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11:26
写作核心提示:
初中生写读后感作文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自己读后感的中心思想,是围绕书中的某个主题、人物、情节或思想感悟来写的。
2. "阅读深入": - 确保对书籍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不仅要了解故事情节,还要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深层含义。
3. "结构清晰": - 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要简洁有力,引出主题。 - 正文部分要层次分明,分段论述,每段要有明确的中心句。 - 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达。 -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5. "观点鲜明": - 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要人云亦云。 -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提出独到的见解。
6. "联系实际": - 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 可以从书中获得启发,反思自己的行为或思想。
7. "避免抄袭": - 不要直接复制书中的原文,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述。 - 如果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他。 ——题记
轻合书页,思绪悠远,阅读渐渐接近尾声,但是那份淡淡的思绪萦绕在心头,不断地震颤,不断跳动。翻开首页,我便沉浸于那个世界,扎根黄土,贴近生活,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感动,有惋惜,但更多的是共鸣,生而为人,千姿百态,但终究归于那一份平凡。
夜幕降临,晚风轻轻从耳边吹起丝发,引起耳后一阵轻痒,带走了白日的喧嚣。抬眼望去,夜色中的乡村黑茫茫的,唯有点点星光。我穿梭于这寂静的田野,享受这一刻的寂静。距离少平生活的年代已过去几十年,当今的世界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丝毫不觉夸张,但四季更替、一日三餐仍是我们的主调。芸芸众生大多是由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而组成的,平凡的世界永久存在。
少平在县城读书时候的光景,每每读来,心中共鸣颇多,心酸落泪是常事。只因全校只有他和郝红梅两个人吃的是最差的黑馒头,为了少年那份小小的自尊心,少平总是最后一个去拿饭。贫穷不是罪,但是他却压着那个瘦弱不堪的少年。而我们谁又不曾拥有过那份小小的自尊呢?
我们终归平凡,但生活请浪漫。
一个个纯朴、直白的陕北农民 ,双水村、窑洞、贫穷、破衣烂衫、破被褥构成了陕北生活的主色调。我们跟着他们欣喜,跟着他们难过,常常读到感动处泪流满面,不能自抑。
润叶爱着那个阳光少年——少安,但贫困的枷锁困扰着这小小少年,自卑笼罩了少安的人生,他只有不断回避,不断躲藏,不断逃遁。
年纪轻轻的少平却早早就知晓了自己的命运。他被当时的封闭的社会所禁锢,也被贫穷的家庭所束缚,他被羁绊!少霞,一个把世间所有美好词汇集于一身的女子,她是美好的化身,是纯洁的象征,却被一场无情的灾难吞噬了自己青春的生命。当读至此处,泪水不自觉地滑落,多次在内心自问为何不给少平和晓霞一个完美幸福的结局?哦,原来这是平凡的世界,平凡人走着平凡的路。
但平凡并不平庸,他们努力挣脱、冲破、撞开那份阴霾,寻找属于自己的“活活的太阳”。
润叶最终接受了爱她至深的李向前,俩人携手走过磨难,迎来美好结局;当年的少年——少安几经折腾,终于修成正果,走上了致富之路;恶劣环境下锻炼、塑造了少平,他洁身自好、自立刚强。虽然我们对于晓霞的离世充满了遗憾,但少平和晓霞纯真美好的爱情抚慰了我们不平的内心,美好永久留在了我们心中。正如原文所说,只有用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正值青春的少年,青春是一抹靓丽的风景,不要让安逸使他落上尘土。热血少年更应朝气蓬勃,不因一时的坎坷而沮丧,不因一时的磨难而放弃,勇往直前,书写壮丽的青春诗篇。心中有梦,未来可期,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寿光市汇文学校 隋秀萍
)
来源:北京日报
红色遗址国庆迎来参观高峰
本报记者 张骜 孙颖 李瑶
国庆长假期间,位于东西城、丰台等区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均迎来了参观高峰,游客们纷至沓来。
记者了解到,10月7日前,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参观预约均已满员。其中学生游客居多,还有不少是举家前来,有的干脆把节日家庭聚会地点定在了革命活动旧址,全家人共同抚今追昔,感受如今的美好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
初中生观后感写满一页
“我走进李大钊故居,去品味,去发现,这位伟大的共产党人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的地方。”稍显稚嫩但十分工整的笔迹出自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二一班的学生徐一净之手。这篇现场写就的观后感有满满一页。
北京李大钊故居负责人刘洋说,尽管这几天不时天降小雨,像徐一净这样的学生和年轻人参观热情十分高涨。每天早上,还没到开馆时间,参观者早已盈门。大钊先生像前,起居室屋内……刘洋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看得都非常仔细。有的甚至边参观边记录,并且向工作人员询问展品细节。“很多学生都是看了《觉醒年代》以后激发了参观故居的愿望,借着国庆假期走进大钊先生生活过的地方,感受先烈伟大的人格魅力。”刘洋说。
距离北京李大钊故居不远处的京报馆旧址,也在国庆假期迎来了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
10月2日下午,白家庄小学本部北校六年级五班的学生马炎斌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旧址,了解一代知名报人邵飘萍先生。在邵飘萍像前,一家三口庄重合影。
京报馆旧址的留言簿上,观后感和寄语这几天多了上百条。有很多是清华、北大等首都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留下的。“追寻烈士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追求真理的报人。”一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这样写道。
家庭聚会定在中国铁路起步的地方
在二七厂1897科创城,中央大草坪四周散落着几幢欧式建筑,这个“二七”大罢工旧址之一、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如今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孩子前段时间看了个中国高铁的纪录片,特别感兴趣,我就把国庆家庭聚会的地方定在了中国铁路起步的地方,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赵静一大家子在这里聚会,9岁的女儿和两个表弟表妹跟着家人一起参观“百年追随”专题展。“先烈们曾经的付出,应该就是希望看到孩子们能无忧无虑地成长。今天的中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如他们所愿,也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大学生在红色遗址实地学习新闻史
10月1日以来,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参观者络绎不绝。利用国庆假期,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大二学生王润殷特意为自己安排了一次红色主题游。
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里,她感到书本上学到的新闻史更加鲜活了。“置身故居之中,身临其境地学习陈独秀的生平和先辈们借助《新青年》等杂志报刊为革命鼓与呼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感觉脚下更有力量。”王润殷说。截至10月2日晚,从10月3日至7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预约均已满员。
距离《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不远,同样位于东城区的北大二院旧址“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也人气颇高。由于这两天参观者众多,留言簿上的留言增加了好几页。
据介绍,京报馆旧址每日预约上限为120人。目前,国庆假期期间仍有部分预约名额,参观者仍可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北大二院旧址每日预约上限为300人,目前假期期间仍有部分名额,参观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党史e起学”预约参观。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