思虑。

《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 写给大人看的书》

玛丽亚·塔塔尔 著

吕宇珺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后 记: 扯 平

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一则童话故事,是由格奥尔格· 毕希纳震撼人心的戏剧《沃伊采克》(Woyzeck)中一位祖母讲述的。

很久以前,有个可怜的小孩,他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整个世界一个人都不剩,一件活物都没有。一切都死了,这个小孩日日夜夜到处找寻。因为地球上什么人都不剩了,所以他想要去天上。月亮看着他,目光是如此友善,可是等他来到月亮上,却发现月亮不过是块腐烂的木头。于是他出发前往太阳,可等到了太阳那儿,却发现太阳是朵枯萎的向日葵。于是便动身前往繁星,结果发现繁星竟是聚在一起的密密麻麻的小小金色苍蝇,就像伯劳伯劳,鸟,喙弯而坚,常将捕捉的小鸟和昆虫穿挂在荆棘上。钉在黑刺李上的那样。这小孩打算回到地球,可地球也已变成一只打翻掉的锅。这个小孩陷入了完全的孤独,他坐下来哭啊哭,一直坐到了今天,就这么孤零零的。

大部分童话故事里的角色都历经艰难,但只要想到未来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好歹有了安慰。而在这则经典“反童话故事”(这个术语由评论家安德烈· 约勒斯提出)中,传统童话那种圆满大结局的基本法则被打破:在这则故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无助和孤立的状态不断升级,以至于到结尾时,孩童主人公从此过上了不幸福不快乐的生活。通过把结局写成大部分故事开头才有的那种状况,毕希纳彻底颠覆了童话体裁的基本原则。

格奥尔格· 毕希纳并非唯一想出反童话故事的人,在《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许多反童话故事的例子。比如说,在《背囊、帽子和号角》的结尾,主人公毁灭了城镇和村落里的一切。主人公吹响了魔法号角,顷刻间他视野内的一切都被摧毁,只剩他一人,看着眼前的废墟。“于是他便成了国王,孤身一人,然后他一直吹着号角,直至去世。”不过这则故事中,被推向极致的并非主人公的无助,而是他的力量。毕希纳和格林兄弟的这两则故事合起来,使我们注意到童话故事在展现无助和全能的极限时究竟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耽于自怜也好,沉迷于用自身强大力量对敌人进行报复也罢,这些都是童话主人公身上的常见操作。

如果我们把视线从经典童话上移开,来到格林故事集里那些寓言等民间的故事上,会发现情况依然阴郁、悲伤。《小母鸡之死》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母鸡之死的种种细节,还叙述了整个送葬队伍被淹死的过程,结尾则是小母鸡丈夫之死的描写:“小母鸡的丈夫给小母鸡挖了墓穴,将她放进去,然后用土把墓穴埋上,并做了个小坟冢,小公鸡坐在坟冢上为小母鸡的死独自悲伤,最后他也死去了。就这样,大家都死了。”在《老鼠,鸟儿和香肠》的开头,老鼠、鸟儿和香肠三个伙伴和谐共处、团结协作,各自发挥特长分担部分家务,舒舒服服地生活在一起。三个伙伴各司其职。“但当一切都很顺利时,人们就会开始想要有点不一样。”鸟儿坚持要求重新分配家务职责,这样他就可以待在家里,这就导致不得不出门的香肠被恶狗吃了,不得不负责做饭的老鼠烫死在了炖汤里,而鸟儿则掉入井里淹死了。

很幸运,格林故事集中最恐怖的故事《儿童的屠杀游戏》从《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第二版开始就没被收录。在初版中,格林兄弟甚至给出了两版《儿童的屠杀游戏》。版本一描绘孩子们玩游戏造成致命后果,故事的悲剧转折发生在“扮演”屠夫的小男孩屠杀了“扮演”猪倌的另一个小男孩这一幕。版本二中的一系列事件甚至更加耸人听闻。“扮演”屠夫角色的小男孩杀掉了自己的弟弟;他们的母亲从窗户目睹了整个惨剧后,在愤怒发狂中把刀刺入小男孩的心脏;等她回到屋内,发现刚才她正在帮着洗澡的最小的孩子在她离开的那段时间内溺死在浴盆;最后,这位母亲在绝望中悬梁自尽,悲痛欲绝的丈夫不久后也死了。读完这些之后,我们就能逐渐看清楚,当时来到格林兄弟手中的故事,有许多是不适合儿童的。然而,格林兄弟只有在遭到抗议后才会不情不愿地去掉暴力元素。在威廉· 格林看来,《儿童的屠杀游戏》是一则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儿童故事。他小时候就听过这则故事,并且认为这则故事给自己上了重要的一课,教会了他做人做事要谨慎、要克制的道理。

