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3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离别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即离别的情感和意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确保全文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2. 确定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离别,如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文章的核心,使文章更具深度。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作品,正文部分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4. 情感真挚:离别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语言优美: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6. 引用恰当:在论述过程中,可以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相关理论,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适度,避免过多引用而影响文章的连贯性。
7. 分析深入:对作品中的离别情节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可以从人物性格、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8. 结合现实:将作品中的离别与现实生活中的离别现象相结合,探讨离别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9. 表
近段时间以来,从老片复映、公益放映、中小成本新片登场,到上海与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优秀国产影片定档,全国影院已有序恢复开放营业。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在国际上收获了不少殊荣,用童真的视角讲述了“爱与离别”的人生主题,让人们不经意间打捞起自己心底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故乡的种种记忆。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新疆沙雅,在那片有着世界最大胡杨林的美丽土地上,维吾尔族少年艾萨与一次次分别不期而遇。哥哥离家去了远方打拼,常年患病的母亲被送到了养老院,小伙伴凯丽为学好普通话而搬到了城里,而他和凯丽一起喂养的小羊也在风雪天走丢……这些人生初始的分别,让艾萨体悟成长的滋味,寻找奋斗的方向。影片没有令人震撼的特效,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它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吟咏着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源源不断的诗意。
《第一次的离别》讲的是成长的故事,同时也展开了一幅新疆人文风情的画卷。阳光下,牧羊人驱赶着云朵一般的羊群缓缓走来;古尔邦节时,人们聚在一起跳起热闹的民族舞蹈;馕坑前,劳作的人们谈论着生活的细碎;棉花地里,捡棉花的人们唱起浪漫的歌谣……这其中,没有专业演员,全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不是在演绎别人的故事,而是在呈现自己的生活,散发着地域风情的独特魅力和人文风俗的丰富多彩,也让平淡如实的日常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第一次的离别》主题看似简单,但正如导演所说,“开满了生活的枝枝蔓蔓”。扛起家庭责任的艾萨父亲,离开故乡的凯丽父母,向往去大城市打拼的乡村青年……实现个人梦想是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都绕不开的话题。而在这些个人选择背后,包裹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远方的向往、对传统融入现代的适应等,构成了现实的肌理。有人评价,虽然《第一次的离别》是一部儿童电影,却具有了“汇入当代中国发展的现代性图景中的可能性”。
在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胡杨。它是艾萨和小伙伴们相聚聊天的地方,也是那片土地上勤劳生活的人的象征。生活在茫茫沙海中的人们,面临着诸多不易,但他们的精神却如胡杨般挺立向上。他们渴望外出务工看看更广阔的世界,更希望孩子们能接受良好教育,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哥哥,把自己的求学梦想交付给弟弟;凯丽的妈妈坚持让凯丽姐弟去城里念书、学好普通话,到更广阔舞台追梦。对亲情友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是人性共通的情感;无论面对多大困难,依然以一种乐观坚韧的态度,奔赴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更是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可能也是电影能感染众多观众的原因。
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开始,就像孩子们走向成长一样。影片中,凯丽搬去城里时给故乡留下一个深情的回眸,而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生活的一切早已与我们深深牵绊,那些深植于心中的情感永远不会淡漠,会在一次次回望时给予我们向前的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回乡下》,弯弯/著·绘,和平出版社,2019年9月。《特别的葬礼》, 马特·詹姆斯/著·绘,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2月。
很多孩子没有与已故亲人的更多记忆,而不会像大人一样对葬礼等仪式表现出更深的庄重。这两本书都是“不悲伤”的祭奠,一本是关于东方的扫墓,一本是关于西方的葬礼。
在《回乡下》里,“我”和爸爸妈妈回乡下,并和其他亲戚一起准备给爷爷奶奶的礼物。气氛一直很愉快,在故事的结局,读者才看到,他们是回乡给爷爷奶奶扫墓。
在《特别的葬礼》(收录在大奖作者绘本套装《有书真好呀》里)里,小姑娘诺玛去参加舅姥爷的葬礼,她努力练习悲伤,但其实心里很开心,因为可以不用上学了,还能跟喜欢的表弟一起玩,但在认识葬礼的过程中,她也开始思考死亡是什么。
祭奠亡者,我们不要过于悲伤,因为死去的人,总是希望活着的人更加幸福。
《回乡下》插图。
《特别的葬礼》插图。
