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0: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银斑乌鸦》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银斑乌鸦》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在写作之前,要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题,以便在作文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分析作品人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命运走向等。在作文中,要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感受作品情感: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是悲伤、喜悦、愤怒还是其他?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作品情感的共鸣,阐述作品情感对自己的影响。
4. 思考作品意义:作品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义是什么?它对现实生活有何启示?在作文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5. 逻辑清晰: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先,要引出作品,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其次,分析作品主题、人物、情感和意义;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感悟。
6.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在表达观点时,要准确、有力,使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观点。
7. 创新观点:在作文中,要尽量提出自己的观点,避免与他人
1910年的晚秋,王春申赶着马车回到了傅家甸,开启了故事的大幕。“相貌平平的素服女子”傅家甸,“珠光宝气的妇人”埠头区,“孤傲的美人”新城……百年前哈尔滨的轮廓,渐渐地从黑暗中浮现了出来。和以往的风格一样,女作家迟子建仍然把目光投向了东北那片她生活着热爱着的土地,把故事定格于1910年的那场哈尔滨鼠疫。
1.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小说一开头,一个叫王春申的车夫登场。他是小说的纽扣,穿起了全场。
王春申是个怎样的人?烂忠厚没用的人。虽然娶了两个老婆,但两个女人如同锅铲一样磕碰不断,让他苦不堪言。搞不定家里的矛盾,结果两个女人都在外面找了情人,情人还大摇大摆住在客栈,男主人王春申反而像个仆人般被使唤。
这是他窝囊的一面。可当妻子吴芬的情人巴音暴尸街头之后,别人都以为王春申会解恨,他却真心地为巴音感到难过。而得知巴音是因为感染鼠疫而死,最惊恐的就是王春申,他倒不是为自己惊恐,是为帮自己给吴芬送葬的人担心。
这是他善良的一面。可怜是因为他受老婆及老婆的情人欺负,可恨是因为他懦弱,受欺负部分也是他自个的原因。窝囊与善良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同时呈现在王春申的身上。
男人可怜,女人也可怜。王春申的妻子吴芬虽然出轨了,但也是个苦命人。一直想要儿子却没有生育,私下里她把所有的积蓄换成了黄金,打制了金娃,长夜漫漫,多少次她拿出金娃偷偷地看,就像看着自己永远无法企及的人生。情人巴音染上了鼠疫,她也被感染,很快走了。
吴芬没有朋友,临走前,心里话也只能讲给老对手金兰听,她说最恨的是自己不是男儿身,女儿身好比纸糊的挡箭牌,一戳,稀里哗啦就碎了。吴芬把自己可怜的一生归结于自己是女人,却忘了自己也给丈夫戴上了绿帽,可怜之人总有可恨之处。在这悲凉的世上,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各有各的苦,各受各的罪。
2.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傅家甸有白雪有乌鸦,有好人有坏人。
