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梦想飞翔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9 16:56

手把手教你写《梦想飞翔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梦想飞翔》的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是关于梦想的力量、飞翔的象征意义,还是关于个人成长和追求的故事?
2. 概述故事情节:简要介绍《梦想飞翔》的基本情节,让读者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分析人物形象:在作文中,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4. 探讨主题思想: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梦想飞翔》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梦想的力量、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由等。
5. 结合自身经历:在作文中,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阅读《梦想飞翔》后的感悟,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6. 表达情感:在作文中,要充分表达自己对《梦想飞翔》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感慨。
7.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8. 语言表达: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注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9. 突出亮点:在作文中,要突出《梦想飞翔》的亮点,如独特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思想

观《飞行少年》有感

“在云端追逐阳光,也不怕雨大风狂,天空有一万种模样,青春用胆量奋力去闯……”一句句让人热血沸腾的歌词真挚吐露了一群励志少年的心声。

在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新冠病毒疫情的特殊长假,我观看了《飞行少年》这部励志青春剧。剧中讲述了一群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如何经过严苛选择和考验磨难,考入自己梦寐以求的飞行学院精锐班的艰辛历程。他们在出色完成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历经坎坷磨难,从一无所知到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及一名真正的空军!在这其中,他们经历了诸多考验和磨难,从刚开始的军训、野外生存、练习跳伞、潜水……一次次的魔鬼训练,一次次的考核考验,其中不论多艰辛,都不言弃。

这部剧让我发现了日常生活中总被我们轻视的美。这种美并非颜值之美,也不是物质之美,而是一种内在美,一种发自内心的美……

梦想之美

梦想,是我们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远大目标。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梦想,谁都盼望梦想的实现。《飞行少年》剧中,少男少女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开场剧中,于欣然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因与父母意见分歧,一度发生争执。她的爸爸妈妈希望她能继续坚持学习芭蕾舞,而于欣然坚决不同意,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经过与父母展开一系列辩论之后,最终爸爸妈妈同意了她的选择,并陪同欣然一块儿参加了飞行员选拔。我想,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是于欣然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感动了父母!是的,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人都盼望实现梦想。我们心中的梦想一但确定,就应该执著去追求,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

坚持之美

“坚持就是胜利!”,《飞行少年》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坚持之美”。同学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难免遇上挫折和磨难。从零基础到掌握方式方法和动作要领,同学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因为大家的认真努力以及大家拥有的一颗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心。刚开始,教官的严厉让大家都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在一次模拟训练中,程束阳和陈翔宇因跳伞错误落入一片偏僻的树林,并被抓了起来。也许他们不知道这是教官下的圈套,他们齐心协力逃出了房屋,逃出途中,两人遇到了狼群,他们不停地奔跑,他们要甩开狼群,逃生,等待救援……孔队长在剧中说:“人生的道路总会遇到困难”。没错,人生路漫漫,每个人在追逐梦想漫步人生路途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难免要走过遍地荆棘的沼泽地,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要努力坚持,“杀出一条血路”,我们都会获得成功!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没有放弃就可以成功”。请相信,放弃很简单,但是坚持一定会更酷!

友谊之美

友谊,人们或多或少都可以拥有。《飞行少年》这部励志青春剧,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美好和难能可贵。在于欣然生病的时候,程束阳为了帮助她隐瞒病情以便可以完成训练,不惜让自己感冒,然后如愿以偿帮助她拿到药;在于欣然生大病时,一度的心情低落,不停地发高烧头疼,队员们为了哄她开心,那是想尽一切办法逗她开心,一下课立马跑来看望、安慰于欣然,直至她康复。剧中,同学们信守“我们是一个团体,谁都不可以落下!”,建立了美好的友谊,日常生活中,我们人人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守护友谊的美好!

《飞行少年》这部剧,青春励志,让人热血沸腾。这部剧,让我深切感受得到了梦想之美、坚持之美,还有友谊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守护心中那种种美!

