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轻松搞定《世界的另一个的读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5 20: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世界的另一个》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想从哪个角度来阐述读后感,如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手法等。
2. 理解作品:在撰写读后感之前,要充分理解《世界的另一个》这部作品,包括其背景、人物、情节等。这有助于你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世界的另一个》这部作品,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为读者提供一个背景。
b. 主体: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主题思想:分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如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
-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 情节结构:分析作品的情节发展,探讨其合理性、紧凑性等。
- 写作手法:分析作品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讽刺等。
c.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对作品的评价。
4. 语言表达:在撰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标签蒙不住人性——读《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有感
书中的第118页有段黛博拉与流浪汉的对话场景,我想会触动所有凡俗的心灵:“这个人的生命仿佛可以丢弃,然而他有理由微笑。黛博拉受他的吸引,给他一份家常食物和祈祷。然后不解的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我醒来了!”他道,憔悴的脸上眼神闪烁,“这就足够让人快乐!”……这句微不足道的话,提醒我们一件之前没有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一个流浪汉却有足够的智慧看出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这是一本讲述流浪者与百万富翁交集及命运变化的书,如果仅仅如此,我想许多人包括我在内不会有太多欲望认真地读完它,因为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但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带给你的绝非仅此简单理想的美好,它所刻画的却是人性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和谐追求,书中的主人公丹佛·摩尔和朗·霍尔(包括朗·霍尔妻子黛博拉)都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且就是这本书的合著作者,书中所述也就是他们所经历的生活。因为真实所以特别,因为特别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可以触及灵魂。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对此书评论:“丹佛·摩尔和朗·霍尔的故事让我感动落泪,它让你体会到生命中各种面貌的爱,真正是一本好书!”前几天刚刚对台湾民进党抨击——“挡下莱猪 守住台湾地区经贸自主”的台湾作家彭蕙仙的评价则更加深刻:“什么样的人该读这个故事?伤心的人、绝望的人,还有怀疑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要有伤心的人、为什么要有绝望的人,以及让别人伤心的人、让别人绝望的人。说到底,就是他,就是你,就是我……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许多人生命旅程剖面的集合。丹佛·摩尔是出生在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黑人,虽然在他祖母还是小孩时代就取消了奴隶制,但是生活在那里的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他们只是从“奴隶”换了一个头衔“佃农”,依然那样卑微且贫穷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任何的积蓄,没有教育,没有可以主宰的命运,只有欠主子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和随时都有可能连“佃农”也做不了的肉体生命。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这里的黑人就像祖辈一样认同了自己卑贱身份,能从白人农庄主那里谋得一分生计是一生唯一的希望,但他们却没有认为农庄主是坏人,对于偶尔给予的帮助和关心他们依然感恩戴德,这些都是因为上帝在他们黑色的皮肤下包裹了一颗充满善良的心。丹佛·摩尔就是这些众多黑人中的一员,但他那颗本是善良的心却因自己帮助白人女人而差点致死,于是不得不在善良的心之外包上一层冷漠。也许没有这层冷漠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丹佛·摩尔在经历了多次失去亲人的悲惨遭遇后,他开始相信外面的世界可能会有一些希望,但这个希望依然停留在以养活自己为目标。于是流浪成为了他离开路易斯安那州后不得不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包裹在善良之外的冷漠越来越厚,终于不得不让他用身体的行动来向与他同样悲惨命运的流浪人群施以暴力,以求得征服他们为自己的生存争取一点空间,但他依然相信这就是他的命。终于有一天他在流浪者机构“联合福音”遇见朗·霍尔和他妻子黛博拉·霍尔,命运的交集也就此拉开序幕。朗·霍尔是出生在美国中南部德克萨斯州沃思堡中低阶层的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奋靠经营艺术品发家,进入了上流社会,拥有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妻子黛博拉·霍尔美丽且有典型基督教教义下的善良。正是在她妻子的感召下,朗·霍尔才与妻子一起走进流浪者机构“联合福音”,为流浪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黛博拉·霍尔的行动与她的善良是一致的,她始终相信所有的灵魂都应该被救赎,她更坚信有一个(梦里见过丹佛·摩尔)特别重要的能改变这个城市的灵魂需要救赎。朗·霍尔也从最初呵护妻子的爱去做义工的动机,逐渐感悟直至完全脱下任何的虚伪,以灵魂的自觉去做这样的救赎,经过不计其数的尝试,丹佛·摩尔那颗被冷漠包裹几乎接近窒息的心开始慢慢的柔化,一个无产流浪者与一个富翁家庭出现在没有距离的立体空间,虽然依然还是两条轨道,但所有的交集都奏出了社会生活和谐的美好。然而故事到此尚未落幕,当上帝开始决定要带走黛博拉·霍尔这个善良幸福的使者时,丹佛·摩尔第一时间感受到了这样的召应,在黛博拉·霍尔与病魔作斗争的期间,丹佛·摩尔以其与肤色完全相反的洁白善良,夜以继日的在无人打扰处为黛博拉·霍尔祈祷,他以流浪者特有的纯朴哲理和最为纯净的上帝之心来梳导这个家庭,特别是对朗·霍尔,直至上帝最后带走了黛博拉·霍尔。丹佛·摩尔还与朗·霍尔一道为黛博拉·霍尔修造“上帝的怀抱”家庭陵园,与人们一起为修建黛博拉·霍尔纪念堂而竭尽全力。这个流浪者在被朗·霍尔和黛博拉·霍尔一家救赎后,以其无比的纯性开始接手黛博拉·霍尔留下的神圣使命,救赎那些需要救赎的灵魂。他自己也从流浪者的轨道真正回归,以其特有的艺术和演讲表达改变着那座他生存的城市。生命往往在诞生的那一刻就被世俗的社会贴上了标签,对于那些贱民身份的人,正如黑人灵歌中所唱的那样:“呦—贫穷如我,死了之后的归宿在天堂…有钱人一辈子过得好命,死了之后的归宿在地狱…”,他们除了在精神层面对自己的生存及未来意义给予安慰之外,很难挣脱出标签所定义的现实生活范畴。这绝不仅仅是这些人的悲哀,而是人类共同的悲哀。命运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虽然今天之道不同,而不能同行,但在路的尽头人们终究相逢,彼时如果全身都被社会的空气氧化的面目全非,但依然保存了来之初那份人性纯洁和灵魂高贵,那还有什么自卑和遗憾呢?《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也许告诉了我们这一切!
【书香雨检】丁华峰:读《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有感
来源:雨山检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