《白雪乌鸦》中最惹人恨也招人嫌的,莫过于翟役生了。翟役生曾做过太监,被赶了出宫。他觉着自己是个废人,合该大伙帮他,就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有烧饼吃烧饼,有水果拿水果。和王春申的女人金兰好上了,就赖在别人家的客栈不走,还向防疫卫生局举报,害死了自己的情人和她的儿子。
可是金兰死后,翟役生的腰也像被大雪压弯的树,佝偻了下来,他是真的伤心。就像王春申憎恨他一样,翟役生自个也恨自己,痛恨自己的人生。宫里的那段生活,让他经历了非人的磨难,出来了别人也不把他当正常男人看待。
可就算是多么恨这个世界,但在想起“夜空”二字时,翟役生还是会颤抖着泛起暖意,流下心底的泪水。对金兰留下的黄猫和他的“命根”,视若珍宝。再可恨的人,刚硬如石的内心,也有着不能触碰的软肋。
粮栈老板纪永和是书中另一个可恨之人,他既抠门又无耻,唯一大方的一次是花大价钱为妓院的翟芳桂赎了身。但他不是因为喜欢翟芳桂,而是因为算命的说他要娶青楼女子为妻,方可长远。而为了笼络顾客,将赎她的钱再赚回来,纪永和就逼翟芳桂干老本行,还百般折磨她。
鼠疫期间,纪永和为了大捞一笔,粮栈一直歇业,克扣工人工资,全家节食,结果把自己饿昏过去了。如此吝啬,后来粮食确实因为疫情价格大涨,却跟他没半毛钱关系。因为在那之前,他就感染疫病死了。
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我那满仓的粮食啊”。
翟芳桂获得了自由。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可恨的小人物的死亡,并不会让人觉得解恨,只会充满了悲悯。
与其把《白雪乌鸦》里的人物分为好人和坏人,我更倾向于把他们分为可怜之人和可恨之人。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每个人都有令人伤心的故事。他们可怜,他们可恨,他们更可悲。
故事随灾难而现,人物在叙事中平行。这是属于迟子建的独特的叙事方式:人物去中心化,叙事直接诉诸人物,诉诸生活细节,用人物的“前史后事”来首尾呼应、构建故事文本。
1.去中心化:人物是一粒粒珍珠,“鼠疫”事件是金线,珍珠一一穿起来,串成完整的项链
一开篇,《白雪乌鸦》就采用了人物平行进入故事的独特手法。从王春申赶车进入傅家甸为源头,引出了两个妻子吴芬、金兰、两个孩子、两个情人巴音、翟役生等一串人物。之后不断引出新的人物,牵出新的故事,让傅家甸的一个个人物渐次登场。
视钱如命的纪永和、刚烈至孝的秦八碗、有才有德的于晴秀、有情有义的翟芳桂、豪爽却落寞的傅百川、孤傲深情的陈雪卿……直到第三章“丑角”,作者才对鼠疫主要发生地———傅家甸的地理特征进行了描写。
第四章、第五章才切入了鼠疫爆发的事件。之后出场的主要人物虽然不以专章的方式出现,但所运用的手法都与之前大体相同。
这种人物平行进入故事的出场方式是对人物的着重强调,对应了“去中心化”的人物结构方式。
小说没有主人公,但每个人都是主人公。这种“去中心化”的手法,能够让每个人物经历的灾难和死亡都对读者造成冲击,唤起读者内心对灾难和死亡的情感体验,与人物一样感同身受。这就是迟子建构成作品叙事的“文眼”。
这种“去中心化”的叙事方式,像是一种“扫描式”的全知视角,人物是基准“点”,多点并进,由点成线,从线到面,点面结合,分布均匀。打一个比方,就像是“穿项链”,人物是那一粒粒珍珠,鼠疫事件是金线,将珍珠一一穿起来,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项链。
王春申是“项链”中的第一颗珍珠,也是最后一颗,叙述由王春申驾着马车到傅家甸起,也由王春申驾着马车出傅家甸终。吴芬、金兰、巴音、翟役生、纪永和、翟芳桂、于晴秀、秦八碗、傅百川都是一粒粒珍珠,彼此相连又各自独立,每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又相互交织。每个小人物的悲痛,就像是珍珠上的那滴泪,串成了整个时代的项链。
2.多重奏唱: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入,反复吟唱一个主题,直到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
这种人物平行的叙事方式,体现了迟子建的“关照、呈现、理解”的叙事哲学。各色各样的人物,枝枝叶叶的生活场景只是叙事因素。作者保持着强大的叙事耐心,对人物进行从容细致的观察描述,并以自己的视角将人物的某些特质照亮,再透过这些特质婉转地传达出要表达的主题。
这些小人物,在一段共同的苦难史中以不同的个性方式演绎了一段悲凉与温情同在的生命旅程,他们担负起自己的那份命运,不管可怜也好可恨也罢,生存也好死亡也罢,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都是有个性、有光彩的生命。
