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聊斋志异读后感1000》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2 03:56

如何写《聊斋志异读后感1000》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聊斋志异》读后感的10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例如探讨《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a. 对作品的整体评价:概括《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艺术特色等; b. 人物形象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c. 主题思想探讨:结合作品内容,阐述其反映的社会现实、道德观念等; d. 艺术手法分析:探讨《聊斋志异》在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3. 论证充分: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避免空泛的议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a. 引用作品原文:选取作品中的精彩语句或段落,作为论据; b. 结合现实生活:将作品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件进行对比,增强说服力; c. 引用相关评论:引用其他学者、评论家对《聊斋

《聊斋志异》读后感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斋志异》流传于后世,谓之蒲松龄。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来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番,却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

《聊斋志异》

以比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两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诈的,要么是真诚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无知的。它们的分类的确比较明显,人可就不一样了。

人有时看狐,觉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觉得狐不如人。在人看来,鬼狐自由;在鬼狐看来,人活得踏实。在人看来,鬼狐法力无边;在鬼狐看来,平凡是福。于是,人认为鬼狐没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们却为此而绞尽脑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后继。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惨的下场,或是魂飞魄散,或是含恨而终。对于它们来讲,成人的道路是那样的崎岖,那样的艰险。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术士,他们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挡在了鬼狐们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们屡败屡战,就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人们看来,鬼狐们是那样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谓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样的多管闲事、冷血无情。尽管如此,人们却仍是对鬼狐们敬而远之,他们怕它们那种追求时的顽固,追求时的阴险,追求时的不惜一切。鬼狐们的追逐已经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这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们。那种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渐集结成了一种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们的心中,就有这么的一个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种奢侈。于是,或是诱惑,或是惊吓;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杀之以暴。然后,鬼狐们得以换上了人的衣裳,尝着人间的疾苦,经历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无怨无悔。

而活在尘世中的人,却为了得到鬼狐所抛弃的长生不老,千辛万苦。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顾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锅。

有时候觉得,要是两者可以一开始便将角色对换,那也许就没有了不必要的悲剧。其实,即便将他们的角色对调,结果还会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会追逐对方的角色。

在没有鬼狐的现实社会中,人却有着同样的追逐。只要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平等,那么这种追逐便无休无止。过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们,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禄。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心底却向往着平凡的日子。于是,在这两者之间,便是一种思想追求上的循环。穷人一旦变成了富人,便会怀念穷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变成了穷人,也自然会回想那富人的生活。当然,在这之前,有一段艰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剧。

其实这种无谓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于像穷人和富人这样有着明显差距的两者之中。人,总是这样的观念: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就是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一个人看来,也会觉得对方的比较好。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甚至是性格。在寻觅之中,他们看不见原来的自己。他们将别人的优点看成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却将自己的亮点一味地抹杀。有朝一日,当他们真正地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许就只会对着往昔的日记问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谁?

蒲松龄

就像《聊斋志异》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却是遗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们活得如浮萍一样的鬼狐,人安心做他们平凡甚至于庸俗的人,世上当然是能太平些许。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谓的安宁,却会使尘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没有了进步的光彩。现实之中,亦当如此。

再读《聊斋》,再得后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报恩复仇,不去叹息人世间的世道炎凉,不去讨论人怪之间的孰对孰错。偶得谬感,不知所言。

《聊斋志异》-《胡氏》读后感

从小就喜欢看神仙鬼怪的魔幻故事,孔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敢和圣贤对着干,只是觉得魔幻世界既有人推崇的处事哲学、妖魔亦有道,又有超出人类日常的玄幻,神奇又有趣。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聊斋志异,上中下三本,短篇居多文言文加注释,有的故事注释之丰富篇幅比正文还长好几页。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随便读一两个小故事打发时间。

上册中,同样是人和狐的相处故事,《胡氏》讲一个高情商的一家之主和一个倾慕人类想和人类做亲家的狐仙的故事,得益于主人公的大智大勇,结局圆满。《九山王》则由于李先生的自大狠辣,结局凄惨。因此我更喜欢《胡氏》中的人类形象,佩服这家主人的胆识和格局,审时度势、不卑不亢

不精准地翻译一下故事是这样的:河北有一个大户人家,聘请家庭教师。来了个毛遂自荐的胡秀才。主人和胡秀才都是开朗爽快的人儿,聊得挺投机,于是主人就聘请了他。胡秀才教书勤勉认真,而且学识渊博远高于一般的秀才。但是他经常下班以后出去玩通宵,大户人家晚上都按时关门上锁,也没听见开门声,早上他却在家里,也不知怎么进来的。时间一长,主人就明白了,这位胡秀才是狐仙啊。主人家没有因为胡秀才不是同类而怠慢,同时也体会到胡秀才应聘以来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没有恶意,因此对胡秀才非常尊重优待。

遂相惊以狐。然察胡意故不恶,优重之,不以怪异废礼。

时间长了,彼此熟悉了,胡秀才知道主人家有个女儿,因此屡屡暗示想结为亲家,主人一直装糊涂。一天胡秀才请假离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衣帽整洁、气质闲雅,骑着头黑驴登门拜访。主人赶忙让座,老头入座后自我介绍说是来给胡秀才求娶主人家女儿说媒的。主人沉默了很久,说道:“我和胡先生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了,何必还要结成亲家。而且我的女儿已经许配给别人了,还请老先生代为谢谢胡先生的好意”。保媒拉纤儿的老头挺刚,直接说:“我知道你家闺女还没许配给别人,为啥拒绝胡秀才呢?”再三劝说,可是主人都不松口。老头有点儿恼了,说:“胡秀才也是世族子弟,有啥配不上你家的呀?”。主人被逼急了直接刚:“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不是同类啊。”老头怒了,主人也急眼了,马上就要打起来了。老头打算来抓主人,主人喊家丁拿棍子撵老头,结果老头遁形不见了。老头的驴都没来得及牵。这驴看起来毛色漆黑、身形高大,可是牵它不走,驱赶它,竟然跳起来发出蝈蝈的叫声,再一看,驴原来是蝈蝈幻化的。

