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红蜡烛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15:41

手把手教你写《红蜡烛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红蜡烛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红蜡烛这个主题所蕴含的意义,是象征、寓意还是具体的故事背景。
2. "理解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背景,分析红蜡烛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提出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对红蜡烛的看法,可以是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是理性上的分析。
4. "结构清晰":读后感作文要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和红蜡烛,引出你的观点。 - "主体":详细阐述你对红蜡烛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 "结尾":总结你的观点,可以提出自己的感悟或对未来的展望。
5. "论证充分":用具体的例子或细节来支持你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充分和有说服力。
6.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过于主观的词汇。
7. "注意篇幅":根据要求控制作文的篇幅,避免过长或过短。
8. "引用规范":如果需要引用作品中的内容,要确保引用准确,并注明出处。
以下是一个关于红蜡烛读后感的示例:
《红蜡烛》读后感
《红蜡烛》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通过

晶作文 | 总有一种感动令人难忘,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从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探索实践自主研发天文设备的担当和带病坚持工作的奉献中,懂得要努力突破幻想、实现梦想;从小区志愿者苏伯伯、支援社区核酸检测的教师、勤勤恳恳的生活老师身上,感受热心助人、无私奉献,感叹“苔花虽小,也如牡丹”……学生们从一个个“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事迹中收获感动,催人奋进,立志做有担当的有为少年。一起来看看学生们还有哪些感悟吧!

1.有梦想,要努力去实现

作者:福田区福民小学五(3)班 臧子涵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无一不对浩瀚的星空抱有幻想,想探索宇宙的奥秘。但大多数人只是幻想,只有极少数人去探索,成为天文学家。而现在中国的FAST工程,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它的设计总工程师就是这极少数人之一,他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了解了南仁东的事迹,让我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这样的优良品质有了深刻认识。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先进的天文设备,要想观测太空,就要向其他国家借用望远镜,而每次借用的时间非常有限,能观测一小时都算是“老天开眼”了,这在南仁东心里种下了我国也要搞天文望远镜的种子,这成为了他的一个梦想。

1994年,南仁东准备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他和他的团队开始设计FAST草图,但是还要通过评审认为可行后才能立项,于是他们反复修改、反复实验,有无数次失败、无数人的质疑,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选择了继续努力,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设计出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草图,这才怀着紧张的心情交去评审。南仁东通过自己过人的担当和毅力挺过了这一难关,他的担当值得我们敬佩,他的奉献精神更值得我们赞扬。

2007年,FAST成功立项,就差动工了,不幸的是,此时南仁东确诊为肺癌,手术后他去施工现场,虽然同事们都劝他到镇上去住,可他却不答应,天天站在施工现场,不停地叮嘱工人们要小心精确,但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病又复发了,这次,他再也没有好起来,后来因肺癌恶化而离世。

南仁东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他的梦想背后是不断的坚持,他为祖国的天文研究贡献了一生。他不仅贡献了天文研究,也贡献了他的生命与可贵精神。他的故事或许离我们有些遥远,但他的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的。我们要谨记,不要将自己的梦想只停留在幻想上,要努力去实现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往小了说,这样的精神也体现在最近我们身边的核酸检测点那些辛勤付出的志愿者身上。

教师点评:

子涵同学的这篇文章有一定语言功底,从孩子的“梦想”角度引出敬佩之人在“实践”中的艰难和坚持。内容紧扣题目,分别围绕要自主研发天文设备的“担当”和带病坚持工作的“奉献”来布局谋篇,并最终表达孩子要突破幻想,努力实现梦想的志向。——福田区福民小学五(3)班语文老师唐莹

2.责任担当,少年有为

作者: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学校八(1)班 吴俊宗

星辉洒在孤舟之上,落在海天之下,带着无数疑问向我涌来,冲击我的心灵,让我绽放思绪之花……

人,生而为何?没有担当而只图享乐,一味虚度年华,难道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吗?不,人生不能没有担当。

纵观历史长河,诸葛亮在失街亭后,不仅挥泪斩了自己一向信任的马谡,而且自贬丞相之职。自刘关张三人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立誓助蜀国统一天下,直至死前几天,都在为蜀国尽心尽力,履行了当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庚子之春,一年之计,又奈何利刃无情地划破宁静的苍穹。在疫情最严峻之际,钟南山院士“偏向虎山行”,主动赴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凭借爱国情怀,凭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无畏风雨,奉献自我。

