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蜗牛的房子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9 10: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蜗牛的房子》读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理解作品主题":
- 确保自己对《蜗牛的房子》的主题有深入的理解,包括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情感和价值观。
2. "结构清晰":
- 确定作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时间等。
- 正文部分应详细阐述你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以及引发的思考。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作品对你的影响或启示。
3. "深入分析":
- 对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人物、象征等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它们对你产生的影响。
-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生活实际,谈谈作品中的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共鸣。
4. "观点明确":
- 在作文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含糊其辞。
- 对于作品中的争议性内容,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尊重他人观点。
5.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力求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6. "适当引用":
- 在适当的地方引用作品中的原文,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 注意引用的格式规范,如使用引号、注明出处等。
7. "注意细节
散文•蜗牛的家
蜗牛的生活很简单。简单到吃饱了,就在家门口晒太阳。
说个小插曲。今年秋天最后的一场雨过后,不知什么原因,蜗牛在我散步途经的花坛周围的石板路上散落着,不过为数不多。平时我可没看见过它们。在这个城市居住十多年以来,我也只在女儿的幼儿园里看见过它们的身影。我用小树枝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个个来了个乾坤大挪移——运到了花坛里。对它们来说,简直是火箭的速度。放下它们,都跟没事人似的,伸伸触角,慢悠悠地又前行了。就没发现有一只停下来想想,咋到这儿的。
蜗牛一点儿也不明白都市中的人们,为啥从广场地铁口上了地面,眨眼间就从眼前消失了。就不能停下来晒晒太阳,一分钱也不用支付,就可以享受大把大把的阳光。其实,蜗牛不知道,人们无论睡觉,还是工作,都需要到一个叫做房子的地方去。而且,有人需要奋斗一生,才能在都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时我想起苏芮演唱的《蜗牛的家》——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
不必太大……看人们很羡慕蜗牛,无论它走到哪里,都把家背在身上,它的家是与生俱来的,还可以随遇而安。
而我们人类的家,始终不属于自己。你出生时的家,到了一定年龄你得离开,从此你的情怀里还多了一种叫做乡愁的元素。等你与另一半相遇了,你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可等你老了,你又不得不或寄居于儿女家,或者在养老院读过余生。家始终是一个暂时栖息的地方,说来有点儿苍凉。
还是蜗牛好啊,横于枝上,打开家门,一边与另一半聊天,一边看风景,慢看。太阳暖暖地打在它们头上。
一一一叶菩提
用一间厨房温暖一座城
