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赵氏孤儿》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1 12:12

怎么写《《赵氏孤儿》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赵氏孤儿》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可以是对主人公赵武灵王的敬佩,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古代社会背景的思考,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等。
2. 概述故事:简要介绍《赵氏孤儿》的故事梗概,包括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为后续的读后感铺垫。
3. 分析人物: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赵武灵王、程婴、公孙杵臼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道德品质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4. 感悟主题: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阐述你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对忠孝仁义的思考:通过赵武灵王、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物的形象,探讨忠孝仁义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b. 对人性的剖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探讨人性的善恶、道德的抉择等。
c.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结合故事背景,思考古代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5. 结合自身:将故事中的感悟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谈谈你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启示。可以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忠孝仁义,如何面对困境等。
6

读《赵氏孤儿》有感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所宠幸的奸臣屠岸贾,为达到独霸朝廷为所欲为的目的,用尽各种恶毒手段来陷害、诬陷朝廷忠良赵盾,置赵盾于死地后,还把赵盾一家三百余口人满门抄斩,并假传国君命令,迫使赵盾的儿子即宫中的驸马赵朔自杀。屠岸贾本以为赶尽杀绝了,除去了心头之患,但得知赵朔的妻子,也就是晋灵公的姐姐怀有身孕,不久就要分娩的消息后,为了防止赵家以后死灰复燃,屠岸贾决心要想方设法,除掉赵家这个唯一的骨血,以免留下后患。

在这次满门抄斩中,赵家的两个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侥幸逃脱,两人怀揣着赵盾和赵朔的临终嘱托,决心把这个婴儿---即赵朔的儿子转移出去,并要抚养成人,要让赵家的这个火种以后继承遗志,完成复仇和中兴的重任。程婴和公孙杵臼经过种种艰险,成功将这个婴儿从戒备森严的公主府里转移出来。屠岸贾知道赵氏婴儿失踪的消息后,惊恐万分,扬言如果找不到这个婴儿,他就要把晋国城里一个月左右的婴儿全部杀光,以此为要挟,要想方设法杀掉赵氏遗孤。在强大的压力之下,程婴为了救出赵氏孤儿,决定以牺牲自己的儿子为掩护,以此来换取赵氏孤儿,完成赵氏父子的托付,他将妻子刚出生一个月的儿子献出,替换下了赵氏孤儿。公孙杵臼为了救下程婴和赵氏孤儿,为了防止引起奸臣屠岸贾的怀疑,他特让程婴来故意“告发”自己,并和这个假的赵氏孤儿一起被屠岸贾处死。程婴忍辱负重十多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来经过一番努力,最终获得了赵国国君的信任,并将大奸臣屠岸贾诛杀,完成了复仇和中兴的心愿,在大功告成之时,程婴确选择了自杀,以此来追随和告慰那些先自己而去的朋友、恩人、亲人。

该书生动演绎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千年往事。故事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人生于天地之间,当以忠义诚信为本,大丈夫一诺千金;宁可舍生而取义,决不苟活于世间;杀身成仁值得称道,奸佞巧言为人不齿;做事要坚忍不拔,绝不半途而废;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恩怨必报,爱憎分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人感受到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也许就是它传承千年而生命力愈加强盛的根源所在吧。

《赵氏孤儿》观后感

今天灵感枯竭,就找了一篇之前写的一个话剧的观后感。《赵氏孤儿》是非常有名的,我们专业的教授把它翻译成了韩文的台本,每年都会在首尔的剧场演出。因为没有看过国内的版本,但韩国的这个版本我觉得编的特别好,很值得看一看。

看日期是上个学期了

看过《赵氏孤儿》杂剧的台本后,不难发现其结构严谨完整,情节曲折紧凑,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悲剧作品。剧写屠岸贾与赵盾不和,他通过陷害赵盾,使赵氏一门三百余口尽受诛戮,赵盾之子驸马赵朔和公主遗有一孤,即赵氏孤儿。公主将孤儿托付给驸马府的医人程婴后自缢身亡。屠岸贾为斩草除根,下令全国搜捕赵氏孤儿,否则要将全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婴儿杀绝。为救赵氏孤儿,程婴与去职归田的公孙杵臼商议,将程婴之子交给公孙杵臼,然后程婴去高发公孙杵臼,以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的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屠岸贾中计,搜公孙杵臼家,并令程婴拷打逼供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死后,屠岸贾收程婴之子(即赵氏孤儿)为义子,教以兵法。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了真相。在晋国上卿魏绛的帮助下,赵氏孤儿擒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整个剧情跌宕起伏,其中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最后的结局很值得令人深思。