每个人脚下踏着不同的道路,可那些路总有相通的地方。比如同样是写孤独,不同的人物的孤独是不同的。王春申孤独时坐在马厩里喝酒,有次哭出了声。他的黑马走了过来,轻轻伸过一只蹄子,王春申把这只蹄子当手一样,紧紧握住。翟芳桂的孤独是没有知冷热的人。
以前走过电影院门口,她想的不是看场电影有多好,只要能跟个知冷知热的人看场电影就好了。后来被卖到了妓馆,赎身以后又受纪永和的折磨。那时她宁愿回到妓馆,还有能说说话的姐妹。
于晴秀的孤独是没有知音。于晴秀聪明伶俐,能诗善文,看到丈夫的时候却没有什么话,眼神也黯淡了下去。
心中孤独的时候她就喝酒,到街上游荡,遇到谁都说话。同样是描写孤独,不同人物的不同孤独反复吟唱,形成了多重奏唱。
关照生命,呈现生命,理解生命。“她在创造中以一种超常的执著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湿润的那一部分,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入,多重声部,反复吟唱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因而显得强大,直到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
1.鼠疫源起真实
《白雪乌鸦》中第一个因鼠疫死去的人是巴音,一个在满洲里和哈尔滨之间往来做皮货生意的商人。这一情节设置,有其历史根据。据《远东报》记载:“十月初间,由民阔里斯克开至伯力之轮船其中不免有患病者,是以伯力始有此症,渐达之于海参威。”
“民阔里斯克”就是尼古拉耶夫斯克,一个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港口城市。这说明鼠疫源起于远东地区,不久后,鼠疫经由西伯利亚铁路,从远东地区传入到了中国的满洲里。开始时在中国工人之间传播开来,有个被感染上鼠疫的工人回到哈尔滨的傅家甸,那个工人很快因疫去世,可是鼠疫却在傅家甸留存了下来,并蔓延开来。
2.控制举措真实
鼠疫爆发之后,当时管辖哈尔滨的吉林省地方当局立即召开了防疫会,组建了防疫局,总办由西北路道于驯兴担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设置的第一个防疫组织。防疫局成立后立即开始查验傅家甸的疫情,但那时傅家甸已经非常严重,疫情无法消灭在初发阶段。
当局就与日本、俄国合作,严密排查中东铁路、京奉铁路、南满铁路的中国旅客是否有患有鼠疫的患者,对其他交通方式也加强了管理。患有鼠疫的患者隔离在疫病院,疑似病例控制在隔离区。
当年对鼠疫的隔离措施,今年的新冠疫情还是一样在用。
3.抗疫人物真实
书中提到的伍连德,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在哈尔滨解剖的那具日本女人的尸体,也是东北医学史上第一次解剖尸体。伍连德通过解剖确定鼠疫是肺鼠疫通过呼吸传染之后,要求民众戴加厚口罩减少呼吸道传染,降低了鼠疫传染的病例数量。
而历史上,摄政王载沣也真的听从了伍连德的建议,下旨焚烧了几千具尸体,有效控制住了鼠疫。
这么说吧,伍连德就相当于现在的钟南山,力挽狂澜的那个人。
4.伤亡情况真实
哈尔滨鼠疫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据防疫局统计:“宣统二年十月初七日(1910年11月9日)3人死于鼠疫开始,到宣统三年二月十一日最后一名死于鼠疫者,4个月间,共应疫死亡5693人,占傅家甸人员的十分之三还多。”
虚构的小说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才让《白雪乌鸦》显得那么真实感人,有血有肉。正像有人说的,“在今天仍坚持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中,迟子建或许是‘著史意识’最强烈,在写作中也体现得最鲜明的一位。”
作者迟子建
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今天,阅读《白雪乌鸦》更有其意义。历史关照现实,温情点亮人生。
因为不管现实多么残酷,如果这世上还有一样东西,人总是渴望,有时也能获得的话,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枪响之后,每一次寻常的呼吸,都是生命的恩典。愿我们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受启发。我明白了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也学会了面对问题时要勇于尝试,想尽各种可能来解决它们。我希望能够像故事中的乌鸦一样,终究能够取得成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