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0 1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水浒传》中李逵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主题明确":首先确定你的作文主题,围绕李逵这一人物展开,可以是对其性格、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感悟。
2.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具体描述李逵在《水浒传》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如梁山泊的加入、斗虎、打祝家庄等,以此为基础进行评论和分析。
3. "结构清晰": - "开头":简要介绍《水浒传》和李逵,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详细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这些特点在故事中的体现。 - "结尾":总结你的观点,可以是对李逵的评价,或是从李逵身上得到的启示。
4. "人物分析": - "性格特点":分析李逵的忠义、豪爽、鲁莽、冲动等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他的行为和命运的影响。 - "行为动机":探讨李逵行为背后的动机,如对正义的追求、对弱者的同情等。
5. "观点独特":在分析李逵的同时,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6. "语言表达": - "准确":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李逵的行为和性格。 - "
李逵是《水浒传》里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施耐庵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李逵,给人形成了一种感觉:李逵是一个非常勇猛,直率,可爱,并且爱憎分明的英雄好汉。
当我们读完《水浒传》以后,仔细品味却发现李逵并没有那么可爱,他不但不直率,而且是一个非常狡猾,非常残暴的人。
一,李逵的狡猾非常隐蔽。
李逵本来是一个杀人犯,后来逃到了江州,被江州的两院押牢节级戴宗收留,让他做了一个小牢子,相当现在的一个普通狱警。
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了江州,到了江州以后和戴宗成了很好的朋友。戴宗把李逵介绍给了宋江认识,李逵虽然表面鲁莽,但实际上很细心,他发现宋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所以就对宋江特别尊敬。
李逵发现自己的监狱长戴宗竟然对一个犯人这样看重,并且宋江出手非常大方,在牢城里上上下下都打点了一遍,一般人那会有这么财大气粗。
李逵基本上确定了宋江肯定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他平时性格非常暴躁,但见到宋江时就立刻会变成一只可爱的“大黑牛”。
赌博的时候,李逵把银子输完了,立刻急眼了,并且大打出手,把自己输了的银子又抢了回来,因为这银子是宋公明哥哥给的。
刚好戴宗陪宋江来到赌场找李逵,不但替李逵把赌债还了,还请李逵去酒楼上喝酒,这时候李逵的表情是:用手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给人一种很可爱的感觉。
当宋江说想吃新鲜的鱼时,李逵立刻自告奋勇去弄几尾鲜鱼过来。结果鱼老大张顺没来,其他人不敢卖鱼。
最后李逵不但把卖鱼的那群人痛打一顿,就连赶来的鱼老大张顺也狠狠揍了一顿。李逵为了让自己的宋哥哥吃到新鲜的鱼,竟然撵到水里去打张顺,结果又被张顺反揍一顿。
宋江酒醉以后在酒店的墙上题了反诗,结果被黄文炳发现了,虽然说这个人有着升官的私心,但也算是吃谁的饭给谁干活,比那些吃里扒外的人强多了。
宋江被抓走以后,梁山好汉和江州的好汉们一起劫了法场,李逵冲在最前面,背着宋江先走。其实我们发现李逵非常细心,他时时刻刻做着让宋江很感动的事情。
当二十九位好汉聚集在白龙庙时,顺便把黄文炳也抓了过去,其他人都不愿意杀黄文炳,因为大家都知道杀了朝廷的官吏那是会灭三族的。
但宋江一定要杀了黄文炳解恨,其他人都不愿动手时,李逵跳出来一刀捅死了黄文炳,这件事情让宋江又是特别感动。
当宋江告诉江州的好汉们:谁愿意跟我宋江一起上梁山,愿意去的就一块去了,不愿意去的也不勉强。
李逵又一次跳了出来,大喊着:都去,都去,谁不去我砍了谁!在李逵的大板斧下,那个敢说不去啊。
这个时候,李逵又把宋江给感动了一次,让宋江明白,这个人必须重用。
到了梁山以后,李逵成了宋江最忠实的亲信,不管李逵犯多大错误,那也没啥事情。
李逵赤膊上阵时,宋江还专门为李逵配了两个“专职保镖”项充和李衮,这样李逵很少会受伤,不然怎么能活到灭方腊以后呢。
并且李逵按照宋江的指示表演双簧戏给梁山上其他好汉看,宋江经常会大怒:把这黑厮给我拉出去砍了!
