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2 21: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作品主题": - 首先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核心主题,比如生命意义、自由、孤独、死亡等。 - 分析作者通过猫的经历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以及你阅读这本书的初衷。 - "主体":分段阐述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 故事中的猫经历了哪些生活,这些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哪些特点? - 你认为作品中的哪些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 "结尾":总结你的读后感,重申作品给你的启发和感悟。
3. "观点鲜明": - 在读后感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泛泛而谈。 -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
4.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的语言,将你的感受和观点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 -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5. "逻辑清晰": - 确保文章结构合理,段落
最近参与担当者行动组织的共读活动,本次共读的书目是《绘本有什么了不起?》,对于一个平时几乎没有读过绘本的人来说,每天的阅读打卡实在是煎熬,哪怕是一边对照着作者的方法,一边翻开一本绘本开始解读,仍旧是有很大难度。阅读量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我的思维能力。
今天共读的主题是“在阅读中学会做自己”,看到这个标题,突然就想到前几天跟孩子们一起读过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或许当时自己在讲解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那么深远的含义,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而已。今天看完林美琴老师以绘本《小不点》为例进行的解读,内心忽然很想再看看那只虎斑猫。
再次翻开《活了100万次的猫》,没曾想会看得泪流满面。那只虎斑猫是很多人眼里的猫,它做过国王的猫、小女孩的猫、老太太的猫……他们都很爱它,当它死去时都哭得撕心裂肺,可是它自己却完全不在意,尽管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
起初阅读的时候自己并不明白,甚至没有读懂绘本背后究竟是什么意思。再次回味,却看到了一只迷失自我的猫。它是所有人眼中的宝,独独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多么可悲!这样一只猫,又如何会在意自己死过多少次,又活过多少次?它成为野猫后,总是对围着它的那些母猫炫耀:“我可是死过100万次的。”即使如此,仍旧看不到它眼里真正的骄傲和幸福。
直到遇见了白猫,它才真正找到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样的生活。还好,它终究是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当孩子们离开后,它选择和白猫相依为命;当白猫离开后,它痛哭了100万次之后,选择静静地陪在爱人身边,再也不愿意醒来。如此认真地活过,如此幸福的活过,它的人生再也没有遗憾。所以这一次,才是虎斑猫真正活着的一次。当它真正尝尽了人生幸福之后,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之后,它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丈夫的幸福,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它的人生终于圆满了,又何必再活过来呢?
很多时候,我们浑浑噩噩,不曾真正思量过:我们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究竟想活成什么样子?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奔走,就这样无所谓地前行。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或许是抱怨生活的劳碌和艰辛,从不曾仔细考虑过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重读《活了100万次的猫》,感觉灵魂受到了一场洗礼。不愿不明白地前行,更不愿毫无目的地活着。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努力成为有价值的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作为一名老师,我或许没有宏伟的目标,我只愿用尽全力,在教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在他们的心里植下一颗爱的种子,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指引他们在前行的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朝着那个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一直奔跑。像那只虎斑猫一样,最终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想,我也找到了:在三尺讲台上,看桃李芬芳!
通讯员:陈敏
编辑:罗丽红
初读《活了100万次的猫》,读到的是一个温暖而悲情的故事。
一只漂亮的虎斑猫,它活了100万次,被100万个人宠爱过。100万个人因为它的离去而悲伤痛哭。
可是,对每个宠爱过它的主人,它只有讨厌。它不喜欢主人,也不喜欢自己。
直到有一次,它变成了一只野猫。它开始喜欢这样的自己了。
再后来,它爱上了一只白猫,它爱白猫和它们的孩子,胜过爱自己。
从此,它开始变得怕死,因为它想永远和白猫在一起。
读过三遍后,忽然发现,这个故事所传达的,不正是育儿的两大主题:自由与爱吗?
在100万次的生命里,虎斑猫得到了主人无微不至的宠爱。
它享受到了一般猫都不敢奢望的生活。
生前,主人时时刻刻带它在身边。
死后,主人会为它而大放悲声。
可是,虎斑猫只在成为野猫后,才开始喜欢自己了。
因为,只有在成为野猫后,它才享受到了自由。它的生命才开始属于自己。
而做自己,不正是每个生命的终极追求吗?
让孩子做自己,不正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像那只虎斑猫的主人,自以为给了孩子很多的爱。
可是虽然拥有了我们很多的宠爱,孩子依然不开心,因为他们没有自由。
一个活在别人所设置的生活里的人,即使拥有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找到自我的人,才会喜欢自己。
喜欢自己的人,才会让自己努力变得更好。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允许他们做自己。
就如那只活了100万次的猫,虽然在主人的庇护下,可以衣食无忧。但远不如做一只野猫来得开心。
作为宠物的时候,它是属于别人的猫。它没有任何价值感。所以,它不快乐,甚至不在乎生死。
作为野猫,它是属于自己的猫。它有了为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它感受到了价值,变得快乐起来。
得到了自由的虎斑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但它并没有感受到幸福。
直到它爱上了白猫。
只有它心里有了爱的时候,它不再桀骜不驯,它的内心开始变得柔软,开始珍惜生命。
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幸福指数高的人,都是亲密关系质量高的人。
一个人只有开始爱别人的时候,他才是幸福的。
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遇到了相爱的人,往往能治愈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
所以有句话说,爱是最伟大的治疗师。
所以,爱的能力,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能力。
有爱的能力的孩子,即使没有足够高的学历,没有足够多的财富,他的一生,也一定不会差。
在和白猫与孩子互相的爱里,虎斑猫实现了曾经100万次的生命都没有实现的人生意义。
它得到了自由与爱,幸福地过完了它最后一次的生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活了100万次的猫》里,看到人生的终极意义,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