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和平鸽的读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1 15:12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和平鸽的读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和平鸽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和平鸽的象征意义、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还是个人感悟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和平鸽的背景和来源;正文部分分析和平鸽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作品对读者的启示;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3. 深入分析:在正文部分,要深入分析和平鸽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和平鸽的历史背景:介绍和平鸽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b. 和平鸽的文化内涵:探讨和平鸽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和平、友谊、宽容等。
c. 和平鸽在作品中的表现: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和平鸽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结合自身感悟:在分析作品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和平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探讨和平鸽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友好等。
b.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和平鸽的理解和感悟,如对和平的渴望、

人民网评:以国之名公祭,自强者自立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1937.12.13”!在国家和民族历史上,是不能被遗忘的日子。2021年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犹在,回声不绝。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一时间,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苦难深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惨案,也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不会忘记!

记住历史的痛,警示未来的路。以国之名公祭死难者,缅怀那些无辜的同胞们,缅怀那些为抗战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缅怀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战的民族英雄们,就是作为历史后来者的强烈宣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历史,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必须记住什么。就像30万同胞,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该惨死于屠刀之下;就像南京城墙上的弹孔,从来不是在静静地展示,而是侵略者在中华儿女心头刻下的伤疤,他们至今仍会作痛;就像“万人坑”里的累累白骨,从来不只是流淌着的逝者哀号,而是赤裸裸地展现着的侵略罪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我们必须记住,同胞的死难,是战争的灾难,更是侵略者良知的丧失;我们应该警醒,那些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那些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以国之名公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和平的宝贵;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更应该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今天,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通过矢志发展、壮大自己,把和平的力量凝聚起来,与各国一起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

以国之名公祭,激励自强者自立,为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蓄力。回望历史,面对极其野蛮而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从未屈服,而是凝聚起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这是何其雄壮的团结伟力,又是何其无畏的英雄气概!“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面对苦难,到赢得胜利,千万中华儿女始终在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在现实中凝聚干劲和信心,向未来迎接曙光与胜利,必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在南京,“和平大钟”撞响,深沉而悠远;和平鸽凌空翱翔,振翅而远航。从历史向未来,在回响中寄托着我们的哀思,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壮志雄心,破浪前行的中国号巨轮前景广阔!

时评:【地评线】京彩好评:放飞和平之鸽 当好和平使者

9月21日,202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活动致贺信。习近平表示,今年纪念活动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主题,契合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精神。希望纪念活动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向往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永恒不变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放飞象征和平、友谊与团结的和平鸽,当好和平使者。

向往和平,以心灵默契描绘愿望。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国际和平日寄托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安宁、共同发展的殷切期盼和普遍愿望。向往和平,一直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默契共鸣和美好愿景。战火愈是浓烈、暴力愈是肆虐、生活愈是贫瘠,人们不约而同向往和平的愿望就愈是强烈。早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人们就开始尝试通过体育运动方式来深化友谊、消弭分歧,加强团结、谋求和平。我们熟知的“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将现代奥运会宗旨诠释为“和平、友谊、进步”,将运动员称为“和平的使者”。今天,我们向往和平,当用心灵默契擘画愿景。

珍惜和平,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对话协商是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文明有效方式之一。实现和平共处,完善全球治理,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同舟共济应对共同挑战,需要我们坚持对话协商,旗帜鲜明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遇到分歧、摩擦或争端,就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采取冷战思维,只会招惹更大的是非,导致更深层的分歧和更复杂的争端。良好的协商对话,不仅可以增进国家间、民族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还可以加强彼此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和世界性难题上的协调合作。爱好和平,就要深谙和平之贵。

促进和平,以行动积极践行倡议。有了心灵间的默契向往、言语中的珍惜理解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和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共担维护和平责任,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始于地球上每个人脚下。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胸怀人类前途命运,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积极倡导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重要倡议反映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为同舟共济解决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要化倡议为实实在在行动,为促进和平凝聚智慧力量。

作者:靳仔囡 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