但表演了许多次,也没见真正砍过李逵一次。
从这些情节我们发现:李逵其实是非常狡猾的一个人,从认识宋江,到保护宋江,并且做宋江想做的事情,每次都能做的恰到好处,把自己对宋江的忠诚表现的很充分。
按照李逵平时的性格,在劫法场时应该早就轮着大板斧砍人了,但他这次不砍人了,先是跑过去背宋江。
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李逵非常能掌握领导的心思,也很好地把自己对领导的热爱表达出来。
并且李逵的狡猾还非常隐蔽,总是用自己的粗犷和可爱把自己那颗狡猾的心隐藏的很深。
二,李逵的残暴让人非常气愤。
梁山上凶残的人非常多,因为这些英雄好汉们许多都是杀人越货,蛮横无理的人。
但最残忍,野蛮的莫过于李逵,王英这两个人。虽然本事不大,但心狠手辣,无恶不作。
我们发现李逵有一个特点,他杀人最多,并且都是杀的小兵,或者弱势群体,因为厉害的他打不过。
为了拉朱仝上梁山,吴用想了个坏点子:把朱仝每天领着玩的那个四岁小衙内给杀了,朱仝就会走投无路,然后不得不上梁山。
关键是谁去杀这个很无辜的四岁小孩呢,宋江说:李逵去吧!李逵立刻就出动了,一斧子砍死了一个四岁小孩,李逵真是威风啊,或许这种人就是个冷血动物,还没有进化成功。
梁山好汉们攻打祝家庄时,活捉了扈三娘,后来来又俘虏了她的哥哥扈成。这个时候,李逵却跑到扈家庄杀了扈三娘的一家老小四十多人。
并且李逵一看见被俘虏了的扈成,立刻一板斧砍死了他。从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特点:李逵杀的最多的就是老弱病残,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四岁小孩。
宋江让戴宗领着李逵去请公孙胜回来攻打高唐州,但罗真人不让公孙胜去。李逵就提着两个大板斧偷偷地去砍罗真人,准备把这个老头砍死,再逼公孙胜去梁山。
不过这个罗真人也有点水货,不想让公孙胜去就不让去算了,坚决点吧。结果被一个残暴的黑李逵给吓着了,就让公孙胜又去了梁山。
从这些情景我们可以看出,李逵是非常残暴的,无耻的,甚至令人发指的。他几乎就是一只残暴的饿狼,专门咬死弱小的生命。
我们看看李逵杀死的都是谁:四岁的小孩子,俘虏,家庭里的妇女老人,老弱病残。而真正武艺高强坏的人他一个也没砍过,估计见到厉害李逵自己先吓尿裤子了。
李逵下山接自己母亲上山时,碰见了冒充自己的李鬼,最后发现李鬼想害自己,就杀了李鬼,并且在李鬼的腿上割了两块肉烤着吃了。
从这个情节忽然让人忽然感到了一种恐怖,这个李逵其实就不是个人类,而是个吃人的恶魔。
三,李逵的虚伪,隐蔽的更深。
李逵的行为有时让我们很感动,在梁山上看到人家都接自己的父母上山了,他也喊着要接自己的老娘上山。
这件事开始让人挺感动的,认为李逵是个孝顺的人。结果李逵去打水时自己的娘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让大家感受到了李逵的勇敢。
可是让人不理解的是,李逵的娘被老虎吃了以后,他回到梁山把这件事讲给了大伙听,结果宋江,吴用听了后带头哈哈大笑,众人也跟着笑起来。
让人更不理解的是:李逵也跟着笑起来了,好像被老虎吃的不是自己的娘,并且没有半点伤心的感觉。
仔细想了以后,才发现李逵并不是真正的孝顺,而是很贪小便宜,并且很虚伪。
其实李逵是看到其他人接自己爹娘上山享福,自己不接的话那不是有点吃亏吗!而且还想让大家感觉自己是个孝子,这样给别人会有个好印象。
不然的话,正常人如果自己的母亲死了肯定会非常伤心,别说哈哈大笑,饮酒取乐了,估计伤心地连说句话也会掉眼泪。
而虚伪的李逵在自己母亲死后,立刻饮酒取乐,还兴奋地哈哈大笑,好像母亲死了自己还很高兴似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李逵是很虚伪的,要孝顺自己的母亲,那在江州时为什么不回家看望母亲呢?宁愿把钱赌博花光,却让自己的母亲在家吃糠咽菜,要不是他的哥哥李达,李逵的母亲早就被饿死了。而李逵大吃大喝的时候,却从来也没想起过自己的母亲。
李逵在酒店碰见焦挺时,因为焦挺多看了他一眼,李逵就对焦挺大打出手。结果李逵打不过焦挺,连着被焦挺摔倒好几次后,李逵变得很乖,拍拍身上的土转身就要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逵就是个欺软怕硬的料,如果他能打过焦挺的话,那不知道会威风成啥样了,估计会把焦挺打个半死。
李逵的性格就是:碰见厉害的立刻变得很乖,很可爱,很听话,装作一副很无辜的样子。李逵的这种行为让人感到了虚伪,甚至无耻,装可爱。
其实这是很卑鄙的一种小人行为。
从这里我们就会发现,李逵不仅很残暴,而且很狡猾,很虚伪,把狡猾的内心伪装的非常隐蔽。
其实李逵就是一个干尽坏事的恶魔,狡猾的狐狸,残暴的饿狼,只是他很善于伪装,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莽撞的,可爱的黑旋风李逵。
画中李逵形象
众所周知,古典名著《小浒传》塑造了众多个性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文学形象角度看,黑旋风李逵堪称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个人认为,我们在为李逵形象及其故事所吸引的同时,更应该深入认识李逵形象的悲剧性人格及启示性价值。
《水浒传》有108将,至少超过半数的大小头领都有专写,而李逵又是其中着笔较多的一个,可见施耐庵对李逵人物的倾心与偏好。李逵形象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