热锅冷油,葱花炝锅,随着“欻啦”一声,香气弥漫整个厨房,再倒上少许酱油,快速翻炒起来。给女儿子轩做饭,他有不少心得:“油要少,水可以多加点儿,火候大一些,盐分几次放。”他和妻子在河北省打工,一家人虽不富裕,但温馨快乐。但这一切因子轩生病而改变了。2017年2月底,子轩连续几天高烧不退,随即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看着病痛中的女儿和襁褓中的儿子,李朋安慰产后身体尚未恢复的妻子:“放心,有我呢。”小医院没有专业的儿童医疗设备,成人用的穿刺针头扎下去,子轩哭得撕心裂肺,医生让李朋帮忙按住孩子。可女儿一哭,他就心软、手抖,眼看越帮越忙,医生只得让他出去。看着懂事的女儿,李朋心里更不是滋味,只能趁人不注意时悄悄抹一把泪。子轩生病前就一直喜欢画画,起初,李朋并未在意,可从那天起,子轩坚持每天治疗完都画一会儿画。一位护士见了,对子轩说:“轩轩,你的画好漂亮,能不能卖给阿姨一幅?”子轩开心极了,眼睛笑成了小月牙儿:“爸爸,你看,护士阿姨都说我画得好呢。”李朋被感染了,是啊,孩子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好的心情才有助于身体恢复,说不定画画能帮她缓解病痛。想到这儿,他立刻答应:“你好好画,爸爸帮你卖。”“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病房里传出了清脆的童声。这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吃点儿东西,喝点儿热水。”还没等他回过神来,一位大爷将一个热乎乎的餐盒放在他手里,随后又拿出50元钱给了他。李朋本想抽出一幅画递给老人,但一眨眼工夫,大爷已走远了。看着大爷的背影,李朋泪流满面,冲着老人离去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李朋凑了十几万元医药费,带着子轩来到位于济南市的山东省立医院。医生嘱咐李朋:“孩子的饮食必须特别注意,外面的快餐不健康,不能再吃了。”临近中午,李朋问女儿想吃什么,子轩歪着头想了想:“豆角炒肉,还有土豆丝。”平时很少做饭的他乍一下厨,手忙脚乱:土豆丝因为淀粉没洗干净,很快糊了锅;油太热,一不留神肉炒老了。看着粗细不一的土豆丝和近乎酱色的豆角,李朋有点儿忐忑。但子轩居然吃得津津有味,还跟小病友们炫耀:“这是我爸爸做的,特别棒!”李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爸爸保证以后会越做越好。”从那天起,李朋每天坚持给女儿做饭,看着一盒盒越来越可口的饭菜,病友们羡慕极了。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和家属们来说,吃上一顿干净卫生的家常菜,是相当奢侈的事情。李朋爽快地说:“如果你们不嫌弃,就去我家做饭吧!”从那天起,每天都会有四五个病友的家属来李朋的出租屋借用厨房。后来,子轩一个疗程结束,出院回到出租屋,病友们怕人多影响孩子休养,便不再来了。李朋有些不安,他想起了帮助过他的好心人,想到眼下自己有余力,为什么不帮帮别人?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在医院对面居民楼又租下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命名为“爱心厨房”。2017年6月27日,李朋的厨房正式对外开放,病友家属可以随时过来做饭,完全免费。除了必备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李朋尽量把屋子布置得温馨:进门左手边贴着白血病儿童的饮食注意事项,右边墙上是女儿画的画:哆啦A梦唱着歌,穿彩裙的小姑娘跳着舞,小蜗牛和妈妈在草丛里悠闲地散步……书桌上摆着图书,沙发上铺着碎花毯……老陈的女儿在附近的医院化疗,白天吐,夜里又饿得睡不着,老陈一筹莫展。他立即赶过来,亲手为女儿煮了一碗面,看着女儿吃得干干净净,昏黄的灯光下,老陈的眼角泪光闪动。一对济宁的老夫妇带着孙女来这里治病,为了省钱,老两口白天买几个馒头充饥,夜里露宿广场。李朋听说了,立即把老人接到爱心厨房,让老人在这里搭伙将近两个月。血液病患儿大多年纪尚幼,一般由妈妈在病房陪护,所以,来爱心厨房做饭的重任就由爸爸承担。爸爸们带着粮、油、米、面来到爱心厨房,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曾从事不同的工作,有货车司机、修车工、电焊工、农民。但在这里,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白血病患儿的爸爸;他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孩子能够康复并且快乐成长。最初,爸爸们手艺不佳,菜不是淡了就是咸了,因为刀功不精,切菜时还会挂彩。他们做起饭来手忙脚乱,蘑菇刚下锅,拿起酱油就往里倒,蘑菇立马变成了黑色。“哎呀,搁多了!”眼看自己越帮越忙,“酱油爸爸”憨憨地笑了。张滨是子轩同病房小朋友的爸爸。儿子生病前,张滨连面条都不会煮。最后,他一紧张,盐还放多了。儿子吃了一口,皱起了眉头,张滨有些气馁。