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15: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村年终总结讲话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讲话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富有感染力:
1. "明确主题": - 确定讲话的核心主题,如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2. "结构清晰": - 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讲话背景和目的。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包括成绩、不足、经验教训等。 - 结语部分总结讲话要点,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期望。
3. "内容充实": - 具体列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进步、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 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民生问题等。 - 总结经验教训,提炼成功做法和有效措施。
4. "数据支撑": - 使用具体数据来支撑讲话内容,如经济增长率、村民收入水平、项目完成情况等,增强说服力。
5. "政策导向": - 结合国家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精神,确保讲话内容与政策方向一致。
6. "村民需求": - 关注村民的实际需求,反映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使讲话内容贴近群众生活。
7. "语言风格": -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和晦涩难懂的表达。
一、总体成效
2023年,我镇以“产业强镇、生态靓镇、文化兴镇、治理优镇、民生惠镇”为总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8个,带动村集体增收28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8%,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二、主要做法与亮点
1. 产业振兴方面:
建成标准化果蔬基地1200亩,引进龙头企业3家,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6个。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0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成功举办首届农产品电商节,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2. 生态振兴方面: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建成生态湿地2处,整治黑臭水体4条,获评市级“美丽河湖”示范镇。创新推行“积分制”垃圾分类,农户参与率达95%,垃圾减量率提升40%。
3. 文化振兴方面:
修复传统民居36间,建成非遗文化展示馆1座,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活动12场。组建农民文艺队8支,创作乡村振兴主题文艺作品5部,其中《稻香里的乡愁》获省级文艺汇演金奖。
4. 治理振兴方面:
推行“网格化+数字化”治理,建成智慧乡村平台1个,整合综治、民政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网统管”。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26起,信访量同比下降35%,获评市级“平安示范镇”。
5. 民生振兴方面:
新建农村幸福院3所,改造农村危房42户,实现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期,培训农民580人次,转移就业320人。建成“四好农村路”15公里,自然村通达率达100%。
三、存在问题
1. 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未完,全文请看个人主页简介)
昔日庄稼年年被沙压,今朝粮丰林茂百业兴。6月13日,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上,东阿县姜楼镇王小楼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国作为基层代表分享了沉沙池区的治理蝶变历程。
6月13日上午,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东阿县召开。
王小楼村地处位山灌区沉沙池区,全村492户,1757人,党员60人,沉沙池占压4000余亩土地,其中水面约2400余亩、占地约1780余亩。该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全市综合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1958年,根据灌溉需要再加上此地土地成方连片(王小楼以北方圆十几里地没有村庄),当地政府在王小楼村北陆续修建了国家大型灌区主要工程——王小楼沉沙池,共分一、二、三号池。
沉沙池的修建,占去了王小楼村4000余亩田地,全村只剩下了位于村南面的233亩地。由于沉沙池占压,土地严重沙化、盐碱化,泥沙沉淀淤积,沙地越来越多,每两年清一次淤的泥沙,将王小楼村北(现在的王小楼新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沙土场,尤其是冬、春天,大风不断,黄沙漫天,环境十分恶劣,“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大风一刮不见家,年年庄稼被沙压”,这是王小楼村广泛流传多年的谚语,也是本村群众过去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6月13日上午,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上,王小楼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国分享了沉沙池区治理蝶变历程。
张立国坦言,多年来,池区区域内基础设施差,交通条件不全,群众“无路可走”;生活环境差,常年“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农民收入低,池区弃土高地无法耕种,形成新的沙荒,群众“无力创收”。
针对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两委带头制定了“环境治理先行,农工商一起上”的发展策略,总结冠县以及外地治沙的经验,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植树造林,在沉沙池和引水渠两岸种植太青杨、速生毛白杨等,近40年来,先后种植白蜡、樱桃、柿子树、银杏等2000余亩,建成1800亩防风林、640亩水土保持林及多处湿地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村民收入。
“复耕造田、种树固沙的成功让我们村攒足了干劲,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千方百计找出口增加农民收入。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建成了面粉厂、钢球厂、复合肥厂、脱水蔬菜厂等集体企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上班。”张立国说。
聊城市位山灌区位山黄河公园今昔对比。
张立国介绍说,1992年,王小楼村利用沉沙池清淤上来的大量的泥沙,村里陆续开办了5家砖瓦厂,王小楼及周边村庄的500多人在这里挣上了工资;2008年,经过村委会研究,除去打工的、搞建筑的,村内大部分农村妇女成为闲置劳动力,通过外出学习、多方研判,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于村北统一规划总投资60万元、占地60亩的18个养鸭棚,村委会不仅投资解决了电力、交通、排水等问题,还同六和集团签订合同,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每处养鸭棚年收入至少3万元。
东阿县姜楼镇王小楼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国。
2016年,聊城市委、市政府将位山湿地公园定为旅游扶贫开发项目。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项目的带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比如,湿地公园吸纳王小楼村30余名村民就业,支付每人每月1000-2000元工资不等,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产业的发展,使村民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目前,王小楼全村人均年收入远远超过了万元。村里利用公共积累资金不断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如今,王小楼村交通便利、文明和谐,林茂水绿、风光秀美。
沉沙池区王小楼村。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我们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贫瘠沙土地也能成为‘聚宝盆’。未来,我们将在防沙治沙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续写更多绿色奇迹!”6月13日,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上,张立国坚定地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