——率真鲁莽。李逵行事冲动,经常不加思考就采取行动,言语和行为都十分直接而粗鲁。
——忠诚义气。李逵对总头领宋江忠心耿耿,愿意为其赴汤蹈火。这不仅仅是单纯讲义气使然,而且源于绝对忠诚的思想感情。
——嫉恶如仇。李逵对于自己认为的恶势力和不公之事,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击直至消灭。
——单纯天真。李逵没有受过教育,人格中有一种原始的特点,想法简单,容易被人利用和诱导。
——勇猛无畏。李逵作战十分勇猛,对任何人和事毫不畏惧,加之力大无穷、武功高强,堪称所向披靡。
——冲动易怒。李逵性情暴躁,动辄杀人,呈现出极端而无理性的偏执人格,缺乏对生命的起码尊重和对规则的基本敬畏。
李逵的上述性格特点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既有正向的,更有负向的,而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悲剧性人格。
李逵的勇猛、无畏、忠诚、义气,使他成为宋江的得力干将和梁山好汉中的猛将,但由于他的冲动、易怒、鲁莽和嫉恶如仇,常常在行事时不计后果,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和危险。他的单纯、天真和率真,使他缺乏对复杂局势的判断能力,容易被人利用,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
最终,在宋江接受招安后,李逵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后,为朝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朝廷有奸臣当道,他们忌惮梁山好汉的势力,又嫉妒宋江等人的功劳。在宋江被朝廷赐予官职后,皇帝御赐酒被奸臣换成了毒酒。宋江饮下毒酒后,深知自己命不久矣,担心李逵在自己死后造反,坏了自己和梁山好汉“忠义”名声,便骗李逵饮下毒酒,二人因毒发身亡。其实,李逵得知朝廷要害死宋江,本是怒不可遏,但在明白宋江的意图后,因对宋江的忠心不二,最终还是选择与宋江同赴黄泉。
剧中李逵与宋江形象
李逵的悲剧性人格决定了悲剧性命运。而这种悲剧性人格,跟他的出生与经历有着直接关系。李逵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教育,因失手打死人而流落他乡,寄人篱下,饱尝人间疾苦。同时,这种悲剧性人格,让他在大事面前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他对宋江的忠诚可以说是一种愚忠,盲目而盲从,尽管他救过宋江的命,但宋江在心里并未把他当做心腹看待,以至最终成了宋江的殉葬品。
李逵的悲剧性人格与悲剧性命运具有很高的思考价值,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下面一些启示性结论:
——盲目忠诚的危害。李逵对宋江的盲目忠诚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这提醒人们在对待他人时,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判断,不能一味地盲从,否则可能会失去自我,甚至付出沉重代价。
——教育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李逵由于缺乏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机会,思维简单直接,认知十分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情况。这警示人们要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把握自己的命运。
——情绪管理与冲动控制。李逵冲动、鲁莽的性格使他常常说出不计后果的话、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这提醒人们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以更加理性和冷静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
——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李逵所处的社会限制了他实现公平、正义愿望的可能。这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里,才有机会与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个体力量与社会变革。李逵个人的强烈抗争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使人们思考个体在推动社会变革时,如何团结力量、运用智慧和策略,以实现有效地改变。
综上所述,尽管李逵是文学形象,不是历史人物,但这一人物形象却让人们的思考不会停留在文学意义上,而是延伸至社会价值上。这应是所有文学名著的高明之处和价值所在。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