每日清晨起来,我便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虽然母亲早起为我做早餐只是一件小事,但母亲为了能让我吃上丰盛的早饭,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我看着她发白的头发,额头上的皱纹,虚眯着的双眼,不禁想起母亲对我的期盼,我心头一暖。我想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的母亲,践行自己的责任,扛起自己的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少年的我们更需要具备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人生态度,也要有教育家魏源“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心境,更要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习方法,才会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闲淡舒适。

成功路上道路险阻且漫长,任重而道远。我们内心要始终保持初心,带着责任意识和英雄人物所赋予的担当,不畏风雨,引领我们年轻一代扬帆远航!

教师点评:

小作者带着疑问,从国家谈到了个人,最后由己及彼落脚到我们少年一代人要敢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有为少年。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娓娓道来,令人深思。小作者在引用诗句上独具匠心,深厚的文学积累可见一斑。诗句的引用令文章文采斐然,有锦上添花之效。

——罗湖外语初中学校八(1)班语文教师袁芬

3. 我心中的英雄

作者: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五(4)班 欧雨桐

有一群人,他们就像一支支红蜡烛,将黑暗照亮。他们,就是红马甲志愿者,我心中的英雄。

小区的苏伯伯已经50多岁了,身材削瘦单薄,背有些驼。皱纹布满了脸庞,头发中夹杂着很多银丝。虽然快要退休了,可他却没闲着,在小区里做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

苏伯伯热情、乐观。疫情袭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内心惶惶,唯有苏伯伯始终是那么乐观积极,常常宽慰我们不要害怕,提醒我们勤洗手,戴口罩。他每天穿着红马甲按时到岗,指引大家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常常工作到很晚很晚。虽然工作辛苦,但他没有一句怨言,每当我们去做核酸时,他都会笑眯眯地朝我们招手,“小朋友,别怕哦,一下下就好了!”那慈祥亲切的话语和温暖的笑容,如和煦的春风,让我们惶恐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了下来。

苏伯伯勤快、尽职。每天中午做核酸的时候,他常常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完,丢下碗筷,就匆匆赶往小区广场。他擎着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广播,提醒人们做核酸。听着他越来越沙哑的声音,我鼻子不由得一阵发酸。每天看到他要指引小区2600多人测核酸,我都会倒吸一口凉气,暗暗替他担心。但骨瘦如柴的他一直坚定地站在那里好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坚持协助人们做完核酸检测。每当我看到他额头上不断淌下的汗珠和疲惫的眼神,两行热泪就情不自禁地淌了下来。

苏伯伯热心助人、甘于奉献。有一天做核酸时,一个大娘不会打开健康码,急得直跺脚。苏伯伯便走上前去,接过手机说:“别着急,我帮您弄!”他低下头,专心致志地帮大娘点。大娘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了:“这要搞到什么时候呀!”“没关系,已经弄好了。”苏伯伯一边笑着,一边恭恭敬敬地将手机递给大娘。“多谢了!”大娘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苏伯伯是无数志愿者们的缩影。他们虽然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永远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教师点评:

小作者将视角投向了我们身边曾经习以为常的那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物——志愿者,通过他们中的一员苏伯伯在抗疫活动中的感人故事,赞美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最美逆行者,弘扬了时代精神。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排比段形式从三个方面具体描述了苏伯伯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中心鲜明突出。

——鹏兴实验学校五(4)班语文老师石伟

4.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七(6)班 彭渝欣

一觉醒来,小区闹得沸沸腾腾的,我正愁着怎么那么多人站在楼下,手机里就响起了消息。“我的天啊!”我大叫道,是爸爸督促我赶紧去做核酸检测!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个宁静的早晨,在深圳,一场“战疫”拉开了帷幕。

我匆匆忙忙地下楼,发现楼下远比我想的“热闹”多了,他们有和我一样穿着深圳校服的学生,有拿着手机焦急瞭望的上班族,还有手里提着菜篮子的爷爷奶奶,当然,最显眼的还是那些穿着红色志愿服的义工。

