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9:50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老员工讲话作文注意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老员工讲话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情感真挚,既能表达对老员工的敬意,又能传递出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团队精神。
一、内容准备
1. 了解老员工背景:在写作前,要充分了解老员工的个人经历、工作成就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贡献,为作文内容提供丰富素材。
2. 确定主题:围绕老员工讲话的主题,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更具针对性。
3. 收集素材:收集老员工讲话中的经典语句、事例以及对企业、团队的影响,为作文提供有力支撑。
二、结构安排
1. 开头:简要介绍老员工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职位、工作年限等,引起读者兴趣。
2. 主体:分段阐述老员工讲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的贡献、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对团队精神的弘扬等。
3. 结尾:总结老员工讲话的启示,表达对老员工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提出对企业的期望。
三、语言表达
1. 严谨规范: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2. 情感真挚:在表达对老员工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时,要真挚感人,避免虚假造作。
3.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
日前,阿里巴巴(下文简称“阿里”)内网上的一则帖子掀起广泛讨论热潮。
据悉,钉钉的产研负责人元安(此为阿里花名)在离职之际,于阿里内网发表了一篇近万字的长文,用自己的视角深度剖析了阿里的发展脉络、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对此,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亲自针对该帖作出了回应。
万字离职帖诉衷肠
在这份长达万字的内网帖中,元安首先谈及,阿里的辉煌来自于时代机遇、马云的战略眼光、价值观凝结和良好的制度保障等,但从2017年起,他逐渐开始感受到阿里的疲态。
“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元安开篇提及,自己当初也是受这一使命感召加入阿里,“那时候被尊重不是因为阿里人收入高,更多的是阿里人很善良,我们的产品帮助了很多人”。
但15年的时光里,元安坦言,自己逐渐发现无论是外部社会舆论,还是阿里内部员工的心态,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谈论的是KPI,是工资、股票、房子,我们把客户和用户当流量当数据,看我们是怎样运营数据,怎样收割客户”。
在他看来,互联网整体增长的放缓、阿里外部收购业务多数失败、内部创新少有成功等都让阿里失去了高速增长活力。他提到,阿里所收购或投资的口碑、饿了么、单车、支付宝、音乐、视频、东南亚电商lazada等业务都在纳入阿里体系后失去了行业龙头地位,阿里对银泰、大润发的收购也以亏损收场,
元安认为,这么多年阿里收购并运营成功的好像就只有高德、UC,集团内部,在离开电商主营业务扶持而独立长出的创新业务也相对稀缺,许多行业市场机会还在,但阿里难以抓住。
人、财、事积弊较多
元安还在帖中总结了自己所看到的阿里人、财、事三个方向的问题。
例如,迷信外来一些新秀行业或公司的人,新人对于“阿里味儿”理解不足;恶性绩效竞争和激励制度失灵下,员工合作成本变高、真正做事的人变少,变得“白兔堆积”;内部员工的级别通胀、奖惩不明以及员工思想短期主义盛行等。
除此之外,还有公司层面的“战略不清”“既要又要”“运营数据带来的虚假繁荣”以及“官僚主义”盛行等等。元安在文中一一直指。
“文化没了,人就乱了;人假如坏了,业绩也就没有了。”元安认为,当前阿里的价值观已经名存实亡,团队合作变成了胜者为王,诚信也开始变成了稀缺品......
能从信中感受到的是,元安对阿里早年“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的口号和时代无比怀念,并对修复价值观、重整HR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清除“草台”中高层、职级公开统一等方面提出“刮骨疗伤”的建议,并提及AI来了,希望阿里接住这一时代。
在内网信的结尾,元安直言:“陪你15年,愿你跨世纪,阿里加油!”
马云:希望常回来看看
在元安的内网信帖中也提及,“之前内网有许多离职的同学,都写了一些给公司的建议帖,有些写得真的很好,多年过去,丝毫没有见到变化”。
而在元安发帖的当日,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就关注到了这个帖子,并在内网回复称:“元安同学好,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阿里在发生变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
虽然这是马云鲜有直接回应,不过,这也并非马云首次回应员工内网帖。在2023年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时,一位员工在内网发言称“此刻难眠,也不敢想,拼多多市值直接来到1855亿美元,相比我们的1943亿美元,差距仅80亿美元,着实吓一跳。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对此,阿里创始人马云当时针对该帖罕见作出回复。
彼时,马云对拼多多的成绩表达了祝贺,同时表示“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除马云外,阿里董事长蔡崇信也曾公开反思相关问题。今年5月,CEO吴泳铭在内网发帖谈“回归初心,重新创业”。2024年,蔡崇信和吴泳铭曾在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中坦言,阿里也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并表示,在接下来的10年里,将再次视自己为一家初创企业。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郑州市郑盐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认下简称“郑盐集团”)特别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资深员工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旨在强化公司员工思想政治建设,在公司工作满三十年和四十年的资深员工齐聚一堂,共同回溯成长历程、分享岁月故事,为企业发展传递温暖与力量。会议由郑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宏超主持,集团党委班子成员陈晓红、师浩涌和在企30年、40年职工代表共同参与。
颁发奖杯,致敬贡献
座谈会上,张宏超总经理亲自为司龄满30年、40年的员工颁发纪念奖杯,并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这些老员工是郑盐集团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们历经盐业体制改革的浪潮,直面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以青春和汗水浇灌着企业成长,是郑盐集团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企业发展征程中熠熠生辉的勋章。
已有四十四年司龄的杨师傅望着窗外日新月异的场景,回忆着公司的发展历程,入职时的场景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他感慨道,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他负责的车辆调度、保养等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还淘汰了几辆油耗较大的“老龄车”。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间接为公司创造了一笔不菲的价值。四十四年的坚守与付出,在这一刻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打开“时光匣子”,共忆往昔
老员工们纷纷打开记忆的“时光匣子”,深情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的员工深情回顾初入职场时的懵懂与憧憬,表达着对公司悉心培养的感恩之情,同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寄予美好期望;有的员工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分享着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的难忘瞬间,言语间满是与公司和同事间的深厚情谊;还有的员工详细回顾了2023年底新任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的艰难发展历程,以及自己伴随企业成长的点滴,同时对郑盐集团的未来发展图景充满信心,展望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每一位老员工的发言都情真意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工作智慧,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和强烈共鸣。
传承精神,展望未来
张宏超认真聆听了每一位老员工的发言,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她强调,老员工是企业的“活历史”和“传家宝”,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忠诚与坚守,是郑盐集团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全体员工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前期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才为企业如今的快速发展与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希望老员工们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传递给年轻一代,助力企业在新时代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持续筑牢食盐安全保障网,推动“郑盐”品牌不断创新发展,续写辉煌篇章。
此次座谈会,既是对老员工贡献的致敬,也是企业传承文化、凝聚士气的生动实践。新老员工在交流中增进理解,企业发展脉络与精神基因得以延续,为郑盐集团在盐业新征程上砥砺前行,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老员工多年来为企业发展所做贡献的高度致敬,更是郑盐集团传承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士气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倾听老员工们的心声,企业的发展脉络得以清晰展现,精神基因也在传承中得以延续,为郑盐集团在盐业发展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它更是一次企业文化的传承与接力,老员工们用亲身经历为年轻员工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楷模,立足本职岗位,秉持敬业奉献精神,为郑盐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郑盐集团新时代更加绚丽多彩的华美篇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