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静静的顿河 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0 17:12

3招搞定《静静的顿河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主题思想:首先要明确《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即描绘顿河地区俄罗斯农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他们在沙皇俄国、十月革命和内战时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在作文中,要抓住这一主题,阐述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作品内容:在作文中,要详细描述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场景描写等,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作品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3. 表达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如对人物性格、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的评价等。同时,要注重观点的独到性,避免人云亦云。
4. 注意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
a.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出版时间、主题等。
b. 主体部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评价人物形象。
- 情节安排:描述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分析情节之间的关联,以及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 主题思想: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
-

伟大史诗的深刻内涵——《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刘行舟 北京语言大学

“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完美,心灵变得更纯洁,也期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顿河河畔哥萨克人生活的长篇巨著,作家用平实朴素的文字叙说了哥萨克人在残酷战争中的奋力挣扎:本该平和宁静的村庄日渐凋敝,农田无人照管,就连仓房上的铁公鸡也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以格里高利为代表的哥萨克年轻一代加入红军,走上战场与白军战斗,经历第一次挥刀杀敌的思想斗争。肖洛霍夫凭借自身在顿河河畔的生活经历,构建出哥萨克人“既为农又为兵”的双重身份。当这些看似矛盾的要素反复出现在小说中时,它们已经成为一幅粗犷画卷中的点缀色。繁星、麦浪、蓝天和草原,读者在肖洛霍夫对于顿河河畔壮美自然风光的描绘中所读到的,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身上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一群身陷时代夹缝苦苦挣扎求生的人们的命运。

史诗化的战争文学有着恢宏的外在,也有着深刻的内核,顿河河畔哥萨克人的命运在数个世纪的沉沉浮浮,不仅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也是作家故土情怀的浓缩。只有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才能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这是一本史诗级别的悲剧,书中没有时势造英雄,有的只是平凡普通人在面对无法阻挡的战争中迷茫无助,只想保全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土地的底层人民。但是啊,这就是战争,”它裹挟我们,让我们变得凶残,变成杀手,变成我们眼中的恶魔”。

顿河的哥沙克大部分的人都是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庄稼人,他们只是想过着春种秋收的日子,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他们热爱的土地。格里高利的父亲,潘泰莱,在儿孙绕膝的年纪,即使腿瘸了,还被迫参军,最终惨死在撤退途中,客死他乡。

“我们已经变成凶险的野兽,不是在战斗,而是在保卫自己免遭毁灭。”战争使原本是同根生的哥萨克分成两大阵营,互相残杀,使原本的好朋友变成仇敌。格里高利的哥哥,彼德罗,在战场上被作为红军的同乡科舍沃伊杀死,彼得罗的妻子达利亚枪杀了亲家公伊万,科舍沃伊取了格里高利的妹妹,但科舍沃伊无法原谅格里高利杀害自己众多战友,注定无法和平共处。

战争毁了男人,男人毁了女人。我一直都很反感格里高利对待婚姻的态度,他是哥沙克的代名词,热情勇敢,但又偏见固执。他放肆追求性感迷人的有妇之夫阿克西妮娅,在遭到父亲的反对后,和家境优渥的娜塔莉亚结婚,但是婚后却还和阿克西妮娅纠缠,甚至抛下一切和情人私奔,并生下一女,发现情人和雇主的儿子纠缠,分手后,回归家庭,和妻子育有一双儿女。但是后来有去找情人,并在战斗中将情人接到自己身边,在撤退时,将妻儿抛下,呆着情人撤退,在妻子死后,又将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妹妹,带着情人一起逃亡,直到情人途中中弹身亡,才回到家中,发现女儿已死。

阿克西妮娅,是个敢作敢当的女性,出嫁前被自己父亲侵犯,婚后被自己丈夫家暴,在他渴望爱情的时候,格里高利放肆追求,她抛下一切跟了格里高利。格里高利结婚了,她被抛弃,后来格里高利回来找她,她又不顾一切跟他私奔,并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女儿死了,格里高利回到原本的家庭,他打仗回来的丈夫司捷潘将她接回家。原本一切回归正常了。但是暴乱开始了,在打仗过程中,格里高利又来找阿克西妮娅,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跟他走,在撤退途中,格里高利的一句话,她又放下一切跟他走,在路上害了伤寒,命悬一线的时候,格里高利只能放下她,她病好之后,自己回到村子。格里高利的妻子娜塔莉亚死后,她经常跟她的孩子们玩,即使遭到格里高利母亲的怨怼。格里高利加入红军,回来之后,因为身份的特殊,开始逃亡,又要带上阿克西妮娅,她还是跟他走了,直到自己中枪身亡,才结束了和格里高利纠缠的一生,到最后一刻都在爱格里高利。阿克西妮娅和格里高利的爱情贯穿全文,他们都疯狂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也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娜塔莉亚,是个悲剧色彩很浓的人,她善良勤劳,内向矜持,敢爱敢恨。她对格里高利一见钟情,非他不嫁,她如愿嫁给格里高利,也开始了失去灰暗的婚姻生活。丈夫在结婚不久就和情人私奔,她受不了,自杀,娜塔莉亚自杀的场面不亚于哥沙克处死本丘克一行人给人深刻的映像,让人无法呼吸,痛心不已。被救活之后,当我们都认为娜塔莉亚应该要重启人生,但是她还是回到丈夫家中,一直等待丈夫的归来,丈夫归来之后虽育有一双儿女,但是还是得不到丈夫的爱情,丈夫的不断背叛,她都选择隐忍克制,不愿意去戳破,当证实丈夫屡次的不轨行为之后,果断拿掉肚子里的孩子,也因此丧命。娜塔莉亚在死的时候还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特别是他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吻丈夫,告诉他,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这真的很让人痛心,也是作为一个妻子的悲哀,明明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却还要去乞求怜爱。

书中有一句话“我很年轻,我才二十岁。我对生命的认知唯有绝望、死亡”。格里高利因为对知识的缺乏,他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打仗,这也是他一直很痛苦的原因,随泼逐流,在白军这里指挥着一个师的人对抗红军,起暴动,反对苏维埃政权,后来又投入红军,对抗白军,他这样尴尬的身份注定是无法过着平常的生活的,他不得不一次次离开故土,逃亡。就像他在阿克西妮娅和娜塔莉亚之间摇摆一样,最终的结果只能都失去,最后剩下自己一个人。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劳动人民的质朴。当哥萨克押运俘虏经过村子时,遭到村民的殴打,一个小孩哭着说,为什么要打他们呀,他们也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一直在流血啊;大娘将一个装疯的红军俘虏带回家救助,并让他回去找自己的队伍;格里高利的母亲看到杀了自己大儿子的科舍沃伊在发病,还是忍不住关心,劳动人民是那样的善良勇敢,淳朴。他们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土地,在撤退时,大家都恨不得把房子都搬走,所以一场场撤退途中都看到一具具老人的尸体和他们身边的一大堆家当,这些就是他们要保护的一切,可是战争毁掉了所有。

静静的顿河,书中有很多很多次对顿河的描写,从春天到冬天,从草原到高山,从露珠到洪流,从白云到蓝天,从清晨到日暮,永远是那么静谧美好,温暖柔和。顿河流着的是顿河两岸劳动人民的鲜血,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又见证着他们的绝望。是永远也不能割舍的,是他们要拼尽全力要保全的。顿河依旧平静,他记录着过去,见证着现在,也将拥抱未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