深冬的早晨,凛冽的寒风,沉默的队伍。

“能不能快一点,扫码程序都不清楚还做什么志愿者,我急着赶去上班呢?”人群中一声巨响刺破寂静。

随之而来的是附和,“是啊,排这么久的队,我还没吃早餐呢!”“是啊……”“对啊……”声音一个接着一个,人群开始躁动起来。

这时,我伸长脖子往前看,只见一位穿着红色义工服的人在那里着急地按着手机,几缕头发湿哒哒地粘在医护面罩下的额头上,涨红的脸庞在躁动的人群中,显得尴尬又不知所措。

“同学们,不要着急,排好队,马上就好了。”她突然大喊道,脸越发显得涨红。可能意识到不对,她的脸变得更红了,立马改口说:“大家不要急,排好队,我的粤核酸不小心退出了,马上就好了,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不知怎的,队伍又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人群中一位大叔大声叫道:“老师,您辛苦了!我们虽然不是您平时教过的学生,但此刻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排队的人们都笑了,一起喊道:“老师,您辛苦了,我们都是您的学生。”

她笑,我们也笑。我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并不那么寒冷。

很快就轮到我们了,我爸打开早已准备好的核酸二维码,她也娴熟地扫码,过程不过短短几秒。那一瞬间,我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只是下意识地鞠上一躬:“老师,您辛苦了!”

她红彤彤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轻轻向我点点头,又继续忙着给下一个人扫码去了。我并不知道她是哪个学校的老师,我只知道她的笑容很美,温暖了我,也温暖了这个冬天。

这个寒冬的早晨,那一抹红,那一个微笑,让我相信,寒冬凛冽,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教师点评:

作文以小见大,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令人赞赏。防疫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奔赴一线,志愿支援社区核酸检测,作者能够细心观察,发掘这一新颖题材,从小事情写起,以独特的视角去赞美防疫过程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语言幽默又不失优美。此外,这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也能体现作者的精心构思,从一开始用题记点题,到结尾前后呼应,深化主题,结构完整,颇具匠心。

——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七(6)班语文老师谢祖超

5.我们的崔老师

作者:深圳万科双语学校六(C)班 黄梓源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既不给我们传授知识,也不负责解答疑惑,却一直默默地为整个班级付出贡献着,她就是我们的生活老师——崔老师。

崔老师留着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特别亲切。每天清晨当我背着书包来到教室,崔老师早已在教室等着我们,偶尔还神神秘秘地往我的手心里塞一颗奶糖,然后笑眯眯地走开。每天午睡醒来,同学们的桌子上都已摆好新鲜的水果,水果旁还放着一颗奶糖,那些同学们课间涂鸦在桌上、地下的污渍都已悄然不见,这些都是崔老师的功劳。而当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而沮丧时,她总会及时地送来鼓励,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找到甜处,不要停滞不前。

我特别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六一儿童节的狂欢活动中,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载歌载舞,欢度节日,那些零食碎屑落了一地,兴奋起来还有同学拿了奶油罐,四处喷射,在喧闹中果汁被打翻了,纸屑漫天飞,教室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就在此时崔老师来到了教室,她看见眼前的情景,连忙拿起抹布,这里擦一擦那里洗一洗,忙活起来……这场狂欢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崔老师是唯一没有加入到狂欢中的人,在我们的喧闹声中,她一直拿着清洁工具在教室里工作着,忙活着,没有一句怨言。我的生活老师崔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老师,她的存在犹如一颗奶糖,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了一丝特别的甘甜。

苔花虽小,也如牡丹,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呵护照顾着我们,让我们能够快乐地学习与玩耍,虽然我们不一定认识他们,他们是军人、是医生、是清洁工阿姨、是义工叔叔们……他们是那些一直在身后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一群人!

教师点评:

选材切题,从真实生活的细微处着眼,将自己的生活老师崔老师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以及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样子还原在了读者眼前。所选事例典型,刻画人物形象到位,最后更以一句“苔花虽小,也如牡丹”将主题升华,由崔老师联想到一批在平凡的生活中认真奉献的普通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真好!

