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大学校长讲话稿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0 11:00

大学校长讲话稿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校长讲话稿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和目的": - 确定讲话稿的主题,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园文化建设、学术交流等。 - 明确讲话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传达政策、总结工作还是展望未来。
2. "了解听众": - 考虑听众的身份,如新生、毕业生、教职工等,以及他们的需求和期待。 - 根据听众的特点调整讲话内容和语言风格。
3. "内容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讲话背景,引起听众兴趣。 - 主体:围绕主题展开,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回顾过去:总结学校近年来的成就和经验。 - 分析现状:指出学校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展望未来: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 激励学生:对学生提出期望和要求,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 结尾:总结讲话要点,提出号召或祝福。
4. "语言表达": - 使用正式、庄重的语言,体现校长的身份和讲话的严肃性。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确保语言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 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讲话内容易于理解。
5. "情感表达": - 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对学校的自豪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深圳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举行!校长毛军发致辞: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6月20日,在深圳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上,深大校长毛军发发表了题为《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致辞,为毕业生们送上了一份充满温情与期望的毕业礼物。

在毛军发的致辞中,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熟悉的“热梗”,例如:自嘲唱歌“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大火出圈的Labubu,单依纯爆改的“如何呢,又能怎”……毛军发表示,希望深大毕业生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有情调的人、有情趣的人。“母校深圳大学一定会在大势下担大义、变局里求变革、潮流中奔一流,踔厉奋发,接力拼搏,为同学们的启程加油、行程增光、前程添彩!”

以下是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致辞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六月的荔园,凤凰木披上盛装。长亭折柳之际,你们的手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都已熟悉的旋律。离别的歌声传遍时光广场,要分离,我的眼泪就要掉下去,你们呢,是不是也泪眼婆娑,恨不得把文山湖、洗星湾都倒进泪囊?

同学们,几天前的毕业歌会上,我在郎昆老师、何沐阳老师两位艺术家的带飞下,为你们献上了一首《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好像网上最多的评论是:“毛校长唱歌没有技巧全是感情。”这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为能在毕业季为同学们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而感到欣慰!因为“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们一定会离去”,所以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重复着那首歌,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深大,will you still love SZU tomorrow?

人世间总有那么多美妙而又甜蜜的明知故问,你们与深大之间这份举世独有、金风玉露的情缘,注定是一场两情相悦、天长地久的双向奔赴!在这个双方认证的重要时刻,无论你们明天是否依然爱深大,母校首先要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祝福,祝贺你们毕业,祝福你们快乐!

以往的毕业典礼,都是学校向同学们提希望,今天我想改变一下,我们可以互提希望,互诉衷肠,而且先请你们对母校提希望。当然,在今天的典礼上,只能由我向你们描绘一下明天的深大,请你们看看明天的深大是不是你们希望的深大,是不是值得依然热爱。对于深大而言,指标多么亮眼,排名多么靠前,只是办学过程的外在表征,归根结底,得到你们的拥护与热爱,让你们一想起母校,就感到骄傲和温暖,才是深大锲而不舍、接力奋斗的内核动力。

首先,深大要在大势下担大义。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你们的母校深圳大学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这样一个特殊时代,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这样一座特殊的城市,几乎全程参与和见证了深圳的伟大创业和伟大奇迹,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大是深圳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将继续努力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根据地,挺膺担当“为特区培养人才,为中国高教探路”的初心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双区”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同学们,明天的深大若能这样担当大义,你们爱不爱?

第二,深大要在变局里求变革。深大生于变局、兴于变革,改革创新是我们这所大学与生俱来的基因禀赋。建校42年来,深大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许多第一,兑现了我们对特区的庄严承诺。当世界迈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这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唯有识变、应变、求变,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方可在这风起云涌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坐标。近年来,学校实施“1+4+X”工程,推出人才引育“百人计划”,新建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办IEEE荣誉班等五大院士班,创建中法南特金融科技学院、东京学院、香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为第一个在香港兴办本科教育的内地高校,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同学们,明天的深大若能这样变革创新,你们爱不爱?

第三,深大要在潮流中奔一流。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象征,双区建设的枢纽,迫切需要一流大学。深圳大学是以深圳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是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学生数量占据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有责任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深大建设世界一流,是对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及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成就的充分肯定,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是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对地方高校如何进行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的积极探索,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同学们,明天的深大若能这样勇奔一流,你们爱不爱?

同学们,母校深圳大学一定会在大势下担大义、变局里求变革、潮流中奔一流,踔厉奋发,接力拼搏,为同学们的启程加油、行程增光、前程添彩!

