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7: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霸王别姬》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 - 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的主题,比如对电影主题的解读、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历史背景的探讨等。
2. "内容充实": - 结合电影的具体情节、对话、场景等,用具体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 - 避免泛泛而谈,确保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度。
3. "结构清晰": - 通常可以按照引言、主体和结论的结构来写。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电影背景和自己的观点。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可以分点论述。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
4. "人物分析": - 对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如霸王项羽和虞姬,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电影情节,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和选择。
5. "主题探讨": - 分析电影传达的主题,如爱情、忠诚、命运、权力等。 - 结合电影中的具体情节,阐述这些主题是如何体现的。
6. "艺术手法": - 探讨电影中的艺术手法,如导演的拍摄手法、演员的表演、音乐和美术设计等。 - 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如何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粉霞艳光还未登场,还是先来调弦索,拉胡琴。场面之中,坐下打单皮小鼓,左手司板的先生,仿佛准备好了。明知二人都不落实,仍不免带着陈旧的迷茫的欢喜,拍和着人家的故事。灯暗了。只一线流光,伴咿呀半声,大红的幔幕扯起----
主人公程蝶衣是个戏痴。在戏外,玉树临风,多愁敏感;在戏中,凤眼朱唇,胭脂红颜,他是虞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历史中的虞姬,从一而终,影片中的蝶衣自刎于小楼面前,和历史是如此的相像。程蝶衣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的妓女身份和狠心抛弃,戏园子里的暴力教学,让蝶衣特别的在乎和珍惜他和大师兄段小楼之间的那份情谊,或者说段小楼当时已经成为他心中的一种寄托。记得《思凡》中的念白:“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蝶衣老是念错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也许从蝶衣将《思凡》那一句唱错开始,京剧便于他的命运,挂上联系。
“我要跟你唱一辈子的戏,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程蝶衣,一个人戏不分的疯子;一个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的痴人;舞台上,他扮演着虞姬,和师兄演绎着那千古流传悲壮之极的悲剧,舞台下,他恍恍惚惚,把自己当成了虞姬。一个惊世骇俗,超脱尘世的存在。
段小楼与程蝶衣,一个霸王,一个虞姬。无奈只是假霸王,真虞姬。现实中的程蝶衣,戏中无我,人戏不分。情到深处,蝶衣便是那虞姬,可是,小楼却不是霸王。身处现实,听命于现实的段小楼,是个冷静理智的代表,他可以寻欢作乐,他可以娶妻生子,他可以见风使舵,他可以虚伪和背叛。程蝶衣没有,只有戏里戏外对师兄的爱好似虞姬对霸王的爱一样,仅此而已。在蝶衣身上找到的都是那些纯粹的东西,他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京剧,为了和师兄在一起演戏。他可以为日本人唱戏,为资本家唱戏,为国民党唱戏,为无产阶级唱戏,不带有任何的情绪倾向,只是为了京剧,为了和师兄一起唱戏。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这是袁四爷说给蝶衣的话。袁四爷无疑是本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没有一个人如此的理解蝶衣对京剧的痴念。与蝶衣一样,世卿是个艺术疯子。于京戏这门艺术,他倾尽一生,奉献了全部的心与魂。他是真正懂得蝶衣的人。他说,在看蝶衣演出时,有那么两三刻,他有所恍惚,疑为虞姬转世再现了。
日军占领北平。在悬着大东亚共荣条幅的戏院里,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着绝世的风华。头顶忽地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一片混乱之中,唯有蝶衣,独自于黑暗之中,传单之下,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目不稍瞬地注视黑暗中的蝶衣,丝毫未曾分神。这便是艺德和艺魂罢。不问外界风云突变,不问这世上如今是谁主沉浮,也不管有没有人在看。上了舞台,是虞姬便是虞姬,黑暗中,也要坚持演完那场戏。那已经不是演给任何人看,是一场,对艺术的献祭。而四爷,即使看不见,他知道蝶衣在继续。袁四爷对蝶衣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变成一种对艺术的敬仰,变成一种爱。蝶衣对京剧的那种痴迷,我们可以体验的到,沉浸在戏中的跌宕与让蝶衣在现实中格格不入,导致蝶衣的内心也变得无法理解。
以京戏开始,又以京戏结束自己的生命。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中间的那些剧情点缀着蝶衣对京剧的执着。 “连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这京戏能不亡吗?”在现代戏曲冲击着京戏的时候,蝶衣愤怒的斥责现代戏剧,其实也是程蝶衣对粗糙的传统文化一味的传承的一个象征,也是对保留国粹的一种自己的方法。
蝶衣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蝶衣的死去,更是对艺术的一种纪念。
