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圆梦中华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1 09:41

怎么写《圆梦中华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圆梦中华》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比如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对个人梦想的追求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圆梦中华》这本书,并引出你的读后感主题;正文部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充分运用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阐述你的观点。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内容:
a.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书中如何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作者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b. 国家发展历程:结合书中内容,探讨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
c. 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谈谈如何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为实现“圆梦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d. 书中人物形象:分析书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他们如何为实现“圆梦中华”而努力。
4. 逻辑清晰: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可以使用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使文章更具逻辑性。

圆梦——预写2025高考作文

梦,是超越太阳郁郁葱葱的希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对捭阖人生大展宏图的憧憬。

梦是蓝图,梦是目标,梦就是追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陆老夫子的梦,是披甲横槊,收复故土的决心!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是王庭筠醉情山水,欲与自然融洽共济的向往。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是杜甫杜工部流离他乡,对亲人无尽的牵挂!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是岑参梦想遍历江南大好河山的期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既然是那么的美好,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努力和争取呢?让梦想早日成真,就是我们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不曾奋斗过的梦,只能是幻想,是美丽的乌托邦,尤如镜中观花,水中捞月,徒增烦恼,给人以无奈的幻想。

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渊源流长,梦,亦是每个历史风云人物的理想。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理所应当也成为这些历史人物一生的追求!

梦,有好有坏。但每一个人想圆的那个梦,一定是他最期待的。传说也好,真实亦罢,在悠久的华夏文明史中,亦涌现了无数的梦想。

传说中的黄粱一梦便是如此!卢生向往富贵,但他却不肯去努力实现,所以梦醒之时,即为肥皂泡破灭之时,他自嘲富贵皆如过眼云烟。其实,他这是够不着葡萄却说葡萄酸的自慰,有想法,却又懒得去拼搏,那结果肯定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一生潦倒中去奢求命运的改变!

闯王李自成有梦想,“均田免赋,耕者有其田”,这响彻晚明大地的冲天怒吼,让无数无地无衣无食的穷苦人家一个个热血澎湃!短短几年,就由一群扛着锄头的乌合之众,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几十万劲旅,上千员战将的强大武装!最终李自成推翻了大明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一时风头无俩!

但可惜的是,他和他的弟兄们却放弃了曾经的“均田免赋”的伟大梦想!整日里沉迷于吃喝玩乐,不再坚持,也不再付出,梦没了,自然也不用圆了。最终一败涂地,落得个身死他乡的悲惨下场!为民而战,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初心,随着未圆的梦,化作了上下五千年令人耸容的遗憾!

李自成如是,陈胜吴广如是,洪秀全亦如是!

当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时,其最需要的,是努力与坚持!因为梦圆之时,就是你实现人生目标之时!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不绝!林则徐、张之洞、左宗棠,还有国父孙中山等,一个个忧国忧民的国之贤能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富国强兵,振兴中华”!

为此,他们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为着他们的梦想而战!殚心竭虑,出生入死,但受制于其阶级性的局限,最终也没能涅槃重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直到十月革命的火种蔓延到中国这个沉睡中的古老大地时,马克思主义唤来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朱德等等为首的革命斗士,再次燃起了中华儿女的复兴之梦!他们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头颅,洒热血!坚持初心,鏖战二十八年,终于圆梦中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彻天的震耳黄钟大吕,让全世界重新又认识了中华民族!

但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并未终止前进的步伐!他们不断地做梦,又一步步地圆了他们的梦!

两弹一星,十四亿人的温饱,富国强兵,国泰民安……

这一个个被人视为不可能实现的梦,在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努力下成为现实!车水马龙,高楼耸天,繁华富庶的北上广深;遨游在茫茫太空的北斗导航、空间站、月球与火星探测器;密如蛛网的交通路网,飞驰在神州大地上的高铁,跨越时空的大飞机919;一艘接一艘的大军舰054、055、核潜艇与航空母舰,下饺子般的一涌而现!这一个个巨大的成就,不正是在圆每一个中华儿女们的梦么!

中国梦!复兴梦!

作为时代弄潮儿的我们,面对我们亲爱的祖国,在这个一日千里、朝气蓬勃的大好形式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是融入大时代,同梦同圆,还是游离于时代之外,做一个只梦不做的现代卢生?

我想!只要您是中国人,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喊出一个最强音——

我们要圆梦!

圆一个盛世中国之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圆梦正在行动!

君不见,火遍全球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宇树科技王兴兴;云深处科技朱秋国;群核科技黄晓煌;强脑科技韩璧丞……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子,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全球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之中,紧跟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坚定步伐,拼搏在科学第一线!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正在奋力圆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之梦!

君不见,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张桂梅;尊老爱幼的道德标兵王振美……是他们!用权权爱心,以个人的力量奏响了圆中华民族强国梦的最强音!

君不见,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老师;战斗在边疆的每一位军人;忙碌在生产线上的每一位工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我们,作为伟大的新时代青年学生,怎么不会为之感动呢?

干起来!

作为华夏儿女中的一员!龙的传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做梦!去实现十四亿国人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梦在!希望就在!

梦圆!一切有我!

