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07:0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追悼会代表讲话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尊重逝者:在讲话中要充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体现对逝者生前的贡献和价值的肯定。
2. 贴切主题:讲话的主题应围绕逝者生前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品德风范等方面展开,使讲话内容与追悼会的主题相符合。
3.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追悼会讲话作文应具备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4. 引言部分: - 表达哀思:简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与逝者的关系,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 - 介绍逝者:简要介绍逝者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为正文铺垫。
5. 正文部分: - 突出逝者优点:结合具体事例,详细阐述逝者的优点、贡献和品德,展现逝者的光辉形象。 - 表达怀念:分享与逝者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 激励后人:结合逝者的精神品质,对在座亲友和逝者的后代进行激励,传承逝者的优良传统。
6. 结尾部分: - 表达决心:表明自己将继承逝者的遗志,为实现逝者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 感谢亲友:对在座亲友的关心和支持
乔冠华和章含之
不太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对乔冠华和章含之两人有些陌生,这两位都是对我国外交有过不少贡献的杰出外交官,尤其乔冠华还是外交部部长,见证过许多外交历史的辉煌时刻。乔冠华
1933年,乔冠华留学海外,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进修,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到革命活动,两年后他转赴德国留学,仅仅花了一年时间,他就在图宾根大学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世界动荡,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内心思虑祖国的乔冠华不甘寂寞,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军事、政治学问,自开新课,与朋友们深入探讨欧洲的战争历史,试图从历史中找到与当今局势的共同点,为日后报效国家做准备。这个时候的乔冠华就已经表现出极其敏锐的政治时局预测能力,对许多时事均有独到的见解,怪不得后来他能写出大量针砭时弊的政治评论文章。乔冠华
1937年,日本帝国侵略中华大地,大片国土沦丧在日军手中,远在海外的乔冠华得知后,毅然放弃能够在学术领域中继续深造的机会,从德国境内辗转归国,并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行动之中。一开始,乔冠华只是在香港报社《时事晚报》中担任总主编,像绝大多数爱国知识分子一样,他拿起手中的笔,挥斥方遒,发表诸多政治评论文章,他文笔犀利,对各种形势的见解甚是独到,引起我党的注意。两年后,经人引荐,乔冠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番工作后,乔冠华的才能愈发展露无遗,从《时事晚报》被调到重庆的《新华日报》担任国际专栏的编辑工作,撰写针对国际形势的评论文章。毛主席曾读过乔冠华的文章,并且对其赞誉有加,称其文章中“有千军万马,一篇文章能顶两个坦克师!”乔冠华的能力可见一斑。毛主席
在重庆工作期间,乔冠华遇到了周总理。我们都知道建国后我国有两大内外人才,分别是邓小平和周总理,邓小平同志主内,发展经济、改革开发;周总理主外,统管外交建设。而乔冠华能够成为一位传奇外交官,与周总理的栽培息息相关,二人在重庆一见如故,在随后的工作中情同父子,经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周总理
1949年11月,乔冠华参加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在会上,他被任命为外交部的宣传部长,顺理成章地成为建国后的第一位外交官,走上国际舞台。周总理深知乔冠华擅长分析国际政治形势,所以许多重要的场合都会带着他,诸多外交事件都有乔冠华的身影,如参加板门店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随同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在尼克松访华后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在乔冠华的诸多事迹中,要属“1971年带领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讲话一事”最为令人津津乐道。1971年,外媒报纸上刊登了一张照片,名为《乔的笑》。在这张照片上,已经五十八岁的乔冠华满头白发,但在镜头前他却精神抖擞,一副开怀大笑的模样,是什么原因让外媒特地将乔冠华大笑的照片刊登上报纸呢?乔冠华(左)
原来,就是在这年里,中国迎来了外交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天是1971年11月1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在此之前,乔冠华就已经率领代表团提前到达,并陆续拜访了二十多个提案国的代表。会上各个国家的代表陆续发表讲话,最后登上讲台的正是代表中国的乔冠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表第一次在联大讲台上发表讲话,这次讲话正式表明中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上的合法席位。讲话结束后,大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诸多外国代表纷纷上来与乔冠华握手。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讲话结束后,外国媒体捕捉到乔冠华开怀大笑的镜头,并拍成照片刊登上报。乔冠华