(主人以其言忿,知必相仇,戒备之。)

主人知道,这下得罪了胡秀才,肯定会被报复,因此吩咐家丁戒备。次日,果然大批的狐狸军:有骑兵、步兵、持刀的、拉弓箭的,气势汹汹地来了。主人家也不敢贸然出门迎战。狐狸军叫嚣着说要放火烧了屋子,主人很恐惧。家丁中有勇猛健硕的,领头出去迎战,扔石头、射箭,打斗起来,两方各有损伤,眼见着狐狸军丢兵弃甲、溃败逃去。狐狸军遗落在地上的刀,像雪一样明晃晃的闪亮,捡起来却是高粱叶幻化的。主人家的家丁们大笑,原来就是树叶刀啊。但是又怕狐狸军再来侵犯,因此也不敢怠慢,更加谨慎地戒备着、随时迎战。第四天,大家聚在一起正揣度狐狸军会不会再来,忽然一个身高三、四米的巨人从天而降,手持大刀冲进来,追着人砍。大家赶紧扔石头砸它,结果巨人倒地而死,走近一看竟然是草扎的假人。众人更不怕狐狸军了。后面三天狐狸军都没来,大家放松了警惕。主人去上厕所,忽然看见狐狸军跑来、乱箭射向自己。主人很害怕,赶紧喊家丁迎战,狐狸军才撤退。拔出箭一看,都是蒿杆。就这样折腾了好几个月,虽然不常来,也构不成啥实质的伤害,但是也不能不戒备,主人不堪其扰。

有一天,胡秀才率领狐狸军来了。胡秀才看见主人出来迎战,躲在狐狸军中不出来。主人看见了,就喊胡秀才,胡秀才不得已出来了。主人说:“我自问一直很尊重你,到底哪儿得罪了你,以至于要纠集狐狸军来缠斗”。其他的狐狸又打算放箭,胡秀才制止了它们。主人走过去拉着胡秀才的手,请他到家里,摆上酒菜款待他。

主人近握其手,邀入故斋,置酒相款。从容曰:“……”

主人说:“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思。以咱们的交情,为什么我不愿意结为亲家呢?先生家的车马、房屋,都和我们人类的不同,真的把柔弱的女儿嫁过去,怎么在你们的环境里生存、生活呢?你也能想到,我们没办法适应你们的生活环境吧。而且有谚语说,强扭的瓜不甜,何必强求呢?”胡秀才惭愧地低下了头。主人又说:“不要紧,咱们的情分照旧。如果不嫌弃,我家还有个小儿子,十五岁,可以娶你家的姑娘。不知道,有没有适婚的姑娘啊?”胡秀才大喜,说:“我家有个妹妹,14岁,样貌端正,可以给你当儿媳妇。”主人起身行礼(表示求娶),胡秀才也起身行礼(表示答允)就这样,双方都很高兴,把之前的不愉快都翻篇儿了,张罗着酒菜,犒劳双方的战士,大家都很高兴。主人询问胡秀才家的住址,准备安排送聘礼、迎亲。胡秀才说不用送聘礼、迎亲。一直到天黑了点上了蜡烛,胡秀才和狐狸军都喝高兴了才离开,从此再没有闹事儿的了。

年馀,胡不至。或疑其约妄,而主人坚待之。)

过了一年,胡秀才一直没有音讯,大家纷纷议论是不是悔婚了,主人却坚持继续等待。又过了半年,胡秀才忽然到访,寒暄过后说:“我家妹妹长成了,请选个日子成婚吧。”主人很高兴,立即选定了结婚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夜里,果然有马车送新娘子来了。嫁妆丰厚,堆满了新房。新娘子出来见婆婆等一众女眷,看起来温婉美丽。主人很高兴。胡秀才和他的一个弟弟来送亲,两个青年都是举止谈吐风雅,很有酒量,第二天天亮了才离开。新娘子能预知年景,所以主人家的务农生产都听新娘子的安排。胡秀才和他兄弟以及母亲也时常来探望女儿,人人都能看得见它们。

主人的胆识和格局体现在察觉聘请的老师是狐族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它是异类而废礼。后续无论是求娶时、缠斗中还是沟通中,也没有因为对方是异类而轻视。

在求娶的问题上审时度势,胡秀才暗示想结亲的时候,主人装糊涂;媒人至,主人以女儿已婚配婉拒;媒人再三强求,主人直说拒婚因为非同类。当面沟通,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无法在狐的生活环境里生存。主动提议迎娶,并在询问了迎娶礼仪之后,既尊重了狐族的送嫁习俗又信守约定,使得事情圆满解决。

矛盾冲突和沟通中始终不卑不亢。预判拒婚会遭到报复,因此戒备;缠斗时,虽然识破对方够不成什么实质伤害,但没有恃强凌弱让事情无法挽回;主动拉胡秀才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