冲破束缚,自由翱翔一一聆听毕飞宇讲座有感

当我们踌躇满志,信心百倍,向着目标努力攀登,面对坎坷和荆棘时,抑或在前行的路上徬徨、迷茫、焦灼、缓步难行,处于瓶颈期,朝夕期待突破时,我们内心多么希望有一座灯塔似的光芒指引,多么希望吮吸一瓶瓶琼浆玉液般而赋能,多么希望有一束束阳光,驱散层层迷雾,心明眼亮向前方。

天遂人愿,想有就有,说到就到。在南大创意写作研修营.泰州“坡子街”作家班上,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以他的高瞻远瞩,以他创作积累日久、真知灼见的肺腑之言,以他非常熨贴、无比生动的比喻,既振聋发聩,又意味深长地谆谆告诫每一个学员:如果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作者,就要冲破“故乡文学”这个温暖的“茧房”,因为它配不上文学的自由,配不上文学狂放的想象。

毕主席的讲授,语精意深,彰显辩证思维,蕴含哲理,直击心扉,指明方向。这是个先果后因的因果复句,在果之部分,又是一个假设复句,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反复诵之,深刻思之,眼前一亮,心中激荡。故乡虽熟,地域太小,远处的风景何能欣赏?“茧房”虽暖,井观其里,束缚身躯,怎能自由飞翔?温室娇苗,人生的风雨焉能承受?聆听之,思索之,思想的野马立即驰骋在文学的天地间。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能誉为诗仙,与他立于诗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关系密切。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诗篇万口传,百读不厌,也是因为他的诗篇能雄于群诗之上。哪一个名诗人,没有超越他人之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它们在中华文明熠熠生辉的文学长河中,一直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烛照文学的天空,点亮读者的心灵,奔腾不息。

我们在惊叹于伟大诗人和作家们的优秀作品时,应该想到了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创作能力超群,下笔如有神;其次,应该想到什么呢?应该想到他们能写出传世之作,与他们的经历、阅历,更与他们人生际遇的大起大落有关,即与他们走过的千山万水,接触过各种不同的人,遇到过很多刻骨铭心的事,身处过逆境和顺境,看到过许多不同的风景,也密切相关。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一生只局促于故乡一隅,对熟悉的人和事,并沾沾自喜于信手拈来,那么他的目光肯定“近视”,视野偏僻,甚至以浅为深。短视和狭窄,浅薄和粗糙,就会像道道绳索,紧紧地缠绕着他,束缚着他,“飞不远,跳不高”,一句话,如果只囿于一时一地,缺少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没有经历复杂的人生、甚至于血与火的历练,是很难写出传世大作的。

我们时常想起一句谚语,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读固然重要,但亲身参加社会实践,跟各种人交往,更为关键。一个作家,既要读万卷书,储存知识,而灵活、精准送用知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行万里路,才能扩大眼界,在实践中,在行走里,去印证知识,校正观点,把“死水”变为活水。想到此,毕主席语重心长的真情教诲,又在耳畔一遍遍地回响。深深思之,如闪电划破长空,使我们看清了前方的路;亦如重锤击打着我们的心灵,砸碎了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驱除了我们沉醉在故乡文学天地里而不能自拔的阴霾。

对“故乡文学”的理解,我不揣孤陋,谈些浅悟。“故乡文学”,指只看到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只望到家乡的人和事,阅历也只是抬头就看见的“一亩三分地”,听到的是时代车轮远去的轻轻余响。故乡之小,尺幅之间。而万物繁杂,缺少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尤其对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革的巨涛,只能窥视一朵朵小小的浪花,没有经历在人事尔虞我诈的斗争中饱受委屈、惨遭打击的煎熬,没能在世事的纷争中体验世道之艰,人心不古,因而步履难迈,写出的作品必是轻浮的,根底不深,厚度广度不够。唯有蹚过家乡的一条条小河,翻过一座座小丘,走到辽阔的草原,无边的森林,广袤的沙漠,登上想象中的喜玛拉雅山,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搏击风浪,才能千锤百炼,淬炼意志,擦亮双眼,看到新天地,欣赏到险峰处的无限风光;人性的美好和丑陋看清了,社会的尘埃、巨石、滔滔不绝的河流,巍峨的高山都领略了;世间的公平、正义,龌龊、阴谋,善良、爱心,都感受了,思想的光芒才越来越闪烁,看问题才能抓住实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抛浮求实,弃狭隘而辽阔,手中的笔才沉重而灵动,一字一句才有分量,虽时间流淌,书中的光华才不会褪色。