各大媒体对于乔冠华在会上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他的大笑成为中国外交充满自信的标志,为中国外交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各大媒体称这一笑“震慑了联合国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更是被誉为中国的传奇外交官。除了工作经历充满传奇外,他的爱情生活亦是与众不同,令人颇为感叹。龚澎
1943年秋,在工作中互生情愫的乔冠华和龚澎步入婚姻殿堂,在重庆举办婚礼,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为两人的婚姻题诗: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一女,生活美满。龚澎作为妻子,除了工作之外,还处处维持夫妻间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关系,国务院曾想提拔龚澎为外交部长,但龚澎却推荐自己的丈夫,为了家庭,她甘于站在丈夫身后,尽心尽力维护丈夫的形象。两人结婚三十年一直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可惜后来龚澎身患重病,命在旦夕间,她甚至还思虑自己死后丈夫该如何生活之事,只是每次提起时总是被乔冠华哽咽着拒谈。乔冠华和龚澎
在五十六岁年纪时,龚澎因病去世,让乔冠华一度陷入悲伤之中,最终让他逐渐走出痛苦的是另外一个女人——章含之。说起乔冠华和章含之的结合,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伟大人物——毛主席,甚至可以说,是毛主席一手撮合了两人。章含之是章士钊老先生的养女,章老与毛主席交情匪浅。1963年,毛主席过七十大寿,章老等众多名士前来湖南老家赴宴。章士钊便带着养女章含之来贺寿,毛主席见过章含之后询问她的工作情况,得知她在外国语学校读过书,擅长外语,文化水平很高,便让她担任自己的英语老师。章士钊
次年开始,章含之每周日都会到毛主席的住所教一个半小时的英语,在教学结束后,他还会与章含之闲聊,了解她的生活情况,毛主席发觉她过得并不好。章含之的婚姻生活很失败,据说她的丈夫洪君彦还出轨过,但碍于面子,章含之从没想过离婚。后来乔冠华的妻子过世,乔为其伤心不已,毛主席便有了撮合他和章含之的想法,他首先对身边的人提出“我们需要一位女外交官”,然后就推荐自己的英语老师。说来章含之确实很适合进外交部工作,她有口才能说会道,擅长英语,在毛主席的示意下,章含之进入外交部从科员做起,后因表现突出提拔为处长,被誉为“最美外交官”、“外交部五朵金花之一”。章含之和乔冠华
在外交部,章含之认识了乔冠华,两人因为工作经常走到一起。章含之曾在回忆里写到:初见他时就已经在我脑海里烙下印象,与他的感情是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对于乔冠华来说,第一次见到章含之的时候,他就有惊艳之感,但因为年龄差距,加上对方并没有离婚,所以他没有表达爱慕之意。毛主席有意撮合两人,在一次召集众人议事过后,他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对章含之说道:“章老师,我要批评你,你没出息,不懂得解放自己!既然你的婚姻不幸福,为什么不离婚呢?为什么要害怕别人知道?”章含之
章含之面对众人有些慌乱,尤其那时候乔冠华也在场,毛主席趁热打铁,鼓励她追求自己的幸福,章含之作出表态,会尽快办好此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毛主席与她的一番交谈让乔冠华原本沉寂的心又有了活力,借这个机会他得知了章含之的状况,开始鼓起勇气追求对方。这是一场特殊的恋爱,乔冠华比章含之大二十二岁,可以说是忘年之恋,后人提起两人的爱情也称之为“章乔之爱”。乔冠华和章含之
1982年,乔冠华病情逐渐加重,经过医生诊断,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或许只有半年可活。两人结婚将近十年,风风雨雨不知经历多少,章含之没有放弃希望,她细心照料乔冠华的身体,给予鼓励,原本放弃希望的乔冠华发觉病情竟然有好转的迹象,章含之笑称这是“爱情的力量”。然而好景不长,次年,两人结婚满十年,乔冠华的病情爆发。这一回,乔冠华感觉自己摆脱不了死神的纠缠,一次在病床上挣扎的时候,他忍不住握住章含之的手,充满歉意地说道:“我对不起你,一直拖累你。”章含之并不觉得自己被拖累,她认为两个人既然决定在一起,就要一起面对一切,可惜乔冠华却无法与她相濡以沫了,病魔在这一年将他夺走。乔冠华
章含之回忆往事时曾经说过,乔冠华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或许在他心里,只有对章含之的愧疚,至于生死,他根本不在乎。乔冠华过世后,葬礼的安排出现了一些争议,什么争议?因为按照惯例,像乔冠华这样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应该葬入八宝山的革命公墓,供后人瞻仰才是,但她的妻子却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无需举办公开的官方遗体告别仪式,家属自行举办即可;二、不必大搞悼词纪念,也不用在报纸上发表公告;三、骨灰不用葬在八宝山的革命公墓,由她亲自处理。章含之和女儿
章含之提出三个要求是有原因的,不葬入八宝山是乔冠华的个人意愿,他生前曾经说过,若是自己过世,随便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下葬即可,老家苏州就很不错,所以章含之才提出这三个要求。很快中央就有了回应,三条要求全部同意。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章含之将乔冠华的骨灰带回家里,每日思念,后经友人劝说,她才决定将骨灰下葬,此后经过多次迁坟,乔冠华的墓最终被迁回老家苏州的华侨公墓中,与前妻龚澎合葬,章含之对此并不在意。章含之