——深圳万科双语学校六(C)班语文老师李诗琦

6. 温暖的“红马甲”

作者: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七(2)班 王子涵

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正是这场疫情,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团结的力量。生活中,许多与疫情有关的人和事深深地感动着我。

两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天气骤冷,凌晨一点多的时候我突然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妈妈说:“疫情期间,社康不让接待感冒病人,药店也买不到退烧药,这可怎么办呐?”爸爸说:“只能去人民医院了,应该有值夜班的,你在家看着小宝,我带子涵去!”

凌晨两点多钟,医院依然灯火通明,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来来往往。我和爸爸刚到医院大门口,站在门口的一位“红马甲”叔叔看到我由于高烧而发红的脸,连忙和爸爸一起搀扶着我进去,又带我们做核酸、挂号、进急诊室,一直忙前忙后的。我看到他额头明晃晃的满是汗珠,顿时鼻子一阵发酸,要知道,这可是大冬天呀!

看完医生,吃了退烧药后,我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等爸爸把一切都办理妥当叫醒我时,又看到了那位“红马甲”叔叔,我赶忙跑过去向他表示感谢,“红马甲”叔叔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微笑,并朝我挥挥手,又忙着去帮下一个病人了。当我走出医院时,天已经亮了。

看着一个个红色的、白色的背影,他们虽然疲惫,脚步却没有停下来,正是有这无数个“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阻挡住病毒的疯狂进攻,我内心深处有一股暖流在悄悄地流淌。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钢铁战士”放弃休息时间,只为守护人民的幸福安康,他们是人民当之无愧的“守护神”!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抗疫志愿者无微不至的服务和抵御寒冬的热情,也正是“红马甲”们无数次的热心奉献,建构起了“深圳效率”和“深圳温度”。

——光明区马山头学校初一语文教师田方

下期晶作文主题预告:我家的过年仪式感

标题自拟,题材不限,字数400-800字,文中应包含作者家乡何处、如今在哪里过年等信息

投稿方式:

来稿请以【晶作文投稿+学校名称+学生姓名】邮件标题格式,发送至邮箱jbjiaoyu2014@163.com

邮件内容需包含以下信息:投稿稿件,作者姓名、所属学校、班级、照片(1张作者个人照+2张春节年俗照),指导老师姓名(请附上所教年级、班级和学科)及100-200字的评语。

截稿时间:1月27日12:00

欢迎老师和家长推荐,欢迎学生来稿。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王文丽 顾蓉 刘梦娇 吴佳丽 马涛

编辑:刘珂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读书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人为什么要读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一个播放近千万的视频中,给出了答案。

他说:“读书让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如此多伟大的灵魂,我们要与他们兑换。”

有这样一本名著,它为普通人构建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在那里,苦难与幸福同在,挫折与奋斗并行。

命运的洪流似乎势不可挡,但那里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硬生生地抒写了一段传奇。

它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普通人过着平凡的一生,可他们恰恰因为平凡而伟大。

在《平凡的世界》里徜徉,与书中的人物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谈,归来时,我明白了读书更深刻的意义。

01

《平凡的世界》一开场便风雪交加,万物披着一层清冷。

只有县立高中热闹非凡,学生们排着长队等待打饭。

有一个男生,躲在远处的墙角观望。

他叫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连一份清水煮萝卜都吃不起。

此时的他正等待队伍散去,一个人偷偷去拿那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十七八岁的后生,穿着几年前的旧裤子,鞋帮上还打着补丁,穿着不体面就罢了。

每天还吃不饱饭,这样的求学之路可谓步履维艰。

然而少平并没有自怨自艾。

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让他有机会走出山乡圪崂,接触更广阔的天地,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相比来说,少平的哥哥少安就没那么幸运了。

一家六口人,奶奶病了躺在床上,父母年纪大了,弟弟妹妹要上学读书。

为了撑起烂包的家庭,孙少安13岁就被迫辍学务农了,命运无情地把他拖回到那看不到希望的黄土地上。

少安每天起早贪黑,热腾腾的汗水都洒在了庄稼地里,可一年到头依然两手空空。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他也想过办法。

在划分猪饲料地时,他把一些零碎的荒地划分给了生产队的社员。

本是利众的好事,却因不符合规定,被有心之人捅进了公社。

结果孙少安被推上了批判大会的舞台,成为众矢之的。

日子过得恓惶也就罢了,连一颗企图改变生活的心,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那个年代,读书可以通往很多路,但放弃读书,路只通往黄土地。

