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3 17: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李商隐《无题》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诗歌背景: -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研究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学潮流。
2. 分析诗歌内容: - 仔细阅读《无题》,理解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韵律特点。
3. 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 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象、人物形象等。 - 分析诗歌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如爱情、人生、命运等。
4. 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 - 将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相结合,写出具有个性化的读后感。 - 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5. 注意作文结构: - 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引出读后感主题。 - 主体部分围绕诗歌内容、内涵和感悟展开论述。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6.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重复啰嗦。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
这两天晚上都会去师大教室看书,看书环境大好,书读起来也颇畅快。今日读《李商隐传论》下编之第九章——李商隐的爱情诗(包括忆内诗与悼亡诗)。
首先就是《燕台诗》四首“春夏秋冬”,这四首诗是“纯诗”,没有一般的叙事性的背景、人物、情节等等,只有心灵的跳跃,情绪的流转,写景也完全是片段式的,不是为了描摹环境,而是为了体现人物情绪。
这四首诗诗句极尽空灵华丽,一联联都是彼时彼刻的心之所想,这意识流一样的句子入诗真是头一回见,这种写法写诗实在相当危险,一是没有一个大概的脉络,思维太发散,意识太朦胧,容易导致让人不知所云,如果作者笔力再不够,内中情绪跟字句一样只成片段而不连贯,这样一首诗势必变成七零八落不成体统的一堆碎屑。
但是李商隐的这四首诗却独具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根据刘学锴先生的解读,主要是写男主人公对恋人的相思之情。这其中有李商隐爱情诗一贯的爱而不得,别离不能相会之苦。
这四首诗没有失败,一是因为除了文辞华美之外,其中蕴含的情绪符合相思中人的心绪,有这个作为基础,并非全部落在空处,诗中的事物、景色、时节都暗合处在相思情绪下的人的感受。这是这四首诗的根基。
另外一个原因是李商隐才大,用词之凝练秀美与情感之沉郁蓬勃真是妙合无间,这不得不说是商隐的绝技,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办到的。这四首诗想必那些处在相思相恋中的人们必然能领会其中的妙处吧。
不过这种写法毕竟太过危险,李商隐也仅有此一次尝试。他更多的是从《无题》诗的写作中总结经验,写爱情的被间阻,却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代赠》二首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次就到了李商隐对他妻子王氏的思念和悼亡的诗。李商隐对他妻子用情极深,他的忆内诗和悼亡诗感人深至,是李商隐情诗之杰作。请看李商隐在桂林郑亚幕中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思念之情排空而来,铺天盖地,书信不到,归梦难成,只有空床这方寸之地抵抗那高秋般无远弗届的相思之苦,这阶下的青苔与红树,被这重重愁思包裹,加上秋雨的渲染(这个时候必须有雨!),以及望月也无法排遣的离愁,这一种孤凄落寞的离愁别续真是深重到无以复加!
再看李商隐的悼亡诗,从《房中曲》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妻子去世,从此李商隐成了一个伤心之人,每到崇让故宅,物是人非,他都形诸笔墨,把自己对妻子的伤悼之情化作一首首情深意切的诗篇,传之不朽。每至七夕,这种伤楚尤为沉痛。“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他甚至痛恨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了。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次相会,却不知这世上有多少天人永隔再无相见如我这般的夫妻了,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绝望、悲愤、无助。
有了这些诗歌(包含无题诗),李商隐才是晚唐诗人群星中最闪耀的那一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悉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几天准备上这一首古诗《无题》,这是一首李商隐的诗,研究了一下教参,其内容主要是反映别离相思的。这首诗最有名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准备就这两句好好聊一聊,其它都觉得一般讲讲就行了。
开始上课。介绍作者。朗读诗文。接着就开始讲解诗句了。按照我原先的设想,我一句一句地解读,然后重点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话详细讲解。“这是千古名句啊!”我反复提醒学生留意。但是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很高,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大约他们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吧!我暗想。讲完了,我让学生提一些问题,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没有理解透彻的。于是学生就埋头苦思起来。不一会儿,一位应该是本班最聪明的学生之一的小艾举手提问:“老师,这首诗是写作者自己与他所爱的人的相思之情吗?”
“是的。”教参里也是这么说的。
“那么他们既然互相思念,为什么很难见面呢?”
“这……”我一时说不上来。教参没有这个。我也从没有去想过。我只好假装认真思考了好一会,终于想出一个不错的答案:“也许,也许因为作者地位低,那个女的地位高,比如女方是公主,男方只是穷秀才,所以女方父母不准他们见面。”
“那他们后来到底有没有结婚呢?”
“这……应该没有,所以才会有如此深刻的相思之痛!”
“唉,这真的好凄惨啊……”小艾喃喃自语道,其他学生也点着头。
很凄惨?是的,真的是很凄惨哪!诗中写道,想着自己心爱的女子早晨起来对镜梳理,看见青春容颜日惭憔悴,想到与爱人十几甚或二十几年来都不得见面,心里该觉多么的凄凉啊!作者自己也并不好受,他没有办法去会见自己心爱的女子,只好寄望青鸟帮他去探望,看一看这么久了,自己的爱人到底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还记得“我”吗?想到这,我也开始感动起来……
一时间,教室里一片寂静。每一个人,都仿佛受了什么感染,一时都沉默着,沉默着。
这节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李商隐,也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