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党员正能量 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23:57

3招搞定《党员正能量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党员正能量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党员正能量。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确保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
2. 突出重点: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文章中关于党员正能量的关键内容,如党员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精神风貌等。在作文中,要突出这些重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结合实际:在阐述党员正能量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党员正能量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4.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结构要清晰。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正文部分重点阐述党员正能量的表现和影响;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力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展现文章的主题。
6. 举例说明: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些例子可以是党员的先进事迹,也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正能量事件。
7. 情感真挚:在表达自己对党员正能量的感悟时,要确保情感真挚。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

读《党员干部的20个正能量》有感

现在,人们对“正能量”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随处可见。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个人和团队的能量几乎是无限的,每一个集体都需要富有正能量的团队。《党员干部的20个正能量》一书具体阐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立足本职、服务人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团队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才能凝聚力量,迸发正能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真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责任使命,坚持务实创新,坚守廉洁自律,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积聚正能量。党员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顶梁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是良好社会化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在社会上具有特殊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向上的正能量,是干事业、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动力,是自善其身的立身之本,更是防腐反腐的内在力量。浑身充满正能量,就能抑制负能量,就能一身正气而歪风邪气不能侵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党员干部浑身充满正能量,才能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障党的生命长盛不衰,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依靠人民群众,重点依靠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积聚正能量共同圆梦。党员干部积聚正能量,离不开实践,少不了勇于付诸行动,少不了开拓进取的闯劲。如果不付诸行动,再美好的愿景也无法实现。将党员干部的“正能量”落实于行动,将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正向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开局阶段,带头践行优良话风、文风、会风、学风、工作作风,启动着一场风气革新,这正是中国领导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传递的一种“正能量”。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改进作风,到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领导干部带头反对“四风”,无不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更为“中国梦”注入了政通人和的源源正能量。

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加强正能量修养,必须坚定信念、行动务实,二者缺一不可。理想很伟大,但不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空想。加强正能量修养,仅有精神世界的纯正是远远不够的。一要修身正身,生发正能量。党员干部一定要善学、修德、明志,树立宁静致远的心态,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激发克难攻坚的智慧,生发正能量。二要勤政守政,释放正能量。党员干部受党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只有将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与执政能力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执政境界和施政效果,才能释放出社会正能量,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三要亲民爱民,凝聚正能量。广大党员干部身处社会各个阶层,扎根于群众当中。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员干部,不仅会赢得一片称赞,也会感召一方民风,更能凝聚一股正能量。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不会是“只见夸夸其谈、不见务实行动”,一定会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的事业统一起来,既胸怀远大理想目标,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苦干、实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社会呼唤正能量,做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勤于行动,不仅要在组织教育中增加正能量,更要从联系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运用正能量,释放正能量,让党员干部的正能量效应最大化提升,为了更加美好的中国,共同努力将“中国梦”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来源:陕西检察

常读常新的党性教科书——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有感

在刘少奇故乡花明楼,少奇同志铜像伟岸矗立,金色霞光洒落“著作墙”大型雕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迹熠熠生辉,不禁让我再次走进这部闪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经典文献,触摸老一辈革命家忠诚担当的初心情怀,追寻中国共产党人淬炼成钢的奥秘所在。

共产党员加强修养是完全必要的、决不可少的

1939年的延安,是爱国青年向往奔赴的精神圣地。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迅速壮大了革命队伍,党员数量从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余万。但仪式上的宣誓,不等于思想上的真正入党,花名册上的共产党员也不完全等同于政治意义上的共产党人。不少新党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甚至区分不清马列主义和三民主义、民族抗战和阶级斗争等基本政治问题。凡此种种,让少奇同志敏锐意识到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思想入党”,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问题。经过数月深思熟虑,少奇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高度阐释分析共产党员修养的必要性。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不论老党员或是新党员,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旧社会的思想意识和习惯,每个党员“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不断“提高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唯有如此,名分上的共产党员才能锻造成“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共产党人,幼稚的革命者才能成长为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担负起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时代“大任”。