辍学让少安失去了对命运的掌控力,尽管他拼尽全力,想要在土地上探索一条生路。

却被现实劈头盖脸地一顿殴打,掉进苦难里颠沛流离。

读书苦,不读书更苦。

第一个苦是奔向光明的通途,而第二个苦是磨灭希望的天堑。

吃得了读书的苦,才能铺平现实的路。

02

兰花与兰香是孙家的一对亲姐妹,却活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兰花是长女,每天砍柴做饭,担水种地,为一家人操磨。

日子过得恓惶,她没有机会念书,整日面对的都是冰冷的现实,心中的少女之情也被埋没在鸡零狗碎里。

因为模样俊俏,隔壁村的王满银盯上了她,几句耳热的话让兰花心里直跳弹,一件新衣裳就让这个傻姑娘非他不嫁。

婚后兰花为王满银生了两个胖娃娃,没成想,丈夫是个逛鬼,根本不顾家,屁股一拍,云游四海去了。

留下兰花一人,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去山里锄地。

可兰花没受过教育,脑海里仍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所以她依然对丈夫死心塌地。

终于有一天,王满银回来了。

但他不是一个人,手上竟然牵着一个漂亮的南洋女人。

可怜的兰花不知道如何守护自己的家庭,选择吃老鼠药寻死,幸亏弟弟少安及时赶到,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没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了人的当。

一个被时代裹挟的女人,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女人,怎么会有分辨人的能力,无可避免地酿造了一场悲剧。

而幸运的天平偏向了妹妹兰香,在大哥和二哥的全力支持下,她发奋读书,一路过关斩将。

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这是逆天改命的一步。

在大学里,因为才貌双全,兰香成为不少男生的追求对象。

最终,她和省委副书记的儿子吴仲平走到了一起。

兰香是真正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也是孙家第一个真正脱离老土壤的人。

她学习的是天体物理学,当她站在更广阔的的世界,望尽天涯路时,才发现,从小生活过的双水村竟然如此的渺小。

然而同一个弹丸之地,在兰花眼里,恐怕就是生命的全部,一辈子不得不坚守的地方。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两种人生。

不读书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

而读书的人,更有机会打破命运的禁锢,走进另一个浩瀚辽阔的世界。

03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演员,如何更好地出演自己的一生呢?少平给出了答案。

少平一出场,就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光景排在全村人的后面。可谓先天不利,抓了一手烂牌。

每天吃着黑面馍,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现实生活如此困顿,好在他有一个避风港,那就是读书。

他常常一个人躺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上,废寝忘食地看书。

物质如此贫乏,他躲在精神世界里贪婪地畅饮甘露。

为了生计,少平背井离乡来到黄原城,在东关桥头的劳务市场上揽工,等待包工头买他的力气。

他被招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搬石块。

一百多斤的大石块压在脊背上,双腿打颤,汗水横流,累如牛马,比向山顶推石头的西西弗斯还要辛苦。

没多久,少平的脊背皮破肉绽,像一团火在背上灼烧。

竭尽全力地劳作一天,才换来一块五毛钱,但他不得不拼命攒钱,因为父母要生活,妹妹要上学。

大哥孙少安放心不下弟弟,特意来黄原看望少平,到达工地时已是暮黑时分。

少安走进一栋建设中的大楼,里面一片漆黑,走廊的尽头有一处光亮,等他走近时,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他看到弟弟正趴在一堆破被褥上,在一根蜡烛的微光下看书;

最让他触目惊心的是弟弟的脊背,青紫黑癫,惨不忍睹。

路遥说:

“书把少平从沉重的生活中拉了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堪。

通过不断地读书,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读书,是抵御苦难的壁垒,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既然人生在世,苦难无法避免。

何不通过读书修建一个休憩的港湾,每当身体劳累了,心灵受伤了,就回到那个小世界疗愈,给自己充电。

04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那些读过的书,会一本本充实你的内心,让虚无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那些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勇往直前。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书中自我疗愈,获得一份期待明天的力量。

作者:修心,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文章转自于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读书点亮生活。配图来自《平凡的世界》。

来源: 阅读时代杂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