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阅兵讲话稿》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3 09:14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阅兵讲话稿》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阅兵讲话稿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阅兵讲话稿的主题,确保文章围绕主题展开。主题可以是庆祝国家节日、展现军队风采、表达爱国情怀等。
2. 结构完整:一篇好的阅兵讲话稿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阅兵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阐述阅兵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表达对军队的敬意和祝福;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3. 语言表达:讲话稿的语言要庄重、简练、富有感染力。注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同时,要注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4. 修辞手法:在讲话稿中,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使用比喻来形容军队的威武,用排比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等。
5. 内容充实:讲话稿的内容要充实,既要表达对军队的敬意和祝福,又要体现国家的发展成就和民族精神。可以结合历史、现实和未来,展现我国军队的辉煌历程和伟大事业。
6. 体现时代精神:讲话稿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我国军队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可以引用国家领导人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7

俄罗斯红场阅兵普京致辞,现场三呼“乌拉”(多图)

中新网5月9日电 综合报道,北京时间5月9日15时,俄罗斯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正式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阅兵式,并致辞献花。

当地时间2022年5月9日,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图为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

俄防长出席检阅

在《神圣的战争》音乐的伴奏下,俄罗斯的国旗和胜利旗——伊德里茨第150步兵师的突击旗出现在红场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米舒斯京、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出席阅兵式。

此次阅兵由俄罗斯陆军总司令奥列格·萨柳科夫指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检阅。

绍伊古首先向空天军受阅方队表示祝贺。结束部队检阅后,绍伊古前往中央看台,向普京报告。

图为俄罗斯海军水手参加胜利日阅兵式。

普京致辞默哀

普京随后发表阅兵式讲话,向军人致以祝贺,表示保卫祖国永远是神圣事业。普京同时宣布默哀一分钟。阅兵式开始前不久,普京还曾前往阅兵观礼台问候老兵。

普京在讲话中提到俄罗斯近几个月的军事行动,称“这是唯一正确的决定”。普京说,北约开始在俄方的邻近地区及边境附近发展军事,这一切都表明,冲突将不可避免。

普京还表示,北约国家不想听取俄罗斯的声音,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计划,曾进行攻击克里米亚的准备。

图为俄罗斯军人参加胜利日阅兵式。

此次阅兵有何看点?

1945年6月24日,苏联首次在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1995年起,在每年的5月9日举行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及系列庆祝活动。而今年的阅兵式看点有哪些?

图为参加胜利日阅兵式的俄罗斯女兵。

伴着《喀秋莎》的旋律,由律师、金融、技术专家等组成的女兵综合方队经过红场。

徒步方阵方面,苏沃洛夫军校学员以及纳希莫夫海军学校摩尔曼斯克分校的学员经过红场,接受检阅。

与此同时,卫国战争时期的传奇T-34坦克、“台风”装甲车、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BMP-2和BMP-3步兵战车、S-400防空导弹系统等装备也经过红场。

图为俄罗斯军人参加胜利日阅兵式。

此外,T-72B3M主战坦克、T-90M“突破”主战坦克、BTR-82A装甲运兵车、“旋风-G”型多管火箭炮系统、“伊斯坎德尔-M”导弹、MSTA-S自行火炮、“道尔-M2”和“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BMD-4M空降兵战车、“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也依次亮相。最后出场的装备是“回旋镖”装甲运兵车。

不过,据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消息,因天气原因,莫斯科胜利日阅兵空中部分被取消。

图为俄罗斯军人参加胜利日阅兵式。

北京时间5月9日16时许,红场阅兵式结束。现场三呼“乌拉”,祝福胜利日万岁、老兵万岁、以及所有人节日快乐。

至于“乌拉”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表达激动心情的感叹词,通常用于胜利和喜悦的时刻,类似于“万岁”、“冲啊”。此外,在俄军部队中,长官向部队的军人表示祝贺时,后者应以三声“乌拉”回应。

图片来源:俄罗斯第一频道视频截图。

普京最后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向代表每个城市的石头献花。无名烈士墓前的铭文写道:“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中方举办九三阅兵,普京第一个确认出席,若特朗普来,刚好上一课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届时将在9月3日举行大阅兵,普京第一个确认出席。而若此时特朗普真的现身北京,也许真的能在天安门广场“补上一课”。

根据中方近期公布的信息,今年的阅兵活动不仅规格高、准备早,而且形式上将更加庄重务实。中宣部明确表示,将在抗战中曾作出贡献的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部分抗战老兵亲属出席活动。

其中,第一个公开确认出席的就是普京。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明确表态:普京将在访问中国期间参加上合峰会、中俄双边会谈以及中国主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这不仅表明俄方对中方活动的高度重视,也再次释放出中俄关系高度稳定的信号。