作者:玛丽亚·塔塔尔

编辑:蒋楚婷

他用童话赢得了未来,并且还将继续赢下去

石琴娥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出生在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城的一个穷苦鞋匠的家里。

十九世纪初,欧登塞是丹麦第二大城市,全城共有约一千二百户人家。其中十分之一是贵族,还有官吏、军官,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上流阶层;一百来户行业不同的商贾和二十多户酒店客栈经营者,一百二十户军人兵士,他们是社会的中下层;剩下还有近一百户靠打零工挣钱糊口,一百五六十户乞求社会救济度日的贫民。安徒生的父亲正是个靠每天干活挣钱糊口的鞋匠,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由于生计所迫,安徒生的母亲只得当洗衣妇挣钱补贴家用。

这样一个贫困至极的家庭居然哺育出了日后丹麦全国为之骄傲至今的文学巨擘,他的名声和作品流传到整个世界,这真是不可思议,比我们常说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还要匪夷所思。拿安徒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勋章的背面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其中收集了《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火绒盒》《豌豆上的公主》和《小伊达的花》等。安徒生起初并不曾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因为他自己也把童话看成是“小玩意儿”,不料竟大受欢迎。

平心而论,安徒生在长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严肃”文学方面的成就都较为平平,反倒是他的挚友、丹麦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出了他的才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挥。他对安徒生说:如果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奥斯忒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安徒生本人的故事并没有完结——他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双重性的,有快乐的陶醉,也有忧郁的沉闷,甚至可以说是颇为痛苦的彷徨。这种灰色情调在他已经出版的卷帙浩繁的日记和数以千计的书信里都明显地反映了出来。这位世界童话大师正是在荣耀欢乐和沉郁孤寂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安徒生打了一辈子光棍,倒不是他不想娶妻,而是结不成婚。恋爱上的挫折对他的摧残甚至超过贫困的影响。

安徒生把自己的成功都说成是上帝的仁慈指引和偏爱垂怜,然而尽管这样自谦自卑,门第尊卑、出身贵贱的世俗歧视并没有就此放他一马。安徒生不如易卜生和斯特林堡那样骨气刚烈、清高狷傲,他忍气吞声地承受下来了。不过这也使得他终于明白了一个浅近的道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后,照样要靠孩子们抛面包和麦粒来养活。这使他失望、惆怅不已,甚至颓废到想以死亡来寻求解脱,在《坟墓里的孩子》等故事里都可以看到安徒生这种忧伤、绝望的心情。

他的平民意识、民主主义精神都同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安徒生倾向支持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写出了《她真是一个窝囊废》《在柳树下》《伊勃和小克里斯蒂妮》等描写劳动者和穷人清苦生活的作品,用自己童年的不幸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尽管不如挪威的易卜生那样深刻、不及瑞典的斯特林堡那样尖锐,安徒生也在自己的童话故事里辛辣地讥讽贵族阶层和抨击门第观念,还对世人的贪婪、愚蠢给予无情的嘲弄,这也使得上流社会对他侧目,抱有戒心。

安徒生十分喜欢旅行,一生之中除了跑遍丹麦全国各地之外,还作了二十九次国外长途旅行。他在这些旅行中为自己的写作收集材料、拓宽思路,并且结交了狄更斯、雨果、海涅、格林兄弟和易卜生等大文学家,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何尝不是在逃避和闪躲呢?只有到了国外,他才能稍有片刻的清静,才能暂时摆脱狭隘的世俗偏见的包围和困扰。