下面我也对你们提三点希望。

希望你们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情怀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度。尤其当你攀登到一定的人生高度,往往情怀有多高尚,事业的平台就有多博大,人生的平台就有多宽广。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满足时无聊,未竟时痛苦,人生无非在痛苦和无聊间钟摆。这种论调时刻提醒我们要处理好奉行享乐原则的本我、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和追求完美原则的超我之间的关系,道家讲明心见性、不役于物,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佛家讲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儒家一言以蔽之:家国天下。如果我们甘于让自由的生命困顿于底层欲望,丧失人作为万物尺度的价值追寻,把手段当成目的,不问初心、不计他人、不诉家国,一句话,不讲情怀,那还真不如风化成一座躺平的雕塑,自顾存在,人畜无害。

希望你们做一个有情调的人。情调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衣着素以为绚,食近餐霞饮露,住闻雅室兰香,行如临风玉树;喜而生情,怒而生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有情调的人一般都个性鲜明,追求独立思考。孔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要敢于对所谓甚嚣尘上、天经地义之下隐藏的逻辑陷阱、常识恐慌、底线危机发出清亮的诘问,如礁石不为巨浪所动,有时势单力孤,仍然倾尽全力,守卫理性,自成灯塔。

希望你们做一个有情趣的人。情趣是一种品位、一种态度。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当国产潮玩Labubu风靡全球,泡泡玛特市值冲上3000多亿高位,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你们这代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决心和魄力。“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玩物未必丧志,玩物亦可养心。面对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面对焦灼生活中的内卷日常,我们需要一份趣味,作为自我确认、对抗异化的精神盾牌,需要实现一种情绪价值,在工具理性中守护生活诗性。惟其如此,人才是人,有趣的人。

同学们,母校希望你们有情怀,有情调,有情趣,能够给社会带来美好、给家人带来幸福、给朋友带来欢乐。基于此,学校今年为大家准备的毕业礼物是一把露营椅,风尘仆仆中的一席之地。你们大概又要偷笑这“既要又要”的老父亲心态,“如何呢?又能怎?”本人代表学校不作辩解,就是既要你们在人生的旷野中奋力探索,又要你们在生活的别处张弛有度。在“卷赢”与“躺平”之间,永远有一件深大神器与你不离不弃,它就是这把让你们“敢坐敢为”的露营椅。敢为得有情怀,敢坐是一种情趣,敢坐又敢为说明很有情调。

同学们,此去山高水长,此去沧溟万里,请允许我用深大一位老师刚刚创作的新歌为你们一壮行色:“我将穿过风穿过云向长空借一翼,灿然飞向鹏程万里。我将越过山越过海到达光明境地,为大时代刻写新传奇!”请记住,璀璨的星辰永远诞生于动荡的星云!

同学们,深大的故事,有一首爱的主题歌。我知道你们最后的选择,那应该是明天依然爱深大。我相信你们也一定知道母校的选择,那当然是明天依然爱你们。我深深知道,母校和你们会爱得更加浓烈、更加深沉,会真正彼此拥有,相互牵挂。若如此,即使离别,也不会有太多难过。

同学们,荔园里的旋律,会一直重复着那首歌, we will love each other forever!

文|记者 沈婷婷

图|学校供图

自立自强,旦复旦新!校长金力在建校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来了

今天(5月27日),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发表讲话《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寄语全体复旦人。



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

——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 金力

2025年5月27日


今天,我们共聚复旦园,为这座巍巍学府庆贺双甲子华诞。刚才,我们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总书记高度肯定复旦人与时代同步伐,在两个甲子的风雨兼程中,形成了光荣爱国传统和优良校风,为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党和国家对复旦的充分肯定和关怀勉励,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站在新的起点上,全体复旦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子”寓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轮回,常常被视为创新和升华的象征。


回望第一个甲子,饱经沧桑的中国经历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旦复旦兮、如日东升,复旦从一所民间集资的江南学府,逐渐成长为我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


回顾第二个甲子,充满活力的中国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旦复旦夕、蒸蒸日上,复旦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展望第三个甲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如期建成并向着更高水平前进,这是影响世界文明史的伟大征程。旦复旦兮、日新月异,复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理应在这一伟大征途中作出更重大的贡献。


历史、现实、未来在此时此刻交织共融,映射出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复旦。复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创新是复旦最鲜明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也是复旦与生俱来的基因。复旦是中国人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这一爱国创举寄托着自立自强、复兴中华的宏大理想;创校先贤以“复旦”二字为学校命名,蕴含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步气象;复旦地处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奋斗之城,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赋予我们持续创新的信心和底气。两个甲子星移斗转、人间沧桑,复旦创新的步履始终不曾停歇、始终坚定向前。


整整100年前,我们的校歌正式诞生。铿锵有力的节奏、优美高昂的旋律,表达了一代代复旦人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的壮志情怀。特别是意蕴深刻的歌词,为我们理解复旦的创新基因,提供了生动注解。这里引用三句。


第一句,“先忧后乐交相勉”。复旦人始终把爱国作为创新的坚定志向,把创新作为爱国的表达方式。120年来,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串起复旦办学立校的主线。马相伯老校长毁家兴学、冲破“政罗教网”的羁绊,为的是中国人办自己的学校、中国人教自己的学生。陈望道首译宣言、复旦师生敲响“五四”上海第一钟、抗战西迁弦歌不辍,为的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点亮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火种。从“向科学进军”到“四个面向”,从开创“复旦学派”到服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从防治血吸虫病到抗击非典新冠,从南下服务团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每个时期都有复旦人为国创新的身影。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这是复旦人创新的大公、大义、大我。