从章含之向中央提出的要求来看,她和乔冠华其实不在乎任何虚名。她和他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平凡而又不凡的人,是无数人的缩影,两人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对国家有过贡献,也犯过错,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坎坷的人生路上留下浅浅的痕迹,不需要歌颂,也不需要让太多人记住,只需要被重要之人怀念即可。(2019年4月4日)
各位烈士亲属,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在四川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的30位烈士,深切缅怀烈士英灵。我代表应急管理部,代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代表20万消防救援指战员,向牺牲的烈士们表示深切哀悼!向烈士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对烈士们的英雄壮举表示崇高敬意!
木里的青山将永远镌刻你们英雄的名字:赵万昆、蒋飞飞、张浩、刘代旭、代晋恺、幸更繁、程方伟、陈益波、赵耀东、丁振军、唐博英、李灵宏、孟兆星、查卫光、郭启、徐鹏龙、周鹏、张成朋、赵永一、古剑辉、张帅、王佛军、高继垲、汪耀峰、孔祥磊、杨瑞伦、康荣臻、杨达瓦、邹平、捌斤。你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献出了年轻而辉煌的生命。我们为失去你们这样优秀的战友和同志而感到万分悲痛,我们也为有你们这样优秀的战友和同志而感到无比自豪!
凉山的万顷森林将永远留下你们战斗的英姿。你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民族,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你们辗转多个火场,扑灭了一场场森林大火,今年春节你们没有一天休息。你们和林区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并肩战斗,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3月30日,木里发生森林火灾,威胁附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你们义无反顾,第一时间赶赴海拔4000米的现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当先锋、打头阵,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履行了“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庄严承诺。你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四川人民、全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牺牲奉献。你们中,既有为消防事业奉献了10多年、20多年的“老消防”,也有加入消防队伍刚刚一年多的00后;既有在历次重大灭火救援战斗中久经磨砺、屡立战功的“排头兵”,也有长年扎根林业基层的优秀领导干部。你们有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有的是结婚不久的新郎官,有的是父母眼中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你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忠实履行庄严使命,用鲜血和生命铸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全体消防救援指战员将永远以你们为榜样,在你们英雄气概的激励下奋勇前行。你们英勇牺牲后,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满含热泪,踏着你们的足迹,继续扑灭了大火,告慰你们的英灵。70年来,我们这支英勇队伍先后有719名消防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你们再次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人民利益,保卫了国家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你们的牺牲重于泰山,你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传承!
全国消防救援队伍要继承烈士遗志,弘扬英雄精神,以更加昂扬的革命斗志,为伟大的新时代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牢记全国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整装再出发,谱写新篇章。我们一定要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高举总书记授予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旗帜,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更加关心爱护每一名消防队员,建强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应急救援队伍,让这面伟大的旗帜高高飘扬。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奋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英雄为人民献身,人民为英雄自豪!
英雄精神常驻,英雄浩气长存!
安息吧!英雄的战友,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