还有令安徒生黯然神伤、失望不已的,就是他的童话从问世起,除了受到欢迎之外,也一直处在猛烈的抨击之下。安徒生被这些抨击和批评弄得心力交瘁,他的大量书信中,有不少是为自己的作品作解释或自我辩白的,但是既没有博得上流社会的宽容怜悯,也没有得到激进民主主义派的朋友们的谅解。

正因为在得意于人生坦途的同时,还必须忍受难言之隐以及无法宣泄的苦闷、愤懑,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在中后期的作品中,便往往流露出一股肃杀深沉的忧戚和哀伤,读来令人感同身受,甚至掩卷遐思,扼腕叹息,仿佛是咀嚼了一枚青橄榄似的,在舌尖留下一股虽甘洌却又苦涩,且久久不会散去的余味。这股耐人寻味、无穷的苦涩余韵恰恰正是安徒生童话的独到之处。著名儿童文学家任溶溶先生曾说过,安徒生的童话真可以从小读到老,其奥妙恐怕也在于此吧。

不是童话的童话

童话这种文学体裁顾名思义是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大多具备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幻想、有趣的夸张等特点。“童话”这个字眼恐怕只是汉语中才有,即便安徒生本人也只是用“eventyr”和“historier”来形容他的作品,前者的本意是“冒险或志怪故事”,后者则是“历史传说”。童话大概在十七世纪末已在欧洲流传开来。法国诗人夏尔·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1697)和德国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1812—1815)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还在广泛流传。《灰姑娘》《小红帽》《小拇指》《蓝胡子》《勇敢的小裁缝》《不来梅的乐师》已成为全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后来不少国家的许多童话,包括安徒生的一些作品都是由此脱胎而来。

童话并非始于安徒生,然而童话却由于安徒生而发扬光大,走向巅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文坛上浪漫主义盛行,促使不少作家对民间文学产生了兴趣,他们要从民间文学里挖掘创作的题材,并由此从事起童话的创作来。安徒生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后来还有英国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意大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等成功作品。安徒生不仅继承、发扬了以往民间故事和神仙故事的格调,并且形成了朴素清新而又浪漫变幻的风格,开创了今天儿童文学的先河。

国际上研究安徒生的学者们通常把他的童话分成七个系列:有魔幻成分的故事,如《影子》《钟声》等;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如《丑小鸭》《跳高能手》等;以树木花草为主角的故事,如《小伊达的花》等;以无生命物体拟人化作主角的故事,如《坚定的锡兵》《织补针》等;在奇异世界里的现实故事,如《夜莺》等;在可辨认的世界里的现实故事,如《园丁和主人》;以作者为主角的故事,如《看门人的儿子》《在柳树下》等。

安徒生的童话取材虽然相当广泛,不过主题却比较集中单纯,那就是表现真、善、美,抱着浪漫主义的幻想去追求人类的理想境界如仁慈、同情、宽容、博爱等,宣扬“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认为最彻底的真、善、美是统一在上帝的意志之中的,只有上帝才能引导人类走向“幸福”和“极乐”——他把自己生活里阿拉丁神灯般的遭遇看成是上帝的仁慈怜爱和慷慨恩赐,出于这种受宠若惊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安徒生童话中充斥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说教,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

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希望他们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却又无法为他们找到摆脱不幸的出路,只好寄幻想于碰到奇遇而飞来横财、平步青云。他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当时社会的假、丑、恶,嘲笑讽刺上流社会的昏庸愚蠢和残暴贪婪,却又无法改变眼前的现实,于是只好以伤感的眼光看待周围这一切,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对于这些瑕不掩瑜的疵点,我们只能惋惜地说,那是时代在他的作品中留下的烙印和痕迹吧。