李白能写出千古名诗,有很多因素,唐朝当年的繁盛,开发包容的环境,自身的博学创新,性格豪放等,但人们都认为,李白如果不被逐出宫廷,贬出长安,浪迹天涯,交往甚丰,他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浪漫天成,狂飙式想象的诗篇的。同样,杜甫、白居易等等,哪一个不是如此。苏轼一生被贬甚多,每贬一处都创作了闪光诗句,令人深思。如果他不被贬岭南,日淡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留恋诗句,怎么写得出?大师们都冲破了“故乡文学”的蕃篱,走出了小圈子,小地域,走向了新天地。

毕主席把“故乡文学”,比喻成温暖的“茧房”,非常恰切,令人警醒。这个“茧房”暖意融融,温室效应麻痹了人的神经,进取心小了,要求降低了,这个遮蔽所,安逸、舒适,不想经风雨,见世面,不思进取,惰性长生,恶劣的环境怕了,不想接受更大的考验和挑战,只想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自我保护,那么,这个“茧房”,肯定会可怕地成了隔离外界、保持现状的避风港。回到文学创作上,不想参加改开的伟大实践,不投身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只能是坐井观天,处处受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循规蹈矩,几乎没有鲜活、灵动的气息,没有大胆、疯狂的想象,作品怎可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当代人都看不下去,何贪传世?

文学需要大胆丰富的想象,更需要创新,这就必须走出书斋,放眼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登高望远。如果总蜷缩在小小的“茧房”里,自娱自乐,总在小水沟里“捉鱼”,哪有能掀起巨浪的大鱼收获?“盲人摸象”的片面,定会留下笑柄。这样,不仅不能破茧成蝶,反而会作茧自缚。必须突破束缚,冲出“茧房”,风狂雨骤,骄阳酷暑,大雪纷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经受自然和人生的摔打。奥斯特洛夫斯基,要不是经历了恶劣环境的考验,参加筑路苦战,怎能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励志大作;吴敬梓如果不是科举失意,看透了政治黑暗,社会腐朽,世态炎凉,《儒林外史》不可能问世;曲波倘不参加剿匪,指挥剿匪,《林海雪原》这篇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小说,不可能称颂至今。也许有人说,莫言也写了家乡的红高粱,写了家乡艰巨年代的困窘,这是不是家乡温暖的“茧房”呢?问得好,答案是:决不是!莫言是有不少作品写的家乡,但这是在他“飞出”家乡,在经历了无数历练和考验后,以崭新的视角,宏大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家乡,分析家乡,准确地判断家乡,早已今非昔比,因而在破茧成蝶的涅槃中,他手握如椽的大笔,从而完成了一部部大作的。

伟人毛泽东,一生经历波澜壮阔,著作等身,这与他终生学习,一生实践,息息相关。《沁园春.长沙》是参加革命后,回忆、联想所作,《西江月.井冈山》是亲身参加、指挥黄洋界保卫战之后的大作,《七律.长征》是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的深情回顾,《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带领红军奔赴抗战前线,渡过黄河,东征途中,看到雪后初晴,红装素裹之美景后,又一震古烁今的磅礴之作,可说呼啸而来,国共两党都认真学习的《论持久战》,对鼓舞全民抗战,指导抗战,功勋卓著,永不磨灭,太多了!如果毛主席不投身革命事业,不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不丰硕,仍在故乡一地,这么多鼓舞人心,使人激情澎湃,万古流芳的诗篇,怎能问世,从而让我们世代学习?

我们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故乡,都有经历有限,消息闭塞,视野狭窄的过往,唯有跃出“故乡文学”的小圈子,不贪恋温暖、安逸,不津津乐道于坐井观天的一孔之见,勇敢而坚韧地冲破暗淡无光、空间逼仄的“茧房”,才能走向“深蓝”,才能在无风也起三尺浪的大海上扬帆远航,到达理想文学的彼岸。把望远镜聚焦到里下河的作者,我们绝不能只看到里下河的波光粼粼,小小涟漪,朵朵浪花,而要看到一泻千里,波涛汹涌,潮平两岸阔的滔滔长江,更要看到九曲十八弯,痴心不改,破折前行,奔腾到海不复活的咆哮黄河。从故乡走向全国和世界,冲破“故乡文学”的温暖“茧房”,成就自己的一部部作品。

李树楚

校对 陶善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