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2 15: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作文紧扣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
2. "了解背景": - 充分了解会议的背景信息,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要议程等。
3. "准确传达精神": - 准确传达市委领导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决策部署,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4. "逻辑清晰": - 文章结构要清晰,逻辑严密,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
5. "重点突出": - 突出会议中的重点内容,如新的政策措施、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
6.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确保文章的专业性和正式性。
7. "政策解读": - 对会议中提出的新政策、新措施进行适当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8. "案例分析": -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9. "展望未来": - 对未来经济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建议和期待。
10. "注意事项": -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 - "避免主观臆断":不要在文章中加入个人观点或猜测,确保所有
1月4日上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市委书记李长萍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主持并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彤宇、市政协主席曾晓黎、市委副书记谢兆村出席。
会议指出,2022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应对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和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拼搏实干,推动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用扎实成绩展现了聊城担当。经济运行逆势而进,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招商引资、外贸外资均创历史新高,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成效显现,农村发展短板加快补齐,民生改善的步伐始终没有停顿,疫情防控、金融风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底线工作都取得扎实成效。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推动全市发展之船在风浪冲击中行稳致远,关键是做到了“五个坚持、五个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牢航向;坚持提振信心,始终勇往直前;坚持人民至上,始终风雨同舟;坚持统筹兼顾,始终筑牢底板;坚持务实担当,始终勠力同心。
会议认为,今年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滞胀压力加大、复苏动力减弱。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从聊城情况看,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韧性不强,不少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内外部因素、长短期矛盾共同作用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尤其是面临着扩大有效需求、工业平稳运行、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四个方面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省政策红利多重叠加,各种利好因素加速集聚,党的二十大指引新征程,重大战略实施带来新机遇,政策效应叠加释放新动力,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点燃新引擎,我市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只要我们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就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建设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以坚定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经济扩量提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最为关键的是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也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危机中把握机会,在变革中寻找出路,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全市上下要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结合实际制定更高的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加压奋进,力争取得最好成绩,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会议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着力在九个方面务求实效。
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务求实效。在全市强化“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理念,用心谋项目,科学研究产业的发展趋势,形成接替有序、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善于招项目,聚焦上下游的空白点和转型点,吸引更多企业“卡位入链”;注重“改”项目,提升技术改造水平,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开展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全力争项目,把握国家和省政策机遇窗口期,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健全完善“市级统筹”“先立后破”机制,提高土地供应效率,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要在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上务求实效。培育消费热点,围绕东昌湖、黄河、大运河等,打造沿河消费带、环湖消费圈,重点打造“水经济”、夜间经济消费新平台。通过继续发放消费券,谋划更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依托特色文化、优势产业,举办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博览会,大力培育会展消费,打造中原城市博览之都。深入研究、扎实做好消费统计工作。
要在创新引领发展上务求实效。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更加重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结合资源禀赋,科学布局新兴产业,主动拥抱前沿技术。加快高质量教育发展,围绕产业和企业需求,深化校地合作,让职业教育有收入、有地位、有价值。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重视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结合产业优势,建立人才培养长线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型人才。
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务求实效。坚定不移节能控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突出精准、科学治污,抓实“四减四增”等治本性工作,全力破解产业、能源、交通、农业结构性污染问题,夯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狠抓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建设任务,推动水环境治理从巩固消劣向全面提质转变。
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务求实效。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加强与中原、关中等城市群协作发展,加快对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推进中心城区高质量集约发展,抓好城市更新、大外环建设、水系连通等重点工程,推进城市品质整体提升。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坚持规划先行,精心做好城区、重点镇、村庄的规划,明确县域坐标定位,打造特色和品牌,突出个性和气质。