安徒生之前的童话,从内容到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存在不少雷同之处。安徒生打破了这种程式化的模式,把民间故事、神仙故事、神话、寓言、萨迦传说、诗歌甚至短篇小说都融合到童话中来,从而把童话提高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度,赋予童话以全新的面貌、更宽泛的取材范围和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比如《小美人鱼》的故事是从《灰姑娘》脱胎而来的。然而和美丽的灰姑娘不同的是,她并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最后也没有喜结良缘的幸运。小美人鱼出于对爱情的忠贞,不忍心举起女巫给的尖刀杀死王子,以求得自己活命。在王子迎亲之夜,她宁可纵身跳入大海,让自己的身躯一点一点地化为泡沫而无怨无悔。这就打破了王子、美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神仙故事和民间传说约定俗成的传统。小美人鱼终未能得到心爱的王子,却变成了世代相传的不朽的艺术形象:坐落在哥本哈根朗格宁海滨的小美人鱼塑像已经成了丹麦在国际上的化身和象征。

在写作手法上,安徒生并不一味刻意去写要让孩子看得懂的儿童故事。他有不少童话含义深奥,只有大人才能够理解,但是他相信:孩子们光是看故事也会喜欢的,故事情节本身就足以把孩子们吸引住。而童话里的深刻含义尽管他们当时未必能够领会,但是等到他们长大之后,自会回味无穷的。

不朽

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离安徒生发表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将近二百年了。那么在新世纪里我们还需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师吗?我们还会阅读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讲王子公主、讲鲜花小鸟、讲小美人鱼的故事吗?笔者的是肯定的。

在新的世纪里,不管社会有多大变革、进步,科学有多么发达,经济有多么繁荣,人类更需要完善其身,提高素质,加强修养和陶冶情趣。这并不是能毕其功于朝夕之间的事情,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从各方面培养提高,是一个从小开始,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安徒生的作品在内的童话就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在保持纯正的赤子童心和增强幻想力、想象力方面。安徒生之为安徒生,就是因为他讲的童话故事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赢得了未来的一代,而且还在一代又一代地赢下去,他的不朽也正在于此。

时代在不断前进,并且以它自身的规律来推陈出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大抵只能顺应时代的洪流来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安徒生的名字将会和其他古典作家一起,永存在世界文学史上。

编辑手记

这部有五百余幅精美插图的《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是根据丹麦汉斯·雷兹尔斯出版社1992年纪念版翻译的,译文中的作品都按纪念版原版顺序排定。安徒生生前共写过二百余篇童话和故事,这本纪念版中的157篇作品都是他生前亲自审定和出版的。

该书于2005年首次出版,为此投入十余年心血的石琴娥女士2006年凭借这部翻译作品荣获“国际安徒生大奖”。本文是她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这本全集时,在修订译文后写的长篇导读(有删编,标题系编者所拟)。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责编徐珏为了使读者能阅读到权威版本,同时又能欣赏到其中的精美插图,坚持要找到原版图书。石琴娥为此在后记中特别感谢了她的老朋友,丹麦的福劳德(Frode Z.Olsen)先生。他曾是丹麦高级警务官员,2008至2013年出任北欧各国驻华警务及海关事务联络官和北欧各国驻华警务办事处主任,工作之余也进行创作,发表过好几部作品。他为人真挚、热心,为了能找到这部纪念版原版图书,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冒着被当时在丹麦十分猖獗的新冠肺炎传染的风险,到处寻找,最后打听到居住在哥本哈根的一位丹麦女士愿意出让这本书,他又驱车一个多小时去首都取书,并以最快的速度寄到了上海。

安徒生生来细眉、长目、单眼皮,小时候常被人说成有中国人的长相。他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名作家之一,也是除了挪威的易卜生之外被介绍得最多的北欧作家。

安徒生喜欢旅行,他十分向往中国,希望有朝一日能到这东方古国旅游。他的童话作品中有十二篇谈到中国,有的全篇内容讲述的是中国,如《夜莺》;有的一整段讲的是中国,如《没有图画的画册》中第二十七夜;有的一篇中只有一句话,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字,如《茶壶》。安徒生虽然没有来到中国,可他的作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受欢迎的程度绝不逊色于他出生长大的祖国。

安徒生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正如他自己在写完最后一篇童话《牙痛姨妈》后所说的:

“我的《童话与故事全集》被译成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文字。在我自己的国家,甚而远在国外,它们被老少读者阅读。一个人生时能享受到这样的幸福,真是世界上最大的福气了。”

《文汇报》(2025年4月1日 08版)

来源: 文汇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