少奇同志以革命领袖的洞察力预见到少数党员将会“在胜利中昏头昏脑”“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郑重提醒党内同志要以史为鉴,“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而不能蹈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80年过去了,少奇同志语重心长的告诫,言犹在耳。回望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通过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用勇于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破解了“历史周期率”、了“窑洞之问”。

党内存在哪些错误思想意识

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从入党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争取成为共产主义自觉战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但由于复杂的历史社会原因,如果以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来衡量,“有一些党员和干部,还不合于这些标准,还存在着各种各色的或多或少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他根据多年对党内生活现状的观察研究和切身体会,“望闻问切”错误思想意识,列举了七种典型现象:一是入党动机不纯或存有模糊观念,二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三是自高自大的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四是丧失忠诚团结互助精神的剥削阶级意识,五是缺乏共产主义的伟大气魄和远大眼光的官僚主义,六是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七是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动摇性以及流氓无产阶级、破产农民的破坏性等。他严肃指出,有这些思想的人,“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与艰苦,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在重大转折关头,“他们中间的某些人要发生一些动摇与变化”。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时候就发展起来,系统地暴露在党内各种原则问题上、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和党内斗争问题上”。

少奇同志梳理的这张问题清单,今天还能在“四风”里找到若隐若现的影子。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七个有之”进行生动画像。从七种现象到“七个有之”,表述有所不同,但对错误思想本质根源的揭露都入木三分、鞭辟入里,不失为党员干部正衣冠、除灰尘的一面明镜。

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

延安时期的党章规定,只要承认党纲、党章,交纳党费,并且在党的一个组织内担负一定工作,就可申请入党。但少奇同志认为,每一个党员不应该只做“起码的合格的党员”,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为“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力争做马克思和列宁“最忠实、最好的学生”。他辛辣地批评了“肤浅地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以背诵个别的原理和结论而自满”的教条式学习态度,指出这种人“决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强调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要“善于总结经验,进行各方面锻炼和修养”,这样才能够学得到、学得好。

共产党员怎样才能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少奇同志从当时中国革命和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强调判断的唯一标尺是“党性”,即把“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视为“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简而言之,就是坚持共产党人“初心”,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气节,具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襟怀,具有危急患难时挺身而出的牺牲担当。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变化,不同条件下对党员修养的要求也不尽一样,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所展现出来的“初心”,永远不会过时。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方法

少奇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党性修养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闭门思过”,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是党性修养的基本方法。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方法,和其他唯心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要锻炼成为“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就必须下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二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三是无产阶级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四是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五是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六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七是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等。

在修养方法上,少奇同志指出四条途径,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同思想意识修养和世界观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检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思想意识,同时以此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三要严格党内生活,“真正负责地、正式地、诚恳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揭发和纠正各种缺点和错误,克服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四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慎独慎微、表里如一,注意生活“小节”,“用严格的立场和原则来约束自己”。

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不朽丰碑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酝酿于河南,推广在延安,由几次党课讲稿整理而成,单行本仅9个章节、46000余字,却以观点深刻鲜明、语言形象生动、释理深入浅出受到广大党员的热烈欢迎,被列入延安整风学习的22个重要文件之一。问世后一版再版,先后印刷数十次,各根据地翻印版本有4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量近5000万册,并陆续译成英、德、法、日和西班牙文等多种文本,被卡斯特罗、曼德拉等亚非拉著名革命者奉为鼓舞斗争意志的“东方圣经”。毛泽东同志称赞它“提倡正气,反对邪气,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邓小平同志推崇它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推荐它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宣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他所撰写的《论党内斗争》等著作成为党的建设经典文献,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党内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建设,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党性修养与“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相统一,坚持党性修养与“人民至上”的准则相统一,坚持党性修养与“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相统一,坚持党性修养与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统一,凝结形成党员修养的新目标、新内容、新要求,既一脉相承体现少奇同志党性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又突出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内涵,实现了党性修养理论新的飞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2019年,将迎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发表80周年,重读经典,温故知新,倍觉亲切,意味深长。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周热文

【你说我说】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 让“两面人”成为“过街老鼠”

  • 北极的冰快化完了

  • 我和母亲含泪相视而笑

  • “科学”号在远航

觉得不错,请给我好看!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