第二句,“震欧铄美声名满”。谢希德老校长说,我们应当“站在迎战的前列”。站在迎战前列,代表了复旦人创新的卓越取向:持续创新,向着无人区不断突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复旦源的科技成果馆,入口处排列着复旦人120项引领世界的创造性工作,出口处还有120个未解的科技和医学问题等待我们继续创新;在毗邻的校史馆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等许多传世之作,静静诉说着人文社科笃志笃学的学脉薪火。从创校先贤立下“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大学”的夙愿,到新中国建立后“办好中国式社会主义大学”、新世纪迈向世界一流行列的“三步走”战略,再到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新“三步走”战略,复旦的创新始终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挑最重的担子、做最坚决持久的攀登,直至屹立世界之巅。


第三句,“师生一德精神贯”。120年来,复旦为国家培养了近50万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是学校最大的贡献,也是最为自豪的成绩。日月光华,烂然星陈。苏步青星、谈家桢星、谷超豪星等闪耀星空,中国核能之父、中国半导体之母、中国锂离子电池之父、中国爱迪生等开创奠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继往开来。复旦园这片创新沃土里,大师云集、成风化人。“团结、服务、牺牲”“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正谊明道”的训言,复旦人卓越而有趣的特质,孕育了求创求新、敢创敢新、能创能新的文化。师生一德、上下同心,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120年前,复旦成立时,只有8间讲堂,160多名学生、数十名教师。120年后,我们可以告慰前辈先贤:复旦已经有四个校区屹立沪滨、5.5万多名学生、1万多名教职工,综合实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正站在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最前列,自信昂扬地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强国建设,复旦何为?这个问题已经回荡在复旦星空百廿之久,亟需我们交出新的时代答卷。复旦第三个甲子的头十年,从120周年迈向130周年,恰好与建成教育强国的时间表高度契合,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主要大国都把创新作为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大学在全球科技发展和国家创新格局中的角色更加关键、作用也更加重要。我们对建校120周年最好的庆祝,就是紧紧抓住未来十年,实现向创新型大学的关键一跃,迈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何为“创新型大学”?我们认为:


第一,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我们清晰看到,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滞后的课堂传授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创新型大学就要打破这种“被定义的人生”“被设计的未来”,培养多潜质、高潜能的“干细胞式”人才。打通学段、学科、专业的立交桥,学生可以按照个性志趣和发展需求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习得和养成终身学习、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最终要回归“人的主体性”——为人的创造性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这样的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第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创新链中,高校的传统任务是在“从0到1”阶段发挥基础研究功能。大学的理想体现在,我们勇于承担原始创新的高风险,这一点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不可逆转地重新定义创新,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面对科学技术裂变式发展、创新曲线指数级攀升,研究型大学已经站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线,直接参与“从0到10”创新全过程。我们的使命,不能仅限于成果发表或为企业机构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而是要在战略领域帮助国家地方和产业行业根本性地解决一片或一类问题,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和创新驱动能力。


第三,不断突破边界、重塑自我。各种有形无形的边界是创新最大的阻碍和挑战。对边界的突破越大,创新价值也越大。创新型大学应该没有“围墙”,更像一块磁铁,把创新资源和要素聚集到一起,打破政府、高校、社会的有形边界,组成并蓄共生的创新共同体。更需要打破的是高校内部的无形边界,包括传统的知识边界、学科边界、院系边界、机构边界以及人的观念边界。唯一的途径就是改革,而且是非膨胀式的存量改革。当前,复旦正在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希望用5到10年时间,加快各类创新要素的跨界、破界,系统重塑办学模式和办学形态。


第四,站在开放引领最前沿。创新要以自主为根基、坚持“学术独立”,但一定是开放交流的结果。复旦是中国的复旦,也是世界的复旦。关起门来搞创新,搞不出真正的创新。创新型大学既要支撑当下,更要引领未来。这种引领,不仅是科技引领,还有思想引领。复旦将始终致力于做好两件事:一是扎根本土,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二是融通中外,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进而实现对真理的接力和超越,丰富“人类知识的总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定义坐标、开辟新域,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大学,是守正之上的创新,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老根常新、新芽常青;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也是有组织的创新,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必定举全校之力、全力以赴。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95年前复旦创立1/4个世纪的时候,李登辉老校长在《成功的意义》一文中写道:在许多所谓的成功当中,只有一种成功,真有他的价值。这就是以牺牲、博爱换得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才能万世不朽,可与日月争光。肆力于大众的成功,忘却小我、致力大我,才能受万流景仰、百世师宗。


回望来路,复旦所做之事、所创之新、所图之强,都是为了这一种成功,这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人类进步。


展望新程,复旦还要为这一种成功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向前,向前,向前进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我们坚信,复旦一定能够成功!我们坚信,十年后,当建校130周年时,我们将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摄影|成 钊

责编|章佩林

编辑|马铭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