要在深化改革上务求实效。加快推进思想变革,主动走出“舒适区”,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善于打破惯性思维、路径依赖,真正形成推动变革创新的高度自觉。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企业和群众。
要在稳外贸外资上务求实效。坚持开放思维,重点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等方面聚焦发力。加大我市外贸稳规模、调结构力度,鼓励企业对外加强贸易往来,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效。提升各行各业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探索培育服务外包模式,推进特定领域和产业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外经业务,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开拓海外市场。强化引进外智力度,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要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务求实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多做“小切口”的民生实事,为群众打造快捷、方便、舒心的优质“生活圈”,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要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务求实效。抓好安全生产,不间断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抓好疫情防控,统筹全市医疗救治资源,加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引导和居家患者健康指导,持续加大药品、医疗物资储备力度,提升医疗救治水平,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抓好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抓好社会稳定,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深化“平安聊城”建设,抓实意识形态、食品药品安全、农民工工资清欠、节日产品稳价保供等工作,让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
会议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狠抓执行力。以“泰山压顶腰不弯”的担当、“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魄力,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坚持发展路径不动摇,咬定任务目标不动摇,有效抓住投资、消费、进出口、招商引资四大动力源,进一步激发县域发展活力、产业发展活力、企业发展活力、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扛牢稳定经济增长的政治责任,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优化经济工作体制机制,锤炼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开局平稳、起步扎实。
会议号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会上,通报了下半年全市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成绩和“十佳项目”,茌平区、高新区作了典型发言,高唐县、度假区作了表态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设分会场。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副秘书长,市直各部门(单位),市属国有企业,中央、省驻聊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
来源:聊城日报 文/图 记者 王培源 商景豪
今天是我来诸暨的第33天,正好是农历惊蛰。俗话说“惊蛰至,雷声起”,惊蛰一到,也就意味春雷鸣动、万物复苏。当前的诸暨,同样需要一声惊雷。所以,年前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开放发展”学习讨论活动,并以“周一夜学”的形式进行了专题研讨。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大家学习的劲头很足、讨论的氛围很好,特别是大家坚持问题导向,从诸暨现阶段的方位出发,从诸暨现代化的目标出发,深入查找当前诸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提出了许多有思考、高质量、能落地的意见建议,充分感受到大家对诸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突破的力度。诸暨在解放思想方面有着优良传统。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我们一共开展了六次思想大讨论。
第一次是1978年,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习讨论活动,拉开了诸暨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二次是1984年,主题是推进农村改革,彻底打消了群众“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顾虑,放开手脚发展多种经营,促成了“四个轮子一起转、千家万户促翻番”的改革;第三次是1988年,开展了“认清县情、解放思想、振兴诸暨”大讨论活动,次年诸暨就实现了“撤县设市”的华丽转身;第四次是2007年人文精神大讨论;第五次是2013年,围绕“(杭州、绍兴、义乌)三棵大树参天,我们怎么办”开展的“重提木柁精神,再促跨越发展”大讨论;第六次是2017年,开展了“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大讨论、大实践、大发展专题活动。
可以说,诸暨的每一个重点突破、每一次重大跨越,无不发端于思想大解放,得益于开放大发展。特别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诸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十问”诸暨发展
围绕“解放思想、开放发展”,提出“十问”,和全市广大干部、全体市民一同思考、一块探讨、一起。
第一个问题:深化改革的力度够不够大,如何进一步破题?
改革无止境,发展不停步。有句话说,一个社会、一个制度如果不改革,终有一天会被革命。社会制度的变迁规律就是如此,等到矛盾积重难返,改革就会失效,最终唯有革命。诸暨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诸暨今天的发展得益于改革,未来的发展还要靠改革。过去,我们用改革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形成了先发优势。但大家要清醒认识到,过去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先发优势并不等于领先优势。诸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在浙江省、绍兴市的比重正在逐年降低,而且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居民收入,我们和柯桥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而上虞已经快要赶上来了。
所以,跳出诸暨看诸暨,我们在进步中已经落后了,必须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深入思考和研究当前诸暨发展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率先做什么,确保改出动力、改出活力、改出效能。我们要树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以革命的精神去研究改革、推进改革、包容改革,更加聚焦短板弱项,更加聚焦瓶颈难题,更加聚焦差距不足,集中火力,靶向发力,放开胆子想、迈开步子争,开动脑筋谋、撸起袖子干,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在改革中激发活力、在改革中重塑优势。
第二个问题:“枫桥经验”的名片够不够亮,如何进一步示范?
诸暨有很多“名片”和“招牌”,但是成色最亮、名头最响、影响最大的一定是“枫桥经验”。对诸暨而言,“枫桥经验”就是“旗帜”,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高高举起、一尘不染。
我到诸暨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四套班子、乡镇主职一道集体赴枫桥镇瞻仰学习,表明我们“举旗护旗”的鲜明导向和政治担当。大家都知道,去年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当中头一条就点到了“枫桥经验”,认为我们在运用“枫桥经验”化解信访矛盾上不够有力有效、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对此,大家要清醒地认识,“枫桥经验”发源于诸暨,这是天然优势,但不是固定优势。我们干得好是理所当然;我们干不好,别人要来“踢馆”,上级要来“摘匾”,想要“接盘”的大有人在。
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发源地的责任感、护旗手的使命感,进一步做好传承、坚持、创新、提升的文章,真正让“枫桥经验”在诸暨的根扎得更深、花开得更盛、果结得更多。
第三个问题:“杭绍同城”的红利够不够多,如何进一步释放?
