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12: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妈妈和孩子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的书名、作者和阅读的原因。 - 主体:详细描述妈妈和孩子阅读的过程、感受和收获。 - 结尾:总结阅读体验,表达对书籍、妈妈或孩子的感悟。
3. 内容充实: - 描述阅读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如妈妈和孩子是如何共同阅读的,他们在阅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 分享阅读后的感受,包括孩子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情感共鸣以及阅读带来的启发。
4. 情感真挚: - 表达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亲子关系的增进,还是对书籍内容的喜爱,都要真挚感人。 - 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 - 注意文章的连贯性,使段落之间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6. 角色代入: - 从妈妈的角度描述阅读体验,可以包括对书籍内容的挑选、阅读时的互动、对孩子的引导等。 - 从孩子的角度描述阅读体验,可以包括对书籍内容的兴趣、阅读过程中的疑问、阅读后的感悟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妈妈》很简单的两个字,就是这两个朴素的字就能引发我们看这部电影的兴趣
这部电影讲了一位八九十岁的妈妈照顾一位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家里只有她们两个人,两人相依为命。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很厉害的文科老师,果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老师,但气质从不败美人,她仍然很漂亮;女儿也是一位大学老师,但她心里一直有个结,因为她没让爸爸回家,爸爸跳湖去世了,这也是在生病之后她总是看到爸爸的原因,在她心中,她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件事情,或许整理爸爸的日记也是她给自己的一些安慰吧。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的那句,无论你怎么样,多大,你都是我的女儿。哇,泪目了,女儿怕自己的病情回影响到妈妈,送妈妈去养老院,而妈妈也不怕自己被女儿拖累,就算自己被女儿打,咬,留下不知是眼泪还是雨水的泪水,但第二天自己生病了也会尽心尽力的照顾女儿。这也是女儿和妈妈的双向奔赴吧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电影有没有什么感触,有没有想起自己和妈妈的点点滴滴呢?希望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大家都能理解了妈妈的辛苦,去给妈妈一个拥抱吧
在这里,我也想祝天下所有的妈妈都健康快乐!
本文2665字,阅读约需6分钟。
滑动鼠标退出文档,初三(3)班刘俊杰妈妈的1600字读后感仍在屏幕上泛着温暖的光。
这些文字是一位妈妈的心灵絮语,关于母亲的爱、自己的成长,更关于孝道在代际间的悄然生长。透过这份真诚的反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情感流动,更是很多家庭在爱与教育中共同的觉醒。
“她是爱我的,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这句自白带出中国式家庭常见的情感密码。
姥姥是无数“超人妈妈”的缩影:夏日田间劳作不舍叫醒酣睡的女儿,二十几岁仍不让孩子沾家务。这份溺爱让孩子任性蛮横,也在无形中剥夺了成长机会。
正如作者反思的“初中后连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没养成”。心理学中的“过度保护型”恰如此景,以爱之名的束缚,藏着孩子责任意识缺失的隐患。
明代《颜氏家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姥姥晚年“惯子如杀子”的醒悟,道尽溺爱与成长的辩证关系。
改变始于儿子轻描淡写的举动:“把姥姥给的压岁钱压在炕席底下”。这束光照亮了妈妈的愧疚:“在孝道的示范上,我做的一塌糊涂。”
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家庭情感的敏锐观察者。当妈妈享受着来自上一代的爱,孩子却用压岁钱的“双向传递”完成孝道传承。丈夫每日问候父母的电话、儿子自觉分享的心意,构成孝道最生动的注脚。
《礼记》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真正的孝道是用真诚回应爱,而非形式敷衍。
“感觉这本书在把我重新塑造一遍”,《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让刘俊杰妈妈在“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根基”中反观成长,惊觉溺爱里缺少爱的回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孝道需重新被理解:它是“每周一次电话”的牵挂,是“逢节提醒买礼物”的关怀,是孩子“把姥姥给的压岁钱压在了炕席底下,舅舅给的压岁钱,我也分了一半给姥姥,单独放在了糖盒里”的自发。