看过演出之后,想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人物聊一聊我的感想。

首先,屠岸贾——悲剧中唯一不悲剧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提出,作为一种复杂的悲剧,描绘人物性格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第一,性格要善良,性格善良的人在选择自己行动时能够明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第二,性格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从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第三,性格要首尾一致,这样人物形象才具有逻辑一贯性和说服力。而屠岸贾可以说是典型的恶人。在剧中,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就千方百计暗害赵盾,又凶残地将赵盾满门三百口诛戮,就连一个婴儿也不放过。当他听说放走了赵氏孤儿,竟然下令“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以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可以除了我这腹心之害。”可见他是多么的残暴冷酷。他不但凶残狠毒,还阴险狡诈。比如他让程婴亲自拷打公孙杵臼,来检验程婴的态度和逼公孙杵臼的口供。还有他把持朝政,欺瞒君上等恶迹,都非常符合他奸恶之人的身份。他最后的结局,是被自己喜爱的义子赵氏孤儿擒杀,不得不说既讽刺又痛快。

其次,想说一下将军韩厥。这个人物的性格非常有趣,他本是帮屠岸贾做事的,因他意识到“怎有这屠岸贾贼臣,他则把忠孝的公卿损。”,从而内心发生了转变并通过表演呈现了出来。当他怀疑程婴的药箱中有夹带时,他处于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他的职责,一边是他的良心。三次放程婴走,三次又喊回来,充分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最后,当他查出药箱中真的夹带着赵氏孤儿时,他没有选择用孤儿换荣华富贵,反而说:“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并且为让程婴去得放心,为了保全赵氏孤儿,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通过将军这样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让看客不禁不思考,当同样面临职责和大义两难全的时刻,自己可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最后不得不赞叹,将军真大丈夫也。

第三,赵氏孤儿——悲剧的主角。初登场已是二十年后,不知二十年前诸多的贤臣烈士为救他而死,不知自己认贼作父,只想着日夜演武习文,当个少年将军,与父亲父慈子孝。程婴告诉他身世的时候,其实是用了心思的,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你就是赵氏孤儿,而是想说了那个惨烈的故事。少年是充满正义的,当听说了一个不义的人为了一己私欲凶残得迫害了那么多人,他是愤怒的;当听说为了一个孤儿,牺牲了那么多的义士,虽不相信有人会傻到牺牲自己的亲生子来换大义,但他也是感慨和感动的。只是万万没想到,傻子是自己的父亲,主角是自己,仇人就在身边。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是多么的恐慌啊,可是想象为此付出那么多的程婴,想象自己那些个蒙冤而死的家人,他最终选择了报仇。但是,亲手擒杀从小陪着自己教导自己的义夫,又怎会有大仇得报的喜悦?因而他才能够成为悲剧的主人公。

最后,剧中最有光彩的人物——程婴。看演出的时候,因为程婴的表演而流泪的瞬间有两次。第一次是他的妻子在孩子坟前自杀时,他看着,抬起手,无语凝噎的那一瞬。牺牲自己的孩子心中已是悲痛,面对妻子声嘶力竭的控诉,他忍着痛选择了大义。亲眼看着孩子被摔死,他的心应该已经碎了,继而又看到妻子死,想必那一刻,他的心已经彻底死去。他怎么会不理解妻子的想法呢,所以妻子自杀没有拦着,为了孤儿他得活下去,只是心在那一刻已经随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去了。第二次流泪是最后那一幕,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大仇得报,可是程婴自己什么也没有剩下。不禁感慨,他这二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就好像那只白色的蝴蝶一样,好像真实存在的,又好像不是。

这次在韩国欣赏的这场演出,真得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首先,作品改编得太好了。在保留了原有情节的基础上,也融入了很多韩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比如开头表演时加入的一些唱曲,让韩国观众们更有代入感的同时也不显得突兀。我觉得,好的译者,好的编剧,在翻译和改编一部作品的时候应该要非常了解两国的文化,并将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在一起,这样才是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其次,演员们表演功力强,细节满满。虽然一开始有点被红绸缎代替鲜血,真人表演神獒的桥段雷到,但是不得不说真的是一种有趣的表演方式。而主人公程婴的表演更是细节打动人。当自己的孩子被屠岸贾往地上摔时,他那伸出去却不能接住的手;当妻子死在自己面前时,那无声的沉默;当和孤儿讲完故事,卷起画轴时那一边卷一边用手拂去灰尘的动作;当最后一切尘埃落定,那吐不出的感慨。演员竟然通过表演都给观众一一呈现了出来,不得不赞叹,太棒了!最后,非常庆幸自己能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虽然中韩一直文化交流不断,但比起当今流行的快餐文化,这样富有艺术色彩的,有价值的交流才撑得上是真正的文化输出。真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为中韩文化交流上出一份自己的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