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农村七一讲话》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1 20:4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农村七一讲话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
- 确保作文的主题紧扣“七一讲话”的精神和农村发展的主题,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改革等。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密。
3. "内容丰富":
-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列举具体事例,如农村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4. "语言表达":
- 使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观点鲜明":
- 表达对农村发展的看法和态度,观点要鲜明,立场要坚定。
6. "政策理解":
- 正确理解和传达七一讲话的精神,确保内容与党的政策方针保持一致。
7. "情感真挚":
- 在作文中融入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体现对农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8. "注意事项":
- "标题":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
- "开头":开头要引人入胜,可以引用七一讲话的相关内容,或者描述农村的某个具体场景。
- "正文":
- "第一部分":介绍七一讲话
宣讲家文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党的一百年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并且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对我们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历史经验的总结。今天,我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交流主要也是我的学习体会。今天的交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来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一)一个“庄严宣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后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一种社会状态,称为“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在后来的奋斗中,第二步发展目标我们在1997年就实现了。但是,当时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内涵的拓展中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之前,“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就是人们对未来的真切向往。人们所思所盼的是如何解决温饱,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万元户”更是许多家庭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8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要吃好”,从拥挤缓慢的绿皮火车到闪亮全球的高铁名片,从一针难求的青霉素到向全球提供超过4.8亿剂新冠疫苗,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77.3岁,钢铁产量从不够“每人打一把菜刀”发展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全面小康”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时候,要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那么,如何理解这三个“伟大光荣”?首先,贫困问题,特别是绝对贫困问题,现在依然是整个人类面临的一大困境。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今天,中华民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全人类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巨大贡献。其次,我们为什么能够消灭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绝对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人民的一大难题。自古以来没有哪朝哪代、哪个政权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最后,刚才我也讲了,现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地区、很多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这些国家的政府、政党没有力量、没有办法解决。而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都没有做到的。所以,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要把它放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来看,要把它放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作者:韦磊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韦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查看完整内容请到宣讲家网(WWW.71.CN)
党员齐聚话振兴,响龙村里庆“七一”
红网时刻新闻7月5日讯(通讯员 周朝雄)近日,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驻隆回县响龙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共同组织开展“七一”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激励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活动中,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与坚定决心。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落实响龙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5-2027)踊跃发言,提出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美丽村落、发展“凉风经济”等12条建议。工作队将梳理研究这些建议,形成“党建+产业+民生”发展清单,以实干实绩回应群众期待。
会后,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代表深入困难党员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慰问金和节日祝福。
驻村以来,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工作队坚持“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的工作原则和“勤打招呼、勤走田坎、勤办实事”的“三勤”行动准则,积极走访村民、访谈乡贤、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熟悉村情村貌,同时到其他地区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为下一步因地制宜谋划接续推进响龙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