《大熊的信箱》,彭学军/著,马鹏浩/绘,蒲公英|贵州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我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马蒂娜·范·纽文霍伊岑/著·绘,东方娃娃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
但也有一些孩子,他们能更敏感地意识到亲人或朋友的永远离去,而难以走出悲伤。这两本书都与写信有关,一本是关于离世的人留下的空白,一本是如何将离世的人留下的空白抚平。
在《大熊的信箱》里,悲伤的大熊收拾好行囊离开了故乡,他走啊走啊,却不知道该上哪里去。终于他来到一片开满鲜花的原野,并在其他动物的帮助下建了新房子。大熊开心起来,可依然觉得心里空空的。这是为什么呢?催泪的一幕在最后,他的信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星空的信。读完信后,大熊说:亲爱的妈妈,我也好想你。
在《我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里,巴杰的朋友巴迪死了。为了抑制痛彻心扉的思念,他给巴迪写了很多信,让满世界跑的风儿和溪流捎去他满腔的话。但在日复一日寻找中,他终于明白:巴迪已经不在身旁,他应该像过去一样好好生活下去。
死亡只是身体的消失,而爱却会永远留在活着的人心中。
《大熊的信箱》插图。
《我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 插图。
《太阳和蜉蝣》,汤汤/著,大面包/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9月。《苹果树上的死神》,卡尔廷·舍雷尔/著·绘,陈俊/译,心喜阅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10月。
这两本书,一本讲的是生命只有一天的蜉蝣,一本讲的是可以永生的狐狸,但他们看待生命的方式完全不同。
在《太阳和蜉蝣》里,蜉蝣从水面飞起来,虽然只有一天的生命,但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她想看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想看野鸭宝宝从蛋壳里出来,想看花朵的绽放,然而一天的生命根本不够用。长寿的太阳给她讲了很多世界上的事,但是来不及经历这些的蜉蝣并不悲伤,她只是用力地向上飞去……
与蜉蝣短暂的一生相反,在《苹果树上的死神》里,狐狸用黄鼠狼给的魔咒把死神粘在苹果树上,实现了永生。可是当他越来越老,身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都死去以后,他发现世界对于他来说再也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于是,他决定解除魔咒放死神下来……
坦然接受生命终有消逝的那一天,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告别。
《太阳和蜉蝣》插图。
《苹果树上的死神》插图。
《奶牛娇娇》,奥利维耶·杜祖/著·绘,魔法象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爷爷的最后一个秘密》,布丽吉特·恩德斯/著,马尔克-亚历山大·舒尔茨/绘,联合读创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11月。
人死了之后会去哪里呢?这两本书,一本画出了离世的过程,一本画了人死之后去的其他世界。
《奶牛娇娇》的主角是一头名叫“娇娇”的奶牛,她年纪大了,一天晚上,她的犄角不见了,随后她的身体也一部分一部分地消失了,最后彻底不见了。从此,每晚我们抬头看天,都好像看到娇娇消失的那些部分在天空中若隐若现。
在《爷爷的最后一个秘密》里,爷爷跟孙女提前告别。在爷爷的想象里,他死后可能会去一个地方,在那里能和所有死去的人相逢;也可能向着天空,天使的方向飞去;也可能重新来到世界上,变成一棵树……
生与死,就像两个平行世界,我们不是分别,只是暂时无法相聚。
《奶牛娇娇》插图。
《爷爷的最后一个秘密》插图。
《有生之年》,布赖恩·梅洛尼/著,罗伯特·英潘/绘,启发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6月。《灯塔水母》,苗桑/著·绘,爱心树 |海豚出版社,2020年7月。
这两本书,一本讲述何为“有生之年”。一本讲述一段“有生之年”如何通过循环变成另一段“有生之年”。
《有生之年》用诗一样的文字介绍了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不管生命活得多长或多短,有生之年都是一样的。那么逝去的生命去了哪里呢?《灯塔水母》了这个问题。
男孩在梦里又见到了去世的爷爷。爷爷带他来到了一个叫作“生命中转站”的地方,男孩在这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在完成了一段生命旅程后,选择成为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有生之年》插图。
《灯塔水母》插图。
《给洛蒂的23封信》,卡特丽娜·莱诺/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3月。《萨姆的八个愿望》,萨莉·尼科尔斯/著,译林出版社,2021年6月。
这两本书,一本是成年人向世界的告别,一本是孩子向世界的告别。
在《给洛蒂的23封信》里,即将离世的姑妈海伦用信件的形式向洛蒂讲述自己的青春时光,但这本书不是只有这23封信,而是随着洛蒂自己的生活往前推进,穿插着信件的内容,海伦姑妈对人生的感悟帮助洛蒂挑战自我,克服焦虑,乐观地生活下去。
《萨姆的八个愿望》是日记体小说,里面有患有白血病的11岁小男孩萨姆未完成的八个愿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对世界和生活充满好奇,也对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死亡充满了困惑。
海伦姑妈其中一封信。
《天蓝色的彼岸》,亚历克斯·希勒/著,禹田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小猫凯蒂和她的四条命》,米亚姆·普莱斯勒/著,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绘,奇想国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
这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小哈里在去世之后偷偷溜回人间完成他的心愿,一本讲的是小猫凯蒂在四段生命里所经历的人与事。
在《天蓝色的彼岸》里,小男孩哈里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加入了等待去天蓝色彼岸的队伍。但他还挂念着爸爸、妈妈、姐姐和同学们,却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直到他碰到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间,来向亲人和朋友告别,向他们表示歉意和深深的爱……
在《小猫凯蒂和她的四条命》里,小猫凯蒂拥有四段生命,每一段生命都会遇到与上一段生命不同的事,而这些经历也让她从懵懂的“小毛球”逐渐长成善良、坚强、独立的猫妈妈。
《天蓝色的彼岸》内文。
《小猫凯蒂和她的四条命》内文。
题图来自和平出版社出品的绘本《回乡下》。
编辑|申婵、罗东
校对|卢茜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