跨越百年青春对话:从救亡图存到强国建设,中国青年的不变答卷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新华网一则《跨时空对话 用青春作答》的微视频刷屏网络。视频中,不同时代的青年影像交织——从1919年街头振臂高呼的学生,到2025年实验室里专注科研的博士;从黄土高原上带领乡亲治沙的“草帽书记”,到航天发射场紧盯屏幕的95后工程师……百年时光流转,中国青年的青春答卷始终写着同一个答案:与时代同频,为家国奋斗。

一、觉醒年代:青春是救亡图存的“第一声呐喊”

视频开头,1921年的上海石库门里,19岁的陈延年攥紧《新青年》杂志,目光坚定。这样的画面,让观众瞬间穿越回百年前的“觉醒年代”:

- 1919年五四运动:3000余名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标语,在天安门广场呐喊。他们中,24岁的瞿秋白写下“中国的希望在青年”,23岁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的宣言。

- 抗战烽火中的青春:1937年,清华大学生陆璀在街头演讲,号召“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起来”;19岁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在暴风雪中守护集体羊群,用生命诠释责任。

正如视频旁白所说:“当国家蒙辱、人民蒙难,青春是划破长夜的火炬,是筑起血肉长城的青砖。”这些刻在历史课本里的名字,用热血证明:青春最动人的模样,是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二、建设岁月:青春是扎根土地的“无声耕耘”

画面切换到1964年的兰考盐碱地,24岁的焦裕禄蹲在田间观察泡桐幼苗,衣裤沾满泥巴。这是建设年代青年的缩影:

- 垦荒者的青春:1955年,18岁的杨华带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黑龙江,在荒原上写下“向困难进军”的誓言;1984年,深圳蛇口工业区,22岁的工程师王石扛着测量仪在工地奔跑,见证“三天一层楼”的奇迹。

- 科研阵地上的青春:1964年,26岁的程开甲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隐姓埋名,用青春换“两弹一星”;2003年非典时期,28岁的钟南山之子钟惟德主动请缨进入隔离区,传承“医者仁心”。

视频里,北大荒的麦田与南繁基地的稻穗交织,大庆油田的钻机与红旗渠的通水场景叠化,诉说着同一个真理:青春最美的绽放,是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三、改革年代:青春是敢闯敢试的“破冰勇气”

1992年的深圳街头,23岁的马化腾在电脑前编写代码;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21岁的空降兵战士李道洲从废墟中抱出婴儿……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成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 创业浪潮中的青春:1999年,19岁的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创立阿里巴巴,18位“十八罗汉”用青春赌未来;2018年,24岁的曹原在《自然》杂志发表石墨烯研究成果,破解“魔角”难题。

- 平凡岗位上的青春:2011年,23岁的快递员李庆恒每天分拣2000多件快递,成为“浙江省技术能手”;2020年武汉抗疫,90后护士朱庭萱在防护服上写下“精忠报国”,用行动改写“90后不行”的偏见。

视频中,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热闹与科创板交易大厅的繁忙交相辉映,折射出青年的时代特质:青春最酷的姿态,是在变革中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四、新时代答卷:青春是强国路上的“硬核担当”

镜头转向2025年的当下:航天城里,28岁的卫星设计师张琳盯着“天问三号”数据屏;贵州山区,26岁的驻村书记王雨桐在直播间推销猕猴桃;实验室中,29岁的量子通信团队成员陈薇调试着全球首台商用光量子计算机……新时代青年用行动定义青春:

- 科技报国的青春:2023年,哈工大学生团队研发的“问天”机械臂随嫦娥六号登陆月球,平均年龄27岁;2024年巴黎奥运会,19岁的全红婵跳出“水花消失术”,诠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守护山河的青春:2024年加勒万河谷,23岁的边防战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2025年云南大象迁徙路,25岁的生态保护者李薇徒步追踪象群,用青春守护人象和谐。

正如视频中老党员对年轻一代的寄语:“我们当年种的树,你们如今乘的凉,这就是青春的接力。”

五、网友热议:跨越时空的青春共鸣

视频评论区里,不同年龄层的网友留下感动:

- @95后程序员:“看到陈延年的画面哭了,我们写代码的键盘,也是新时代的‘战斗武器’。”

- @00后大学生:“原来‘追星’最酷的样子,是追这些把青春写进历史的‘星’。”

- @60后父亲:“转发给儿子看,当年我在工厂拧的螺丝,和他现在搞的芯片,都是为国家干活。”

六、青春作答:写给新时代的“奋斗指南”

从救亡图存到复兴圆梦,中国青年的青春始终有三个不变的关键词:

1. 与祖国同频:把“小我”融入“大我”,正如钱学森所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2. 在磨砺中成长:黄文秀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农村,用300多天让百坭村脱贫,证明“青春在担当中闪光”。

3. 以创新为翼: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用“十年磨一剑”实现导航系统自主可控,诠释“青年强则国家强”。

结语:每一代青春,都在创造历史

微视频最后,不同时代的青年影像重叠:1919年的学生、1964年的工人、1992年的创业者、2025年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那是对国家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未来的信心。

正如视频编导蔡志坚所说:“我们不是在拍历史,而是在拍传承。今天的青年怎么奋斗,明天的中国就会怎样美丽。”当“强国一代”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愿每一个青春都能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让奋斗成为永不褪色的青春底色!

#青春正当时# #奋斗的中国青年##五四青年节##青春对话##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对话青春##奋斗的中国##奋斗的中国惊艳世界##百年奋斗的中国精神##青年##青春有我##集五一旅行邮票#​​

(本文素材来源于新华社公开报道及历史文献,部分人物为典型化创作)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