这些年,我们把融杭接沪作为发展的战略工程来抓,应该说已经形成了共识,交通的紧密度和产业的承接率都在提高。我觉得,融杭要想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融入杭州怎么融入,二是融入杭州有什么好处。
我认为当前融杭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只有情况总结、缺少精准分析。二是只凭一己之力,缺少借势借力。三是“小圈”融得多,“大圈”融得少。
第四个问题:开放发展的步子够不够大,如何进一步拓展?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性变化,一部诸暨发展史就是一部诸暨人敢闯敢冒、先行先试的开放史。诸暨靠开放走到今天,也要靠开放走向未来。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几年诸暨放得并不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经济结构看,开放型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对外开放的步伐还不够快。二是从城市文化看。三是从干部心态看,有时候习惯于“关起门来看老婆”,唯“大诸暨”自居,存在“不开放也没关系”的盲目自信。
所以,希望大家树立开放、大气、包容的胸怀和格局,跳出诸暨发展诸暨,以高水平开放倒逼高效能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五个问题:创新驱动的活力够不够强,如何进一步赋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我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现在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因为创新加速了区域之间的竞争态势。实事求是地讲,目前诸暨的创新活力并不强,突出反映在两个关键性指标上:
第一个指标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就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这是反映区域科技创新实力最重要的核心指标,是国际通用的创新衡量标准。
第二个指标是人才引进的数量。诸暨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增强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横下一条心、趟出一条路,加快把创新打造为诸暨的最硬核力量、最鲜明标识。
第六个问题:招商引资的实效够不够好,如何进一步提升?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上周六的《今日浙江》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山区县招商引资的成功实践——缙云招引世界顶尖企业肖特集团的主要做法与启示》。这篇文章说,全球最大的光学玻璃制造商、全球领先的特种玻璃生产商德国肖特集团2017年意向在中国投资建厂,当时缙云以及江苏的无锡、苏州、常州等地都伸出了橄榄枝,无锡、苏州、常州招商很强,可偏偏最后项目落在了大家最不看好的缙云,打破了世界顶级企业不过“杭嘉湖”的惯例。和缙云相比,不管是产业配套、区位优势还是政策优惠,应该都是我们更胜一筹,可为什么别人能引进世界级项目,我们却做不到?
第七个问题:产业转型的质效够不够高,如何进一步增效?
这些年来,诸暨牢牢抓住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导向,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结构不优、创新不够、竞争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大而不强”的“成长烦恼”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怎么看?关键看“两只手”:一只手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也就是存量优化的文章。我们号称是世界袜都、中国珍珠之乡,袜子年产量占全国的70%、世界的30%,淡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的80%、世界的70%,但说实话,大多数企业还是紧盯着原有的市场蛋糕,还是停留于原有的产品档次,还是靠拼价格去争优势,产业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另一只手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也就是增量扩容的文章。形象点说,我们的袜子还卖几块钱一双,越城的芯片已经卖到1000美金了。所以,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把这“两只手”抓牢抓实,坚决打消舍不得传统市场、舍不得技改投入、舍不得眼前利益“三个舍不得”的消极思想,下定决心、打破束缚,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树育成林”。
第八个问题:规划引领作用够不够强,如何进一步强化?
规划是龙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在我看来,了解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到位,关键看三个方面:
一是辨识度。比如义乌的定位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城市设计也都是围绕这个定位来谋划的,体现了义乌国际化商贸元素。但诸暨这方面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要把诸暨的定位放到大都市圈去谋划,体现城市辨识度,提升城市知名度。二是前瞻性。比如现在城市东南西北中都在发展,但是说不上哪一个是真正的城市核心区块。三是品质感。总的感受是,缺少城市地标性建筑,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观设施、街道建筑不够多,城市个性、城市气质不够鲜明。希望大家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第九个问题:干部的能力作风够不够好,如何进一步提升?
诸暨的干部一直以来都以敢闯敢拼、直爽大气而著称,重实干、能担当、善攻坚也一直是诸暨干部的标签。但是,近年来诸暨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和倾向。
比如有的干部争先意识不够强,也察觉到了“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态势,但工作中依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缺少“狼来了”的危机感。比如有的干部进取意识不够强,还残留“大诸暨”的盲目自信,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睡在安乐窝里,看摊守业、激情消退。比如有的干部担当意识不够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碰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往上推。比如有的干部创新意识不够强,习惯于按老眼光看问题、凭老经验办事情,穿新鞋走老路,拿新瓶装旧酒,不求变通,不善变通,不敢变通。
这些问题,大多数是个性问题、局部问题,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第十个问题:老百姓的获得感够不够强,如何进一步提高?
今年7月份,中央就要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所以,现在已经到了“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时候,但我们民生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依然存在。
比如公共服务方面,普惠有余但优质不足。比如城市文明方面,虽然创成了全国文明城市,但很多细节上显得并不文明。接下来我们要在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的基础上,向着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目标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进一步掀起“头脑风暴”,开展“思想洗礼”,从而扫清诸暨前进路上的藩篱,切实以问题大解决推动工作大提升。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