导演陈凯歌抛不去沉重的历史,抛不去人性的哀叹,什么都抛不去,竟然也什么都熔在了一起,以至全片无一处不揪心,无一处不悲哀,他在画面里注入了饱和的情感,每一处人性的刻画,每一处生命的残忍,每一处爱与恨的纠缠,都被他处理的只剩一个狠字,狠到扎一针也要喷出血来。
五十三年的历史,五十三年的戏子,五十三年的中国,处处浓墨重彩,人也好,戏也好,统统抹上戏子的脂粉,看到悲情处,皆是长叹一声。
怎么也要记住了程蝶衣的痴语:“说好了是一辈子,差一年,差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段小楼说:“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可那是戏!”可是哪一出不是戏?不站在戏台上,迎面扑来的都是戏——仪式,礼教,暴力,狂热,权势,哪一出不是戏?看也看的呆了,何况要演的逼真?程蝶衣人戏不分了,恍惚了一辈子,清醒了一瞬间,从京剧里出来了,不明白人间也有戏要演,人间的戏,比什么都要象戏,半生都活在了一个梦里,醒过来发现不如回到梦里。
原来笑过哭过,还不如做长袖飞舞的戏子,别了人世,别了霸王。
程蝶衣拔出宝剑的那一刻,顿了一顿,电光石火之间,画面外已经传出了那一声响,金属落地的声音,侧耳再听,似有回声。而霸王,一如千年之前的错愕。
作者:杨端端(金华一中高二5班学生)
作者:小橘子
前言:人戏不分,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差。极致的热爱,必然导致极致的疯狂。
对于这样一部佳作,我不敢有太多评论,以下只是我看完后的感触。我不由得感慨陈凯歌导演的作品细腻,情感丰富。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蝶衣被母亲送入戏班的路上,在寒冬雪地有处尸体就这样被草席盖着一卷,一生就结束了。我当时就打了个寒颤,感悟那个年代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为何蝶衣的母亲不惜砍掉自己孩子的第六指,哭跪求着也要把孩子送入戏班。蝶衣性情孤僻,遇事也偏执,偏执有好有坏,他是开明的偏执,往后的悲喜交替的生活里,无不也证实了他这一点,偏偏儿郎身,生的一幅好容颜,把戏当人生,人生当戏,不做台下看官。蝶衣初到戏班只有小楼站出来护着他,从此他俩也成为了很好的兄弟。《思凡》那一句永远说错的念白:“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因为蝶衣很清楚自己的性别,对自己性别的坚持,无论师傅怎么打他,他都不改口。有次逃过,看了当时角儿的唱戏有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不忍师兄挨打选着了回来。小楼是个懂生存法则,讲义气的人。当师傅罚他时,他说“打得好”,懂得认错,懂得怎么去生活,也有替蝶衣挨打。为了戏班,师兄小楼用烟锅捣蝶衣的嘴,直到他血流嘴角,饱含泪水唱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时表明蝶衣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了对自己的性别扭曲,从此,蝶衣仪态万方,行云流水,完全把现实和戏剧融为了一体。蝶衣与小楼一演生,一演旦,两人合演的《霸王别姬》誉满京城,蝶衣对小楼的感情如戏里虞姬一般从一而终,蝶衣无法表达那份情,爱得痴恨得就烈,而小楼只把蝶衣当兄弟并说“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后来小楼迎娶了同样命运多舛的风尘女子菊仙。蝶衣一直认为是菊仙抢了自己的小楼,对她有很大的敌意。师兄被日军抓走后,蝶衣不惜给日军唱戏救小楼,在他眼里,艺术是无国界的,在后来蝶衣被抓审问道出“要是青木还在,京戏早就传到日本国去了”,可见他对艺术的极致热爱。而小楼非但没有感谢蝶衣还向他吐口沫。最开始时我是很欣赏小楼的,他有着男人的耿直,豪迈以及血性,刚强而倔强。在青楼许诺娶菊仙,婚后对菊仙不见半点嫌弃;表达对袁四爷的不满,有对国家的热爱,坚决不向日军唱戏;陪着蝶衣戒毒等等。但看到影片的最后,我觉得小楼也是个软弱妥协的人。虽然为蝶衣和菊仙愤懑不平,但也没有办法,小楼的软弱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逐渐加剧的。戏霸四爷被枪毙时,他呆住了,不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他会迎合,在京戏改革时说了违心的话。四儿抢“虞姬”一角时,虽愤怒不愿,最后也妥协了。批斗时揭发蝶衣,辜负菊仙,说话吞吞吐吐证明小楼的良知还在,对菊仙的爱也还在,只是后来为了生活,流利地揭露表现他的妥协与违心。菊仙像母亲般抱着戒烟的蝶衣并安慰他的那段戏,我哭了。菊仙曾失去过孩子,在那个乱世,她又是典型的女性阶层代表,对美好生活的极致热爱和向往。尽管两人因小楼而生出很多矛盾,但菊仙并没有真的讨厌蝶衣,在小楼把霸王剑丢进火里捡回来并还给蝶衣也可以看出。菊仙和蝶衣都是爱小楼的,作为观众的我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们。菊仙在上吊时选择穿上与小楼成婚的嫁衣,她自始至终都爱着小楼,是小楼负了菊仙。同样的,蝶衣倒在了霸王剑下,他自始至终都活在“霸王别姬”里,“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字字心在滴血,爱得厚重,程蝶衣为爱而痴而狂而沉而向死,生活的颠沛流离,人事的不如意,难言的苦,他被爱害惨了也被爱给拯救了,那就为人生而艺术,就像霸王要别姬,是人生无奈之处。程蝶衣自始自终都做到了如一,而段小楼只是被时代所改变的一群人。
跳开剧情来讲,这部电影也是一个佳剧。服装,背景,人物刻画等等。从侧面也揭示了京剧走向衰弱的原因,但总会有人为之热爱总会有人传承的,这也回到了我想讲的“当你所做的是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时,你人生的意义也会得到升华。”极致的热爱,必然导致极致的疯狂,是哪一种热爱,又是哪一种疯狂呢?若是当下有热爱的事情,不妨尝试下,或许可以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为它热爱为它疯狂。
亲爱的小橘子:
谢谢你的认真与细腻,已然编排得非常好,读来是种享受。何况,你真的喜爱这部电影,因此流露出情感的纯粹性和连贯性都打动了我。正如你所言,人生如戏,可剧中的蝶衣偏偏把戏当作了人生,从今往后人戏不分。这也是种境界呢,只是,从今多了一段终身的羁绊,随之沉浮,令人心疼。
终归,热爱也好,癫狂也罢,但得失心一起,便注定是个输。不知能否体验人生滋味的同时,也能够跳出戏外,出入无碍,让我们的心不那么缠缚与纠结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