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9: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励志人物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这篇读后感的核心思想。围绕励志人物的精神品质、成长历程、奋斗故事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励志人物的相关背景,如姓名、职业、事迹等,引出读后感的主题。
b. 正文:正文部分是作文的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励志人物的精神品质: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等。 - 励志人物的成长历程:描述人物从平凡走向卓越的过程,突出其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 - 励志人物的奋斗故事:讲述人物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最终取得成功。 - 与励志人物的经历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励志人物的精神品质,并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
3. 语言表达: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4.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励志人物的精神品质、成长历程等进行
“独臂天使”张超凡。 高龙安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长春9月1日电(高龙安)张超凡把自画像摆在窗边。画中的她身体微侧,原本残缺的左臂化为锦鲤,在荷塘中若隐若现。须臾,她微笑着说:“我一出生,左臂就遗落在了‘天堂’。”语气如同在讲童话故事。
1992年,张超凡生于吉林长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儿时的她特别羡慕动画片里拥有“超能力”的角色。
但这世上没有“超能力”,有的只是通过不断努力突破的人生极限。7岁那年,张超凡开始学习速度滑冰,平衡能力较差的她在冰场上摔打了一个冬天,换来的是比健全孩子更优秀的比赛成绩。
在旁人看来,她的努力近乎偏执,整个学生时代,她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抄写整本成语词典,背诵整本语文课本,还学会了绘画、轮滑、游泳、武术……2011年,张超凡凭借绘画拿到全国艺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北京工商大学。
张超凡尝试用智能仿生手持笔。 高龙安 摄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就是要补齐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张超凡说。从2015年起,张超凡开始尝试挑战电视现场答题节目,参加过的节目有考验文史功底的《中国诗词大会》、偏向理工科知识的《加油!向未来》,以及益智攻擂节目《一站到底》等,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只有不断挑战“不可能”,自己才能变得更强,人生中原本崎岖的前路才有可能化为一片坦途。
2015年张超凡大学毕业,放弃了保研机会,回到长春创办教育机构,开办超凡公益梦想课堂、设置助学金,让贫困学生免费学习绘画和参加艺考。这些想法并非是她一时兴起,张超凡在大学时曾赴山区支教,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她相信绘画会为弱势群体带来希望和出路。
2018年7月,占地3.5万平方米的超凡梦想小镇成功创立,小镇设有残疾人创业孵化就业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基地、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等。
最近一年,张超凡在尝试一项特别的挑战——配合科研团队测试智能仿生手。这是一种高科技康复辅具,可以操控义肢完成手部动作。但测试从一开始便陷入僵局,张超凡左臂天生缺失,头脑里根本没有控制意识,加之残肢部分过短,测试前十天系统几乎采集不到任何肌电信号,而基础条件较好的残疾人,只需几个小时便能简单操作仿生手。
张超凡在直播间帮助残疾人群体销售手工艺品。 高龙安 摄
张超凡把每天的训练时间延长到9个小时,终于在第十一天出现转机。“那一瞬间我仿佛抓住了‘新生命的脉搏’。”
今年夏天,家住辽宁阜新的小学生庭庭来到长春,在张超凡的帮助下,装配和训练使用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手找回了孩子失去的能力,也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张超凡高兴地在朋友圈写下:“这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现在,张超凡准备启动“爱满吉林重掌人生”公益计划,为适龄的残疾中小学生免费安装智能仿生手,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完整”的人生,用“双手”拥抱生活。(完)
来源:环球网
作为中巴建交70周年的献礼,巴基斯坦电影《翱翔雄心》(ParwaazHaiJunoon)于2020年11月登陆中国院线惊艳亮相,获得观众好评。上世纪引进的《叛逆》、《永恒的爱情》、《人世间》等译制片曾融入几代中国观众的美好回忆。时隔多年,巴基斯坦电影再度国内公映,标志着中巴人文交流的崭新历史篇章。