从实际意义来看,这场阅兵有三重含义:第一层,是对历史的铭记。中国曾是亚洲反法西斯战场的主力之一,苏联则是欧洲战场击败纳粹德国的决定性力量。中俄作为二战胜利的关键国家,此刻并肩纪念,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捍卫,也是对试图篡改历史的西方势力的有力回应。

第二层,是对现实局势的回应。当前,美国拉拢日本、韩国等国家,意图重构亚太安全架构,加剧地缘对抗。在这种背景下,中俄通过高规格的阅兵纪念活动强化战略协作,本身就是一次强有力的“信号投放”。第三层,是对未来和平秩序的宣言。通过展示自主武器装备,强调“防御性国防”,中国希望告诉世界:我们尊重和平,但绝不懦弱。

巧合的是,就在中国紧锣密鼓筹备阅兵之际,美国也在6月14日举行了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活动。按理说,这应当是一场能够展示美军强大实力与军人精神的重大场合,但实际上,却成了一场尴尬的“走场”。

首先是天气乌龙,组织方未考虑气象风险,导致原定于傍晚进行的阅兵因雷暴预警被迫提前,压缩流程。随后,无人机编队、烟花表演等重头戏被取消,现场气氛冷清,观众寥寥。更致命的是,阅兵本身毫无亮点,展示的装备老旧,队列松散,士兵步伐不整,几乎没有精气神。有人调侃道:“像是中学放学队伍误走入广场。”这场“无感”仪式不仅没能提振军队士气,反而进一步削弱了美军形象。

对比之下,中方在阅兵组织上的高标准早已成为世界标杆。从武器编队到仪仗队形,从指挥调度到现场管理,无一不体现出大国军队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中国阅兵不是单纯展示武力,而是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融入一体,既有精神层面震撼,也有战略层面考量。

有人好奇:既然普京来了,那特朗普有没有可能也来?从理论上讲,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毕竟,美国在二战时期对中国确实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无论是“飞虎队”援华,还是大笔物资贷款、运输援助,美国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候,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历史上,中国也从未否认美国在二战中的正面作用。

而此前,特朗普本人还提出过“中美俄三方峰会”的构想,试图重构全球格局中的“新轴心”。但遗憾的是,特朗普虽然点子不少,执行力却不足,而且其反复无常、政治投机的作风,让中方对他早已失去信任。

所以,即使特朗普想来,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不过,如果他真的站在天安门前,亲眼看看中国整齐划一的阅兵队列、国产装备的整齐列阵、以及台下各国代表的掌声雷动,他或许真能意识到一个现实:现在的中国,不是随便能拿捏的对象。

而从更深层看,这场阅兵也是对美式“强权话语”的一种回应。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表面上是国家利益,骨子里却是霸权本色。而中国通过这场大国仪式,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多边合作与和平共处,这种理念的冲击力,远比一个“大阅兵”要深远得多。

近年来,欧美部分国家在国际场合频繁“淡化”中苏在二战中的角色,甚至有人把纳粹与反法西斯势力相提并论,试图“重新书写历史”,把中俄从正义的一方挤出。这种做法,不仅荒谬,也极具政治危险性。历史不能被篡改,否则将误导后人、诱发新的冲突。而这次中俄联手举办高规格的纪念活动,正是在向世界喊话:历史是写在血里的,不是写在发言稿上的。

此外,日本近年来“军国主义”倾向加重,不仅修宪扩军,还在台湾问题上公开“指手画脚”,甚至不惜再次对靖国神社进行供奉。这些行为,本质上就是试图淡化侵略历史、为错误行为“洗白”。

此次阅兵,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的回应。通过展示先进装备、强调自主军工实力,中方等于是告诉日本:我们有记忆,也有实力,不会容忍历史的重演。

根据军方介绍,本次阅兵参阅的所有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无一进口武器。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军工,已经完全脱离依赖,进入体系化、信息化、自主化的新阶段。

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秀肌肉”,但始终强调“防御性国防”。这不是空话,而是具体政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干涉他国内政、不扩张海外驻军、不主动对抗任何一国。

这套“克制中的强硬”,是与美式“先发制人战略”截然不同的安全思维。当西方国家在全球四处制造热点时,中国却以务实的方式推动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合作、塑造和平环境。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对“全球南方”的一种示范:不用依附西方,也能强大自立;不用靠扩张,也能赢得尊重。

这场九三阅兵,表面上是对过去的纪念,实质上却是对未来的宣言。普京率先确认到访,是当下中俄高度战略协同的现实投射。而中国通过这场盛大而稳重的仪式,既向国内展示军事实力与国家自信,也向国际社会传达清晰态度:我们不惧挑战,也不主动制造对抗。我们重视历史,也有信心面对未来。我们有记忆,但更有准备。

如果有一天,特朗普真站在天安门前,或许他会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并非是用武力恃强凌弱,更重要的是大国风范和大国责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