《论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真正的孝道,是带着敬意的情感流动。
文中“我要花很长时间去补上这一课”的反思,藏着最珍贵的教育密码。在“鸡娃”与“躺平”的焦虑中,提醒我们:教育是两代人共同的修行。
当“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替代说教,当行动种下爱的种子,教育便有了温暖模样。正如文中所写:“用行动告诉彼此,我很爱你”——这是孝道最朴素的模样。
合上电子文档,文字渐淡,而爱与觉醒的故事在心中清晰。愿我们在孝道的练习中,成为孩子眼中的光、父母身边的暖,让爱如流水,在代际间静静流淌。
附刘俊杰妈妈的佳作:
《教子有方》第二讲感悟
拿到《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这本书后,先通读了一遍。读第二遍时,肃然起敬,我告诉儿子,这本书我需要读三遍甚至更多遍才能真正读懂,真正接纳领会它的理念——孝道、勤俭、利他、感恩,我都做的有瑕疵,感觉这本书在把我重新塑造一遍,重新教导一次。
今天先来分享第二讲: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这一讲,我特别想从我的母亲写起,这也是第二讲中的小任务。
母亲是个特别勤劳的人,从我记事起,不是在棉花田里,就是在玉米田里。夏日大毒日头底下,大汗淋漓,父亲忙,所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母亲在里外操劳。
记得我上初四那年,周末帮母亲摘棉花,大片大片的雪白,在我眼里成了负担,没一会就倒在棉花垛上,看看云,闻闻风,惬意的睡去,一觉醒来,太阳落山了,而母亲已经不知在田垄里来来回回了多少次,但是一次也没有喊醒我。
她是爱我的,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以至于二十几岁的我连个饺子都不会包,直到现在,每次回老家,母亲连个碗都不肯让我刷,换下来的衣服都要抢着洗。很心疼她,她爱我胜过了爱自己。
上小学时,我可以不写作业,并且哪天晚上看电视太晚了,以至于第二天起不来,母亲也不会强迫我,会让同学帮我请假,请假理由是:还没睡醒。
现在想想,多么奇葩又大胆的理由。
得益于那些纵容的爱,小时候的我,任性又蛮横,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初中之后,缺少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度跟不上学习进度。
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到周六晚上,我都会在窗台点燃一根小蜡烛,一个人对着蜡烛唱歌,窗帘就在蜡烛旁边摇曳生姿,全家人都要入睡,却没人来阻止我,他们给了我足够的空间来表达我对周末到来的兴奋,那种感觉,至今难忘。
那些年吃过的黄桃罐头、山楂罐头,只要一有不舒服,母亲就会拉好窗帘,用被子把我抱在怀里,一勺又一勺地喂,哪怕我长得都快有她高了。
母亲还是个特别要强的人,邻居的花生都快收完了,而我家的还没有。于是,中午她可以带着饭一直干到天黑,晚上带着我去继续收花生,我的作用是坐在一旁给她壮胆。母亲说,我干的活入不了她的法眼,只待着看别捣乱就行了。典型的不鸡娃,鸡自己的类型。
母亲是爱我的,毋庸置疑,在近乎溺爱中,我却没长歪,有些庆幸吧。但是我在这种无私的爱里,越发自私,从来没有想过要为母亲做点什么,总以为她永远是那个超人,是无所不能的母亲。
现在的母亲和我一样,常常会自省,她常教导我,要教给孩子去劳动,鼓励孩子自己能干的要自己干,不要纵容孩子,惯子如杀子。
我想,母亲应该是看到了离开她以后的我,手忙脚乱地应付生活而有所感悟吧,也或许在她最需要关爱的时刻,我没有给到她关心,让日益苍老的她也对她的教育产生了质疑吧。
我对此深感愧疚,母亲给了我足够的爱,却从没有教给我如何去回馈这份爱,这份爱里有教育的缺憾。
现在的母亲,老了,再不复往日的斗志昂扬。春节回家,母亲照例给了儿子压岁钱,返程途中,儿子说,妈妈,我把姥姥给的压岁钱压在了炕席底下,舅舅给的压岁钱,我也分了一半给姥姥,单独放在了糖盒里,你记得告诉姥姥一声哦。
儿子的语气里带着些轻描淡写,而我看了看被塞得满满的后备箱,心里如海浪翻滚。
对孩子,我付出了足够多的爱,可是在孝道的示范上做的一塌糊涂,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母亲的爱、母亲的馈赠。
庆幸,孩子爸爸给儿子做了很好的示范,他是个从小就帮家里干活,并且一直都特别孝顺的人。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田里拔草,在家里给父母烧水做饭,一有空闲就擦桌子扫地,并且直到现在,都会每天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逢节都是他在提醒我,记得要给姥姥姥爷买礼物,我不会教给儿子的,爸爸起了模范作用。而我,要花很长时间去补上这一课。
我想好好抱抱我的母亲,好好用行动去爱她,买她爱喝的豆奶、爱吃的零食,每周打个电话问候母亲,回家也让母亲吃一顿我做的饭,帮她刷一次碗,给母亲洗一次衣服……用行动来告诉她,我很爱她,很爱她。
写到这,自己都觉得脸红,母亲对我也许是有期待的,而我却看不到,我会慢慢学着去做,就让《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把那些缺失的孝道、感恩、勤俭、利他,重新教给我一次吧,不然我实在没有底气去教育孩子……
2025年6月12日星期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