影片以巴基斯坦空军绝地出击歼溃外敌的场面震撼开篇,尖峰时刻下,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枭龙战斗机翱翔天宇的飒爽英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此开启整个故事的叙述铺陈,不仅点明了建构国家认同的影片内核,更是运用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表达,致敬礼赞中巴友谊历久弥坚,万古长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国才有家”的崇高信仰贯穿影片始终。《翱翔雄心》讲述了外临敌人示威、内逢恐怖侵袭的情势下,巴基斯坦青年空军军人在艰难险阻中淬炼成钢,为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义无反顾、舍身赴战的故事。通过饱满的情感叙事、精湛的人物塑造、民族化的艺术呈现,讴歌了巴铁空军英雄铮铮铁骨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在叙事上结构扎实,技巧成熟,通过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使整个故事饱满而有可信度。在情节上,设置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交替进行的双重主线结构,将爱国主义话语的宏大叙事融入人物的微观刻画之中。以男主角为焦点的叙事故事线演绎了空军中队队长哈姆扎的英雄主义事迹。他以出色的技术与沉稳的表现驾驶枭龙战机,不容祖国受外敌丝毫凌侮,突遇危机之时,对僚机不离不弃冒死营救。成功返航后,哈姆扎跪地伏身深情仰望蓝天致敬祖国的镜头,尤为令人动容。国内恐袭硝烟四起之时,哈姆扎再次临危受命,为减少对周边的附带打击和精准制敌,他选择了低空飞行,在地空作战的殊死较量中壮烈牺牲。在以女主角为焦点的故事线中,萨妮娅从痛失恋人中振作起来,在哈姆扎的精神感召下,放弃美国国籍,决意报效祖国,毅然加入巴基斯坦空军。身体素质不强且背负父亲空难去世阴影的她,克服内心恐惧,超越重重挑战,最终以佳绩毕业,成为优秀的女战斗机飞行员。
影片充分挖掘调用了情感叙事的深度与张力,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呈现于多维度的情感叙事之中,着力于家国情怀的共情,由此完成对至高理念与信仰的升扬。影片中,青年军人的爱国情、亲情、爱情、友情交织呈现,一体化于爱国主义话语叙事,完型于理性与感性的微妙融合。这里,爱国主义不再是抽象概念和空洞说教,而是寓于人性,化于情感,被赋予真切丰厚的可感知性,因而产生了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萨妮娅在飞行学院的学习成长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着身体素质局限、极地生存挑战、以及编组飞行规训的心理恐惧,每一次关卡,都是对践行军人使命的极大考验。是爱情的正向能量唤醒了她的自我意志,她的国家认同感在放弃美国国籍的那一刻即得到质的升跃,此后每一次现实考验中,她都仿佛在内心完成了某种神圣的情感联结。爱的原动力滋养了她对战斗机飞行员身份的自我认同感和终极爱国情怀。以哈姆扎为视角的情感叙事中涵纳了更多的情感矛盾。他置身于代际冲突与亲情期待的压力漩涡之下,他的恋情不仅遭到自己家庭的反对,女友的母亲也逼迫他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做出抉择。作为军人、儿子、恋人,哈姆扎的多重身份统一弥合于他对国家至上的崇高信仰。奔赴战场之前他为萨妮娅留下爱的誓言:“如果我凯旋,我将再也不离开你。如果我牺牲,我将永远属于你。”在诸多戏剧化的情感冲突中,其一言一行都显得至情至性而又不失英雄本色。此外,哈姆扎与战友南迪尔的出生入死的深厚战友情谊也点亮了影片的情感叙事。对敌空战中,哈姆扎曾不顾自身安危去营救南迪尔。而就是在纳迪尔的婚礼上,他邂逅了一生挚爱萨妮娅。哈姆扎壮烈牺牲后,纳迪尔以战友之名为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寄望他长大成为飞行员。甜蜜的因缘,诚挚的友谊,生死的抉择,浴血的理想,正是在如此跌宕起伏、波澜澎湃的情感叙事中,影片编织出一曲英雄主义赞歌。
从艺术呈现来看,影片的场景设置、运镜打光、声音效果、剪辑制作等方面可圈可点之处居多。通过流畅的镜头组接,秀丽壮观的自然景观与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组成一幅幅淳朴清新的画卷,丰富了观众对巴基斯坦的文化认知。精心设计的背景歌曲增添了抒情性的氛围质感,灵动曼妙的歌舞场面注入了浪漫主义的基调情致。影片的视听美学风格富于民族文化内涵,彰显了文化自信,带来别样的审美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基斯坦电影产业资金资源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影片仍保持了稳健精良的制作水准,不愧为诚意满满的中巴友谊献礼之作。
《翱翔雄心》在思想上绽放出国家叙事的崇高之美,在艺术上描摹出英雄人物的精神之美,在美学上呈现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之美,堪称巴基斯坦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经典力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巴两国的共同追求,影片所着力传达的国家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激起了中国观众的由衷感动与深切共鸣。
作者:于秋阳 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负责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