李朋拍着他的肩膀安慰:“没关系,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后来只要有机会,李朋就陪张滨练习做菜,没想到,他进步特别快,没多久就掌握了好几样拿手菜,成了厨房里的明星爸爸,还经常有人让他帮着做饭。张滨有些感慨地说:“以前以为一辈子也学不会做饭,如今看来,只要有心,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看着孩子一日三餐都吃得好,我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给孩子们送完午餐,爸爸们围坐在一起,拿出馒头和榨菜,就着剩菜,边吃边讲讲笑话。此刻大概是他们最轻松的时候,难怪有的爸爸说:“几天不来爱心厨房,心里就发慌。”爸爸们厨艺精进后,除了给自家孩子做饭,还为10多个贫困患儿提供免费午餐。为此,李朋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20多位“大厨”爸爸,他们排了值班表,每天固定三四个人值班,专门给孩子们做午餐。临近过年的时候,李朋和几位爸爸把爱心厨房装饰一番,贴上福字,挂上小彩灯。晚上,大家坐在一起,猪头肉、白菜炖排骨、土豆鸡块摆满小茶几。爸爸们破例点上烟、倒上酒,不知谁提议唱一首周华健的《朋友》,当唱到“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时,他们的眼泪都肆意地流出来。李朋这份不经意间的暖心举动,让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多了一抹暖色。做饭时,爸爸们喜欢在厨房里聊天,谁遇到困难了,说出来,大伙儿一起帮忙。一位来自泰安的50多岁的大哥,女儿10年前因意外去世,现在儿子又得了白血病。李朋和几位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每天忙完后,会特意给大哥炒个菜,陪着他吃。大哥不会上网,他们便把自己搜集来的治病资料分享给他,还教他用微信,指点他办理报销等手续的捷径。大哥感动地说:“以前憋在黑乎乎的旮旯里,特别绝望。现在,你们帮我把窗户打开了。”爸爸们聊得最多的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或许是这些小苹果特别甜,上帝咬得多了一点儿。”他们约定,尽量让孩子快乐成长,给他们创造美好的童年。2017年11月,李朋突发奇想,要帮每个患病的小朋友实现一个小心愿,几位爸爸立即表示支持。爸爸们给这个活动起名为“小白的愿望”。“一来,孩子们都是白血病患儿;二来,爸爸们愿意做贴心的“大白”,爸爸是“大白”,孩子自然就是“小白”了。”李朋笑着解释。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很简单,玩具车、小模型、洋娃娃,这些很快就实现了。山东德州一个叫晓娜的13岁女孩提出一个近乎奢侈的愿望:“我想回学校。”李朋把这条消息发在了朋友圈,几天后,有热心的媒体朋友回应。在各界朋友的帮助下,李朋和晓娜爸爸还有另一位厨房爸爸驱车300里,护送晓娜到她所在的学校上课。原来的班级解散了,校长特意把晓娜的同学们召集起来,和晓娜一起上了一堂手工课,鼓励她战胜病魔,早日返校。那天后,晓娜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饭量增加了,治疗时也特别配合,这让爸爸们欣慰极了。“为了‘小白’们,我们这些‘大白’再苦再累都值得。”2018年5月底,爸爸们又收集了全病区100多个孩子的愿望,李朋把愿望发到朋友圈,不到半小时就被爱心人士认领一空。爸爸们约定,一定要越来越坚强和勇敢,自己乐观起来,才能给孩子战胜病魔的勇气。吃着同一份“爸爸午餐”,孩子们在治疗过程中相互打气,也都成了好朋友。他们会比赛今天谁吃得多,谁最勇敢,谁打针没有哭鼻子。听说这些爸爸有让孩子快乐起来的魔法,越来越多的爸爸加入了他们。但在采访中,李朋也说出了他的忧虑:“爱心厨房办了一年多,尽管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但仍然举步维艰。”李朋透露,现在厨房的爱心基金只剩下两万元,最多能支撑4个月。现在,李朋每天早上会去市场批发些蔬菜售卖,以补贴爱心厨房和家用,其他爸爸也在积极想办法。“爱心厨房”里贴着一幅子轩画的小蜗牛,下面写着:“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困难总会有的,坚持住!毕竟,温暖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人间蒸发17年,患癌后求妻子帮忙治病?这些调解节目,差不多得了!
作者:丹颜。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